• 南北朝风云·第二卷(认认真真讲历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北朝风云·第二卷(认认真真讲历史)

正版全新

54.91 8.1折 68 全新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峰 孙艺真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95328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8元

货号1571529

上书时间2023-10-13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南北朝风云·第二卷(认认真真讲历史)
【书    号】 9787503495328
【出 版 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    者】 孙峰 孙艺真著;
【出版日期】 2018-01-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68.00元

【编辑推荐】 
系列丛书《认认真真讲历史》以严谨的史学精神、幽默简约的文风,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历史进行宏观的探索和细节性的挖掘,该丛书收编南北朝卷六册、三国卷两册、隋唐卷十一册,旨在为读者奉献真实又好读的历史盛宴。 《南北朝风云》共六卷,全面反映南北朝那段精彩纷呈而又不为国人熟知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卷从元嘉草草,到宋室大乱,讲述南来北往中北朝如何渐居上风。

【目录】 
八八  元嘉草草(一) /001

八九  元嘉草草(二) /006

九〇  元嘉草草(三) /010

九一  元嘉草草(四) /014

九二  元嘉草草(五) /019

九三  元嘉草草(六) /027

九四  元嘉草草(七) /032

九五  元嘉草草(八) /036

九六  元嘉草草(九) /041

九七  魏宫惊变(一) /046

九八  魏宫惊变(二) /050

九九  魏宫惊变(三) /054

一〇〇 魏宫惊变(四) /058

一〇一 再度北伐(一) /063

一〇二 再度北伐(二) /067

一〇三 巫蛊之祸(一) /072

一〇四 巫蛊之祸(二) /077

一〇五 元凶弑逆 /081

一〇六 刘劭即位 /086

一〇七 孝武举义(一) /090

一〇八 孝武举义(二) /094

一〇九 孝武举义(三) /100

一一〇 孝武初立(一) /105

一一一 孝武初立(二) /109

一一二 孝武初立(三) /113

一一三 孝武初立(四) /117

一一四 义宣之乱(一) /122

一一五 义宣之乱(二) /126

一一六 义宣之乱(三) /130

一一七 义宣之乱(四) /134

一一八 孝建年间 /138

一一九 文成初年(一) /141

一二〇 文成初年(二) /145

一二一 两面刘骏(一) /149

一二二 两面刘骏(二) /153

一二三 青州之战(一) /158

一二四 青州之战(二) /163

一二五 青州之战(三) /167

一二六 清除刘诞(一) /172

一二七 清除刘诞(二) /177

一二八 昏明之间 /182

一二九 名臣高允 /187

一三〇 和平年间 /191

一三一 大明末年(一) /195

一三二 大明末年(二) /199

一三三 子业登基(一) /203

一三四 子业登基(二) /207

一三五 山雨欲来 /212

一三六 大开杀戒 /216

一三七 暗藏杀机(一) /221

一三八 暗藏杀机(二) /225

一三九 诛杀子业 /230

一四〇 明帝继位 /234

一四一 子勋起兵(一) /238

一四二 子勋起兵(二) /241

一四三 子勋起兵(三) /246

……

……

……

【文摘】 
一二一  两面刘骏(一)

公元457年的正月初一,刘宋孝武帝刘骏改元为大明,至此,他已在位三年零七个月,而对应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则已在位四年零两个月,是北魏的太安三年,该年孝武帝刘骏二十八岁,而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十八岁。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过去的这三四年里,南北两朝分别经历了一场十分相似的剧烈的政治动荡。孝武帝与文成帝他们二人不仅继位时间相差不远,而且,他们两个又都是通过诛杀嗣君的方式继位的。他们二人继位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没有两样:一是百姓因战争、税赋而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二是政局动荡不安。对此,二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清除异己势力的行动,两国政局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后,至此,逐渐稳定了下来。不过,对于刘宋孝武帝来说,他关注更多的则是如何牢牢控制皇权,分割臣下的权力,而对于北魏文成帝而言,似乎处理更多的则是民生问题,而正是两位嗣君的个性以及着眼点的不同,导致了两国在不远的将来走上了迥异的道路:北魏逐渐走向它的鼎盛时期,而刘宋则开始走向衰落??

