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板桥画传 三百年前旧板桥
  • 郑板桥画传 三百年前旧板桥
  • 郑板桥画传 三百年前旧板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郑板桥画传 三百年前旧板桥

41 6.0折 68 全新

库存29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书良 著,高高国际 出品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41076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5584113

上书时间2024-12-01

书道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小 引

 

 

 

 

 

郑燮,号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名字,在人民群众中是并不陌生的。人们对他的多才多艺津津乐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所画兰竹,摇曳多姿,名播中外;又是著名书法家,自创的“六分半书”,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现在也还有人学“板桥体”;他的诗词、道情也很出色,“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至今还在人们口头传唱——尽管他离开人间已有两百多年了。

郑板桥具有鲜明的个性。他曾经颇为自负地刻了一方印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我们借用这种排比句法来描述他,可以说郑板桥是一个疯疯癫癫的怪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有傲癖的穷书生、大才子、佛教信徒,一个狗肉饕餮家、爱神的幸运儿,一个学历过硬的七品“父母官”、酒徒,一个创新的篆刻家、“假画”制造者,一个不讨上司欢心的“糊涂”人、诗人,一个民间曲艺作家、大书法家、大画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与当局不合作的狂人,一个兰、竹、石的苦恋者。郑板桥像苏东坡、徐青藤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人物。无疑,这样的灵魂永远魅力四射,是我们民族文化史上值得自豪的至宝!

基于我对郑板桥的热爱,三十年来,我不自量力地进行郑板桥的研究,并先后在海内外出版过几种关于板桥的书。方法上,我把对板桥行踪的考证探讨和对诗、书、画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从他的生平活动中探索其作品的寓意,同时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来钩稽他的踪迹。1983年,广西人民出版社曾出版《板桥诗词撷英》,我在前言中说:“在板桥的笔下,诗、书、画、印是一个思想整体的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之间,则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我以为,用以生平活动和思想发展为经,以诗、书、画、印的分析为纬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板桥,还是较为合适的。

十八年前,我告别科研机构,执教上庠(大学),这使我有幸接触了千万学子。我感到,广大青年对传统文化其实是如饥似渴的。他们对云缠雾绕的山崖幽谷的君子之兰心驰神往,坎坷崎岖的跋涉却又使他们举步维艰。他们特别需要深入浅出的书籍解读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于是,我综合旧作,并添加上近来的一些心得,撰写了这本书说郑板桥,希望能对青年朋友有所裨益,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喜爱。

书成,置笔掩卷,感慨良多。我想起了家乡湖南的清代政治家郭嵩焘写给左宗棠的一副挽联的上联:“世须才才亦须世。”(见李肖聃《星庐笔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72页)的确,个人的成就和时代之间,有着谜一样的关系。从板桥坎坷的一生,我们看到封建社会对天才的扼杀,更加感到生活在今天的幸福,更加热爱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阳春美景!这,是我的一点心得。由于水平有限,资料缺乏,本书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希各方多多指教和批评。



导语摘要

   



商品简介

 

 

他个性鲜明,是一个疯疯癫癫的怪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有傲癖的穷书生、大才子、佛教信徒,一个狗肉饕餮家、爱神的幸运儿,一个学历过硬的七品“父母官”、酒徒,一个创新的篆刻家、“假画”制造者,一个不讨上司欢心的“糊涂”人、诗人,一个民间曲艺作家、大书法家、大画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与当局不合作的狂人,一个兰、竹、石的苦恋者。一个多面性天才的人物,一个永远魅力四射的灵魂。

 

皓首穷经为一人,三百年前旧板桥。本书作者花费三十多年时间对郑板桥进行研究,将郑板桥行踪的考证探讨和对诗、书、画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从他的生平活动中探索其作品的寓意,同时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来钩稽他的踪迹。

 

本书图文并茂,文采飞扬,学术价值与文学修养兼备,历史考据与个人心得并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代格局与艺术天才人生的一次雅致的探索。



作者简介

   




目录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第一章 五颜六色众生相明朝后期,政治一片黑暗,宦官专权,朋党攻讦,封建政权机构几乎瘫痪。地主阶级,尤其是皇族,兼并土地更加疯狂。残酷的经济榨取和野蛮的政治压迫,造成明末农村十室九空,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以致水灾、蝗灾和瘟疫不断发生。濒临绝境的农民,除揭竿而起外,别无生路。崇祯初年,爆发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大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登煤山自缢,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终于被起义的农民推翻了。
同年五月一日,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引狼入室,勾结满族贵族,引清军进入北京。十月,清顺治帝下诏正式定都北京。
接踵而至的,是清朝廷对南明残余福王政权、
鲁王政权、唐王政权、桂王政权的攻伐。康熙元年(1662)春,吴三桂追俘桂王于缅甸。至此,南明王朝在大陆的势力终于覆灭。
清军在南下进攻时是极端残暴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特别是清统治者下令剃发,强迫汉族人民从衣冠装束上和精神上承认清政权的绝对统治,这样,就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民的坚决反抗。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也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以农民军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二十年之久,最后在清王朝血腥的武装镇压下归于失败。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统治者对汉族地主官僚,在入关前后都执行笼络政策。清军进入北京后,马上为崇祯发丧,并打出为汉族地主官僚“报君父之仇”的幌子,俨然以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自居。在任用官吏上,清廷表面上采取满、汉兼用的方针,对中央各部门满、汉官员的名额都作了规定。
康熙即位后,又从各方面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在康熙、雍正的上谕中,还屡次提到要维护地主富民的利益,把地主当作“国家所爱养保护之人”。这一时期所推行的废止圈地、减免税粮和鼓励垦荒等政策,都是对汉族地主有利的。清朝政府还采取其他许多措施,把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吸收到政权中来。除不断扩充科举录取名额外,康熙十二年(1673)又诏举“山林隐遗”,一些地主士绅不经考试就可直接做官。第二年,清廷更颁布了捐纳制度,使地主子弟可以捐银得官。康熙十七年(1678),又宣布开设“博学鸿儒”科,罗致了全国“名士”一百四十三人,取录了五十名,俱授以翰林院的官职。当时除了有比较浓厚的反清和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人如顾亭林、黄宗羲等外,其他知名学者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闰章等人都来京应选。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还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积极收罗了李光地、魏裔介、熊赐履、汤斌等一班“理学名臣”,命他们纂修《性理精义》等书,颁布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