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即是多:北欧**意见(新版)
  • 少即是多:北欧**意见(新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少即是多:北欧**意见(新版)

正版全新

23.65 4.7折 49.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 本田直之 著 李雨潭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48935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49.8元

货号1104221

上书时间2024-05-11

享阅心理学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少即是多:北欧**意见(新版)
【书    号】 9787229148935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作    者】 [日] 本田直之 著 李雨潭 译
【出版日期】 2020-05-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定    价】 49.80元

【编辑推荐】 
*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 经济低增长时代的全新幸福观: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些精神体验

* 与《断舍离》并提的人生整理术:在一个什么都不缺的时代,做足减法才会感到幸福

* 北欧国家“幸福指数”位居世界前列的答案

*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亲自讲书推荐

这是一本引领时代潮流,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能为人们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提供启示的图书。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曾经主动挑中这本书,录制了长达45分钟的讲书视频;《人民日报》公众号曾经刊发过一篇名为《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的文章,内容正是来自这本书,随即引起强烈的反响。

作者本田直之做过企划,是多家公司的董事,生活丰富,在日本是妇孺皆知畅销书作家。“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并非本田直之自创的概念,是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凡德罗坚持的设计哲学,而“简单生活”的理念,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引入中国。

一个在设计界广为人知的哲学理念,一种并不陌生的生活方式,为什么经本田直之阐释后,会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呢?原因在于本田直之犀利地点出了我们正处于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的特殊处境。

一方面,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断做物质加法——为家里添置冰箱,买回电视机,购置洗衣机,再买辆车……确实曾带给我们幸福的感觉,但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什么都不缺的时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

另一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时代的大潮决定我们必须进行减法生活,因为我们身处的整个社会正逐渐进入减速时代,全球经济将长期处于低增长时代。在未来,一切都变得不确定,我们身处的企业和机构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破产、倒闭,我们的工资可能会变少。

如果“买买买”的生活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且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那么,在减速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幸福呢?

本田直之从北欧人的生活方式里获得灵感,总结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这一自由自在又具有弹性的理想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幸福观。“少即是多”,即主动减少不必要的物质占有,腾出金钱与时间,腾出心灵的空间,将金钱与时间花费在精神和体验所带来的幸福感上。因为“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我们宝贵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将永久地入驻我们的生命。

当然,“少即是多”不要求人们拼命克制自己,像苦行僧一样过着节约忍耐、了无生趣的生活,它只是鼓励我们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仔细甄选对自己来说*为重要的东西之后的主动选择,以此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享受真正自由的生活。

本田直之在书中提出“新幸福”的十个条件,有“享受工作”“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拥有能激发创造力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等。从这些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本田直之提出的“少即是多”,其含义远比“简单生活”丰富。它并非基于贫穷者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或酸葡萄心理,而是享受过物质丰富、优渥生活,历经繁华之后的主动返璞归真;它抛弃了纯消费的生活方式,注重生命与生活的质量,看重我们与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系,珍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它不要求人们清心寡欲到头脑木讷,相反,它视野开阔,极具活力,非常看重我们头脑的活跃和创造力。这是一种“入世”而非“出世”的生活方式。

本田直之并没有停留在口喊“少即是多”的口号上,他从十几年前开始便身体力行、积极实践“少即是多”的生活方式,也是这一生活方式的受益者。也正因为此,他的倡导才更具说服力。此外,身为企业家的本田直之在书中还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具体、实操性强的高效工作方法,帮助读者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进而获得财务自由,真正过上“少即是多”的优质生活。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方面,物质极为丰富,什么都不缺的我们很难再从物质中获得长久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正逐渐进入减速时代,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收入会稳步增长,我们很难再继续“买买买”的加法生活。