《宋书·良吏传》称,(刘宋元嘉时代)“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此言应该不虚,因为记载在此传中的良吏大部分都是出自宋文帝元嘉时代。该传认为,到元嘉二十七年,宋魏大战以后,由于军国之用,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致使“天下骚动”,一直到孝武帝孝建年间,接二连三地发动内战,“以区区之江东,地方不至数千里,户不盈百万,荐之以师旅,因之以凶荒,宋氏之盛,自此衰矣。”该传的这一说法,将孝武帝继位之初即确定为宋朝衰败的开始,并将其归咎于宋文帝末年北伐失败、孝武帝讨伐刘劭及刘义宣的战争影响,其实是不全面的。相对比,北魏的文成帝拓跋浚,虽然统治者之间的内讧并未演变成内战,但在他继位之初所面临的情况并不比孝武帝好多少,而假如孝武帝也与文成帝那样坚持与民休息,刘宋王朝不一定就不会恢复元气,重新踏上中兴的路子,然而,遗憾的是,几乎所有昏君具备的特点在孝武帝的身上都能够看到:荒淫、奢侈、无耻、猜忌、贪财、嫉妒、好谀、酗酒、严酷、暴虐、刻薄、无礼等等,不过,孝武帝同时又是精明的,在大明年间,又采取了诸多巩固皇权的措施,整个大明年间共计持续了七年半,在这不足八年的时间里,大致又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大明元年到大明三年竟陵王刘诞叛乱;二是从大明三年刘诞叛乱被平定以后到大明六年殷淑仪病死;三是从大明六年到大明八年孝武帝驾崩。随着地位的逐渐巩固,孝武帝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其个性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不过,一以贯之的是他的荒淫无度、拒谏饰非。

随着改元以后,服完三年丧的他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开始变本加厉地荒淫无度,随心所欲地大兴土木,正如《宋书》说的那样:“及世祖承统,制度奢广,犬马余菽粟,土木衣绨绣,追陋前规,更造正光、玉烛、紫极诸殿。雕栾绮节,珠窗网户,嬖女幸臣,赐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殚民命未快其心。”孝武帝刘骏的荒淫无耻是出了名的。在服丧期间,遍淫叔父刘义宣的女儿们,在内乱方面,不论亲疏、不论尊卑、不论年龄,与禽兽无异,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正史记载与自己的生母乱伦的皇帝,恶名在当时都广为流传,并传到了敌国——当然,孝武帝刘骏对人刻薄无恩,后来,他的弟弟宋明帝刘彧是诛杀了他的儿子前废帝刘子业才登基的,刘彧登基以后,将刘骏的所有儿子们都斩杀殆尽,因此,也不排除刘彧基于树立自己以明废昏的形象而有意给孝武帝及其子嗣泼脏水的可能性(其实,刘彧的荒淫无耻比他三哥刘骏,有过之而无不及)。刘骏的奢侈自不待言,他继位以后,一改他的父祖勤俭之风,大兴土木,奢侈浪费,孝建元年正月,修建正光殿,等等。他还自视甚高,嫉贤妒能,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东晋以来,琅邪王氏的书法独步天下,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王昙首的儿子王僧虔秉承家学,书法也非常了得,但是,他觉察到孝武帝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负,因此,不敢显摆,所写的字故意十分拙劣,也因之未引起孝武帝的猜忌。据《南齐书·张融传》的记载,张融是张畅的儿子,孝武帝信佛,曾下令修筑新安寺,号召大家都自愿捐款,而张融只捐了一百钱,孝武帝说:“这位张融是个赤贫,我将给他一个肥差。”于是,任命他为封溪县令。封溪,在今天的越南北部,张融上任途中,遇到了很多风险,险些丧命。《南齐书·虞玩之传》记载,路太后的亲戚朱仁弥犯罪,虞玩之依法惩治,路太后得知后,向孝武帝哀诉,孝武帝不分青红皂白就将虞玩之免官。

