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归何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育”归何处

正版全新

37.33 7.8折 4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卫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895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4371935

上书时间2024-06-30

社科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育”归何处
【书    号】 9787208188952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    者】 肖卫民
【出版日期】 2024-05-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48.00元

【内容简介】 
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事例,以及剖视自我后的理性光耀,随着笔端的流淌,令人或哭或笑、或思索或感悟,向读者铺展了执教三十八载寒暑凝练而成的、充满生命教育张力的诗篇。
  本书兼具专业性、实践性、可读性等特质,读者、教师、家长,尤其是德育一线工作者将会收获各自的感悟与启迪。人生——遑论教师——根本不存在指导手册。不能转化成自我教育的教育就不是生命教育。“教谁”比“谁教”重要;“谁教”比“身教”重要;“身教”比“言教”重要。“教谁”的“谁”比什么都重要,他(她)是作为主体加入进来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的客体。唯其如此,教师的生命才得以丰富。

【目录】 
目 录 

以生命影响生命(代序)项秉健  001

写在前面的话  001 

第*章 班主任的五味杂陈 

做真实的自己——班长作弊 003

把“传真”进行到底——勤工俭学 010

外在的强迫不是教育——妈妈扫地 016

激发内驱力——愚人节 023

意念的穿透力——广播操比赛 031

过程性自教——主题班会 037

引导胜于强扭——离家出走 046

反思与总结  052 

第二章 学生科长的自我省视 

以长者自居的后果——手机风波 057

带着情绪做事——手筋断了 063

学生也在围观你——冲击考场  068 

灵魂碰撞——生死游戏 072

感性的生命张力——心疼 079

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四大金刚 086

冲突的解决——班干部打人 092

老师,请“慎判”——上访 097

有担当才可爱——维护 102

反思与总结 105

第三章.“阳光德育模式”的形成

老师要自省——羞愧 113

言行要一致——点外卖 118

老师的大爱——派出所事件 122

正视自己的价值——看风景的女孩 127

以身示范——军训 138

老师就是要“不教”——管乐队团建 147

形成“阳光德育模式” 159

第四章 将“阳光德育模式”升级为“阳光育人系统”

