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现经典:孤独旅者+孤独天使(套装共两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现经典:孤独旅者+孤独天使(套装共两册)

正版全新

62.98 4.7折 132.6 全新

库存7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杰克·凯鲁亚克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65574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32.6元

货号3472385

上书时间2023-09-26

军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重现经典:孤独旅者+孤独天使(套装共两册)
【书    号】 9787229165574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作    者】 杰克·凯鲁亚克
【出版日期】 2022-09-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132.60元

【编辑推荐】 
人的一生至少应该经历一次健康的甚至令人厌烦的在荒蛮地带的独处,

发现他孤独地只依靠他自己,于是知道了他的真实和隐藏的力量,

譬如,学会饿的时候去吃饭,困的时候去睡觉。

*带有体温的流浪年鉴,四海为家的生活实录

*20世纪头号文学浪子、当代摇滚精神鼻祖、“垮掉派”灵魂人物

*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痛仰乐队、大卫•鲍伊、乔布斯、约翰尼•德普、村上春树、木心……

*无数文化名人的精神偶像凯鲁亚克“孤独系列”作品全新珍藏版

*去海上码头、去铁路大地、去深山里、去城市间,随意停歇又再度出发,一部独立自主又一无所有、四海为家的生活实录

*自动写作风格,狂野散文,生活实录小说,跟任何虚构断绝关系,如音乐般自由纯净,可以献祭一切

*附赠包含凯鲁亚克生平、影像、作品、评价、语录与《余波:垮掉一代的哲学》的精美别册

【内容简介】 
《孤独旅者》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为凯鲁亚克系列旅行主题文章的合集,其中收录的一些文章为未刊稿,是凯鲁亚克大半生重要旅途的回溯。
  他的足迹遍及美国、墨西哥、摩洛哥、法国、英国等地,他去铁路大地、海上货船、深山里、城市间工作,在纽约同人们谈天玩乐,在巴黎巡游教堂和博物馆,在墨西哥的小镇夜宿茅舍村落,在没有起点的过去和没有终点的未来的天空下,理解死亡,体会生命空无一物的巨大空虚,以及始终弥漫着幸福玫瑰的世界。生动展现一个独立自主且受过教育但又一无所有、四海为家的浪子的生活状态,这一生活状态的底色始终是孤独。
  凯鲁亚克说本书的范畴和目的只是诗,或者说,自然的描述。
  《孤独天使》是一部记录凯鲁亚克在不同地方随处停歇然后再度出发却始终书写孤独的长篇小说。
  凯鲁亚克在孤独峰上的孤绝世界里冥思沉吟,试图参悟生命的玄机,这是在荒野里的孤独;下山后他又不得不重
  新淹没于生活的洪流之中,这是在人世间的孤独;他穿越墨西哥、美国、摩洛哥、法国、英国不同的国度,将自己暴露于困苦和生活的悲喜之中,只为了去了解他的时代,这是在城市中的孤独。
  他渴望孤绝与宁静,又贪恋尘世之欢,一路等待一路行走一路告别,在悲喜宁静与梦幻泡影中穿越一切,感受永恒孤独。

