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情绪掌控课:*新实用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哈佛情绪掌控课:*新实用版

正版全新

13.03 3.3折 39.8 全新

库存5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小宁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645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39.8元

货号1567187

上书时间2023-11-28

享阅心理学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哈佛情绪掌控课:*新实用版
【书    号】 9787516813645
【出 版 社】 台海出版社
【作    者】 张小宁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39.80元

【编辑推荐】 
如果你正在饱受负情绪的折磨之苦,却又无法抽身的话,不妨打开这本《哈佛情绪掌控课》。这本书以活泼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为你揭秘负情绪产生的根源,剖析你内心的症结,实际有效地为你提供了控制情绪的方法。教你怎样才能心态平和地战胜消极情绪;如何对抗高压时代,将压力从阻力变成动力,在高压中体味成就感,活得快乐;怎么积极的自我暗示,做一个积极热情的乐天派;怎么换种思维就能走出情绪的低谷……

读完这本书你将发现,原来负情绪可以这样轻松地被你拒之门外,快乐的生活也可以这样潇洒自如地被你操控。

【内容简介】 
哈佛大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人生中,塑造成功、升迁与成就等积极结果的行为有80%以上是因为当事人拥有着正确的情绪;而90%的病来自人们的内在,来源于人们的情绪。

情绪就是一种能量,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往往都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只有那些可以真正掌握自己情绪的人,才能获得洒脱、幸福的人生。

本书结合哈佛大学在情绪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以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情绪管理的理论。同时,本书提出了许多管理和掌控情绪的具体方法,让你也能顺利地从哈佛毕业,成为哈佛情绪掌控课的受益者。

【目录】 
Class 1 为什么会有负情绪
1.无法控制一刹那间的冲动    

2.内心敏感的刺伤人伤己   

3.想太多,成了思想包袱    

4.焦虑引发的危机感      

5.不合理的、僵化的观念     

6.自尊太强又过于脆弱       

7.看不起卑微的自己        

8.成功欲太高,又急于求成

9.一颗按捺不住的浮躁的心           

10.过度依赖而产生的“不幸福感”    

Class 2 掌握自己的命运,先掌控自己的情绪
1.心境决定心情  

2.情绪化让你坏大事  

3.控制情绪,激发潜能     

4.了解个人的情绪周期     

5.幸福生活离不开好情绪  

6.心情愉快,健康常在     

7.好情绪缘于自我管理     

8. 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是成熟的表现   

Class 3 停止抱怨,情绪就会改善
1.抱怨只能证明你的无能          

2.抱怨的越多,得到的同情越少  

3.攀比是苦恼之源  

4.换位思考,让心情变晴好    

5.坦然接受世界的不公平    

6.调适心理,在适应中成长         

7.莫因嫉妒他人,失去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8.别让他人的舌头左右你   

Class 4 释放内心压力,赶走忧郁情绪
1.担忧和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       

2.缓解心理疲劳,让自己轻松一些

3.想哭的时候,不妨笑一笑          

4.打破烦恼的习惯,做个快乐的人      

5.学会摆脱厌倦,重新激情上路         

6.用积极的心态把压力变成动力

7.用宣泄来为自己减压         

8.丢掉情感的垃圾          

9.放慢节奏,才能走得更远       

Class 5 把愤怒情绪遏制在爆发之前
1.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      

2.愤怒就是一个大号炸弹  

3.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4.体谅是*贴近人性的心灵沟通

5.发火之前请先数到十        

6.忍耐是痛苦的,但结果是愉悦的

7.解开仇恨的结,为灵魂松绑

8. 学会欣赏带刺的玫瑰  

9.以德报怨是风度的体现

Class 6 以平和的心态清除焦虑情绪
1.幸福和快乐不会总是眷顾你          

2.摘掉“面具”,轻松地做回自己       

3.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4.相信所有困难都会解决        

5.会吃亏是睿智,能吃亏是境界       

6.宠辱不惊才能笑看人生            

7.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    

8.放慢前进的脚步,欣赏路上的风景     

Class 7 换种思维就能化悲痛为力量
1.煎熬=痛苦×抗拒           

2.释放悲痛,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3.直面悲伤,承认不幸才能战胜不幸      

4.无力改变不幸,就坦然面对遗憾

5.活在当下,把握眼前

6.痛苦和快乐只是生活的调味品     

7.忘记苦难和不快,才能收获幸福   

Class 8 不纠结于悔恨情绪
1.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2.心态豁达,不和自己过不去    