对“阳光德育模式”的重新省视 163

“阳光德育”不应该只是一个模式,更应该成为一个系统 163

“育人”需要温度和生命力 166 

“阳光育人系统”的脉络 营造有生命张力的育人氛围 170

阳光行动的赋能 187

成长轨迹平台 196

阳光生态滋养下的勃发 202

咖啡女孩 202

辉煌的艺术节 210

附录 1 何为“阳光德育模式” 217

附录 2 关于“混沌” 221

附录 3 关于“案例” 223

附录 4 关于“书名” 224

附录 5 关于“我” 229

后记 232

【前言】 
以生命影响生命
(代序)
项秉健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教育的本质。AI永远无法复制。
人一定要从对象世界反映自己的本质。“人生到世界上来没有带着镜子”(马克思)。只有把你的本质力量实现出来,作用于具体对象,你才被部分地显现出来。肖卫民老师 38年的执教生涯,充满着生命教育的张力。生命教育就是为实现“我之为我”生命价值的教育。她是一位生命教育践行者,亦由此,以生命学习为源动力;不断学习,不断作用对象。从内心(生命)出发,作用对象,复返内心。读者所看到的,是她的一段段回忆、一个个故事,犹如一片片闪光的羽毛,透视着反思、自省的理性光耀。“人”字的结构就代表生命教育——相互支撑,充满张力。生命教育通常是两个面的切换——探索,不断探索;反思,不断反思。后者是自省的,更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面。
那是一个不应有尽有,漠视别人也漠视自己的女生,几乎刀枪不入。肖老师邀她一起做了个“生死游戏”。“在纸上写五个你亲人的名字,或者朋友,是那种爱你的或你爱的。”一场天灾,夺取了其中一位亲人性命。“请你用笔把他的名字划掉!”一次车祸,有一位伤势*重,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幸去世了。“请你再划掉一个。 ”肖老师继续说了第三件残忍的事,当划掉第三个名字的时候,女孩握笔的手在颤抖,眼含泪光。所有的情节,都在宛如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展开,有渐暗的天色、忧伤的音乐烘托,肖老师完全沉浸其间,几乎泪崩。当划掉第四个名字时,女孩难以自控,与肖老师紧紧相拥,泣不成声。“这哪里是游戏啊,分明是用刀在挖她心,也是挖自己,好痛好痛!这哪里是谈话啊,分明是用灵魂撞击她的灵魂,好累好累!这哪里是教育啊,分明是用生命在唤醒生命,好伤好伤!”肖老师如是说。女孩残留心间的柔情,被全部激发出来,热泪就是她溢出的爱,真不枉师生一场“生死之交”。
社会是个充满标签的世界、割裂的世界。社会化标签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了不平等。做老师的第*件事,恐怕就是要蹲下身子,因为,唯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把社会化标签的老师“推”得愈远,那个真正意义的老师就跟学生愈近。老师不仅可以同“生死之交”重叠、同父母重叠,还可以同挚友重叠、同知己重叠……哪怕是很小很小的重叠,也会产生很大很大的影响。老师所有的教育,唯转化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地、持续地发生作用。自助者天助,自教者天教。
一个真正的教师,并非是单向度的施教者,而是能让学生自觉产生学习行为的人。孟子以为,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可见教育是一件耳濡目染的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实父兄自然身传,却未必不言教。孟子的真意是,传德即德行传承,是出于承继人之敬爱者、亲近者的言行。真正能起作用的不是言教,也不是身教,而是谁教——你是一个为学生所敬爱、所亲近的人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通常理解的“行万里路”,就是书本知识的实践,是为应用与巩固书本知识而行的。其实,这两者或分属两类教育,后者更趋向生命教育,一种没有规定答案约束的、全身心投入的、完全自由的教育活动。
“阳光行动”是贸易学校阳光德育模式的特色,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绝知此事要躬行”。包括党员大手牵小手活动、师生珍藏品拍卖及捐款活动、校园文化艺术作品展等。其中*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就是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校园艺术节。对于第*次在这么专业的艺术殿堂举办艺术节的中职校师生来说,这无疑是空前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激励。