【目录】 
《孤独旅者》

自序

码头上的无家之夜

墨西哥农夫

铁路大地

海上厨房的邋遢鬼

纽约场景

独自在山顶

欧洲快意行

正在消失的美国流浪汉

《孤独天使》

序言

第*卷 孤独天使

荒野里的孤独

人世间的孤独

第二卷 穿越

穿越墨西哥

穿越纽约

穿越丹吉尔、法国和伦敦

再度穿越美国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第*卷 
孤独天使

第*部 
荒野里的孤独



是的,六月份我曾经这样想过:从这里出发,徒步到华盛顿西北方的斯凯吉特山谷,再找一份工作。“我独自来到孤独峰顶,将其他所有人抛诸脑后,将在这里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一劳永逸地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在虚空中来去自如。”但出乎意料的是,我面对的却仅仅是我自己,没有美酒,没有迷药,连伪装都不可能,只能日复一日地面对着我自己——令人讨厌的杜劳斯——我自己。很多时候我都想到了自己的死,我会因厌倦而哀叹,*后从山顶往下纵身一跳。可日子和时间似乎并未逝去,我没有勇气纵身跳崖,只能一再等待,试图顿悟事实的真相。那一天终于来临,8月8日的下午,我再次走过那条已经被我的步履踏平的高山小径。那是我常走的一条旧路,在很多个雾气弥漫的夜里,提着一盏油灯——平常油灯储藏在一间四面开窗、有着宝塔式屋顶的小木屋里——我借着它微弱的光亮在路上行走。那个下午,它终于来临,在那么多的泪水之后、在那么深的痛切之后、在杀死一只老鼠并准备捕杀另一只老鼠的当下——而我此前从未杀过任何活物——它以这样的言词来临了:“虚空不为任何起伏所搅乱。当我的上帝凝视霍佐敏山时,他会焦虑或者害怕吗?他会屈服于变化无常的暴风雨和天地间的怒号吗?他会笑吗?他不是从头脑混乱的骚动当中、从雨和火的剧变当中、从现在的霍佐敏山当中或者其他任何事物当中诞生出来的吗?为什么我要选择悲喜,而他从不选择?——为什么我不能像霍佐敏山一样?为什么我不能忍受那些布尔乔亚式的陈词滥调或者那些更古老的陈词滥调,比如“既然活着,那就活下去吧”——那个酗酒的传记作者沃德威得说过“生命别无他物,只是活着”——可是上帝啊,我已经厌倦了!但是霍佐敏山会厌倦吗?我已经厌恶于语言和解释。可霍佐敏山也会如此吗?

杲杲北极光

照临霍佐敏——

虚空更寂然。

即使霍佐敏山将会崩裂、塌陷、化为乌有,它仍然“是其所是”,它是一种“正在经历”,一种当下,它就是正在发生的一切,何必去苦苦追问、痛哭流涕或者以头抢地?正是空谈让忧郁的李尔王变得糊涂,在他那悲伤的沼泽上,他只是一个飘着长髯、切齿痛骂的老怪物,被傻子愚弄——生存并且毁灭,就是这个问题——虚空在生与死之间是否占据一席之地?

虚空是否为自己举行过葬礼?或者准备过生日蛋糕?为何我不能形同“虚空”,那永无休止的无穷,像老杰克峰一样超越平静甚至欢愉(不,还不止于此),引导我的生命从这一刻开始(尽管风正嗖嗖吹过我的气管)?在水晶球中不可把握的生命映象并非虚空——虚空正是命运水晶球它自身,虚空正是我的全部悲伤它自身,悲伤如同《楞伽经》里那些愚人们看到的光轮:“看啊,先生们,天上多么华丽而悲伤的光轮!”——集中精神,杰克,去经历当下,所有的事物都只是同一梦境、同一表象、同一瞬间、同一悲伤的眼眸、同一水晶般清澈的神秘、同一言词——静静地把握住这一切,人啊,重新获得你对生活的热爱,走下山去,你只需要简单地让自己成为——成为——成为同一个无限意念的无限念力,不解释,不抱怨,不批判,不论断,不表态,不发言,不思考,如同江河之水一般流动、流动,成为你的所有,你的所是,你的曾是——“希望”不过是一个词,就像一片飘雪——这是一个伟大的认知,这是一次觉醒,这便是虚空。所以闭嘴吧,生活,旅行,冒险,祈祷并且不要后悔。西梅干,傻瓜,吃掉你的西梅干。你已经成为永恒,并将要永恒,那些从你的脚底升起的焦虑冲动仅仅不过是“虚空”——虚空伪装成一个伪装自己从来不认识虚空的人——

我回到房子里的时候,已经脱胎换骨。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月后下山,重新去拥抱甜美的生活——但同时我又清楚地知道,生活既非甜美也非苦涩,它只是生活而已,从来都是如此。

