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国家地理史:世界大战

31.4 4.6折 68 全新

库存30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编著,邵倩兰,刘晓云 译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84178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129696

上书时间2024-12-03

书道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的,规模宏大的一组历史丛书项目,是其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共有30种图书。本套丛书内容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立足于历史与文明的思索,以时间轴展开对世界各地文明及人类历史发展变量的解读和记录。

《世界大战》以全球史的视野,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相关国家战前战后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艺术的演变及联动影响,探讨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必然因素及对全球势力均衡的颠覆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书目——

 

《*初的法老》《埃及帝国》《古埃及的终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近东的王国和帝国》《希腊的起源》《古典希腊》《雅典的陷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共和国》《地中海的罗马征服者》 《罗马共和国的终结》《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统治世界》《罗马帝国的陨落》《拜占庭的辉煌》《中世纪欧洲》《伊斯兰的扩张》《基督教王国和十字军东征》《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中世纪的终结》《征服美洲》《文艺复兴》《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君权》 《探险的时代》《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19世纪的世界》《世界大战》



作者简介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888年1月13日,于美国华盛顿的宇宙俱乐部成立,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学会创办了自己的会刊,这便是如今享誉全球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此外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拥有国家地理频道等包含电影、电视节目、图书、网站等一系列跨媒体品牌,如今学会现已经成为全球的非盈利的教育与科学机构。


 


本丛书顾问编委: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文化史荣誉教授。


约翰·艾略特爵士(Sir John H. Elliott):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荣誉教授、牛津奥里尔学院荣誉院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荣誉院士。


其余编委都为来自全球著名学府的历史学等相关学科专家。




目录







概述/11


帝国间的对抗 /13


档案:大众社会/45


次世界大战 /55


主义困境中的欧洲/89


档案:引来一片哗然的先锋派艺术/119


坠入深渊 /129


档案:极权主义: 屈从与镇压/166


第二次世界大战 /173


 


附录/204


比较年表: 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206


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首脑 /208


 




内容摘要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的,规模宏大的一组历史丛书项目,是其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共有30种图书。本套丛书内容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立足于历史与文明的思索,以时间轴展开对世界各地文明及人类历史发展变量的解读和记录。


《世界大战》以全球史的视野,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相关国家战前战后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艺术的演变及联动影响,探讨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必然因素及对全球势力均衡的颠覆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书目——


 


《*初的法老》《埃及帝国》《古埃及的终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近东的王国和帝国》《希腊的起源》《古典希腊》《雅典的陷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共和国》《地中海的罗马征服者》 《罗马共和国的终结》《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统治世界》《罗马帝国的陨落》《拜占庭的辉煌》《中世纪欧洲》《伊斯兰的扩张》《基督教王国和十字军东征》《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中世纪的终结》《征服美洲》《文艺复兴》《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君权》 《探险的时代》《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19世纪的世界》《世界大战》




主编推荐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888年1月13日,于美国华盛顿的宇宙俱乐部成立,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学会创办了自己的会刊,这便是如今享誉全球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此外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拥有国家地理频道等包含电影、电视节目、图书、网站等一系列跨媒体品牌,如今学会现已经成为全球的非盈利的教育与科学机构。

 

本丛书顾问编委: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文化史荣誉教授。

约翰·艾略特爵士(Sir John H. Elliott):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荣誉教授、牛津奥里尔学院荣誉院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荣誉院士。

其余编委都为来自全球著名学府的历史学等相关学科专家。



精彩内容

主义困境中的欧洲

 

和平条约缔造了一个充斥着民族主义的欧洲。而此时,面对陷入困境的欧洲,美国选择袖手旁观,也经历了一场严重失衡的繁荣。

 

1918 年,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的终签署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冲突,超过900万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这场战争所引发的暴力与之前的冲突相比有着天差地别:16.8%的法国人参与其中,14.5%的德国人丧生,两个阵营中共有40%的人员受伤。仅在法国,就有近500 万人受伤,其中有100 万人致残。他们当中有很多被诊断为“下颌骨折”并因此毁容,而对更多的人而言则是心理上的摧残。在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的绘画,如奥托· 迪克斯(Otto Dix)的作品《战争》组画和乔治· 格罗兹(George Grosz)的《灰暗的日子》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战争而致残或毁容的人物,50 万的德国士兵不得不接受截肢。此外,在统计战争所导致的丧生人数时还应该加上约1 200 万的平民。