在新的时代,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为了找出答案,《少即是多:北欧**意见》的作者本田直之前往位居“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列的北欧各国采访,发现北欧人已经摈弃了传统的物质至上主义,转而实践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生活方式,更珍视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少即是多”是一种自由自在又具有弹性的理想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幸福观,它不是要求我们像苦行僧那样过节约和忍耐的生活,而是提醒我们没有必要再追求更多的不必要的物质,应该主动选择、刻意放手,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去追求精神与体验所带来的幸福感。

【目录】 
Chapter  1

抱持陈旧的价值观不会得到幸福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20

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23

 北欧国家位居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原因 26

 日本如此富足,其国民幸福指数为何屈居第81位 32

 为什么要向“草食族”学习 38

 你得过“消费传染病”吗 41

 能够做好自我管理的人更容易提高幸福指数 43

 不被常识束缚,感受幸福需要自由 46

 尝试工作与生活泾渭分明的双城生活 50

 降低“满足感的阈值”,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54

 “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58

 从“平衡工作与生活”到“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64

Chapter  2

要想自由地生活,就得做出改变

 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 70

 拥有金钱or拥有时间 72

 与其追逐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 76

 与其在一流企业就职,不如从事自由职业 78

 与其一味推销,不如提供意见 81

 做不依赖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83

 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85

 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87

 小众市场具有更强的购买力 89

 比起短期的加薪,更应重视个人品牌的积累 92

 在咖啡馆、公园、健身房等场所办公 94

 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97

 比起短暂的大幸福,长久且可持续的“小确幸”更让人感到幸福 99

 在方便快捷的时代刻意追求一些“不便” 103

 比起金钱,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105

 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 107

 从“以他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 110

 改变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 113

Chapter  3

为了自由地生活,必须舍弃一些的东西

找到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 118

 不必为获得丰厚的津贴和福利而从事束缚重重的工作 121

 与其决定想做什么,不如决定不做什么 123

 与其囤积一堆赘物,不如轻装上阵 126

 与其延续惯性,不如重新设定 129

 生活在多元化时代,不必被他人的价值观所左右 130

 不必在意小世界对你的看法,应追求更广阔大环境的评价 132

 不要依赖金钱,而要多花心思 134

 不做“设备控” 136

 想要快乐工作,就必须*大限度地减少制约 137

 将空闲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140

 运动是让自己获得成长的*佳投资方式 142

 降低满足感的阈值,体味生活中的小惊喜 144

Chapter  4

寻找全新的生活方式

死守在一家公司,不如多创造几个“复业” 150

 放弃高档住宅,享受双城生活 153

 通货紧缩的时代是向双城生活转型的绝佳时机 155

 工作与娱乐之间没有界限 158

 将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合二为一 160

 双城生活的实践心得 162

 用“游牧式的移动生活”来提高创造力 164

 调到国外去工作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167

 能不能把“喜欢做的事”当成工作 170

 幸福感强的人不容易生病 172

 幸福模式矩阵图 175

 减速生活: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选择 178

【文摘】 
样章1: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

盖洛普曾在世界各国进行过一项民意测验,调查显示:“对于年薪在2.5万美元以上的人来说,通过‘经历’获得的幸福感要比购物所带来的满足感高出2~3倍。”(《幸福的习惯》,汤姆·吕斯、吉姆·赫托著,森川里美译,Discover 21出版公司)。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去旅行,或是参加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那些记忆总是经久难忘,而购物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却几乎想不起来。虽然刚买到喜欢的东西时,我们也曾欢呼雀跃……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社会上的物质资源远远不如现在丰富,当时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购物,家里虽然并不缺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之类的基本用品,但是没有录像机、CD播放器,更不必说电脑、手机、iPod、DVD等之类的东西了,那是一个需要不断做物质加法的时代。

在那样的时代,购物本身也许就是一种“经历”,比如为“家里买彩电喽”而欢呼雀跃,便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经历。

在现在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缺的时代,购物很难给人如此愉快的体验。很多人认为“为了买东西而拼命工作,实在是太傻了”。人们当然会这么想,因为从前我们一直都在用做加法的方式来生活,但从今以后,只有学会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做足减法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