3.积极反思,从后悔中吸取教训   

4.选择现在,做好自己        

5.想得开才是天堂         

6.后悔,不如着手弥补   

7. 既然不能改变,不妨试着接受           

Class 9 锻造屡败屡战的魄力,战胜挫折情绪
1.挫折本来就是“家常便饭”             

2.提高“抗挫折力”,获得“逆境情商”    

3.培养战胜挫折的意志          

4.得从失中来,有失总有得          

5.对自己说声“不要紧”   

6.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7.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8.战胜恐惧心理,你就是强者   

Class 10 转移注意力,快速摆脱负情绪
1.累了就先放下手头的工作    

2.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3.“装”出你的好心情             

4.少关注消极事物,克服惯性负面思维  

5.避免成为他人负情绪的受害者      

6.情绪不好时换件事情做               

7.尝试想象,让负面想法发生积极的改变

【文摘】 
Class 1 为什么会有负情绪
随着物质资源的丰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负情绪越来越多。欲望、敏感、嫉妒、自卑、失望、委屈、愤怒、焦虑、恐惧等等原因赶走了我们的快乐,使我们的情绪一蹶不振,甚至阻碍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只有了解负情绪的产生原因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重拾真正的快乐。

1.无法控制一刹那间的冲动    
你身处一家外企之中,你的上司平日里温文尔雅,但在一次会议上,他却很轻易地被一名女同事微微有些激烈的言辞所激怒了。他当场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了起来——这让包括在你在内的同事们惊诧不已。

后来,这位女同事将这件事情投诉到了公司高层那里,你的上司因此而失去了一次即将到来的宝贵晋升机会。

你为此事而后怕:你也有冲动的习惯,若一时冲动,自己要如何控制,才能远离这种可怕的情绪?

如果你也曾经有过一时的冲动,你很可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冲动而懊恼:天啊!我怎么会控制不住自己?那点儿小事,值得我大动肝火吗?

冲动在生理学上的定义是神经受到刺激引发的兴奋性反应,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冲动多指理性弱于情绪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冲动被视为是“未加思索的情绪反应”。

有很多人习惯受冲动的控制是因为,他们认为一时的冲动或许可以改变身处窘境的当下,但事实上,冲动并不能带给我们飞蛾扑火的灿烂,假如在理性弱于情绪的那一刻给自己三分钟冷静时间的话,你将会发现,魔鬼就在身边。

冲动有可能源于自我保护,这是一种心理补偿,据心理学家们调查发现,自信心不足的男性往往更容易出现冲动情绪,这种冲动其实是他们一种错误的自我保护。

若一个人男人自我效能感低下,对自己的价值不认同,他会感觉自己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受人威胁的,而这种心理常态的外在表现是怯懦、退缩。但越是有这样的表现,越容易在遇到偶然的触发事件时出现失控的情绪,比如,表现出野蛮的愤怒、不顾及一切的冲动。当事人在非理性状态下可以感受到反抗的快感——这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补偿。

不可否认的是,冲动是自我情绪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个人情绪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量。虽然现代医学并不能给出有关于冲动的公认定义,但作为一种典型的情绪,冲动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一样,是个人情感中挥之不去的、时而会猛烈爆发的那个自我——虽然时过境迁以后,你会感觉,当时的那个人已经不是你自己了。

这种“冲动当下的自己不是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一个事实:冲动是一种行为缺陷,它由外界刺激引发,是突然爆发、缺乏理性、带有盲目性,且对后果缺乏清醒认知的行为。冲动靠激情推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的调节,常常表现为感情用事、鲁莽行事。冲动时,人们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不知道“冲动”这一行为是不是能帮助自己达到目的,个人往往会置所有人、所有事于不顾,对行为的不良后果缺乏理性的评估与认知,事后往往会产生后悔情绪。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冲动与其他的情绪一样,有其积极的一面,“冲动是魔鬼”不假,但我们谁都不能否认,没有这个魔鬼,也就没有了这个世界。很大程度上,正是激情冲动之下,某些人的一些意外举动,才造就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不过,如何把握自我冲动,或者说尽量使其表现出天使、而非魔鬼的那一面,让澎湃的激情引领自我灵感,而不是让瞬间的冲动毁掉自己的前程,则需要一定的技巧性。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冲动的人,那么,你有必要学习以下几个方法:

