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无机化学(原著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编无机化学(原著第二版)

正版全新

166.25 8.4折 19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詹姆斯·豪斯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39413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98元

货号4368406

上书时间2024-08-22

军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新编无机化学(原著第二版)
【书    号】 9787122439413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    者】 (美)詹姆斯·豪斯 著
【出版日期】 2024-06-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198.00元

【编辑推荐】 
1.美国大学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之一。2.在内容选择和编排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无机化学教材相比有一些明显不同。3.在结构及其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方面着墨较多,并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无机化学相关研究的基础知识及化学原理的应用。4.呈现给读者比较“纯粹”而又不断发展的无机化学,反映了无机化学和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而显现出来的多种特色。

【内容简介】 
《新编无机化学》是美国大学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之一。全书分为原子和分子结构、凝聚态、酸碱和溶剂、元素化学、配位化合物化学五大部分。在结构及其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方面着墨较多,并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无机化学相关研究的基础知识及化学原理的应用。呈现给读者比较“纯粹”而又不断发展的无机化学,反映了无机化学和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而显现出来的多种特色。本书适合作为高校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参考读物。

【目录】 
第*部分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第1章 光、电子与原子核 001

1.1 一些早期的原子物理学实验 001

1.2 光的本质 004

1.3 玻尔模型 006

1.4 波粒二象性 008

1.5 原子的电子性质 009

1.6 核结合能 013

1.7 核稳定性 014

1.8 核衰变的类型 016

1.9 衰变模型的预测 018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019

习题 020

第2章 基础量子力学与原子结构 022

2.1 基本假设 022

2.2 氢原子 027

2.3 氦原子 031

2.4 斯莱特波函数 032

2.5 电子构型 033

2.6 光谱态 037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039

习题 040

第3章 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 041

3.1 分子轨道方法的基本观点 041

3.2 H2 和H2分子 046

3.3 第二周期双原子分子 047

3.4 光电子能谱 052

3.5 异核双原子分子 053

3.6 电负性 055

3.7 分子的光谱态 057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058

习题 059

第4章 无机结构与键的概述 061

4.1 含有单键的分子的结构 061

4.2 共振和形式电荷 069

4.3 复杂结构:未来魅力一瞥 078

4.4 缺电子分子 083

4.5 含有不饱和环的结构 085

4.6 键能 086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088

习题 088

第5章 对称性和分子轨道 091

5.1 对称元素 091

5.2 轨道对称性 097

5.3 群论简介 098

5.4 分子轨道的构建 101

5.5 轨道和角度 104

5.6 使用休克尔方法的简单计算 106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114

习题 114

第二部分 凝聚态

第6章 偶极矩和分子间作用力 116

6.1 偶极矩 116

6.2 偶极-偶极力 120

6.3 偶极–诱导偶极力 121

6.4 伦敦(色散)力 122

6.5 范德华方程 124

6.6 氢键 126

6.7 内聚能和溶度参数 132

6.8 溶剂化显色 134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135

习题 136

第7章 离子键和固体结构 138

7.1 晶体形成的能量 138

7.2 马德隆常数 141

7.3 卡普斯钦斯基方程 143

7.4 离子尺寸与晶体环境 144

7.5 晶体结构 147

7.6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 151

7.7 质子和电子亲和能 154

7.8 金属结构 156

7.9 晶体缺陷 158

7.10 固体中的相转化 161

7.11 热容 162

7.12 固体的硬度 164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166

习题 167

第8章 无机固体中的动力学过程 169

8.1 固态反应的特点 169

8.2 固态反应中的动力学模型 171

8.2.1 一级反应 171

8.2.2 抛物线速率方程 171

8.2.3 收缩体积速率方程 172

8.2.4 成核过程的速率方程 173

8.2.5 两个固体间的反应 176

8.3 热分析方法 176

8.4 压力的影响 177

8.5 一些固体无机化合物中的反应 178

8.6 相转化 180

8.7 界面反应 182

8.8 固体中的扩散 183

8.9 烧结 184

8.10 漂移和导电性 186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186

习题 187

第三部分 酸碱和溶剂

第9章 酸碱化学 189

9.1 阿伦尼乌斯理论 189

9.2 布朗斯特-罗瑞理论 191

9.3 影响酸碱强度的因素 193

9.4 氧化物的酸碱性质 196

9.5 质子亲和能 198

9.6 路易斯理论 199

9.7 酸碱催化行为 202

9.8 软硬作用原理 204

9.8.1 氢键 206

9.8.2 键合异构体 206

9.8.3 溶解度 207

9.8.4 反应位点倾向 208

9.8.5 晶格的形成 209

9.9 电子极化率 211

9.10 德拉格四参数方程 212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213

习题 214

第10章 非水溶剂化学 217

10.1 一些常见的非水溶剂 217

10.2 溶剂概念 218

10.3 两性表现 219

10.4 配位模式 220

10.5 液氨中的化学 221

10.5.1 氨合反应 221

10.5.2 氨解反应 221

10.5.3 复分解反应 222

10.5.4 酸碱反应 222

10.5.5 金属-液氨 223

10.6 液态氟化氢 224

10.7 液态二氧化硫 226

10.8 超强酸 228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230

习题 230

第四部分 元素化学

第11章 金属元素化学 233

11.1 金属元素 233

11.2 能带理论 234

11.3 第ⅠA 族和第ⅡA 族金属 236

11.3.1 通性 236

11.3.2 负离子 237

11.3.3 氢化物 238

11.3.4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38

11.3.5 卤化物 239

11.3.6 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和磷化物 239

11.3.7 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 241

11.4 津特尔相 241

11.5 铝和铍 243

11.6 第*过渡系金属 244

11.7 第二和第三过渡系金属 246

11.8 合金 247

11.9 过渡金属化学 249

11.9.1 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相关化合物 249

11.9.2 卤化物和卤氧化物 252

11.10 镧系金属 254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256

习题 257

第12章 主族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60

12.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260

12.1.1 金属与烷基卤化物的反应 261

12.1.2 烷基转移反应 261

12.1.3 格氏试剂与金属卤化物的反应 262

12.1.4 烯烃和氢气与金属反应 262

12.2 第ⅠA 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62

12.3 第ⅡA 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63

12.4 第ⅢA 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65

12.5 第ⅣA 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68

12.6 第ⅤA 族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69

12.7 Zn、Cd 和Hg 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69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270