其实幸福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过去,日本人把物质(或者工资等金钱收入)当作一个轮子,把劳动当作另一个轮子。人们付出劳动,获得劳动报酬——金钱或是物质,如此反复,使得这辆叫作“幸福”的自行车得以前行。在凡事用加法的时代,人们只要拼命工作,就能获得金钱和物质,维持生活车轮的正常运转。

现在,努力工作和幸福之间已经失去了必然的联系。有时就算努力工作,也无法获得相应的金钱,所以我们的个人生活陷入失衡的状态中,我们在精神层面也就很难获得满足感,就会一天到晚反复抱怨:“以前这样过日子不是一直挺好的吗,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

关于幸福的全新价值观主张,与从物质中得到的幸福相比,从经历中获得幸福的精神体验比重应该越来越大。为了获得幸福,我们需要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时间”。所以,我们的生活应该朝着减少劳动时间,“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进行任何多余劳动”的方向调整。

这一点能否变成现实姑且不论,现实情况是,日本的法定劳动时间为一周四十小时,而丹麦则是三十七小时,且丹麦的法律还规定劳动者有夏季四周、冬季一周,合计五周的带薪假期,此外每个劳动者还能从公司获得一周左右的大假,可以说丹麦社会正呈现出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的趋势。

丹麦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充裕的假期呢?丹麦也曾和日本一样,规定劳动者一周工作四十小时,但是因为无法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便代之以减少个人的平均劳动时间。

现在日本其实也正处于这样的转型之中,“平衡工作和生活”之类的口号的出现便是*好的证明。

样章2:北欧国家位居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原因

近十年来,很多国家的各大机构都颁布过形形色色的“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提升幸福指数”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比如,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便设立了“幸福指数测定委员会”,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声称“人生不是只有金钱。现在我们应该重视的不只是GDP,还应该把焦点放在GWB(General Well Being,即整体幸福)上”。(《幸福研究》,德里克著,土屋直树、茶野努、宫川修子译,东阳经济新报社)

许多大学和调查机构也陆续发布了各种各样的幸福指数排行榜,但位居前列的都是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参见P34-35)。这次接受我采访的北欧人大都表示他们真的感觉自己很幸福。

下面摘录几则受访者的回答:

虽说不是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被幸福所包围,但冷静反观自己的现状,我还是会得出一个结论:这确实是一个可以让我生活得很好的地方。

——克莉丝汀·布拉贝斯/丹麦/房地产公司职员

瑞典人通常不会杞人忧天。瑞典既没有地震,也没有台风之类的天灾,大家都能够自由地生活,如果想一辈子都在学校里读书也没有问题。因为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我们也就感觉不到什么压力,也不需要活得太过严肃……

——安德烈亚斯·里贝鲁贝克/瑞典/爱立信公司职员

在芬兰生活,人的内心会有一种平衡感,因为我们可以在自然的田园风光与都市的繁华生活中自如转换,可以兼顾个人的娱乐与工作。虽然我们支付着高额的税金,但是我们可以享受优厚的福利。日本人虽然拥有很多东西,却永远不会感到满足,因为他们内心的平衡感早就被打破了。

——中村浩介/芬兰/家具、杂货店经营者

他们的回答让我意识到,幸福所钟爱的果然还是简单的生活。他们非常清楚应该如何善用自己已有的东西,在现实社会里进退自如,快乐生活。

在很多日本人看来,北欧人不够富有——北欧人的着装并不光鲜,他们开的汽车也是使用了很多年的旧物,他们虽然有自己的度假屋,但整修度假屋时,从改建、装修到大扫除等所有烦琐杂事都得自己动手,而且大多数度假屋都建在不通水电、超市罕见的偏僻之地。