再见了,我坐在帆布椅上、面朝霍佐敏山的那些下午——寂静朝我的斗室涌来,我的壁炉死寂,我的杯盏闪光,我的柴火——由水滴和其他元素构成的老木头,我用它们在炉子里燃起印第安小火,做顿简易快餐——我的柴火像蛇一样堆在屋角,我的罐头正待开启,我的鞋子破旧开裂,我的锅盘、我的擦碗抹布寂然悬挂,我的房中所有静物窅然无声,我的眼睛疼痛,我的窗户和百页风声呼啸,近黄昏时暗蓝色的霍佐敏山上的光影流动,隐约可见暖褐色山峦沟壑……而我无事可做只能等待,——并且呼吸(在稀薄寒冷的空气中和西海岸的寒流中,呼吸并非易事)——等待,呼吸,吃饭,睡觉,煮食,洗浴,漫步,观看,这里从来没有过山火——然后开始做白日梦:“当我到达旧金山后该做些什么?也许第*件事就是去唐人街订间房子”——不过更为甜蜜和近切的是想象在“告别日”我会做些什么,在九月一个神圣的日子,“我会顺着来时的老路步行两个钟头,在船上跟菲尔相遇,渡过罗斯湖,在那里过夜,在厨房聊天,清早乘小船离开那个小码头(记得问候一声沃尔特),去往马波山,拿到我的薪水,支付我的债务,买瓶烈酒,下午在斯凯吉特山谷喝掉,第二天早上直奔西雅图”——然后继续,去旧金山,然后是洛杉矶,然后诺加莱斯,然后瓜达拉哈拉,然后墨西哥城——然而,虚空仍然寂静不动。

而我将是虚空,不动而永动。

【前言】 
序言

1957年1月,某个寒冷的夜晚,我遇见了凯鲁亚克,并进入了这本小说的第二部——当时凯鲁亚克计划把这部分小说单独出版,书名为《穿越》。他刚刚离开墨西哥城,开始花几个月的时间穿过纽约前往丹吉尔港。他是一个无家之人,在不同的地方随处停歇,然后再度出发。我想,也许他总是幻想在某个新的终点,他就能够找到对新奇事物及友情的渴望和离群隐遁的个性之间的某种平衡。

那晚,我遇见了他——那时距离《在路上》出版还有九个月——杰克对出书的结果毫无概念,并没有预知到他将会一举成名,而他的达摩流浪者生涯也将从此告一段落。他依旧不走运,在一家杂货店用身上*后20美元买东西的时候,店员“黑了”他的钱。艾伦·金斯堡曾请求我拯救他。我当时21岁,正在度过我自己的艰难岁月。我那时的人生哲学是:没什么可失去的。我走进格林威治村第八大道的霍华德·约翰逊酒店,凯鲁亚克就在柜台那里,穿着一件红黑格子短夹克衫。虽然他的眼睛是令人吃惊的浅蓝色,但是他全身上下似乎只有红黑两种颜色——他的肤色被阳光晒成酡红,他的黑发隐约泛出微光。

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凯鲁亚克那么生气勃勃的男人。不过,当我们都腼腆于交谈,我注意到他看起来多么憔悴疲倦。他告诉我,他*近在一座叫孤独峰的山上做了63天的山火瞭望员,他现在很想重返孤独峰。在杰克去丹吉尔跟巴勒斯汇合之前的两个月里,我们经常在一起厮混,但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他那些孤独的日子究竟有多么困苦。

也许,凯鲁亚克那时正把那63天的岁月转化成一部小说,并且给它披上回忆的光芒。《孤独天使》直到1964年才全部完成,其中所包含的虚构成分远远低于被他称为“杜劳斯传奇”的其他九部自传性小说。据凯鲁亚克的传记作家安·查尔特斯所言,这部小说几乎是直接从他的旅行日记里一段接一段抽出来的,而不是通过遥远的记忆转换而成的。它被删节成形,与其说那是一种再创造,毋宁说那就是凯鲁亚克引人注目的、通常也是痛苦不堪的生活年鉴。也许就在我给他带去法兰克福香肠的第二天,凯鲁亚克从口袋里掏出了他在墨西哥城买来的一个黑色笔记本,开始写“穿着红色外套的金色美女,似乎在‘寻找什么’……”他后来在《孤独天使》里把我称为艾丽丝·纽曼。

对于凯鲁亚克,写作是一场反抗虚无感和绝望感的战争。它们经常淹没他,无论他的生活看上去多么安稳。他曾跟我说过,当他老了之后,他绝不会感到厌倦,因为他可以捧读自己过去的所有冒险史。当他的“杜劳斯传奇”再无可写之际,他将把所有小说里的人物名字都统一起来,让它们变成一部庞大的小说,以便媲美《追忆似水年华》。事实上,凯鲁亚克自认为是一个“奔跑的普鲁斯特”。不过,在凯鲁亚克的生活里,并没有“老去”一词,尽管他*后的停泊处是在佛罗里达圣·彼得斯堡的一间房子里面。他的文学声望逐渐黯淡,跟朋友们来往日渐稀少。1969年,他死在那里,年仅47岁。