右将军、丹阳尹颜竣与其父颜延之恬退的生活态度不同,他以天下为己任,想干出一番事业。孝建元年,颜竣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他十分关注选拔人才,自强不息,后来,谢庄接替他当了吏部尚书。谢庄出身名门,容貌俊美,求官的人纷至沓来,谢庄总是谈笑应对,而颜竣却表情严肃、刚毅,因此,当时的人们就说:“颜竣经常怪罪别人,却给人官职;而谢庄却微笑着不给人官。”颜竣自认为立下了大功,且是王府旧臣,多次恳切劝谏,无所回避,弄得孝武帝非常不高兴。开始的时候,孝武帝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的,刘义恭的儿子们在刘劭之乱中全部为刘劭所杀,孝武帝登基后,刘义恭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而颜竣一直也没有儿子,至此也得了一子,孝武帝亲自给刘义恭的儿子取名为刘伯禽,比之为春秋鲁国的第*任国君姬伯禽(周公姬旦的长子),给颜竣的儿子取名为严辟强,比之于西汉重臣张辟强(张良之子)。颜竣原认为才能足以治理天下,况且,与孝武帝之间关系*为亲密,理当位居中枢,执掌朝权,可是,实际情况是自己的建议大多被孝武帝否决,颜竣开始怀疑孝武帝是想疏远自己,他假装上书请求外派,以试探孝武帝的内心。接到颜竣的奏表以后,孝武帝二话没说,即任命其为东扬州刺史、右将军如故。任命下来,颜竣不禁脊背发凉,既担忧又恐惧,无计可施。

说实话,孝武帝在讨伐刘劭时身染重病,假如没有颜竣,他能否顺利打败刘劭、登上帝位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沈庆之的功劳并不比颜竣小,但沈庆之早就看出了孝武帝的为人,他功成身退,谢绝了一切官职,让孝武帝深感放心:沈庆之家住清明门外,一连四座宅邸,都修造得非常华丽,在娄湖又有一座别墅,将一家老小都迁到那里居住,把清明门外的住宅交还给公家。辞职后的沈庆之远离官场,没有朝会,就不去觐见,他广开田园,经常指着土地对儿孙们说:“钱都出自这里。”在家他优游卒岁,身边妻妾数十人,家产丰厚,奴仆上千,为了避免招致孝武帝的猜忌,沈庆之还两次给贪财的孝武帝贡献出一千万钱、一万斛粮食,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懂得全身避祸,还能讨好主子的大臣,别说是孝武帝,哪个皇帝不喜欢呢?而颜竣则不然,虽说你立过大功,但此时的孝武帝*担心的就是权臣当道,岂能让你居功自资?况且,孝武帝本人又是一个拒谏饰非、自作聪明之人,岂容你在人家面前指手画脚?颜竣到会稽上任以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他请求辞职在家服丧,但孝武帝不许,只让其送丧回京。回京后,孝武帝表面上对他仍然恩遇不改,但颜竣心中更加不安,在亲朋故友面前,时时流露出不满之词,又议论朝廷的种种错误和孝武帝个人的得失。与逐渐疏远颜竣相反,孝武帝对善于巴结奉迎的颜竣的同族哥哥颜师伯逐渐亲近起来。刘义宣之乱中,孝武帝任命他为东阳太守,与刘延孙一起防备浙江地区,事平之后,他与刘延孙一起被征召到朝廷,他被任命为右卫将军、刘延孙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

一二二  两面刘骏(二)

大明初年,孝武帝关注*多的问题仍然是:如何牢牢地控制皇权。

这又分为下述几个小问题:一是如何从制度上分割臣下的大权;二是如何削弱高门士族对政权的影响力;三是如何防止宗室势力对皇权的觊觎。如前所述,孝武帝亲政以后,大权独揽,他不依靠大臣,而信任心腹寒门士人,这些人主要有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徐爰等人。戴法兴和巢尚之二人涉猎文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孝武帝很多政治举措,都听取二人的意见和建议,戴明宝则处理宫中内外的杂务。三人虽然名位不高,实际上行使的却是宰相之权,戴法兴和戴明宝大量收受贿赂,凡是他们推荐的人士,大多被孝武帝接纳,因此,二人家产很快就达千金。其实,孝武帝为政精察,亲自过问“庶务”,戴法兴等人也仅仅是孝武帝手中的一个工具而已,孝武帝在用人等大事上与他们“参怀”,可能也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决定权牢牢控制在孝武帝的手中。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就能说明这一点。颜师伯的儿子举荐一位寒人张奇担任公车令(负责接收吏民上书,正八品),一个小小的八品官员的任命,孝武帝都过问,他认为张奇不适合这一职务,让他兼了一个市买丞,主要负责宫廷采购,而把公车令的职务交给蔡道惠。具体的办事人员潘道栖、褚道惠、颜祎之、元从夫、任澹之、石道儿、黄难、周公选等人故意将蔡道惠的任命压下,而让张奇先去上任,也没有传达让他负责宫廷采购的旨意。孝武帝很快就发现了这件事,下令把两位吏部尚书谢庄、王昙生免去官职,将具体办事人员潘道栖、褚道惠诛杀,颜祎之等六人各鞭打一百。虽然此时发生在大明中期,但从这一件小事上即可看出,孝武帝明察秋毫,把权力抓得非常紧。