在受访者中,有一位叫佛罗史帕克·田中聪子的女士,她的回答特别精彩。

我觉得可以选择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感到满足。在日本,正是因为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人们难以感到满足。在丹麦,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内心一清二楚,而且人们很容易分辨出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为重要的。

——佛罗史帕克·田中聪子/丹麦/船舶公司职员

田中女士说得没错,现今的日本充斥着太多可以让人即时满足的东西。过度的即时满足扰乱了人们对未来的长远规划和打算。

比如假设你生活在东京,你原本没有任何购物打算,只是走进某家店铺随便逛逛,*终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买下一大堆东西。有时候你明明对名牌箱包毫无兴趣,翻了一会儿时尚杂志之后,你的占有欲迅速膨胀,一再表现出优先照顾即时满足的倾向。

在我所生活的夏威夷,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物质,就会被人认为很俗气,因为在一个靠近大海的地方,穿一身笔挺的西装,开着名车招摇过市毫无意义。如果物质的诱惑有限,人们就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也就更容易实现全新的幸福。

在诺和诺德制药公司财务部工作的弗雷德里克·迪托列夫·沃特托埃尔,他的看法颇耐人寻味:“如果你真的想大肆挥霍一番,你可以去吃大餐,买高级香槟,但是大餐和高级香槟都不是人生的必需品,我们不必将它们展示给别人看。就算是富人,也不必把‘富人’两个字刻在自家的门牌上。”

弗雷德里克的思维方式应该源于所谓的“詹代法则(Jante Law)”。“詹代法则”是丹麦人人皆知的俗称“十诫”之类的信条,包括“不要以为你很特别”“不要以为你比别人善良”“不要把自己想象得比别人好”“不要以为每个人都很在乎你”“不要以为你能教导别人做任何事”,等等。这些信条的意思是要有自知之明。

相反,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成功人士无不抱有开名车、买游艇、建豪宅,并向他人展示的想法。其实名车也好,豪宅也罢,能够在物质层面给我们带来满足感的东西,大抵不过如此。

在北欧国家中,只有丹麦奉行“詹代法则”。也许正是因为丹麦人奉行这样的法则,所以他们不会盲目信奉物质至上主义。

北欧和日本的很大不同,在于北欧拥有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缴纳的税金很高,所以北欧人能享受到很好的福利保障。他们如果生了病,无须花费一分钱便可享受很好的治疗;住院后,不工作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想学习或是进修,学费全免;新生儿若患有先天性的生理疾病,孩子的父母根本不必担心孩子的治疗和住院费用,如果孩子的父母因为照顾孩子而不能工作,他们甚至能得到来自政府的补助。

高收入人群需要缴纳高额的税金,而低收入人群的负担就相对较轻。虽然这样不太公平,但富人本就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且整个社会的安定的确是由能力强的人支撑着。这样一来,不管谁遇到任何意外,都能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这一点让丹麦人感到特别安心。

——丽娜·印巴森/丹麦/男女同权组织职员

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存在的例行制度,一直在当地生活的人可能会身在福中不知福,甚至还有人会抱怨。我有时候也会认为我们国家的税金太高了,但我依然承认这是一套非常了不起的制度。如果我去别的国家生活,估计会很不习惯吧。

——贝尔·沃鲁巴克/瑞典/瑜伽馆经营者

在丹麦,人如果不幸失业,可以拿到失业保险金。即使没有购买失业保险,政府也会发放一笔就业支援金。我们在北欧各国的确见不到流浪汉,因为一个人即使遭遇天大的变故,也不至于流落街头,这样的安全感自然会极大地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

上述信息也许会让人对北欧国家心生向往,但是我们不可能坐等本国福利制度的变革。说到底,如何获得全新的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样章3:“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居住在夏威夷,当然每年我还会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北欧各国旅游一番。我发现这些国家存在一个共同的模式。