肖老师是艺术节的总导演。据说筹备艺术节期间,同学们除了上课,把所有业余时间都倾情投入了排练,已经练得很好了,还要精益求精;那段时间,没有听到一句抱怨,没有出现一个不和谐音符。相反,经常看到同学们对剧本或节目提出自己的想法,看到他们主动向老师要求多干点。学生的状态除了体现出他们自身对艺术的热爱、对活动的重视和责任外,还有目睹老师们的执行力、专注力、意志力以及不怕困难的坚韧力之后,受到的鼓舞和感召。生命教育*少依赖语言。“口是”费猜度,或谓“口是心非”。唯你的素颜素行,朗若列眉。某种意义上,不在讲台上的老师,或许才是真正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的老师。叔本华说:“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处于生命教育和生命学习中的师生,是人世间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没有内心的风景不是风景。每一有机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真正独特的展开形式,恰恰是从自身生命的根基生长出来的。
2000年前,柏拉图提出知识三命题:知识基于主体求真的信念;知识必须是真的;必须知晓知识为真之理由,或可证明其为真。求知即求真,此亦*高价值,是谓终极关怀,造就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超越视野与灿烂文明。金观涛将真实性的领域分为三类。分别为“科学真实”“社会真实”和“个体真实”。人所获得的科学真实往往有局限性,仅反映了人在一定阶段的认知水平。社会真实虽具有一定的共识性,但也易受所谓权威的干扰,出现集体共识性偏差。我以为,科学真实和社会真实,谓“多非一是”。对于这个“是”的探求永无止境,人类的狂妄都基于自以为已经占有了科学真实与社会真实的那个“是”的全部。相反,个体真实谓“一非多是”。个体真实是生命真实,一个个生命就是一个个“是”,一个个完整的“是”。“非”只有一个,就是“非”生命。若依生命标准、人的存在意义标准,没有统一的“是”,有多少个真实个体,就有多少个“是”。生命之生象征春,万物竞相呈现自己的样子;生命之熟象征秋,万物熟醉,色彩斑斓,愈个性愈美。何须标准,生命自带标准。睹万物之生、之熟,知万物无非、无竞。此为生命和谐之基。
肖老师的生命教育,就是用真实的个体求个体的真实。肖老师没有万能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为,每一生命各具个性真实,每一生命唯有一个“是”。你们看,《做真实的自己》中的班长 Z、《把“传真”进行到底》中不起眼的 W同学、《老师请“慎判”》中的同学 X,还有“四大金刚”“咖啡女孩”等,他们各有各的“真实”,各有各的“是”。肖老师没有用一个“是”去统一他们,而是去分别探求个体的真实,所用方法亦各不相同。生命教育所及,无论载体,凡触动心灵者皆归焉,终竟“逼”出各自的更好的“我”。“身教”比“言教”重要,“谁教”比身教更重要,**重要的却是“谁教”!
“言教”是指去传播同样的知识、规范、观念。“身教”是指以身示范,去影响周边的人,让其体认什么是“身正”。“谁教”是指真正能影响到你的人,是你所敬爱者、亲近者。“教谁”是指能让所有的“教”转化成你的“自我教育”的,即能转化成你的学习的,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每一个生命都自带标准,答案不在老师,而需要你心中的老师与你一起去寻找。由是,经过不断自省,肖老师就成为学生心中的老师。在这真正的教育过程中,肖老师的襟怀也变得愈来愈博大,充满着生命教育的张力。
个性是生命性的,是一条没有确定方向的、未完成的曲线;任何人为的归类,皆就直取方,故难以名状,充其量落得个滞后。而人偏喜分类,或因懒惰,或自作聪明,甚至彰著制度,庶几无法自拔。欲改革,先成全——成全生命教育。
确实,肖老师常常剖视学生,那是因着爱;她更多的却是剖视自己,毫不留情。反思就是照镜子, reflection的意思就是镜子的反射,把对象世界、社会万象,看作反映人心、反映人的主体的一面镜子。人要认识自己,只有借助对象世界去自省。反思如果不能成为生活方式,那么作为一种单纯的思辨,它无益于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个体转变为道德所要求的本体的立场。
所谓“自我剖视”就是试图把自己一分为二,从“另一个自我”来看自己,以求认识真正的自己;但与此同时,人能够立刻意识到,真正的自我并不是这个被认识的自己(对象),而是那个进行认识的自己(主体),这又需要再退后一步……退后就是反省,就是向好,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分,就是自己想要自己满意。肖老师却从未对自己有过十分满意。作为一名生命教育践行者,她首先是一个生命学习者。叶芝说:“从我们与别人的冲突中,我们创造了修辞,从我们与自己的冲突中,我们创造了诗。”生命成长就是新我与旧我的你死我活的冲突,赤裸裸的挣扎,赤裸裸的渴望。创造的激情,在生命过程中流淌成诗。
《“育”归何处》就是肖老师执教三十八载寒暑凝练而成的生命诗篇。

