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政务丛书(全五册)
正版全新
¥
228
4.8折
¥
48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郭院林 主编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9219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480元
货号928149
上书时间2023-10-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清代新疆政务丛书(全五册)
【书 号】 9787550629219
【出 版 社】 凤凰出版社
【作 者】 郭院林 主编
【出版日期】 2019-05-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480.00元
【编辑推荐】
清代治理新疆文献之精要。
【内容简介】
本书新疆总说、北疆、南疆、外交档案四部分,搜集了清代较为重要的有关新疆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件价值。
【目录】
总目录
第*册新疆总说(上)
三州辑略和瑛1
西陲总统事略松筠343
第二册新疆总说(下)
新疆要略祁韵士1
钦定新疆识略徐松57
讯鲜录佚名421
新疆四道志 佚名457
绥服西属国记魏源641
西北边域考魏源651
西域置行省议龚自珍657
新疆设行省议朱逢甲667
新疆设行省议佚名撰671
西陲事略 李云麟677
论新疆改省李云麟709
西域形胜黄楙材713
天山南北路考略龚柴719
新疆则例说略吴翼先727
新疆巡警章程稿吴引765
第三册北疆
塔尔巴哈台事宜永保1
乌鲁木齐政略佚名67
乌鲁木齐事宜永保151
哈萨克述略何秋涛207
征乌梁海述略何秋涛215
塔尔巴哈台沿革考李光廷229
库尔喀喇乌苏沿革考李光廷233
论伊犁李云麟239
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图说何秋涛243
中俄交界记王锡祺247
中俄交界续记王锡祺259
中俄界记邹代钧原著、曾寅校订277
中俄条约校注钱恂377
第四册南疆
回疆志苏尔德1
回疆通志和宁59
喀什噶尔附英吉沙尔和宁255
钦定回疆则例托津285
新疆回部纪略慕暲361
西域南八城纪要王文锦521
帕米尔辑略胡详镕529
帕米尔图说许景澄547
帕米尔属中国考佚名573
坎巨提帕米尔疏片略王锡祺579
巴马纪略王锡祺583
西域帕米尔舆地考许克勤587
西域帕米尔舆地考叶瀚595
喀什噶尔至墨克道里记魏戫607
帕米尔山水道里记魏戫617
第五册外交档案
塔城二十五年司牙仔中俄属互控已结案件清册1
【文摘】
卷之一
沿革门
哈密
谨案:哈密,汉伊吾庐地,唐称伊州,宋如之。元始称哈密,明如之。其地为南北两路中分*要之区。土著皆缠头回种,设札萨克领之。盖回人错居西域,以天方为祖国。或城郭处、或逐水草徙牧,称花门。相传祖玛哈教以事天为主,重杀,不食犬豕肉,常以白布蒙头,故名曰缠头回,又名曰白帽回。回人自呼白帽曰达斯塔尔,别有红帽回、辉和尔哈拉回诸族,然以缠头回为著。札萨克居哈密旧城,户十设甲长一。
国初康熙间,其回长投诚,累世袭封,总领回众。设办事大臣二、哈密通判一、副将一,管理营屯、驿站、民回事务,详载《回疆通志》。为回疆北路之门户也。序历代及本朝纪略如左。
汉之通西域也,张博望创其议而不能成其功。汉武帝元朔三年,募能通西域月氏者,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经匈奴。中单于得之,留十余岁。骞得间西去,数十日至大宛。为发译道,传至大月氏,留岁余,乃还。复为匈奴所得。匈奴乱,骞遁归。乃建言:乌孙王昆莫本匈奴臣,不肯复朝事匈奴。而故浑邪地空无人,宜招乌孙居故浑邪之地。拜骞为中郎将,赉金帛致乌孙。自是西域稍通于汉,而以浑邪故地置酒泉郡。今肃州高台县是也。至元封三年,将军赵破奴击姑师,即车师,自哈密以西皆车师地。宣帝地节三年,侍郎郑吉破车师,因田其地。安帝永初元年,罢西域都护及伊吾庐柳中屯田。永宁元年,复以行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而北匈奴与车师后王军就杀索班,略有北道。班勇议营兵居敦煌,虽羁西域,然亦未敢出屯伊吾也。三年,勇击走匈奴田车师者,西域复通。顺帝永建六年,帝以伊吾膏腴,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复置伊吾司马,开设屯田。隋炀帝大业三年,以裴矩为黄门侍郎,经略西域。矩撰《西域图》三卷,又别造地图,穷其要害,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中道从高昌,南道从鄯善。今考南道沙碛不通,中道则哈密西之吐鲁番,高昌。北道则哈密北之巴里坤。哈密,则古伊吾庐地也。五年,高昌王麴伯雅,伊吾突厥监视官吐吞设等朝帝于燕支山。