在此,我提出达成**“新幸福”的十个条件。让我们一边回顾序言,一边探讨这个话题。

享受工作
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身心健康
拥有能激发创造力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
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能够放眼未来
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第*条是“享受工作”。享受工作和工资高低没有关系,而关乎你工作时是否开心,工作对你来说是否具有挑战性,你在工作中能否获得成就感,工作能否让你学到东西,让你不断成长、进步,并为之感到满足。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详细叙述如何将工作与娱乐完*结合。(参见P170)

第二条是“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如果工作顺利,却没有可以分享的家人和朋友,这样的生活绝对谈不上幸福。

第三条“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也非常重要。这并不是说你必须拥有雄厚的资产,或是有相当高的收入。事实上,你只要满足自己安定的生活就可以了,哪怕是需要自己控制对物质的欲望,过节俭的生活。如果收入不稳定,即使工作再开心,兴趣再丰富,我想这样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较之收入的多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和理财的方式。那些总是入不敷出的人,大多缺乏掌控金钱的能力。或者说,这样的人还没有探索出让自己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

第四条是所有一切的基础,那就是我们的“身心”必须“健康”。

第五条是“拥有能激发创造力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对我来说,就是必须有类似冲浪和铁人三项的事来丰富我的生活,让我感受到足够的乐趣。有些人虽然工作顺利,和朋友、家人的关系也挺好,收入也很高,并且身体健康,可是在空闲时间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样的人成年进入社会以后,又习惯将人脉圈与利益圈捆绑在一起。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两种可以让自己充分享受的兴趣,那么他根本无法拥有纯粹而不带功利色彩的社交圈。

第六条是“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并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是说你必须拥有可以完全自行支配的时间。为了赚钱,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无暇陪伴重要的朋友和家人自然不可取,拥有大把时间却不知道如何利用也不行。

第七条是关于居住环境的,我们要“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有着怎样的活法,都需要好好挑选自己的居住环境。不管这个居住环境有多便利,房子有多豪华,如果和自己的特质不匹配,那么这种居住环境不但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会成为累赘。

近二三十年来,日本的老房子的价格暴跌,买房置业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很多北欧人都有自己的度假屋,大都是从父母处继承来的,而自己购置的房子到退休时变卖出去,价格要比买入时高出许多,所以很多人都会把原来的房子卖掉,买一套小一些的房子或一栋度假屋。

在日本,我们虽然很难找到出售价比买入价更高的房子,但只要认真去找,还是可以找到出售价和买入价差不多的房子。要知道,退休金是指望不上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房子到底会成为资产还是负债,将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第八条是关于“思维方式”的,我们要“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比如,总是推卸责任充当受害者的人,经常处于消极状态的人,习惯性寻找借口的人,被固有常识束缚并难以突破的人,都很难邂逅幸福。拥有这类思维习惯的人,要凑齐新幸福的十个条件恐怕也不容易。

第九条是“能够放眼未来”。幸福指数下降的*大原因,是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继而心生不安。在北欧国家,老百姓单靠退休金是很难舒适生活的,不过生病了有免费医疗,失业了可以靠失业救济金解围,所以在他们身上不太会出现重大变故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的情况。

可惜北欧式的福利制度对日本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人无法如此倚赖自己的政府。那么,日本人的出路在哪里?具体的应对方法我将在第二章以后开始谈论。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未来的几年里,如果生活出现任何意外,我们仍然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渡过难关。

*后一条是关于目标感的,“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比如你参加马拉松比赛,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前冲刺,应该会感到非常辛苦,但如果定下每天的里程目标,例如42.195公里之类,内心就会轻松许多。人们在全力追逐自己的目标时是不会觉得累的。

这十个条件的共通之处,就是人只要不被工作、金钱、时间、环境乃至常识束缚,就会获得自由。此外,人对生活要保有自主决断和自行选择的权力。这是我采访北欧人之后的*大感受。

【前言】 
序言:为什么生活富足的日本人并不觉得自己幸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