2024年 4月 22日

写在前面的话
1985年,上海第*次出现职业学校;那年的 9月 10日,也是新中国的第*届教师节。
19岁的我,作为留校团干部,被分配到一所刚转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团委书记。两年后,我兼任班主任,不过,那是个各方面在全校都是倒数第*的中途班。
我记得进班没几天就发生了一件事:
班会课,我走进教室,踏上讲台,只见讲台正中横卧着一块黑板擦,黑板擦两端各竖着一支白色的粉笔,我正好站在两支粉笔的当中,这场景,我俨然成遗像了,我定了定神,迅速将不快压了压,平静地问:“谁干的?”
肃静半分钟后,一位男生摇着身体站了起来,用不屑的
眼光看了看我,无所谓地说:“我干的!”我依然平静,甚至微笑着说:“哦,那放学留一下吧。”放学后,他满不在乎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妈妈也应约来了,一见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抬手就要打,我赶紧拦下,妈妈气急败坏:“你怎么可以这样对老师!快给老师跪下,赔礼道歉!快!”我差点没笑出来,“别,千万别啊,他这一跪,那我不就真的成了那什么了。”
待三人坐定后,我和颜悦色地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哪里没做好?没关系,你跟我说,说了我才能改呀,我第*次做班主任,肯定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
他奇怪地抬眼看我,似乎在判断我是不是在挖苦他,我继续说:“你跟我提意见是为我好,也是为我们班好,我不会怪你的。只是你这样做,我年轻,不在意,但如果是位年长的,心里肯定不痛快,你说对不对?”
他脸上露出了愧色,蠕动着嘴唇:“我不是故意的,就是开个玩笑。”
之后的谈话很顺畅,我们交流了一些关于班级的事,他和妈妈离开的时候再次说他知道错了;我说,没什么,玩笑而已。之后我也没在班上重提此事,因为以他的外向性格,一定会被广泛转播的。
然而,夜深人静,我在想,他应该是上课前突发奇想,不会是有预谋的吧,他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还是在同学面前显示他的胆量,敢拿老师寻开心?或者是看我那么年轻,又是第*次做班主任,掂掂我的分量?我不得而知,这也不重要。
那我呢?这样做对吗?
就是放到今天,我都会觉得这么做没毛病,我表现出了足够的大度和宽容,甚至不像一个未经磨炼的班主任,显得那么沉稳、老练。但当时我真的没有生气吗?抑或是我只是提醒自己教师的身份而强压住自己的愤怒?确实,生气真的也就一瞬,稍微压了压,即逝了。那我的风轻云淡说明我真的那么成熟吗?不不!那只是碰巧,只是不经意,只是无意识而为之。当然,我也可以假装很气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愤怒地指责他,让他写检查,甚至以对老师不敬为理由要求学校处分他,结果会怎样呢?他一定会恨死我,其他同学也会受到威慑,从此,全班同学会看到我就怕,我的要求他们也会迫于我的“心狠手辣”而照办。我呢,以后就天天端着,居高临下,这样的话,班级管理也应该不会太差。
但,这样真的好吗?
记得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是学生中“官儿”做得*大的,相当于现在的大队长。有一次,眼见有同学分成两派闹矛盾,我两头奔波地做“思想工作”,试图用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恰巧被老师看到我在跟其中一方讲着什么,她皱着眉头看了看大家,旋即转向我:“连你也串在里面啊……”
啊!老师误会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去解释老师会相信吗?想着想着就过了好几天,再去讲大概老师更不会信我了吧,算了,不解释了,而且老师说“连你”,那说明我在老师心中是跟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是好学生呀。可那个“也”,说明老师对我失望了?以后不再信任我了?事实上,之后老师确实没有再多看我一眼,尽管我还是那个*大的“官儿”。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做老师就好了,我肯定不会这样误会学生的。
“连你也”这个句式还发生过一次。
那是我读高二那年,我是理科班的数学课代表。那天上数学课时,老师举着全班同学的数学卷子,铁青着脸数落大家,*后那句“这道题这么简单,肖卫民,连你也做不出”让我吓了一大跳,猛然抬起头,惊讶、窘迫、自责、愧疚,瞬间在脸上暴露无遗。那次,我也没有解释,也无从解释。
我一直是大家眼里的好学生,被老师批评的情况少之又少,但那两次“连你也”,我却记了一辈子。看来,老师这个职业不好当,会让人永远记着。然而,长大后的我竟然真的做了老师。
初为老师时,我悄悄地观察着身边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们。我发现,有的老师带的班乱糟糟的;有的好像没用什么力气,却稳稳当当,还频获先进。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玄机,直到自己做了班主任、学生科长,我也经常会扪心自问:作为老师,我到底要做什么?我想传递什么?我是个怎样的人?要怎样和学生相处?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在我以后漫长的教师生涯中,这些问题始终在我脑海中徘徊,挥之不去。
传说在盘古开天地之前,没有天地之分,漆黑一片。有个叫“混沌”的神,身体像大象一样庞大,有六只脚,四个翅膀,还有尾巴,但却没有面部,没有耳目口鼻。可它居然什么都知道,还能欣赏歌舞、分辨善恶,甚至拥有运化天地精气的能量,蓄势宇宙世界的诞生。一天,两位同样是神的混沌的好友,深深地为混沌没有眼耳口鼻而感到遗憾,他们想用凿子帮混沌开出七窍,混沌也想感受七窍的神奇力量,欣然同意了。七天后,混沌终于拥有了七窍,但当它享受到这些的同时,却逐渐与天地化为一体,失去了恒久的生命。
混沌死了,它怎么会死了呢?为什么会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拥有了七窍,不是可以让七窍分工明确吗?不是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观六路、听八方吗?不是可以增添更强的力量吗?
我们做老师的,不是也分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思政老师吗?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我们的学生呢?教育*终是要归向何处?
今年 3月,我看到《解放日报》的一篇文章,《ChatGPT反证了什么》,作者是项秉健。项老师是我一直崇拜和仰视的专家,他在文中恰巧也提到了混沌的传说,他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学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借用 ChatGPT再次拷问我们,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灵魂?什么是生命成长?什么才是生命中的珍贵!
这一刻,我陷入了沉思: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是完整的个体,不可分割、不可格式化的个体,老师亦是。那,我做了一辈子的教育,是在用心灵沟通、用灵魂影响?抑或是用生命?我是这么做的吗?我是怎么做的呢?这不正是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一直缠绕在心中的那些问题吗?
直到此刻,我才释然:原来,这辈子,我从团委书记到班主任,再到 26年的学生科长,有太多的不经意、太多的无意识,有的值得欣慰、有的值得斟酌、有的需要避免,正是这些不经意和无意识,才是那一缕缕阳光的细微组合,才是让教育赋有生命的意义,不仅于学生,于我于你,亦是如此。
本书收录了我从教以来的 30余个经典案例,以及我跳出自我、省视自己,并在自省后在工作中做出的一些尝试和探索,愿能启发读者,并愿与诸君共同成长!
在此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专家、同仁的帮助,衷心感谢你们的指导和帮助!

肖卫民 2023年 11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