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在主义知识论的转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在主义知识论的转化

正版全新

55.95 7.8折 72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兆慧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9980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72元

货号4554766

上书时间2024-09-28

享阅心理学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实在主义知识论的转化
【书    号】 9787208189980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    者】 黄兆慧 著
【出版日期】 2024-08-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72.00元

【编辑推荐】 
冯友兰指出:“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永久性贡献,是逻辑分析方法。”因而探讨罗素哲学与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本书以知识论为视域,从逻辑分析方法、感觉论、概念论、真理观等方面,通过金岳霖和张岱年两位现代哲人对罗素实在主义知识论的转化,构建具有中国文明特色知识论的历程,展现了近代以来中西哲学会通的一个侧面和场景,为文明互鉴、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重要经验。该书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其中不少观点皆能发人所未发,体现了作者独立的探索和独到的心得。该书在围绕具体问题细致分析罗素、金岳霖、张岱年知识论的同时,带领读者深切体会中国现代思想如何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语境中实现外来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讨罗素哲学中的“实在主义知识论”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特别是金岳霖、张岱年“知识论”理论的影响与发展的学术性专著。本书从“罗素哲学在中国”“以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知识论”“感觉论:认识的来源”“概念论:认识的范围与限度”“真理观:认识的*终目标”“实在主义知识论转化的成果与意义”五章,详细论述和辨析了金岳霖和张岱年是如何在批判地继承罗素哲学基础上建构知识论体系的,由此呈现出罗素的实在主义知识论对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知识论的影响。

【目录】 
序  言  顾红亮

前  言

第*章  罗素哲学在中国

第*节  罗素哲学与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古今中西之争

第二节  实在主义知识论转化的问题与结构

第三节  罗素哲学在中国的研究进程

第四节  新实在论东渐:实在主义知识论的转化背景

第二章  以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知识论

第*节  逻辑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  通过逻辑分析方法为知识论奠基

第三章  感觉论:认识的来源

第*节  认识外物的方式:从“亲知”到“正觉”和“知觉”

第二节  从“感觉材料”推论或构造外物

第三节  “所与”是内容与对象的统一

第四节  由“感相”知外物

第四章  概念论:认识的范围与限度

第*节  概念论的前提:实在的共相或“理”

第二节  通过摹状词理论获得普遍知识

第三节  意念的摹状与规律

第四节  “共同意谓”说

第五章  真理观:认识的*终目标

第*节  真理符合论

第二节  “一一相应”的真理符合论

第三节  融合新实在论与辩证唯物论的真理符合论

第六章  实在主义知识论转化的成果与意义

第*节  实在主义知识论转化的成果:从罗素到金岳霖、张岱年

第二节  实在主义知识论转化的意义

附录一  罗素思想在上海的传播及其影响

附录二  罗素在华行程表(1920年10月12日—1921年7月11日)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序言

顾红亮

20 世纪初,杜威和罗素等西方思想家相继来华访问,掀起一股西学东渐的热潮,激发本土思想家的学习和创作热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西方思想家在中国”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现象和学术事件。深入分析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当代世界性的学术课题。黄兆慧博士这部著作所触及的话题就属于这一领域。该著作聚焦罗素来华这一哲学史事件进行剖析,从一个侧面呈现“西方思想家在中国”的学术面貌。
黄兆慧博士的这部著作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作为其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有幸成为第*批读者,对其印象深刻。今天,博士论文*终修改成为专题性著作,可喜可贺。
从方法论上,该著作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
第*,具有聚焦化思维。学术著作的选题一般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力图解决某个具体领域的学术问题。如果作者的思维不聚焦,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边界就会模糊不清,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似是而非。西方思想家来中国讲学,应当时中国学者的要求作了很多场演讲,这些演讲主题比较广泛,涉及社会改造、哲学思想、教育体制、文明互鉴等话题。如果缺乏聚焦化思维方式,很可能使“西方思想家在中国”的研究碎片化。黄兆慧博士的这部著作具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层层聚焦。该著作研究“罗素在中国”这一颇具历史意义的文化事件。它没有对“罗素在中国”的现象进行全面研究,而是聚焦到“罗素的知识论在中国”的话题。它也没有对罗素知识论展开全方位研究,而是聚焦到罗素、金岳霖、张岱年等三位哲学家的知识论体系构建的主题。该著作的作者运用聚焦化的思维方式,让研究选题一步步聚焦,把“罗素在中国”的研究主题聚焦到知识论,把研究人物聚焦到三位哲学家,不仅把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清楚,而且把研究话题的内涵辨析准确。
第二,具有中国化视角。研究西方思想家与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关系,通常有几个研究角度。一个角度侧重研究西方思想家对中国近现代哲学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在哪些中国哲学家的努力下,西方思想得到了什么样的传播。这个研究进路可简称为影响化进路。另一个角度侧重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在中国现实和历史的背景下如何消化吸收西方思想家的理论,进而在中西方思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这个研究进路可简称为中国化进路。这两个进路不能截然割裂,但各有侧重。黄兆慧博士的这部著作虽然有较多篇幅谈及罗素哲学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影响,但是,较为侧重于中国化的研究视角,呈现罗素的实在主义知识论如何被中国式转化了,即如何被中国化了。它论述金岳霖和张岱年怎样在吸收罗素知识论哲学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起中国式的知识论体系。论述的重点不仅仅在于罗素哲学如何影响中国,而且在于一些中国的哲学家如何主动扬弃、如何中国化罗素哲学。这部著作的标题是“实在主义知识论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读为“实在主义知识论的中国化”。
如何更深入地研究“西方思想家在中国”的话题,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课题。黄兆慧博士的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案例,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作为脱胎于博士论文的学术著作,不免有这样那样有待于进一步扩展之处。比如,金岳霖和张岱年的知识论体系的形成,除了消化罗素哲学的养料外,是否还吸收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养分,是否还与其他的哲学流派进行对话互动,这些养料和养分的作用机制和对话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都值得深入探究。
多年前,我做过“杜威在中国”的课题研究,编辑过杜威论述中国的文献,整理过“杜威在中国”的学谱,分析过杜威实用主义被误读和被儒化的状况,对于杜威、罗素等“西方思想家在中国”的文化现象的研究有一些体会。这里借作序的机会,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第*,持续推进哲学史的数据挖掘和哲学思辨的结合。杜威、罗素等西方哲学家来华访问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知名事件。研究这样的哲学史事件既需要哲学理论的思辨批判,也需要档案文献数据的获取和分析。随着时间的流逝,搜集和挖掘这些历史事件的文献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缺乏精准的哲学史的史实,很难勾勒西方思想家访华的面貌,很难科学分析西方思想如何进入近现代中国语境、怎样影响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今天,运用数字技术,多渠道、多方位搜集抓取素材成为有效的研究工具,是“西方思想家在中国”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
第二,持续推进西方思想家影响中国和中国影响西方思想家的双向研究。西方思想家来华访问一段时间,既以其异域的思想魅力影响中国思想界,是中国思想的“老师”,也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流中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的熏陶,是中国思想的“学生”,两者交互作用。在今天的学术界,做双向研究势在必行,既要分析西方思想家施与中国的影响,也要分析中国施与西方思想家的影响。
期待黄兆慧博士的这部新著激起大家对于“西方思想家在中国”课题研究的兴趣。

2024 年7 月7 日
上海丽娃河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