“现在看来,我的生命就是写作,但那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文字而已。”1943年,凯鲁亚克在给童年好友塞巴斯蒂安·桑帕斯的信里写道。在21岁那年,他已经了悟到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他还在同一封信里写下了这样奇异的、预言性的话语:“到我33岁那年,我会用一颗子弹了结自己。”

“我觉得现在已经完全到达我成熟的顶峰,文思泉涌,写出了如此疯狂的诗歌和文字,多年以后,我会怀着惊讶回顾这一切,并且懊恼地发现我已经再也写不出一个字了。”九年之后,凯鲁亚克对约翰·C·福尔摩斯如是说。尽管他活过了他的33岁,接着又活过了34岁,但1955至1956年就有迹象表明,他*富创造力的时期已经接近尾声。在六年的非凡岁月里,他已经一气呵成地写完了7部小说。但就像另外一些少产作家所意识到的那样,自传绝非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资源。哪怕在他孤独峰顶的夏日之前,凯鲁亚克就已经担忧,如果他继续下去,是否只是早在自我重复。对于一个将生命等同于写作的人而言,停止写作就意味着放弃生命。

似乎是为了加重凯鲁亚克的自我怀疑,凯鲁亚克的作品一直未能付梓。直到1950年,哈考特·布雷斯出版了他的第*部小说《镇与城》。他起初认为这让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但结果却是这本小说几乎无人问津,预付给他的一千美元也很快就花得一干二净。1953年,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当上了维京出版社的出版顾问。他对《在路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是凯鲁亚克在1951年春天用三个星期一口气打出来的文稿。但维京不敢出版这本充满了明目张胆的性乱生活的小说。1955年6月,凯鲁亚克已经感到无比绝望。当考利和同事凯斯·詹尼逊一起请凯鲁亚克吃午餐时,凯鲁亚克向这两位编辑恳求,让维京出版社每月付他25美元,这样他就可以到墨西哥城的一间阁楼小屋把手头的书写完。对凯鲁亚克而言,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请求,但两位编辑却认为他是在开玩笑。他们其中一个笑着说:“朋友,你不是在打劫我们吧。”又经过一年半极度痛苦的不稳定生活之后,1956年,考利终于明确告诉凯鲁亚克,那年秋天会出版他的《在路上》。(在维京出版社下决心的那三年之中,考利推掉了一系列新书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凯鲁亚克本人对《在路上》并不看好,他认为那只是一部过渡性的作品——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是分量*轻的一部,比不上他后来创作出来的几部更为激进的实验小说,尤其是《尼尔的幻象》(1972年出版时更名为《科迪的幻象》)、《萨克斯医生》、《杰拉德的幻象》等。他认为这些小说才接近了“杜劳斯传奇”的真正声音——1955年他曾向考利描述过,那是“一种自动写作的风格,它永远不停地继续着,哪怕在我睡梦中的床榻上,骚动也在继续——那种骚动是《芬尼根的守灵夜》的骚动,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从20世纪40年代备受托马斯·沃尔夫影响写作《镇与城》,凯鲁亚克从一名充满诗意的年轻小说家转化为50年代大胆先锋的波普作家,跟他194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所结识的那群思想独立、不同凡响的年轻作家很有关系。在这群关系密切的男性“团伙”中,有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吕西安·卡尔(他们在《孤独天使》中分别以欧文·加登、布尔·哈巴德和朱利安之名现身)。他们互相推荐阅读(塞利纳、尼采、布莱克、兰波)、评论对方的作品、一起出没于时代广场、尝试大麻和性爱。他们被写进了凯鲁亚克的小说之后,开始以不同的假名成为不同的角色,不断地从一本书进入另一本书。

凯鲁亚克经常能感到他们对他精神深处和理智的吸引。他倾听他们谈话,就像乐迷倾听音乐,他的想象力被他们言词的节奏和韵律激发。通过他正确无误的耳朵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将他们的声音织进了自己的文章。