习题 271

第13章 非金属元素化学Ⅰ——氢、硼、氧和碳 273

13.1 氢 273

13.1.1 氢气的制备 274

13.1.2 氢化物 275

13.2 硼 278

13.2.1 单质硼 278

13.2.2 硼化合物中的键 279

13.2.3 硼化物 279

13.2.4 卤化硼 279

13.2.5 氢化硼 280

13.2.6 多面体硼烷 281

13.2.7 氮化硼 284

13.3 氧 286

13.3.1 单质氧 286

13.3.2 臭氧 287

13.3.3 氧气的制备 288

13.3.4 氧的二元化合物 289

13.3.5 共价氧化物 290

13.3.6 两性氧化物 291

13.3.7 过氧化物 291

13.3.8 氧正离子 292

13.4 碳 292

13.4.1 单质 293

13.4.2 工业碳 295

13.4.3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96

13.4.4 碳化物 296

13.4.5 一氧化碳 297

13.4.6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298

13.4.7 二氧化三碳 300

13.4.8 卤化碳 300

13.4.9 氮化碳 301

13.4.10 硫化碳 302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303

习题 304

第14章 非金属元素化学Ⅱ——第ⅣA、第ⅤA 族 306

14.1 第ⅣA 族元素 306

14.1.1 第ⅣA 族元素的氢化物 307

14.1.2 第ⅣA 族元素的氧化物 308

14.1.3 玻璃 309

14.1.4 硅酸盐 310

14.1.5 沸石 312

14.1.6 第ⅣA 族元素的卤化物 313

14.1.7 有机化合物 315

14.1.8 其他化合物 316

14.2 氮 318

14.2.1 氮元素 318

14.2.2 氮化物 318

14.2.3 氨和水的化合物 319

14.2.4 氢化合物 319

14.2.5 卤化氮 322

14.2.6 卤氧化物 323

14.2.7 氧化氮 323

14.2.8 氮的含氧酸 326

14.3 磷、砷、锑和铋 328

14.3.1 存在 328

14.3.2 单质的制备和性质 329

14.3.3 氢化物 329

14.3.4 氧化物 331

14.3.5 硫化物 332

14.3.6 卤化物 333

14.3.7 膦嗪化合物 337

14.3.8 酸和盐 339

14.3.9 磷酸和磷酸盐 341

14.3.10 肥料生产 343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344

习题 345

第15章 非金属元素化学Ⅲ——第ⅥA 到第ⅧA 族 348

15.1 硫、硒和碲 348

15.1.1 元素的存在形式 348

15.1.2 硫、硒和碲单质 349

15.1.3 氢化合物 350

15.1.4 多原子物质 351

15.1.5 硫、硒和碲的氧化物 352

15.1.6 卤化物 353

15.1.7 硫和硒的卤氧化物 355

15.1.8 氮化合物 357

15.1.9 硫的含氧酸 359

15.1.10 亚硫酸和亚硫酸盐 359

15.1.11 连二亚硫酸和连二亚硫酸盐 360

15.1.12 连二硫酸和连二硫酸盐 360

15.1.13 过氧二硫酸和过氧单硫酸 361

15.1.14 硒和碲的含氧酸 361

15.1.15 硫酸 362

15.2 卤素 364

15.2.1 存在 364

15.2.2 单质 364

15.2.3 卤间化合物分子和离子 365

15.2.4 卤化氢 371

15.2.5 卤素氧化物 372

15.2.6 卤氧化物 374

15.2.7 次卤酸和次卤酸盐 374

15.2.8 亚卤酸和亚卤酸盐 375

15.2.9 卤酸和卤酸盐 375

15.2.10 高卤酸和高卤酸盐 375

15.3 稀有气体 377

15.3.1 单质 377

15.3.2 氟化氙 378

15.3.3 氟化氙和氟氧化物的反应 380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383

习题 383

第五部分 配位化合物化学

第16章 配位化学导论 386

16.1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386

16.2 金属-配体键 389

16.3 配合物的命名 391

16.4 异构现象 392

16.4.1 几何异构 392

16.4.2 旋光异构 393

16.4.3 键合异构 396

16.4.4 电离异构 397

16.4.5 配位异构 397

16.4.6 水合异构 397

16.4.7 聚合异构 397

16.5 配位键的简单价键理论描述 397

16.6 磁性 400

16.7 第*系列过渡金属配合物概述 401

16.8 第二、第三过渡系金属的配合物 403

16.9 18 电子规则 403

16.10 反馈作用 405

16.11 双氮、双氧和双氢配合物 409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411

习题 412

第17章 配体场和分子轨道 415

17.1 八面体场中d 轨道的分裂 415

17.2 其他对称性场中的d 轨道分裂 417

17.3 影响分裂能的因素 420

17.4 晶体场分裂的影响 422

17.5 姜-泰勒畸变 423

17.6 光谱带 424

17.7 配合物中的分子轨道 426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432

习题 433

第18章 光谱解析 435

18.1 光谱态的分裂 435

18.2 俄歇图 438

18.3 拉卡参数和定量方法 440

18.4 电子云扩展效应 442

18.5 田边-菅野图 444

18.6 利威尔方法 448

18.7 约根森方法 450

18.8 电荷转移吸收 450

18.9 溶致变色 451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453

习题 454

第19章 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 455

19.1 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 455

19.2 乔布连续变化法 456

19.3 配位平衡 458

19.4 分布图 461

19.5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463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468

