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生命力量-著名学者景克宁教授谈话录
【书 号】 7-01-005458-4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作 者】 景克宁 卫君翔
【出版日期】 2006-04-01
【版 次】 1-1
【开 本】 16开
【页 码】 262
【定 价】 29.80元
【编辑推荐】
景克宁教授是我心目中敬重的老师,他的人格、学识和演讲已被许多人所称颂,已使不少人受到深刻教育和启迪。
他艰难沧桑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精辟、充满哲理的演讲风格本身就是脍炙人口的人生史诗。
——张维庆(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
已故的冰心老人曾写过一篇短文,题曰《无土当如何》,感慨中国的当代,精神独立,人格独立,大节如“士”的知识分子,实在不多。当代非当下,自然要从建国之后算起。我想,冰心老人在世之时,肯定并不知道曾有一位名叫景克宁的如“士”的知识分子,为着国家及民族的大忧大患,而处坚定立场,而发铿锵之声,而斥谬理,而坐牢,而始终不屈服。若知,冰心老人写《无士当如何》时,心中是该有几分欣慰的吧?
——梁晓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我们觉得,他是*像教授的教授,是真正著作等身的学者。他从不见异思迁,更不曾离经叛道。他确是一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硬骨头。为此,我们在为年轻人讲授传统文化时,在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易经》、《道德经》,讲授那些流芳千古的历史名人传记时,常常会提到他,因为他是得了中华民族精神真传的人。他是学者式的演讲家,是演讲家中的学者。
——李燕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未经事先策划和刻意经营的书。书中所涉内容,大都是我和作者二十余年来随意即兴或偶尔接触的命题。作者是卓有所成的新闻工作者,是我25年前重返大学教坛的首届毕业的学子。他资质不凡,求知心切,沉浸书海,或默而识之,或躬亲求教,因而毕业至今和我亲密无间,已成为我家族的一员,自然是我文化沙龙式的客厅的长时参与者。在谈话中,对问题的探讨的朴素的,自然的,率性无忌的。.
尽管如此,所涉命题的论证,却自然经过思想的过滤。未曾想到的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的毋甚高论的一得之见,却像吉光片羽,照亮了作者的思想。落在作者心灵的沃土中,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终于成活了一颗绽放着知识之花的思想之树。..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对此,我当然是万分欣慰的。但我并未敢奢望本书能予求知者些许的启发,这只能由读者判断与评估了。
这里作者要特别强调的是,本书每章话题后的“谈话感悟”篇,确是本书精华之作。如果说,本书谈话实录是作者思想的结晶,那么,“谈话感悟”则是作者独立思考的思想结晶,是很值得细读和品味的。...
【目录】
序.
致读者
生命的论证(景克宁人生述评)
第*章谈知识
知识要在严酷的生活中验证
智慧是对知识的驾双
严峻关头方显人的内涵
优秀的学生总向目标飞去
《浮士德》悲剧的永恒启示
神话,是人类对巨大成功的一种追求
《圣经》的启示:理解就要思考
“难得糊涂”实为一种痛苦的清醒
谁刘21世纪信息社会发言人
楹联是传统文化的绝响
谈话感悟(1)吹去浮士找见岩石
第二章谈社会
人类总是踏着悲剧的节奏前进的
民族悲剧可以使人警醒
学会用历史眼光看问题
感谢祖国的传大传统
历史是人的启示
关于《日史》序言起草的意见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六化”
孙悟空被压百“五行山”下说明了什么?
谈话感悟(2)法则之船永不沉没
第三章谈生活
生活中不要蔑社平凡
人生是自我设计的过程
对弱势群体重在施爱
你能微笑面对现实吗?
*神圣的还是劳动
在人生的总体上精神更重要
在与癌症对峙中的思考
我没在辜负生活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爱情观
爱情的*高境界就是相依为命
谈话感悟(3)人生不可以失落英雄主义
第四章谈哲学
一个哲学的头脑是不会被征服的
用理论的利剑开辟认识道路
开启社会历史大门的两把钥匙
真理总是本质的东西
用哲学眼光解释邓小平理论
政策本身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
中国文化的伟大是传统和前卫的结缘
学问贵在所以然上
“三观”的内涵是知.理想.信念..