用人权一直是皇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吏部尚书一职非常重要,孝武帝担心吏部尚书在用人问题上欺瞒自己,一直考虑如何削弱吏部尚书的权力,大明二年六月,他下诏专门阐述了吏部尚书的重要性,以一个人充当选举天下贤才的重任,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命令同时设置两个吏部尚书,以相互制衡。诏书下发以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为了争取朝廷主流意见的支持,他另外又给太宰刘义恭写信说明了设置两名吏部尚书的原因:我也知道因循守旧很容易,改革旧制往往会让人生疑,但是,在选拔官吏时,吏部尚书过去一直是与录尚书事一同商量确定的,这都是因为以一个人的能力,往往难以做到周全,且会有争夺威权的嫌疑,不应当专门交给一个人。前不久,我们撤销了录尚书事一职,这样一来,这项工作就成了吏部尚书一人的事情,如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求告无门的现象,如果设置了两位,就不会出现这种弊端。他还说,分割扬州和荆州的时候,自己就有了此意,只是当时考虑到一时间改革的措施太多了,众人都感到惊讶,所以才暂时没有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刘义恭当然不敢有异议,于是,不仅设置了两个吏部尚书,以谢庄和顾觊之为吏部尚书,而且还撤销了五兵尚书。五兵尚书在隋唐以后改名为兵部尚书,自曹魏开始设置;据《宋书·百官志上》记载,五兵是指中兵(京师部队及宫廷禁卫军)、外兵(地方部队)、骑兵、别兵(少数民族部队)、都兵(负责仪仗鼓吹的部队)。

孝武帝在削弱大臣的权力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地提高身边近臣们的地位。晋代的时候,散骑常侍的地位与侍中差不多,都非常尊崇,由于这一职务不负责具体事务,只是皇帝身边的顾问,慢慢地选用的人名望都轻了,这一职位也随着显得可有可无,一些寒人比如徐爰、乐询、戴明宝等人也都是散骑常侍。孝武帝继位以后,为了提高身边亲随的地位,在孝建三年专门下诏称:“散骑常侍为皇帝亲随,设置该官就是为了给皇帝出主意、提建议,位置实在很重要,以后,在选拔散骑常侍的时候,要提高规格。”时任吏部尚书颜竣就推荐了临海太守孔觊之和王彧二人。孔觊之是曾经弹劾过徐羡之的孔琳之的孙子,而王彧,前已说过,字景文,是琅邪王氏,其父亲王僧朗,在宋文帝时期做过湘州刺史,王彧过继给伯父王智,王球是王彧的堂叔父。王彧长相俊美,喜欢清谈,与谢庄齐名,宋文帝对他很看重,给自己的第十一子也取了一个彧字,还为刘彧娶了王彧的妹妹王贞风为妻。宋文帝的五妹新安公主离婚后,宋文帝打算将他嫁给王彧,却遭到了王彧的坚决拒绝。对于孝武帝的这个举措,蔡廓之子、侍中蔡兴宗对人评价说:“吏部非常重要,而散骑常侍却清闲,仅仅改变人选,而不赋予实权,即使是皇帝想提高他的地位,人心也难以改变。”不久以后,散骑常侍的地位再度降低,而吏部尚书的地位依然尊贵。《资治通鉴》引用裴子野的话说:“从古至今,选人用人历来都非常困难,上古时期的圣王也都说过。周王朝对人才的选拔是从学校就开始了,通过学校培养,然后,由当地进行评议,再由地方官上报到中央的六个部门里,*后呈报给周王任命;汉朝时期,在发现和选拔人才方面,先由地方政府搜集贤能之士们的事迹,呈报给中央的太傅(皇帝师父)府、太尉(总司令)府、司徒(总理)府、司空(*高检察院)府、大将军(总司令)府这五个府里担任办事员,由三公来考察他们的人品及工作能力,由尚书们向天子呈报,这样一来,一个人要脱颖而出,就必须经过很多人的考察,所以,为官之人大多比较称职,很少会败事的。但从曹魏到晋代以来,就不是这样,教训很多。那些表面忠厚、内心险恶的人,即使察言观行,还担心难以了解全面,更何况是成千上万的官员,仅仅凭一面印象,由一个部门主管,这当然会让跑官要官之风盛行,根本没有办法遏止。跑官要官的人志在必得,胁肩谄笑,贪污狼藉,官场上再无廉耻,也没有了谨慎宽厚的操守,官员贪污邪恶,国事由此而败,社会由此动乱。这种官场氛围,即使是舜帝当皇帝,舜帝的名臣龙当大臣,要想治理好国家也是不可能的,何况是后世的平庸之辈呢?孝武帝虽然将吏部尚书一分为二,却不能采用周王朝和汉代的制度,又有什么用呢?”

