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第*卷):纯粹经验与自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第*卷):纯粹经验与自觉

正版全新

56.14 8.0折 70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田几多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35549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70元

货号4508261

上书时间2024-08-05

享阅心理学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第*卷):纯粹经验与自觉
【书    号】 9787100235549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作    者】 西田几多郎
【出版日期】 2024-07-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70.00元

【内容简介】 
《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是西田哲学首次系统的汉译,共分四卷:第*卷《纯粹经验与自觉》,是西田哲学前期理论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场所与无的限定》,是西田哲学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为式的直观》,是西田哲学后期的代表作,第四卷《艺术与历史成形》,是西田哲学立场上的美学与艺术论。
  本书是《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的第*卷,编译西田哲学早期(1911—1923)的代表性成果,包括成名作《善的研究》(1911)全译、论文集《思索与体验》(1915)和《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1917)中的代表性论文的选译。其中,《善的研究》提出了主客无分的“纯粹经验”这一核心概念,成为西田哲学体系建构的起点;《思索与体验》显示了西田对西方哲学的解读、借鉴与超越;《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将“纯粹经验”表达为包含“直观”与“反省”的“自觉”,使其分化和展开,从而形成自我发展与创造的体系,亦即“自觉的体系”。

【目录】 
善的研究

各版序言

第*章 纯粹经验

第二章 实在

第三章 善

第四章 宗教

思索与体验

各版序言

答高桥氏对拙著《善的研究》的批评

现代的哲学

伯格森的哲学方法论

伯格森的“纯粹持续”

柯亨的“纯粹意识”

逻辑的理解与数理的理解

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

各版序言

绪论

第*章 经验思维的性质

第二章 经验体系的联结

结论

种种的世界(跋)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在认识论当中,康德哲学的重要贡献在于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真理的想法。康德哲学阐明了所谓批判哲学的真理观,也就是说,他完全改变了真理与实在的一致性这种独断论的真理观,并且认为知识是根据主观的先验形式所构成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必须承认普遍有效性的真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摆脱这种形式进行思考的缘故。当然,就算康德本身没有这样明确表示过,但无论如何,康德哲学的主导意向可以说就是如此。当今的李凯尔特等所主张的“意义先于存在”的说法,不过是对康德哲学意义的一个彻底的表达而已。

只要我们以上述的方式来思考真理问题,那么也必须要改变我们通常所持有的“知物”这样的想法。在常识的层面上,我们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而“知物”就像是将物映照于镜子。对于多少有点科学思维的人来说,他们是不会将我们的心灵单纯地视为类似镜子那样的东西,而是认为心灵拥有某种特质,从而将外在世界的实在予以变形并感知它。无论如何,按这些人的想法,都认为在我们知识成立的根源处,必须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心与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在康德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的思考方式中,一种在知识产生之前就成立的因果律这种东西是不可想象的。所谓因果律不过是构成我们经验世界的一种思维的范畴而已。设想存在一种思维之前的因果关系,这是自相矛盾的。

根据批判哲学的想法,所谓“知物”就是将给定的经验内容予以统一。康德自己也说:“当我们对杂多的直觉进行统一时,就是认识了对象。”所谓对象,不过是杂多的经验内容之统一而已。在康德的哲学中也有“直觉的杂多的统一就是对象”这样的话。现在李凯尔特等人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应然”(Sollen)或“价值” (Wert),不外就是这种意思。

倘若照上述的思路来看,“认识之前”的“物自体”究竟会是什么呢?在康德的先验的感性论当中,看上去似乎也有将“物自体”视为感觉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从康德的立场严格地进行论述的话,那么“物自体”作为认识的对象,应该是全然不可知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通常的想法,在依据范畴来认知对象这一意义上,就必须说“物自体”是全然不可知的。那么, “物自体”对我们认识世界来说,究竟具有什么意义呢?与认识世界之间究竟拥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物自体对认识世界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将“物自体”这样的想法从康德哲学中剔除出去也未尝不可。但是,既然知识是由某个立场所构成,那么就必须存在着给定的某物。在这里,“物自体” 不是知识的原因,它必须是在概念的知识之前就给定的直接经验之类的东西。我认为如今的康德学派,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思考“物自体”的。也就是说,所谓“给定的直接经验”就是我们所认识不到的“知识之前”。我们所谓的知识,不过就是从某个立场上看到的丰富的具体经验而已。像新康德主义的“西南学派”就是*能够体现这种思想的学派。文德尔班认为,迄今为止人们认为“物自体”与现象界是在本质上不同的东西,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必须将它们的不同视为是“量”上的不同。在这里,当今康德学派的思想,与完全不同源的法国伯格森的思想就联系在一起了。像李凯尔特在《自然科学的建构概念》第二版一开篇,就承认了类似伯格森的“纯粹持续”那样的东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