实践与理论结合产生真知
两谈神自豪感的内涵
孔子的科学态度与西方的上帝问题
解读爱因期坦,的一则幽默
谈话感悟(4)登上装有“罗盘”的船舰
第五章谈生命
我是60而立,我享受崇高
人在重大选择面前要有决断的勇气
要注重对老年问题的研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个大境界
*神圣的任务是做人
人在时间面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时间的生命就活跃在今天
生命要充满时代的进击性
巨人之力:智慧.思想.心灵.精神
在一定的时空里沉默是真理
达到永恒是智慧的*高追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生命启示
人一般地不能盖棺定论
一个题外话:画家与作家的生命现象
做人的坐标:原则性.使命感.责任心
谈话感悟(5)生命是对自身力量的追寻
第六章谈方法
记者要有哲学的思辨力
新闻报道的第*任务是引导
努力寻找“唯一完善的一句话”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档案
一篇好文章如何去阅读
怎样才能写出文章新境界
脱离内涵的华文无任何意义
讲究“三读”才有所得
演讲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记者要忠于事实
再谈演讲问题
学会运用“三论”组织和提升思维
深入海明威“冰山”的深处
真知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和印证
谈话感悟(6)人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前进
附录一:景克宁演讲选萃——领略一种力量
哲学的独语
文学的答辩
诗人的呐喊
希望之歌
献给《山西青年》
附录二:景克宁任兼职教授的部分院校
后记一
后记二...
【文摘】
章 谈知识
知识要在严酷的生活中验证
时间:1989年3月
地点:安邑“梅园”,教授故居
阳春时节,一个气候宜人的日子。我随教授回到他的安邑故居。时值《景梅九评传》一书付梓出版,教授情致盎然。在故园门前,他驻足凝神,对我说:“我考虑将门额修新,题写‘梅园’二字,先祖是老梅(当年景梅九的笔名即‘老梅’),你师母是小梅。”目睹院落旧物,教授触景生情,他说家学渊源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特别提及先祖景梅九对他的启蒙开篇,这就是: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先祖景梅九,是追随中山先生投身中国民主革命洪流的先驱者之一,是孙中山在日本同盟会的高参,又是国学大师,享有“南章北景”的誉称(即南方章太炎,北方景梅九)。他对我的启蒙教育,就是如何做人和治学。
作为革命家,他对我人生之路的启蒙教育,就是勉励我:人须有志,志当高远,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他启示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并告诫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刘备《诫子书》中的一句话。
作为学者,他对我治学之道的启蒙教育,就是提醒我要学以致用,不做空头学问家。他特别指出,在《论语》篇《学而》里的句话,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他教导说,这是孔子儒家治学、立言、修身的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这个“习”字,不仅是温故而知新的意思,而且是指“致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实践。
祖父的一生就是这么做的。他的教导,我是铭刻在心而受益无穷的,它组成我人生的杠杆。
我常想,马克思的解放全人类思想,不就是兼善天下吗?马克思认为知识是批判的武器,不就是学以致用吗?
马克思对知识的巨大作用做过这样的概括:“知识越多,人的精神境界也就越宽广。因此,知识不仅对于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有巨大作用,而且也是陶冶人们心灵的杠杆,使人成为强者,成为理智的人。”
但是,我们更要强调,知识必须在严酷的生活中验证,书本上的知识,教条中的理想,并不会给人发出一个生活通行证。关于这个道理,马克思作过一个生动的说明。
马克思在逝世前一年(1882年),给他的女儿劳拉去信,信中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这是一则伊索寓言。
“有一个船夫在激流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想渡到河对岸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对船夫说: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答:不懂。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生命的一半。
哲学家又问:您学过数学吗?
船夫答日:没有。
哲学家感慨地说:这样你就失去了生命的另外一半!
就在这时一阵风浪卷来,将小船颠覆进波涛之中,船夫和哲学家全都落入水中。于是——
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答道:不会。
船夫说:那现在你就将失去你的全部生命!”
这个寓言如此深刻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思想,他希望人们能够真正地理解他,他的哲学不是教条,而是主张亲身参加变革世界的实践,他嘲笑那种空谈教义的人。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谨记荀子的明训:“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些都是强调知识很终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并得到检验。
对于“知识就是力量”,一般人多限于口号,而对我却是精神支撑。