孝武帝巩固皇权的第二个措施,是让高门大族对皇权产生敬畏。他把矛头对准了中书令王僧达。王僧达祖父是王珣,父亲王弘,孝武帝继位后,为了拉拢琅邪王氏,即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比颜竣和刘延孙的职务都高。王僧达自视甚高,一两年以内就想当上宰相,他曾给孝武帝的回信上称:“亡父亡祖,司徒司空。”傲慢无礼的王僧达很快就引起了孝武帝的不满,改任其为护军将军。王僧达不得志,就请求去当徐州刺史,但精明的孝武帝绝不会让他掌握实权,就没有答应。王僧达反复陈情,孝武帝*终让他离京当了个吴郡太守,这让王僧达更为郁闷,开始胡作非为起来。吴郡当地寺庙中很多有钱的和尚,王僧达在任期间派遣主簿顾旷率领门生故旧抢劫和尚竺法瑶,劫得数百万钱;刘义宣叛乱时,朝廷允许地方郡守招募一千人规模的卫队,王僧达却擅自招募了二千四百人;他还使用公家的劳动力在吴郡建私宅,被弹劾免官;免官后,孝武帝一次单独召见他,他见到孝武帝后,一副傲慢的样子,根本不向孝武帝谢罪,只是圆瞪双眼,死死盯着孝武帝,一言不发。王僧达出去后,孝武帝自我解嘲,叹息说:“这个王僧达可不是疯了吗?竟拿脸正对着天子。”后来,颜师伯去见王僧达,王僧达感慨说道:“大丈夫宁可玉碎,岂能窝窝囊囊地求活!”显示了不与孝武帝妥协的态度。王僧达有恋童癖,当初,他在东宫当太子洗马的时候,喜欢一个军户家的小孩,这小孩叫朱灵宝,等王僧达当宣城太守时,朱灵宝已经长大了,王僧达假报朱灵宝死亡,将他脱离军籍,登记到宣城左永之的户口下,改名左元序,请求宋文帝任命他当武陵国典卫令,又补竟陵国典书令、建平国中军将军。孝武帝孝建元年的时候,事情败露,王僧达上表称自己不能听从身边人的劝说,投靠权贵,所以才惹下大祸。孝武帝看到他毫无悔改之意,非常恼火。王僧达的族侄王确年少时相貌俊美,王僧达又勾搭上了他,王确的叔父王休被任命为永嘉太守,打算将王确带到永嘉,王僧达却想把王确强留下来,王确知道了此情,不敢与他见面。王僧达恼羞成怒,在房屋后挖了一个大坑,想把王确引诱来杀掉埋了,他的堂弟王僧虔知道后,把他呵斥了一通,这才作罢。黄门郎路琼之是路太后哥哥路庆之的孙子,是王僧达的邻居,路琼之曾经衣着华丽,前去拜见王僧达,不巧,王僧达将出门打猎,已经换上了猎装。路琼之就座后,王僧达也不怎么搭理他,只是问道:“过去我们家马夫路庆之,是你的什么亲戚?”还下令将路琼之坐过的床焚烧。受了奇耻大辱的路琼之回去就给自己的姑奶路太后说了,路太后大怒,她哭着对儿子孝武帝说:“我还活着,就有人欺负我们家,我死后,我们家的人还不得当乞丐!”孝武帝说:“琼之年少,无事去王僧达家做什么?受到侮辱,这很正常。王僧达是贵公子,岂能因这件小事就加罪他呢?”路太后不答应,她说:“我不会与王僧达活在同一个世上!”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南彭城(侨郡,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居民高阇、和尚释昙标、道方等人妖言惑众,与建康蓝宏期等人密谋作乱,他们又联络殿中将军苗允等人,起兵进攻宫门,事情败露后,被杀的有几十人。在路太后的坚持下,孝武帝也考虑到王僧达屡屡对自己不敬,终归不会改悔,就诬陷王僧达与高阇之事有关,将其送交廷尉,在狱中赐死,王僧达死时三十六岁。