在凯鲁亚克看来,他们之中*伟大的空谈者非尼尔·卡萨迪莫属(他就是《在路上》里的狄安·莫里亚蒂和《孤独天使》中的科迪·珀姆雷),一个无师自通的天才。他曾经因为偷车三入科罗拉多劳教学校。1947年,卡萨迪搭了一辆灰狗汽车来到纽约。凯鲁亚克初遇他的那天,是在东哈莱姆区一栋只有冷水的平房里,卡萨迪全身赤裸着过来开门。

卡萨迪具有非凡的性魅力、过人的精力和语言能力。这个21岁的“少年犯”在丹佛的廉租屋和弹子房里长大,不同于凯鲁亚克身边受过大学教育圈子里的任何人。尼尔让凯鲁亚克想起他在家乡马萨诸塞州洛厄尔镇的工人阶级朋友——那是一座工业小镇,他在18岁那年离开,凭着一份橄榄球奖学金来到纽约读大学预科。正是卡萨迪激励着凯鲁亚克离开“衰老的东区”,走“在路上”。在1947年到1950年之间,由卡萨迪驾车,他们一起进行了一趟马拉松似的跨州之旅,其间凯鲁亚克发现了他的伟大主题:通过年轻人的目光去审视战后的美国。这些年轻人已经丧失了美国梦。他们为了去“了解时代”,失去了所有的安全保障,将自己暴露于危险、困难和生活的悲喜之中。凯鲁亚克把自己和他路上的同辈们称为“Beat”(“垮掉的一代”)——它的词根来自beatitude(祝福之意),因此,它所隐含的意义并非挫败垮掉而是蒙受赐福。

“你们别把我看成某个单一的人物——”在《孤独天使》中,也许他将这样告诫读者,“别把我看成一个淫棍、一个水手、一个流浪汉、一个老女人的附庸,甚至是一个同性恋、一个白痴,当我狂饮之际,也别把我看成一个印第安醉鬼……无论如何,一堆令人惊奇的混乱和矛盾(惠特曼说过这可太棒了)对19世纪的神圣俄罗斯要比对这些剪着小平头、面孔阴沉的庞蒂亚克现代美国人更为适合——”

如果凯鲁亚克和卡萨迪分开一段时间,他们会互相通信联系。凯鲁亚克预言卡萨迪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因为他天性里那种“精力旺盛的冲动”,以及那种一往无前的自由。“不要低估了你的灵感、你了如指掌的街道、约会时刻、旅馆房间、酒吧场所、窗户测量、各种气息、树木的高度,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1950年12月23日,他在给老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很可能,这些给卡萨迪的建议他自己应该也曾偶尔为之。(此时,凯鲁亚克正在回一封卡萨迪在嗑药之后写的、长达一万三千字的不可思议的长信,卡萨迪在信里叙述了他和一个名叫琼·安德逊的女人在1946年圣诞期间的情史。)

五天之后,凯鲁亚克坐下来,开始给卡萨迪写他自己的“忏悔录”,并宣称“我从此跟任何虚构彻底断绝关系”。这是凯鲁亚克的一个转折点。他突然间发现了一种新的自动写作风格,如同音乐一般自由纯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创作所谓的“狂野散文”,亦即行文不加标点、不假思索的写作风格,他可以献祭一切——健康、心智、婚姻和父性,彻底放弃一切安慰或者安全感。“那种写作就是一切。”它成了凯鲁亚克的信条,尽管在他的小说里他很少谈到这一点。他怎么可能会承认,对他来说,言语比人类的友情更重要?凯鲁亚克从来不揭示自己的内在动机,他的“生活实录”小说总是带有一种漫无情节的挑衅性。

他是否为此付出的太多?只要读一读凯鲁亚克在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中期所写的信件,你就会意识到,他几乎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在路上”,投宿在廉价旅馆或者挤进朋友们的房子、扒货运列车、徒步丈量美利坚合众国的宽度和广度,而他同时也遭受羞辱、伤害和无家可归的迷惘。

1951年,就在他的写作风格发生突变并完成《在路上》之后,凯鲁亚克突然结束了六个月的婚姻,并让已经怀孕的妻子琼·哈维蒂自己去堕胎。当她追着他要女儿琼的抚养费时,凯鲁亚克逃到了墨西哥和太平洋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