有些人是有知识的,但是一遇到打击,就把知识忘了,牢骚埋怨、灰心丧气,甚至悲观,很后迷信起来,相信命运不好。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也许他们读了很多的书,你不能说他没有知识,只是他们的知识在某一点上能够起作用,但不能在任何一点上起作用。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系统的知识,形不成体系,是孤立的,零碎的,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于大量的系统之中,要比较全面地观察和研究事物,必须要有系统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有系统化的知识。系统化的知识是形成理论的基础。
智慧是对知识的驾驭
时间:1981年暑假
地点:教授餐厅
一位历史学家撰文评价教授说:“他所治的不同于一般章句之学,书斋之学,是教人做人的学问,是实践的学问,是宏观的学问。”忆及当年在校的学习情景,教授教导我们要“面对生活思考。”我清楚记得,暑假一天的午休时分,天气炎热,窗外的杨树林中蝉声一片;围绕我们正在学习的外国文学课程,教授就雅典娜产生的意义,阐述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说:“知为力。”英国17世纪思想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现实的实践证明,智慧比知识更有力量。
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可能是一个四脚书橱,而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活化知识、运用知识。知识是经验系统化的符号组合,而智慧是人类精英闪射出的创造性灵光。作用于世界进步的是如何运用知识于实践,智慧就是对知识的驾驭。所以,在信息、知识、智能这些推动人类开创新时代的资源中,人的智慧是很高成果。
古希腊神话中,高居奥林匹斯山的众神形象,寄寓了人类童年时代许多深邃的思想。在诸神中,很富有哲学魅力的形象是智慧雅典娜。这个雅典娜,是从万神之主宙斯的额头迸飞而出的,这就意味着,智慧是人类所创造的很高神灵头脑中的闪射之光。
雅典娜一出生,即满身甲胄,左手持盾,右手持矛,寓意能征善战,能攻能守。雅典娜的智慧形象,孕育着辩证法的胚芽。隐喻事物的本身就是矛盾体。因此,雅典娜成为很受人们尊敬的雅典文化的守护神,这是对智慧的神圣美化与很高歌颂。
古往今来的巨人们在他们开创的伟业中,无不显示出智慧的灵光,他们都善于运用知识,在智慧中创造奇迹。在中国,诸葛亮被认为是古代政治智慧的化身。在外国,拿破仑是军事智慧的化身,毕加索是绘画智慧的化身。
关于智慧,雨果说:“人的智慧把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艺术,一把开启音符,而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德谟克利特说:“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因此,我们要学的不单是知识,重要的是学会驾驭智慧之翼飞翔。
智慧是一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认识和方法。
“认识”是理解,即解决事物的本质问题;“方法”是实践,即解决事物的发展问题。认识和方法必须是同步的,因此人的真正智慧就在于不仅善于思考,而且更在善于行动。
哲学是智慧学。它对人提供生活的指南,和关于宇宙人生的信念,因此。哲学也就是信念之学。“哲学的信念是人们立身处世的依据。”这是有名学者、北大教授张岱年先生的观点。
马克思一语概括:“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哲学的根本任务。
严峻关头方显人的内涵
时间:1997年4月9日、12日
地点:与教授陪同师母赴太原看病途中
暮晚抵达太原,一位在省公安厅工作的同学接待了我们。在下榻处,教授问起其他几位在省城工作的学生情况。联系我辈同学中的人事沉浮,教授有所感慨。他对我们说:“做人做学问都要讲究严肃性,这是个境界问题。”并引用柏拉图“理性是人的故里”这句话,来加深我们对他所谈问题的理解。
上海我有一个故交叫章奇雄,他比我大10岁,古典文学教授。1980年,我次回上海,那时章奇雄72岁,他为我题写一幅诗联,引用杭州岳王庙的对联:“忠奸自古同冰炭,毁誉而今判伪真。”第二次去上海,他已79岁了,又赠我一把纸扇,他在扇面上用毛笔书写文天祥的《正气歌》全诗。这位朋友现在已作古了。他为什么两次对我感慨题诗?
在中,上海的朋友都认为按我刚正性格,必死无疑,不能留下来。1980年我回上海落实右派问题,章奇雄见了我抱头痛哭。他对我说:“当时我劝你,你不听。”他明哲保身,中没有受罪。开会时总是闭着眼睛,一言不发,若问,答:“没意见,一切都好。”当时我对他有意见,认为这人糟糕。现在看来,当时不理解他。
由于反右和风雨的摧击,我的家庭受侵,儿女们受到政治影响,都没有上好学,成才的少。对于我过去蒙受的苦难,我不后悔,因为坚持真理必须付出代价。
这使我想到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当年遭受强大的政治围攻。他说,我明明知道我势单力薄,官可以不做,观点绝不收回,真理必须坚持。我总认为,这是整个民族的灾难,而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如果脱离了历史和时代因素单独考虑自身,那就成了一种个人的恩怨,是可悲的。
和你同届的一个学生,在写我身陷贫困而决定卖书时,这样写道:“他用颤抖的手卖掉他心爱的书”。再如,京城一位大报记者写我入党时激动得“泪流满面”。尽管在发表时,头版使用了通栏标题,块头很大,但我很不满意。后来我对他们讲,你写的人不是我,是常人的情绪。入党,是我积累了几十年的历史感情,哪能像他们写的那样情绪化?
越是面临重大课题,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强大的理性力量和思想在支撑着,我表现得特殊的冷静。我是一个高度理性的人,而不是情绪化的人。这是一个生命的力量。在严峻关头,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境界,人的品格的升华程度。
平常显示不了一个人的内涵,人之所以是庄严的、崇高的,就在于人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显示人的品位的高低、强弱。人的一生中面临三种灾难:一种是社会的灾难,一种是疾病的灾难,一种是死亡的灾难。通常的喜怒哀乐很难考验一个人。而我不止一次经历过死亡的考验,社会和疾病灾难的考验。如、马寅初,官可以不做,但真理面前不后退一步,今天证明,他们是彻底的胜利者,这是历史的评判。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