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效应(知微见著,影响我们生活的,往往是从小事开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蝴蝶效应(知微见著,影响我们生活的,往往是从小事开始。)

正版全新

12.92 3.6折 36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志晶著,文通天下 出品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554611746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0页

定价36元

货号948194

上书时间2023-09-28

享阅心理学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蝴蝶效应(知微见著,影响我们生活的,往往是从小事开始。)
【书    号】 9787554611746
【出 版 社】 古吴轩出版社
【作    者】 志晶著,文通天下 出品
【出版日期】 2018-08-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页    码】 270
【定    价】 36.00元

【编辑推荐】 
你从未正视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心理学法则:我们的生命里没有哪一次意外,不在蝴蝶效应的影响范围之内!为何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一场海啸?原来,你所有行为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效应……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内容简介】 
本书剖析了以“蝴蝶效应”为代表的诸多心理学规律、法则在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运行的心理机制: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本书语言生动流畅,案例与理论鲜明而不枯燥,能帮助读者从容应对种种不可控却对生活影响至深的事件……

【目录】 
第*章 拆屋效应:聪明人的心理博弈技巧

拆屋效应:一旦破例即成习惯 / 002

米格-25效应:合作、互惠与共赢 / 006

蜕皮效应:打破困扰自身的樊笼 / 010

高斯假说:找到生命的坐标 / 014

秃头悖论:即使身处顺境,也要心怀忧惧 / 018

第二章 蝴蝶效应: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

蝴蝶效应:微小的事物之下潜藏着的未来 / 022

波特法则:独特的定位,造就独特的竞争优势 / 026

投射效应: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人与事 / 030

飞轮效应:从优秀到卓越,源于足够的坚持 / 033

翁格玛丽效应:内外兼修,成就*好的自己 / 037

第三章 迪斯忠告:充分利用好每一个“今天”

迪斯忠告:当下的你,塑造着未来的你 / 042

艾森豪威尔法则:优先去做*紧要的事 / 045

杜根定律:相信你是*好的,你就可以是*好的 / 049

费斯法则: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 053

费斯诺定理:少说多听的力量 / 057

第四章 二八法则:那些支配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八法则:把握起主导作用的关键点 / 062

阿罗定理:让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 / 066

犯人船理论:好的制度,才能克制不好的人性 / 070

弗洛斯特法则:明确自身选择的边界 / 073

本尼斯第*定律:周全规划,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 076

第五章 史密斯原则:合作,让智者借力而行

史密斯原则:如果不能战胜对方,不如加入对方 / 080

边际递减效应:当投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时 / 084

沉没成本效应:不愿割舍的代价是失去更多 / 087

杜嘉法则:“无声”的管理 / 091

德尼摩定律: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 094

第六章 链状效应: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人生

链状效应: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生活 / 100

心理摆效应:别让他人左右你的情绪 / 104

相关定律:万事万物皆有关联 / 108

皮尔斯定理:知道的前提,是意识到无知 / 112

杜利奥定理:驾驭生命,还是被命运驾驭 / 116

第七章 期望定律:贴什么样的标签,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期望定律:希望的神奇力量 / 122

卡瑞尔公式:接受*坏的,追求*好的 / 126

改宗效应:倾听反对者的声音 / 130

恶魔效应:全面而准确地认识他人 / 134

麦穗理论:不求*好,只求*适合 / 138

第八章 多米诺骨牌效应:失败或成功都是连锁发生的

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 144

赫勒尔法则:没有监督,就没有动力 / 148

刺猬法则:保持距离,才更有美感 / 152

多看效应:要想别人记住你,就在人前多露脸 / 156

艾奇布恩定理:做聪明的管理者 / 159

第九章 权威效应:以理性的态度面对世界

权威效应:打破盲从的幻象 / 164

情感宣泄定律: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 / 168

权变理论:看问题不止一种角度 / 172

前景理论:先人一步的决断力 / 176

半途效应:坚持到*后,才能笑到*后 / 180

第十章 罗伯特定理:成功,从相信自己开始

罗伯特定理: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够打倒你 / 184

比较优势原理:让优势发挥*大的作用 / 187

鲇鱼效应:外来的压力,也是*好的动力 / 192

肥皂水效应:适当的赞美,让人际关系更美好 / 195

青蛙法则:你的气度,决定你的格局 / 199

第十一章 达维多夫定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达维多夫定律:敢为人先,终能成就自我 / 204