1,推迟冲动法

当某一事件触发了你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在表达情绪以前,先为自己的情绪降降温,比如,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数五十个数(或2分钟)以后再发怒。”然后,在心里默默地数数,或是一直计算时间——不要小看这2分钟、几十个数的时间,它可以帮助99%的人冷静下来,恢复理智,避免冲动行为的发生。

2,转换环境法

另一个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是在第*时间换一个环境,其目的显然是转移你的注意力,这的确有可能使即将失控的情绪得到平息。在转换环境的过程中,你的精力、注意力也会被相应地转移,这可以帮助即将失控的情绪迅速地平息下来。值得提醒的是,你的行动必须要及时而迅速,千万不要让自己在消极的情绪中沉溺得太久,以避免*终导致情绪的失控。

这一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时候,并不是你想要走就能走得了。大多数时候,比如,你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本来是可以“退一步就海阔天空”的,但恰恰是因为身处那种情境之中,很少有人能够退这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相对小一些的标准,比如,只退一小步。这样的退让既可以让你在场面上不算太难看,也可以让你更好地看清楚眼前的状况,进而达到控制自我的目的。

3,双向沟通法

假如你在冲动发生前与自己说说话,那也是好事。当你特别激动时,试试看自己跟自己描述一下眼前的情境与自己的感受,比如,告诉自己:“我现在头很热,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不要小看这几句简单的描述,它们可以有效地分散掉你的注意力,从而挽狂澜于既倒。

同时,你也可以尝试着与对方沟通。假如你常常会出现冲动性发怒的话,找一个自己情绪好的时候,说服自己去与你常常发火或训斥的对象聊一下,注意不要吓到对方。如果你感觉这样做很别扭的话,也可以选择如网络聊天、写电子邮件等方式来沟通。沟通可以很好地缓解压力——毕竟,你可能仅仅是因为压力而冲动地训斥了对方,让对方理解你的处境、当时的心情,或许有助于关系的恢复。

此外,哈佛心理学家们还发现,运动是*有效解决冲动的方法,尤其是多参与一些户外、消耗体力式的活动。如登山、武术、游泳等,使不快得以宣泄。当感觉自我情绪无法控制时,你可以主动地做一些运动,让冲动的情绪随着汗水一起流出体外。

2.内心敏感的刺伤人伤己   
我们正处在一个“人际关系决定未来”的时代里,如果具备察言观色的功夫,自然会对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若对他人的行为表现得过于敏感甚至妄加揣测,便会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而这样的枷锁对于自我立身、处世皆没有半点益处。

过度敏感的人总是会有心虚气短之意,他们并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是心里却总是在发虚。他们总是对别人的评价或者态度上的微小变化特别在意,而事实上,别人并没有拿他怎么样,但是,他却会认为,大家都在故意与他过不去。

音乐天才迈克尔•杰克逊天性敏感、柔弱,具有非凡的才华,他的歌喉,他的词曲,他的舞步都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但是他的敏感却也给他的事业、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杰克逊本是标准的黑人,而且在年轻时便已成为大众偶像,但是他却因为自己是黑人而非常不满,总以为别人尤其是白人歌迷会歧视他,所以自1981年他做了首次隆鼻手术之后,便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修整”。他接受过十余次面部整容手术。后来,为了脱离黑人相貌特征,迈克尔•杰克逊还在面部和身体上大动干戈,同时还进行了注射和移植手术,将他的黑人肤色换成了白种人的肤色,明显的黑种人的阔短鼻也整成了白种人高挺的鼻子,眉、眼、耳、颧骨也进行了修整,所有可能会露在外面的皮肤和器官全都改变了。