唐太宗贞观四年,西突厥种落散在伊吾,至是来降,以其置西伊州,故城在哈密境。十六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自恃强大,遣兵寇伊州。安西都护郭孝恪讨之,奔火罗。葱领西浒河之南。玄宗天宝三载,突厥大乱。回纥骨利裴罗定其国,又攻杀白眉,突厥遂亡,其地尽入回纥。东极室韦,西抵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矣。
明成祖永乐九年,封哈密推勒特穆尔为忠义王。初,哈密忠顺王托克托以俘虏得归袭封,帝眷特厚。而托克托凌侮朝使,且沉湎不恤国事。帝赐敕戒谕之,未至,暴卒,乃封其从弟推勒特穆尔为忠义王,赐印诰世守哈密。宪宗成化九年,吐鲁番据哈密。初,哈密忠顺王布扯噶午无子,王母主国事。加嘉色歧见哈密无主,乘隙侵掠,谋据其地。成化二年,以都督同知巴图穆尔袭封王爵为都督,摄行国王事。又卒。其子哈啇请袭都督,许之,而不令其主国事,由是致令无所出。时,吐鲁番酋阿里自称苏勒坦,乘机破哈密城,虏王母及金印去。留其妹婿伊兰旧作雅兰。镇之。兵部言:哈密实西域咽喉,若弃而不救,则我之赤金蒙古、苦峪、汝州等恐为所胁。藩篱尽撤,肃州多事。天乃遣都督同知李文等进兵讨吐鲁番。李文等兵至布隆吉尔川,在今安西州渊泉县西北,流径敦煌县,入哈喇淖尔。阿里及众抗拒,文等不敢进。令哈啇旧作罕慎。及默克里辉和尔之众退居苦峪筑城,移哈密卫于其地,命哈啇主国事焉。十八年,哈啇寄居苦峪既久,率所部万人纠罕东、赤金二卫,夜袭哈密城,破之。伊兰遁。乘势连复八城,遂还居哈密。帝进哈啇左都督。孝宗宏治元年,帝从其国人请,封哈啇为忠顺王。
土鲁番酋阿里死,子阿哈玛特嗣为苏勒坦,怒曰:“哈啇非忠顺族,安得封?”乃伪与结婚,诱而杀之,仍令伊兰据其地。四年,阿哈玛特叩关,献还哈密城及前阿里所掠金印。马文升言:“番人重种类,且素服蒙古,非蒙古后裔镇之不可。”乃求故忠顺王托克托从孙善巴旧作陕巴。袭封为王,以思克保喇哈商之弟。为都督,同知阿穆呼朗为都督佥事辅之。吐鲁番阿哈玛特潜兵夜袭哈密,执善巴,支解阿穆呼朗,仍令伊兰据其地。六年,闭嘉峪关,不通吐鲁番贡使。阿哈玛特既据哈密,僭称汗,侵沙洲,迫罕东部附己。帝以马文升言,命巡抚许进往讨。八年冬,诸军会伊济穆尔川。夜半大雪,奄至哈密城下,拔之。伊兰遁去,乃斩其遗族,抚降余众而还。阿哈玛特惧,乃送还善巴,款关求贡。仍命善巴为忠顺王,哈密复安。善巴卒,子巴雅济袭封忠顺王,淫虐不亲政事,常恐其属部害己。吐鲁番酋莽苏尔阿塔玛特子。数以甘言诱之,有吞复哈密之意。
武宗正德八年,巴雅济弃其国,奔吐鲁番。莽苏尔夺其印,即遣和卓塔济迪音据守哈密。世宗嘉靖三年,吐鲁番围肃州,尚书金献民、都督杭雄往御之。七年,吐鲁番复寇肃州,王琼请令入贡识,许之。自是吐鲁番通贡,而哈密城印及巴雅济存亡,遂置不问。哈密后沙布塔子穆尔玛穆特据有,服属吐鲁番,比岁入贡,至隆庆、万历朝不绝,非复蒙古忠顺王裔矣。
【前言】
清代新疆政务丛书序
安平秋
当前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文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文献整理则是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整理、研究新疆本地文献,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边疆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清代新疆政务丛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文化成果。
《清代新疆政务丛书》是由郭院林教授主持完成的。郭院林教授200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石河子大学工作,为切合地方需要,为边疆多做贡献,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以清代新疆文献整理与研究为重点,在校领导支持与同事们的帮助下,申报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清代新疆国家认同研究”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进而他和石河子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一起完成了《清代新疆政务丛书》。这个团队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他们身处边疆,渴望新疆的稳定繁荣,从而对整理《清代新疆政务丛书》充满热情。
