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装国学馆——本草纲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线装国学馆——本草纲目

正版全新

145.21 7.3折 198 全新

库存8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线装国学馆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16194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0页

定价198元

货号1097136

上书时间2023-10-10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线装国学馆——本草纲目
【书    号】 9787514616194
【出 版 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作    者】 线装国学馆编委会
【出版日期】 2019-05-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页    码】 320
【定    价】 198.00元

【编辑推荐】 
☆传统经典,是今人了解中医、养生的必读之书。先后被译成多种语言文字,被世界医学界当作中医中药的宝典。

☆包装精美、大气,整体上档次,彰显、提升文化水平。

☆线装国学馆形成一定品牌影响力,被读者渐渐接受。

【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是中医本草著作,系李时珍对明代及以前本草书大量整理、补充而成,是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之作。原书计52卷,内容主要为: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系统整理中药理论,并阐述李氏的学术见解;以一百十三种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或于病证下再分若干证,类列药物用法,复设小纲,并详其主治;载药一千八百余种,以“部”为纲,共十六部,以“类”为目分类,凡六十类。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

《本草纲目》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名之“纲目”。因为篇幅的原因,编者对一些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或陌生、难以接触的,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原书“纲目”的特色及经典的药物、中医知识。

【目录】 
第*部 草部

甘草

黄耆

人参

沙参

淫羊藿

仙茅

地榆

丹参

白及

三七

荠苨

桔梗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苁蓉

天麻

苍术

狗脊

远志

黄连

黄芩

茈胡

防风

独活

升麻

苦参

杜衡

当归

白芷

芍药

牡丹

高良姜

豆蔻

姜黄

藿香

薄荷





大青

麻黄

第二部 木部





天竺桂

沉香

丁香

檀香

乌药

安息香

樟脑

芦荟

厚朴

杜仲



合欢

皂荚



白杨



芜荑

苏方木

桦木

棕榈

巴豆









卮子

酸枣

五加

枸杞

木绵

柞木

接骨木

茯苓

雷丸

桑上寄生



竹黄

第三部 果部















山楂

安石榴









枇杷

杨梅

樱桃

银杏

胡桃



荔枝

龙眼

橄榄

槟榔

椰子

胡椒

【文摘】 
甘草

【释名】蜜甘、蜜草、美草、灵通、国老。

弘景曰:此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集解】《别录》曰: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

李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本草注》引《尔雅》蘦大苦之注。为甘草者,非矣。郭璞之注,乃黄药也,其味极苦,故谓之大苦,非甘草也。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结角如相思角,作一本生,至熟时角拆,子扁如小豆,极坚,齿啮不破,今出河东西界。寇氏《衍义》亦取此说,而不言大苦非甘草也。以理度之,郭说形状殊不相类,沈说近之。今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其轻虚细小者,皆不及之。镏绩《霏雪录》言:安南甘草大者如柱,土人以架屋,不识果然否也?

△根

【修治】雷曰:凡使须去头、尾尖外,其头、尾吐人。每用切长三寸,擘作六七片,入瓷器中盛,用酒浸蒸,从巳至午,取出曝干,锉细用。一法:每斤用酥七两涂炙,酥尽为度。又法:先炮令内外赤黄用。

时珍曰: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熟,未有酥炙、酒蒸者。大抵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

【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甘草与藻、戟、遂、芫四物相反,而胡洽居士治痰澼,以十枣汤加甘草、大黄,乃是痰在膈上,欲令通泄,以拔去病根也。东垣李杲治项下结核,消肿溃坚汤加海藻。丹溪朱震亨治劳瘵,莲心饮用芫花。二方俱有甘草,皆本胡居士之意也。故陶弘景言古方亦有相恶、相反,乃不为害。非妙达精微者,不知此理。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凡虚而多热者,加用之。

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

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

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

△梢

【主治】生用,治胸中积热,去茎中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尤妙。

△头

【主治】生用,能行足厥阴、阳明二经污浊之血,消肿导毒。

主痈肿,宜入吐药。

【发明】时珍曰: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而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与之相反。是亦迂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附方】伤寒心悸,脉结代者: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半,服七合。日一服。

伤寒咽痛:少阴证,甘草汤主之。用甘草二两(蜜水炙)。水二升,煮一升半,服五合。日二服。

肺热喉痛有痰热者:甘草(炒)二两,桔梗(米泔浸一夜)一两。每服五钱,水一钟半,入阿胶半片,煎服。

肺痿多涎:肺痿吐涎沫,头眩,小便数而不咳者,肺中冷也,甘草干姜汤温之。甘草(炙)四两,干姜(炮)二两。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分服。

肺痿久嗽涕唾多,骨节烦闷,寒热:以甘草三两(炙),捣为末。每日取小便三合,调甘草末一钱,服之。

小儿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炙,研末,蜜丸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丸。名凉膈丸。

初生解毒:小儿初生,未可便与朱砂、蜜。只以甘草一指节长,炙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染点儿口中,可为一蚬壳,当吐出胸中恶汁。此后待儿饥渴,更与之。令儿智慧,无病,出痘稀少。

初生便闭:甘草、枳壳(煨)各一钱。水半盏,煎服。

小儿撮口发噤:用生甘草二钱半,水一盏,煎六分,温服。令吐痰涎,后以乳汁点儿口中。

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用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少许,灌之。

小儿遗尿:大甘草头,煎汤,夜夜服之。

小儿尿血:甘草一两二钱,水六合,煎二合,一岁儿一日服尽。

小儿羸瘦:甘草三两,炙焦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温水下五丸,日二服。

大人羸瘦:甘草三两(炙)。每旦以小便煮三四沸,顿服之。良。

赤白痢下:崔宣州衍所传方:用甘草一尺、炙、劈破,以淡浆水蘸,水一升半,煎取八合,服之立效。梅师方:用甘草一两(炙),肉豆蔻七个(煨)。锉。以水三升,煎一升,分服。

痈疽秘塞:生甘草二钱半,井水煎服,能疏导下恶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