王僧达死前,还拉了一个垫背的——颜竣。王僧达与颜竣二人功利心都很强,一个凭借着高门地位,一个凭借着佐命功劳,都渴望着在新朝爬上高位。据《宋书·何偃传》称,在孝建初年,颜竣与何偃都在门下省,两人都是文学爱好者,关系很好,但不久,颜竣就认为自己与孝武帝关系很近,应该居于更重要的位置,可现在却与何偃的地位差不多,不久,何偃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孝武帝还把自己*心爱的长女山阴公主刘楚玉嫁给了何偃的儿子何戢,颜竣更是不满,开始与何偃不和,何偃吓得突然心脏病而死。在权势面前,对自己的好朋友何偃,颜竣尚且如此,像一向傲慢无礼且同样利欲熏心的王僧达这样的人,两人之间在孝建初年即出现隔阂,也在情理之中。其后,王僧达狂妄自恣,颜竣苦口婆心,都让孝武帝感到浑身不自在,二人分别被赶出了京师。此时,王僧达认为自己是被颜竣诬告的,就揭发颜竣被贬以后曾说出的种种怨言,并说颜竣经常埋怨孝武帝不听劝谏,王僧达的揭发与颜竣所为很符合,于是,孝武帝就让御史中丞庾徽之弹劾颜竣,将其免官、削去爵位,待事情查清以后,再交付廷尉问罪。

一二三  青州之战(一)

 孝武帝第三个措施就是防止宗室藩王对皇权构成威胁。

如今,孝武帝*年长的弟弟是六弟刘诞了,他也是孝武帝*不放心的一个人。孝建二年(公元455年)十月,孝武帝将刘诞从京师赶到了京口,让其兼任南徐州刺史,刘诞在南徐州任上一年十个月,到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八月,孝武帝一纸调令,又任命他为南兖州刺史,而以太子詹事刘延孙担任南徐州刺史。南徐州和南兖州均为刘宋王室的发迹之地,南徐州治所京口(江苏省镇江市),是刘裕的出生地,而南兖州治所广陵(江苏省扬州市),与京口一江之隔,位于长江北岸。相对于京师建康来说,因其与建康一样都在长江南岸,所以,南徐州的地位更为重要。刘诞立有大功,且一向名声很好,孝武帝对其非常猜忌,遂将他调到江北,并任命亲信刘延孙驻节京口监视。刘延孙,我们在前面曾多次提到,在此,对其及吕县刘氏进行一个小结:刘延孙的祖父刘简之就与刘裕有交往,刘简之两个弟弟:刘虔之、刘谦之,刘简之的儿子刘道产,就是那位爱民如子的雍州刺史;刘虔之的儿子则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刘康祖,以八千壮士对拓跋仁的八万鲜卑,*终战死;刘延孙就是刘道产的儿子。正如前述《宋书·刘延孙传》:“延孙与帝室虽同是彭城人,别属吕县。刘氏居彭城县者,又分为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丛亭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