《清代新疆政务丛书》首先突出“政务”,这显示了该团队对现实的关怀。清朝对于该地区的期望多注重屯务与防务,所以有关地方形势、民族分布、行政区划、法规条律、驿站路程等文献蔚为大观。此次整理也依据实际情况,选目以此为重点,通过文献选择,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执政策略;所选的多种文献背后也看出文献编撰者的苦心。如所选文献中的伊犁将军松筠不仅为总结历任将军治理伊犁经验而编修了《西陲总统事略》,而且顶着压力,编纂《伊犁总志》,同时支持徐松在原书基础上增纂成28万字,后经皇帝钦定赐名为《新疆识略》。正是由于松筠“文化治边”的远见卓识,才成就了许多重要的史地文献。
《新疆政务丛书》有些文献并不容易得到,此次整理出版了系列原始文献,有助于学林进一步研究。清朝乾、嘉、道期间兴起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而研究者多欠实地考察。清末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断,英国势力跨过帕米尔高原与沙俄在新疆争夺势力范围,从而遗留下系列条约。此次整理的文献不仅有此地官员或幕僚收集的原始档案或官府记录,也有条约形成过程的记录;不仅有关于新疆建省的正面意见,如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论》与朱逢甲《新疆设行省议》,也有反对新疆建省的对立意见,如李云麟《论新疆改省》。这些文献立体、真实地反映了清代新疆政治状况,也有利于学者客观研究。
《新疆政务丛书》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标点录入整理,分为新疆总说、北疆、南疆、外交档案等辑。对其中的著作,主编大都写了叙录,交代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主要内容以及影响。该团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为继续研究提供了方便,值得肯定。当然,现在收录的新疆文献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关材料值得继续深入挖掘,我们期待着后续成果的出现。
2018.8.2于北京大学
前言
现在的新疆,与古代西域稍有差异。汉代以来的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新疆之名始于清代,同时具有此名的包括西南等地,而*后西域独得此名,实为“故土重归”之义。清朝的“西域新疆”的范围东起敦煌,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等也在其中。虽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割走了大片领土,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疆的疆域在清代已基本定型。
清是由满族人建立的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清承明制,历任统治者宣扬儒家文化,强调忠君爱国,治国理念以“仁政”和“德治”为核心,主张华夏一体,实现国家与文化的统一。清统一新疆后,在疆域上完成了对国家的“大一统”。清朝确定国家疆域的原则是:继承历史上中原王朝所管辖、开发到的疆域。这一点,乾隆朝在划定西北边界和测定地图时是十分明确的。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乾隆帝谕曰:“汉时西陲塞地极广,乌鲁木齐及回子诸部落皆曾屯戍,有为内属者,唐初都护开府,扩地及西北边,今遗址久湮。着传谕鄂容安,此次进兵,凡准噶尔所属之地,回子部落内,伊所知有与汉唐史传相合可援据者,并汉唐所未至处,一一询之土人,细为记载,遇便奏闻,以资采辑。”(《清高宗实录》卷四八二)