习题 469

第20章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 471

20.1 配位化合物合成 471

20.1.1 金属盐与配体的反应 471

20.1.2 配体取代反应 472

20.1.3 两个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472

20.1.4 氧化还原反应 473

20.1.5 部分分解 473

20.1.6 应用软硬作用原理的沉淀 473

20.1.7 金属化合物与胺盐的反应 474

20.2 八面体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475

20.2.1 取代反应的机理 476

20.2.2 影响取代反应的一些因素 478

20.3 配体场效应 479

20.4 酸催化的配合物反应 482

20.5 碱催化的配合物反应 483

20.6 补偿效应 484

20.7 键合异构化 485

20.8 平面四边形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486

20.9 反位效应 488

20.10 电子转移反应 491

20.11 固态配位化合物的反应 493

20.11.1 阴离子配体化反应 493

20.11.2 外消旋化反应 495

20.11.3 几何异构化反应 496

20.11.4 键合异构化反应 496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498

习题 499

第21章 含有金属-碳和金属-金属键的配合物 501

21.1 二元金属羰合物 501

21.2 金属羰合物的结构 504

21.3 一氧化碳与金属的成键 504

21.4 金属羰合物的制备 506

21.4.1 金属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506

21.4.2 还原羰基化 507

21.4.3 取代反应 507

21.4.4 光化学反应 507

21.5 金属羰合物的反应 507

21.5.1 取代反应 507

21.5.2 与卤素的反应 508

21.5.3 与NO 的反应 508

21.5.4 歧化反应 509

21.5.5 羰合阴离子 509

21.5.6 羰基氢合物 509

21.6 金属-烯烃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 511

21.7 金属-烯烃配合物的制备 515

21.7.1 醇和金属卤化物的反应 515

21.7.2 金属卤化物与烯烃在非水溶剂中的反应 515

21.7.3 气相烯烃与金属卤化物溶液的反应 516

21.7.4 烯烃取代反应 516

21.7.5 金属羰合物与烯烃的反应 516

21.7.6 金属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516

21.8 环戊二烯基及其相关配合物的化学 516

21.9 二茂铁中的成键 519

21.10 二茂铁和其他金属茂的反应 521

21.11 苯和相关芳环的配合物 523

21.12 含有金属-金属键的化合物 524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527

习题 528

第22章 催化配合物 530

22.1 催化过程中的基元步骤 531

22.1.1 配体取代 531

22.1.2 氧化加成 531

22.1.3 氧化加成反应的机理考虑 533

22.1.4 还原消除 536

22.1.5 插入反应 537

22.2 均相催化 540

22.2.1 加氢反应 540

22.2.2 烯烃的异构化 543

22.2.3 烯烃的聚合(齐格勒-纳塔过程) 543

22.2.4 氢甲酰化反应 544

22.2.5 瓦克反应 545

22.2.6 孟山都反应 545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546

习题 547

第23章 生物无机化学 549

23.1 一些生物体系中金属的作用 549

23.1.1 酶中金属的作用 549

23.1.2 金属和毒性 551

23.1.3 光合作用 551

23.1.4 氧传递 553

23.1.5 钴胺素和维生素B12 555

23.2 一些金属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556