贝勃定律:尺度的重要性 / 208

杜利奥定律:保持热情,主动选择生活的方向 / 212

华盛顿合作定律:重视合作,避免内耗 / 216

情绪定律:情绪,看不见的隐性能量 / 221

第十二章 答布效应: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答布效应:规范自己的角色,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 226

冷热水效应:预设伏笔,为人际沟通加分 / 230

刚柔定律:过分执着,往往失之于偏执 / 233

特里法则:承认错误是一个人*大的力量源泉 / 237

韦奇定律:尊重内心深处的真正选择 / 240

第十三章 过度理由效应:深入发掘内因,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过度理由效应:深入发掘内因,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 244

关系场效应:群体与个体的博弈 / 247

海格力斯效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利他更利己 / 250

竞争优势效应:让有效沟通成为竞争中的润滑剂 / 253

鲁尼恩定律:谨言慎行,方能成为人生赢家 / 256

【文摘】 
第*章 拆屋效应:聪明人的心理博弈技巧

拆屋效应:一旦破例即成习惯

所谓拆屋效应,是指在谈判过程中,先提出一个很大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然后再降低条件,提出较小的、对方能够接受的要求,如此一来,对方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达成目的。

这一效应在鲁迅先生写于1927的《无声的中国》一文中有着极为贴切的描述:“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我们来对比一下以下的两种情况:

第*种情况是先提出一个对方难以接受的不合理要求,然后再提出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达成的要求;第二种是直接提出比较容易达成的要求。对于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呢?心理学家们进行各类实验,*终都证明,第*种情况下,随后提出的容易达成的那个要求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直接提出这一要求时,人们却不那么容易接受。这就是拆屋效应的影响。

这一效应隐含着双方的心理博弈。当你提出一个不合理的高要求时,对方会马上权衡得失,进而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做出*坏的打算;而此时出现一个更为合理的要求,对方为了防止更坏的情况出现,同时也因为拒绝了前一个要求而对你有所愧疚,不愿意两次连续地拒绝同一个人,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做出适当的妥协,从而达成你*初想达成的目的。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折中思想,你要善于利用这种思想迫使别人让步,继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现实的商界博弈中,很多谈判高手就非常有效地利用了拆屋效应。

美国大富豪霍华德·休斯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而比他的成功更出名的,无疑是他暴躁的脾气和执拗的性格。

有一次,霍华德·休斯想要购买一批飞机,数量多,金额大,这对于飞机制造商来说实在是一笔好生意。但是,双方初始的接触过程很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波折重重。霍华德·休斯提出,要在协议上写清楚他多达34项的要求,而且,其中的11项必须得到满足。他立场强硬,态度蛮横,言语简单粗暴,丝毫不考虑对方是否能接受,也没有一点可以转圜的余地,这也使得飞机制造商非常愤怒,拒不让步,甚至宣布,不再与霍华德·休斯进行谈判。如此一来,双方的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而实际上,霍华德·休斯满心希望这批飞机得以顺利地制造,而飞机制造商也不想放弃这笔生意所带来的丰厚利益,有一点确定无疑——虽然此前存在分歧,但双方仍然存在着合作基础。于是,霍华德·休斯派出了自己的私人代表进行第二次谈判。

霍华德·休斯给这位私人代表的底线是,只要能满足他提出的那11项基本要求,就可以与对方签订协议。

结果是令人惊喜的。这位私人代表*终取得的成绩是——将其中的30项要求写进了协议中,远远超过了那11项基本要求。

霍华德·休斯感到非常吃惊,问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

这位私人代表非常幽默地说:“老板,这很简单,每逢双方谈不拢时,我就问对方,你到底是希望和我来磋商解决这一问题,还是留待于霍华德·休斯先生来解决呢?”