清朝初期,新疆境内呈现出“南回北准”的民族格局。以天山为界,“回部者,天山南路也……其间大小回城数十,回庄小堡千计……”(魏源《圣武记》卷四《外藩·乾隆勘定回疆记》)以北为准噶尔,即厄鲁特蒙古四部,主要活动在伊犁河谷、额尔齐斯河两岸,塔尔巴哈台以及乌鲁木齐地区,“至于境外,自北而西,则有哈萨克,自西而南,则有布鲁特,壤界毗连”(徐松《钦定新疆识略》卷十一《边卫》)。各部落先后与清朝建立联系。早在后金时期,满族前身建州女真统一了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厄鲁特蒙古)两部鉴于后金的强大,以岁贡的形式与后金建立臣属关系。顺治二年(1645)四月,多尔衮下令对“西域三十八国部落之长,投诚归顺者,抚按官察实具奏,以便照例封赏”(《清世祖实录》卷一一四)。册封与纳贡不仅体现了等级关系,也蕴含了君与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清朝早期与回疆地区的联系:即定期通贡,以赏赐体现天朝大国之威严;定地贸易,继续保持与回疆地区的经济往来。准噶尔部与清朝抗衡近70年(1690—1757),*终弭叛息乱,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天山南路,标志着乾隆帝统一新疆事业的*终完成。
清朝能维护统一中国近三百年,新疆归入后长时间保持安定,与其政策相关。广义西域其实可以看作以中原为中心而辐射的一个范畴与方位,中原王朝对西域往往采取羁縻的形式,直到清朝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平定准噶尔后,乾隆按照“众建以分其势”的既定政策在卫拉特四部各设汗,令其各辖其属。准噶尔诸汗刚被册封,回归故地即相继反叛的现实,对乾隆帝“众建以分其势”的政策,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不得不重新调整经营新疆的策略。清朝在完成统一新疆后,对其治理政策不断完善和改进,逐渐形成军府制治理制度。乾隆皇帝一再要求有关官员要站在“西北塞防乃国家根本”的高度上,立足久远,妥善筹划。
清廷根据新疆地区的特点,在制度方面依据“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分别采取了郡县制、伯克制、札萨克制等不同的治理方式;官员的任用方面采取以满族为主、各族官员并用的政策,以调动各族官员的积极性;军队驻守方面采取了以八旗军队为主、其他军队为辅的共同防御,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政策;经济方面推行以农业为主、农牧并举的政策,使天山北部的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采取了减轻赋税、确定财政定额补贴制度;采取政教分离、支持多种宗教并存的政策;建设台站等交通网络及卡伦边境防御网络等等。正由于清朝统一新疆后,实行了正确的方针和措施,因此新疆出现了吏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的局面。
清代新疆享有长时间的安定,无论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积极考察、收集、整理、编辑相关文献。乾隆二十一年(1756),进军准噶尔途中,刘统勋、何国宗奉旨承办《西域图志》。二十六年(1761)撰成初稿,几经增纂,乾隆四十七年(1782)告成,送交武英殿刊刻,并写入《四库全书》。乾隆修纂《西域图志》,一方面想通过实地勘测纠正以往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显示他的文化策略与业绩;另一方面,编纂方略恰恰可以让本地人有一种归属感,实现国家认同的建构。该书命名为《皇舆西域图志》亦即表明西域为大清之一区域,有很强的大一统观念。书中有关新疆历史的引用与考证,记载了新疆地区都同建都于中原的历代王朝有着千丝万缕、从未间断过的密切联系。乾隆二十九年(1764),乾隆下令续修《大清一统志》,把新疆作为领土的一部分,与中国其他行省一样也列入其中。《大清一统志》强调华夷一统,突破了过去中央王朝以中原汉民族为中心的狭隘思想,使新疆各民族共同获得了“华夷一体”和各民族平等的观念,也使“大一统”观念在政治空间和地理空间得到扩展,使清政府的统治在新疆得到广泛的政治认同,同时对中华民族的*终形成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后无论朝野对于统一新疆的认识基本一致,这是“上顺天心,下因人事”的正义之举,受到了更多的赞誉。龚自珍主张因乾隆之功,在新疆建省,开垦屯田,改善吏治,绥辑得宜,过去、目前的劳费在将来肯定会换回无穷的利益。关于这点,他的看法跟后来的左宗棠是一致的。左宗棠进一步指出新疆重要的战略位置,并且将**看作一体。光绪七年(1881),在强大兵力作为后盾的情形下,清朝通过外交谈判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大部,使饱受外敌蹂躏之痛的新疆终于又投入到了祖国的怀抱。