他的这一作为,遭到了来自黑人和白人的双方谴责。1987年,虽然他的专辑《BAD》在全球范围内销售高达3000万张,并成为当年销量*高的专辑,同时创记录的产生了5首冠军单曲,但迈克尔•杰克逊没能在格莱美上拿到任何奖项。同时各大媒体也不断对他进行诽谤,称他为“怪人”,利用他的整容和皮肤的白化继续在美国大众、尤其是黑人面前贬低他。杰克逊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个人生活因此而变得忙乱,演艺事业也大受影响,电视台甚至禁放他的作品。他在广大歌迷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迈克尔•杰克逊因其敏感,所以能具有非凡的才华,能够捕捉到感动他人的细微信息,成就了“猫王”之后无人可及的事业,但是也因为敏感而招致许多不必要的困惑。

有些人总是期望自己是生活中的强者,可以成为他人心目中的优秀分子,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令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以至于随时都可以捕捉到任何对自己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号。*终,事情便极有可能会陷入一种恶性心理循环:你越是让自己在过度的敏感中过于紧张,便越容易成为他人的话柄与笑料,而这种来自于他人的恶性反应会又会使你对人际的猜疑与敌意进一步加剧,从而让自己将人际关系搞得更加一团糟。

哈佛心理学研究人员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论断:敏感的人通常是很自卑的,只有摒弃自卑感,才能抛开敏感的包袱,有机会触及内心,从而更轻松的面对人生。在这个不相信眼泪的社会里,敏感并非*好的处世方法,特别是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敏感,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学会与他人正确地、轻松地交流,让自己从相对化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便会发现,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糟,而原本那些天大的事情原来是如此平常。

敏感其实并不一定是人的天性,很多时候它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不够自信或者习惯思维的表现。一定的敏感度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成就事业,可是过度的敏感就反成了生活的负累。

太过清醒的人生难免很痛苦,这时候我们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淡得失。很多问题只要不是已经强加到自己头上,那就不要急着反应,比如说怀疑爱人出轨,有时反不如忘却的好。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当你故意装作充耳不闻的时候,也许它就自然消解了;如果你一再刻意强调,它也许又被无限放大了。

哈佛大学公关学教授史密斯·泰格认为,要想与任何人相处都游刃有余,*好的办法是多装糊涂。过于敏感的人很难和别人搞好关系,因为他们过于斤斤计较,总是会在利益上和别人发生冲突纠葛,甚至触犯众怒。而表面看起来糊里糊涂人却总是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他们低调随和,处处不与人争风,总是表现出一幅置之度外的姿态,这样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

3.想太多,成了思想包袱    
你正在参加一场重要的公司会议。这场会议有多重要?光看坐在领导席位上的董事长与各大股东都来了就可以知道。

几天前,你的上司告诉你,他准备委派你代表部门展开新项目的游说——这是一次好机会,你知道,如果表现得好的话,升职是十拿九稳的;幸运的话,董事会还会因此而青睐于你,将你调往更重要的职位。

于是,你花费了几天几夜的时间,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审视自己的逻辑与用语,以期达到完*。

可惜的是,在会议上,董事长突然打断了你的演讲,并以不耐烦的态度——其实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不耐烦,因为他一向这样说话,但在你看来,那就是不耐烦——询问你:“你说了这么多,我怎么还没有听明白这项目的重点在哪里?”

你一下子懵了,接下来的发言,虽然力经调整,却明显不如之前出色。

会议结束后,你审视整个过程,开始不断地自责:“这次演讲彻底失败了!看来,我的晋升没希望了!唉,说不定上司会因为我的表现不佳,以后再也不愿意将重要任务交给我了……不,他或许会直接开始忽视我,因为我辜负了他的期望,日后,他会不会故意刁难我?完了,看来我在公司待不长久了!我的职业生涯完了!”

你的脑洞越开越大,到*后,你甚至开始为自己凄凉的晚年生活而心酸了。

你或许已经意识到,当你在觉知状态下时,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都能被察觉到。通过观察它们,你便可以知晓你的决定与生活是如何被驱动、被建构的。也恰恰是由此,我们便可以做出真正有帮助的决定,比如,怎样才能更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怎样去更好地关心自己,怎样去与他人相处。

你的幻想实际是一种期待,它代表着你畏惧或是期望发生的一种未来。若常常沉浸于幻想之中,那么,对现实的不真实描述便有可能令你感觉失败又沮丧,它们也往往会带来过度的压力:你可能会确信自己无力完成某项工作,或者认为,保住饭碗是当下唯一的选择,又或者在未能进行足够调研的情况下辞职创业。种种过度的渲染下,你极有可能会虚构出各种根本不会发生的痛苦场景,然后使自己沉溺于其中。