这位私人代表运用的方法中就蕴含了拆屋效应的原理:在希望彼此达成合作的前提下,对方自然是不愿意与霍华德·休斯这样令人挠头的“麻烦制造者”来进行谈判的。所以,他们选择退而求其次,更倾向于与这位“比较好说话”的代表进行协商,进而逐项谈妥具体事宜。

这样的方法在商务谈判中经常被人使用。在谈判开始时,先提出一个难度较大的、看似无理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继续谈下去,而只是一种谈判的策略,能让自己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这就是“拆屋”;为了让谈判能真正有效地进行下去,此时要慢慢让步,记得“开天窗”;*终“逼迫”对方满足自己的预期和要求。

开天窗是目的,而拆屋顶则是底线,只要不拆屋顶,其他都好说,那么,开天窗这一初始的目的自然是能达成的,而拆屋顶这一底线只是用于迫使对方应允的手段。

这一折中心理,其实是人人都具有的。这就是所谓的“讨价还价”——让你的要求乐于被对方接受。在生活或工作中,如果你想提出一个别人难以接受的要求,不妨先试着提出一个令其更加无法接受的要求,或许,你能够得到意外收获。

米格-25效应:

合作、互惠与共赢

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是曾经创造过航空界神话的传奇战机。它曾创造过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高的世界纪录,以优越的性能广受世界各国关注。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发现一个令人称奇的事实: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所使用的很多零件要比美国的战机落后很多,但是,其整体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同时期生产的战斗机。

其原因何在?原来,米格公司在设计制造时,注重从整体考虑,对各个零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从而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许多方面都远超其他机型。

可以说,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成功,在于成功运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功能原理,将并非*先进的众多零件进行高效有机组合,进而产生了惊人的聚合效果。我们称之为米格-25效应,即其内涵为整体大于简单的部分总和,关键则在于事物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如果结构合理,就能够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如果结构不合理,就会出现“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结果。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作用呢?以下这则有关阿基米德的寓言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通过不断优化资源组合,加上组织内部良好的沟通机制,将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当的位置,并*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

第四章 二八法则:那些支配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八法则:把握起主导作用的关键点

二八法则,又被称为80/20法则、帕累托法则、不平衡原则等,主要内容是指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与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可以主宰整个组织的盈亏和成败。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

1897年,帕累托无意间发现了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他经过调查取样发现,少数人掌握着英国大部分的财富。同时,他还通过研究早期的资料发现,这种微妙的关系在其他的国家也同样反复出现,而且在数学模型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占人口比例20%的人,占据着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由于其中出现了20%和80%这两个数字,于是被人形象地称为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不仅出现在经济活动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存在着相当多不平衡的现象。当然,一般来说,这种不平衡关系的比例并非均为80%和20%,但习惯上人们会优先用二八法则来讨论这些不平衡的现象,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迄今,这一法则已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牛津大学读书时,理查德·科克就从学长的谆谆告诫中领悟了二八法则:倘若你想尽快读完一本书,那么你无须将一本书全部读完,而是应该领悟这本书的精髓。在这里,这位学长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一本书80%的价值,已经包括在20%的页数中,因此仅需看完整部书的20%就可以了。对于这种方法,理查德·科克相当喜欢且一直沿用它。

由于牛津大学不存在一个连续的评分系统,因此,课程结束时的期末考试,成了裁定一个学生在校成绩的*后一次机会。理查德·科克发现,仅需将过去的考试试题加以分析,就可以掌握所学知识的80%。甚至,花费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准备与课程有关的知识,而且可以解答试卷中80%的题目。有了这一心得,他无须披星戴月地整日苦读,依然取得了极好的成绩。