乾隆二十四年(1759)新疆统一后,一些任职新疆的官吏,开始辑录档册,编修志书。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苏尔德修成《回疆志》。四十年(1775),伊犁满营协领格琫额纂《伊江汇览》,乾隆五十八年(1793)到嘉庆元年(1796),任职新疆的永保先后纂修了《塔尔巴哈台事宜》《总统伊犁事宜》《喀喇沙尔英吉沙尔事宜》及《乌鲁木齐事宜》,嘉庆年间任伊犁将军的松筠主修《西陲总统事略》。这些原始文献或许不乏粗疏与错讹之处,有时还存在传抄的情况,但也有严谨的学术著作,如徐松编纂的《新疆识略》,在前人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实地踏勘南北疆,考察细致,成为后世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有关于新疆的文献书目现在约有:《中国边疆图籍录》(邓衍林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丝绸之路文献叙录》(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甘肃省图书馆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清代边疆史地论著索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以及新疆人民出版社的《西域研究书目》《中国边疆古籍题解》(范秀传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清代边疆史地论文索引》从总论政治、自然地理、历史地理、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社会风俗、民族与民族关系、军事、对外关系、人物、书评和书目、著作等方面著录了清代边疆史地的论文,设计篇名、期刊名称和时间,但没有内容。这是一个较好而全面的书目。这些书目要么不是专门针对新疆而作,要么是有目无录,不够全面清晰。
不同于以往西北文献丛书之类纯以影印保存文献,“清代新疆政务丛书” 收辑40余种文献,重要者大体齐全,分为新疆总说、北疆、南疆、外交档案等辑。本丛书以清代新疆政务文献为主体,主题更为集中,精选汇辑,进行点校整理,分为五册,便于检阅、研究。所收文献之前大都有叙录,叙录内容包括:一、版权项:书名(正标题、副标题、名);责任者:著者、整理者,编者、译者等;版本情况:存佚沿革,目录登录,丛书收入,各种版本略说;二、作者介绍:生卒年、字号、书斋号、别号、笔名;籍贯;主要社会关系;主要经历;主要著述;三、著作介绍:卷数、册数;主要内容;学术评价。对于有些篇幅较短的作品(往往为百余字的单篇文章),叙录从略。
当前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新疆是“丝绸之路”重要而广阔的部分,经济建设是基础,而文化建设是核心,文献整理则是核心中的基础。加大对新疆历史知识的教育与普及中华文化对于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是一项长治久安之策。新疆民族成分众多,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国外敌对势力与国内分裂势力相结合,“三股势力”渗透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们的劣质文化、腐朽文化、反动文化、分裂文化影响。整理历史文献,不仅可以正本清源,也可以争夺文化阵地,加强新疆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形成共同国家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达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为新疆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民族团结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但同时也要注意,“清代新疆政务丛书”所包涵的新疆文献中所占比重很小,相关材料值得继续深入挖掘,比如学科领域可拓展至文学(诗、文、游记等)文献整理,清朝流人与官员都有作品留存;时段上可延伸至各个朝代,尤其是汉、唐、元三代;方式上除了整理外,还可以进行研究;视角上除了单一关注新疆外,可以考虑新疆与域外以及关内的互动关系。*为重要的是关注汉语外的文献整理与翻译,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交流。当然,这些工作也不仅限制在新疆高校,“一带一路”区域和全国学者都可以加入,这样进一步深入推动新疆的文化建设才有可能,我们也期待更有影响的成果出现。
郭院林2018年9月12日于扬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