23.2.1 铂配合物 556

23.2.2 其他金属的配合物 558

23.3 抗疟疾金属药物 561

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 562

习题 563

附录 564

一、电离能 564

二、部分点群的特征标表 567

【前言】 
译者前言
本书是美国大学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之一。全书分为原子和分子结构、凝聚态、酸碱和溶剂、元素化学、配位化合物化学五大部分,在内容选择和编排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无机化学教材,尤其是国内针对低年级大学生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明显不同。例如,对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原理并没有用专门的章节来讲述,但其应用的相关内容却广泛分布于全书;溶液中的所谓四大化学平衡及其计算方面的内容更是着墨极少。全书明显偏重对结构与微观和宏观性质之间奥秘的解读,并且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比较前沿的与无机化学研究相关的知识,包括群论和休克尔计算(第5章)、无机固体中的反应及其动力学过程(第8章)、无机非水溶剂中的无机化合物(包括超强酸)性质(第10章)、金属有机化学(第12章、第21章)、金属-金属键和簇合物(第21章)、生物无机化学(第23章)等。本书作者写作水平较高,呈现给读者的是比较 “纯粹”的无机化学,但又并不枯燥,深入浅出,与时俱进,反映了无机化学和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而显现出来的多种特色。书中每一章后面都列出了一些可供学生进一步自学的阅读材料,还安排了大量的习题,这些都有利于读者的进一步学习提高。作者观察到使用本书的学生在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表现很好,这与作者在写作时的匠心独运是分不开的。
本书英文原版书中有一些文字、公式、图片存在着疏漏或错误,译者在与作者沟通后进行了修正,文中就不一一指出了。瑕不掩瑜,这些均不妨碍本书的可读性和高质量。
本书由郑盛润博士主译第1~8章,区泳聪博士主译第9~15章,吴建中博士主译第16~23章和前言等,由吴建中负责统校。译者努力做到尽信尽达尽雅,但是囿于学识与时间之限,仍难避免存在不妥,诚祈读者见谅并指正。

吴建中 郑盛润 区泳聪
于羊城

第二版前言
无机化学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持续发展,相关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每年都在增加。自从本书第*版出版以来,无机化学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无机化合物在医药学中的应用表现得尤其显著。
修订的这一版继续保持第*版的形式,依然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原子和分子结构、凝聚态、酸碱和溶剂、元素化学、配位化合物化学。不过,虽然书的结构没有变化,但是里面的内容有一些显著的修改。第*,第10章中超强酸的内容得到了扩展,以反映超强酸在无机化学中日益增长的应用。第二,新增加了生物无机化学这一章,采用了很多源自近期文献的插图来描述金属配合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第三,配合物催化的内容增加了与机理有关的新材料。第四,对整体书稿进行了编辑,使得内容呈现更为清晰。适当地使用彩色插图也是这个版本的新特点。*后,每章结尾都增加了许多习题。
本版覆盖范围与第*版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相关内容编排的灵活性依然保留。在用几章的篇幅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之后,接着描述无机凝聚态,这样可以对这些材料的性质有更好的理解。第8章介绍了无机固体中的动力学过程,因为它对很多工业生产是很重要的。
无机化合物的行为表现有些现在还是无法解释的。全书始终是以一些例子来说明科学中的未解之谜,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