毕业后,理查德·科克进入了老牌企业壳牌石油公司工作。*初,在炼油厂工作时,他感觉非常不好。很快,他就意识到,像自己这样年轻又没经验的新人,或许从事咨询行业是*好的选择。为此,他很快离开壳牌石油公司,去费城学习咨询,并相当轻松地获取了Wharton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

紧接着,他加盟了一家顶*的美国咨询公司。这家公司给他开出的薪资是壳牌石油公司的4倍。在这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理查德·科克发现了更多的二八法则的实例。比如,80%的咨询公司的成长、壮大归功于约占公司总人数20%的专业人员。而其余那些约占公司总人数80%的人员若想快速升职,只有跳槽到一些小公司才能实现。于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跳槽到了第二家咨询公司。在这里,他惊奇地发现,相比前一家公司的同事,这儿的新同事做事更有效率。

而实际上,新公司的同事并不比原来的同事更卖力,或者更聪明。只不过,新同事们在两个主要方面充分利用了二八法则。首先,他们深谙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带来的这一道理,于是,他们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上:前者所带来的任务量大,从而让公司更有机会雇用更年轻的咨询人员;而后者的关系造就了彼此间的依赖性,因为倘若长期客户更换咨询公司,就会增加成本。

对于大部分咨询公司来说,重点工作就是争取新客户。不过,在理查德·科克所在的新公司里,明智之举则是尽可能地和现有的大客户、长期客户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没过多久,理查德·科克就发现,对于咨询师及其客户而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报酬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关系。聪明人要学会掌握做事的规律,而不是像头老黄牛一样盲目地向前冲——这也就是很多工作努力但头脑不机敏的员工无法成为顶*员工的原因。

理查德·科克发现,尽管包括自己在内,公司共有30多个合伙人,不过公司创立者却独得公司30%的利润,而创立者只占合伙人的4%。理查德·科克与其他两位合伙人决定打破这种局面,于是他们独立出来,开设自己的公司,用同样的道理来赚钱。慢慢地,其公司渐渐成长,拥有了上百个咨询人员。而他们三位创立者尽管为自己的公司做了不到20%的努力,却享受了超过80%的利润。

理查德·科克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小心地选定一个篮子,将自己所有的鸡蛋放进去,然后如同老鹰一样盯紧它,让你通过这个篮子里的鸡蛋获得*大的收益。虽然这种做法违背了经济学家提倡的分散投资风险的观点,但不能不说,这种方法抓住了起主宰作用的关键,从而让自己以极少的付出获得*大的收益。

这也正是微软公司很大,但比尔·盖茨却可以常常“周游列国”,巴菲特的企业很大,而他却每周均可以欣赏两部以上的电影的原因。这些成功企业家之所以能够享受“清闲”,原因就在于他们抓住了关键的20%。

除了在经济和管理方面,二八法则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意即一个人要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须知,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倘若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进行突破,即将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方面,从而借这20%的力量带动其余80%的发展。

阿罗定理:

让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

阿罗定理又被称为不可能定理,它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心理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制度下,就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这一定理是由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约瑟夫·阿罗提出的。

在大学期间,阿罗迷上了数学逻辑。大四时,他选修了波兰著名逻辑学家塔斯基(Tarski)所讲的关系演算理论。在这一年的听课过程中,阿罗系统地研习了从前靠自学才能接触到的传递性、排序等概念。

大学毕业后,阿罗考上了研究生,在哈罗德·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的指导下攻读数理经济学。在此期间,他发现,自己所喜爱的逻辑学理论能够在经济学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例如,消费者的*优决策就与逻辑学中的排序概念相吻合,即消费者会从众多商品组合中选出其*偏爱的组合。

于是,阿罗因其所接受的逻辑学训练,顺理成章地开始对这种排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考察。就这样,他轻易获得了一个反例。这一反例激起了阿罗的极大兴趣,不过,也成了他进一步研究的障碍,*终,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进一步研究的想法。