1919 年1 月12 日,巴黎和平会议在战争带来的死亡、破坏和仇恨的氛围中举行。胜利阵营的四个主要成员国做出了此次会议近乎所有的决议,威尔逊、克里孟梭、劳埃德·乔治和意大利总理维托里奥·奥兰多(VittorioOrlando)分别作为代表出席。威尔逊率领协约国阵营,以其本人提出的“十四点”为基础,终达成协议。而正是根据此协议,德国人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出了后来的统治者。在这场会议中,德国和其他战败阵营的国家一样完全被排除在谈判之外,而此番场景在之前的和平协议谈判中从未出现过。因此,德国人认为这次会议的决议完全是被迫接受的。

 

重塑之后的欧洲

这次会议,抑或说威尔逊会议的想法是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以预防一场新的大战。然而,会议却终成了完成两个强制性目标的工具:控制德国(威尔森说“世界各国都有解除德国武装并使其用一代人的时间去思考的道义责任”)和遏制来自苏俄的革命。因此,重塑欧洲成为必要之举。

欧洲的重塑首先由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开始,重塑过程遵循威尔逊坚决捍卫的“自决原则”。所谓“自决原则”,即建立与民族团体相对应的国家。这个概念对中欧和东欧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数百年以来中欧和东欧的人口和宗教就是相互融杂的。但事实证明,在几个缓冲国家的作用下,它对孤立革命中的俄国(未被邀请参加巴黎和会)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之前,被德国占领的俄罗斯帝国领土之上几个独立的国家建立起来: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和立陶宛共和国),以及在消失120 年后得以重生的波兰,其中还包括一些德国的领土。在高加索地区,试图从俄国夺取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因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和苏俄在1921 年签署协议,两者都同样反对法国和英国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部,一个凝聚了西斯拉夫人的新国家成立:捷克斯洛伐克。领土覆盖工业化的捷克(之前属于奥地利)、斯洛伐克和罗塞尼亚的乡村地区(之前属于匈牙利)及德国的苏台德人生活的地区。在巴尔干地区,前塞尔维亚扩张为南斯拉夫王国(意为“南斯拉夫人”),领土包括斯洛文尼亚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之前属于奥地利)、克罗地亚(之前属于匈牙利)和黑山共和国。罗马尼亚则吞并了奥地利的布科维纳和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使自身人口和领土面积都增加了一倍。欧洲地图的修整(其边界线的累积长度从9 000 千米增加至1.5 万千米)通过各种条约逐渐完成。

项条约于1919 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五周年纪念日)在凡尔赛宫镜厅与德国签订,德意志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德语)也同样是在此于1871 年宣布成立。根据此条约,德国必须对战争负责,并被迫为其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德国损失了近7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近700 万居民,占其战前领土的13%和人口的10%。德国人认为,威尔逊本人宣称的自决原则实际上可笑至极,因为人们阻止了奥地利和德国的统一,并从捷克斯洛伐克夺取了居住着五十万德国人的苏台德地区,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也被掠夺,以使波兰能够拥有被称为“但泽走廊”的入海通道。阿尔萨斯和洛林则重新回归法国,随着法国、英国、比利时和日本对其殖民地的瓜分和控制,德国的帝国主义梦想也化为泡影。德国军队不得超过10 万人且隶属于警察队伍, 重要的是不得配备任何重型武器和飞机。此外,莱茵兰被彻底去军事化。德国的舰队在自己指挥官的命令下于斯卡帕湾的苏格兰基地沉入大海,而打造这支舰队曾是德国发起战争的动机之一。

 



媒体评论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视野宽广,结合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历史文化,堪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雄心的作品之一。

 

——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有三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旧题新作,看似老生常谈的题目,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创新性解读,因此,这本普及性读物即便对专业法国史学者亦有重要参考价值。二是图与文相得益彰,本书堪称读图时代*为成功的尝试之一。三是其全球化视野并不仅仅停留在方法论意义上,而是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孙一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国家地理在欧洲推出的历史丛书系列,在全球史领域*学者的指导下,按历史事件为主体,以时间流动为线索,从文明的起源到两次世界大战,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到蒙古帝国的扩张,以宏观的视角重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注重历史事件的描述,强调人类文明的互动,语言通俗易懂,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画与解说,特别适合对全球史感兴趣的广大历史爱好者学习使用。

 

——范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博士,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亚校区历史系副教授,《中国与亚洲历史学刊》书评编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