正如哈佛心理学家文森·法维拉所说的那样:“我们携带着诸多被植入的信念,并使用它们来描述这个世界。这些习以为常的想法甚至未曾经过审视,只是被我们简单地拾了起来,然后内化进了心里,而当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些信念,并进行检验时,那些失实的部分往往会得以驱除。”

下面是文森教授分享的一些关于沉溺于幻想的迹象,以及如何自助的建议——你是否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1,你认为只有“糟糕透顶”与“完*”两种状态。比如:你感觉自己的约会要么是完*的,要么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你觉得自己要么就是一个天才,不然就是一个蠢蛋;你觉得自己要么像一个禅宗大师一样淡定自如,否则就是不堪重负,崩溃成碎片;你觉得你的事业要么就成功,要么就是完全的失败。

但事实上,这种极端的思考方式会使我们的知觉范围受到限制,它使我们无法从生活中学习。相比之下,整合式的观点明显更有益:“我今年的工作做得很好,虽然我没有因此而获晋升。期待明年的晋升吧!”

形成这种有斡旋余地的自我评价远比那种刚性而死板的自我分类要好得多。因此,在你相信某件事情是一个彻底而全然的失败以前,先问问自己:“在这次的失败中,哪些部分还算是进行得不错?哪些不太好?下一次,我可以在哪个环节上做得更好一些?”

2,你感觉自己一文不值,遭到他人的厌恶

或者,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不管是什么,你乐于使用任何恶劣而糟糕的词汇去描述自己。但是,人类本身就是复杂的生物,单单使用一个词汇去囊括其特征,明显是不妥的。

我们的生活原本就充满了可供人细细品味、琢磨的细微区别,而我们也是由这些细微之处填充起来的。若你有这方面的困扰,去培养自己的自爱心自然会有所帮助。

3,你以为成功会不费力地到来,或者任务能够被很快搞定

相信自己能成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期待保护了我们脆弱的自尊心,也带给了我们一种未来尽在掌控的感觉。然而,若你因此而认为自己会很容易获得成功,那你便为未来种下了失望的种子。

著名心理学家兰特格·哈里森认为,相信“轻易便可成功”恰恰是失败的开胃菜。无需质疑的是,成功之路是由辛勤工作、毅力、挫折铺就而成的。

若你总是保持着自己可以“轻易成功”的幻想,那么,当你被现实敲了一记闷棍时,你便会更容易地选择放弃,并停下追逐目标的脚步。若你没有给自己许诺用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一项计划,那就意味着,你在主动地寻求失败。正如那句英国谚语所说的那样:“要对自己的能力足够信任,但也要未雨绸缪。”

4,当某人不回应或者拒绝你时,你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不喜欢你

在被如此对待时,一些人乐于往*坏处想,因为被拒绝是痛苦的,而且它很容易被误以为是针对自己的。但实际上,对方可能只是忙于工作,或是有其他原因,以至于没有办法当时回复你,或者谢绝你的邀请、提议。

他人的不回应或拒绝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我们并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某人很可能今天拒绝了你,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后他不会答应你。

5,你不断地反复思考各种糟糕的情境

“使劲往坏处想”这一点,并不仅限于上面提到的,当你听到救护车的声音时,你很可能会臆断为自己重要的人出了不测;当工作犯错时,你或许会想象自己因此而丢了工作,继而供不起房子,然后妻子因此而与你离婚。

这是一种莫名的情绪:你认为自己的生活类似于一组多米诺骨牌,一旦其中一块倒了下来,其他部分也会相继倒下。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我们习惯往*坏处想,这种源于原始时期的本能会帮助我们的先祖做好准备,应对*坏情况的发生,以在荒野环境下维持自身的安全。不过,你或许可以发现,这些假想中的“*坏事件”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而过度地沉浸于“幻想出来的问题”只会增加我们的压力,引发不必要的担忧。

怎样才能将“灾难化”幻想驱逐出脑海?文森教授认为,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外部世界里去;若自身感觉到焦虑,便在外界寻找那些引发自我焦虑的证据,并以此来确认自我焦虑的确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