一年后,当阿罗在芝加哥的考尔斯(Cowles)经济研究委员会工作时,突然对选择政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细致、深入地对比、计算,他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少数服从多数”的确可以成为一个合理的投票规则。可是,一个月后,他发现这一理论已经被其他人提前发现,并刊登在学术期刊上。

1949年夏,阿罗成为美国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Rand)的顾问。这一公司*初是替美国空军提供咨询服务的,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当时,服务于该公司的哲学家赫尔墨(Helmer)正试图将对策论应用于国家关系的研究中,但进展并不顺利。于是,阿罗建议赫尔墨不妨用序数效用概念对这一理论加以重新表述,并替他写了一个详细的说明。

也就是在撰写这一说明的时候,阿罗意识到,这个问题跟两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既然已经知道“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通常并不能将个人的偏好汇集成社会的偏好,那么,必定存在其他的方法。*终,在几个星期以后,他提出了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提示我们,少数服从多数不一定民主。因此,依靠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原则,想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出一个共同的、一致的意见是不可能的。换言之,想用投票的过程来达成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通常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存在能够仅凭个人意愿就决定选举结果的独裁者。

同样,这一定理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所以,与其寄希望于取悦所有人,不如做好自己应做的事。

一种叫作砗磲的大海贝,是出产于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附近海域的一种特产,只有在这种砗磲中才能长出弥足珍贵的黑珍珠。瓦努阿图出产的黑珍珠颗粒硕大饱满,色泽光润细腻,备受世界各地豪门巨贾的追捧,价格也逐年倍增。然而,尽管此地每天捕捞上岸的砗磲数以百计,但其中能长出黑珍珠的却寥寥无几。加之这种砗磲的贝壳比较厚实,出水之后也一直紧闭着,仅靠肉眼无法判断里面究竟是否有黑珍珠。所以,想找到它相当困难。但由于这种黑珍珠一颗就可以卖出十几万美元的高价,因此,许多人还是无法控制自己对财富的向往,纷纷来到海边。

这种需求由此催生了当地火爆的砗磲买卖。瓦努阿图海岸出产的砗磲按照个头的大小,价格在四五十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可以说,这就如同一场充满玄机的赌博,买家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猜测押宝。尽管幸运的人很少,但买家却都乐此不疲。对他们而言,只要押对了一次,花区区几十美元就可赚回十几万美元,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在每年的捕捞季,成百上千求胜心切的买家来到瓦努阿图,结果是仅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满载而归,绝大多数人还是铩羽而归。然而,到了下一个捕捞季来临的时候,同样的情景会再次上演。于是,在这场经年累月的押宝游戏中,几乎所有的买家都输了,许多人甚至为此而倾家荡产。当然,从始至终会有赢家,那就是当地的渔民。

尽管这里的渔民卖砗磲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是可以稳稳当当地赚取利润,许多年以后,很多渔民竟然也攒下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这些渔民不是不知道自己完全可以选择凿开砗磲的贝壳,从中寻找黑珍珠,这极有可能实现自己一夜暴富的梦想。不过,他们更加清楚的是——在好胜的心态和不知足的欲望面前,没有一个买家可以靠押宝稳赚不赔,笑到*后。   

阿罗不可能定理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在政府决策或者经济规律中。对于个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足以令人自省的理性选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面,控制住可能无限膨胀的投机心理,才能把人生的筹码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犯人船理论:

好的制度,才能克制不好的人性

所谓犯人船理论,是指靠人性的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靠完善的制度却得以完*地解决。通俗地说,即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靠人性的自省、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问题时,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制度,才会让人抛却利己的私心来遵从规则,做于己于人于国都有利的事情。

1770年,英国政府宣布,澳大利亚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为了开发当时还是一片蛮荒的澳大利亚,英国政府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往澳大利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