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笔谈(第二辑)
  • 学者笔谈(第二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者笔谈(第二辑)

正版全新

22.42 5.2折 43 全新

库存5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飞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083968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3元

货号2006237

上书时间2024-02-24

社科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学者笔谈(第二辑)
【书    号】 9787313083968
【出 版 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    者】 徐飞 主编
【出版日期】 2012-08-01
【版    次】 4
【开    本】 16开
【定    价】 43.00元

【编辑推荐】 
许飞主编的《学者笔谈(第2辑)》里汇聚了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老教授,还是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壮年学术带头人,或是崭露头角、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等的治学心得、生活旨趣和人生感悟,以及对学生的期许和教诲娓娓道来,语言真挚平实,字里行间流淌出学者的真性情和为人为学、为师为医的真知灼见。

【内容简介】 
《学者笔谈(第2辑)》为上海交通大学主页上推出的“学者笔谈”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许飞主编的《学者笔谈》目的定位为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结合学者本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直面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自“学者笔谈”专栏开创以来,无论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老教授,还是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壮年学术带头人,或是崭露头角、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无论是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上海社科新人;无论是科技精英还是教学名师,他们或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中挤出时问,或放弃节假日、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积极为这个栏目撰稿,将他们的治学心得、生活旨趣和人生感悟,以及对学生的期许和教诲娓娓道来,语言真挚平实,字里行间流淌出学者的真性情和为人为学、为师为医的真知灼见。非常适合广大读者朋友闲暇时阅读、体悟。

【目录】 
  序
  易存国: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胡开宝:外语学科之有用、无用与大用
  谢友柏:从创新看大学的培养
  傅山:学点工程心理学
  谢金文:新闻媒介是社会的神经和淋巴结
  曹树基:探索研究中国当代史的新方法
  过敏意:做学问的四段论
  贺林:“既然要做,为什么不做得*好
  陆树良:把脉中国特色的转化医学
  许建平:经典与文化
  粱齐:实验创新与平台建设
  姚君喜:艺术使人成其为人
  杨力: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
  杨小康:交融之图通达之象
  曹其新:工程教育的思与行
  徐凯:严谨治学只争朝夕
  郑旭: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黄建国:从中国传统数学算法谈起
  肖湘:研究就是我的嗜好
  胡士强:神九与空天科技
  寿步:学术诚信、科学道德和知识产权
  邢向军:科学与好奇心
  许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翟新:浅谈日本钓鱼岛“国有化”
  范进学:宪法精神应当成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
  金艳:考试亦学问
  李大伟:基因与人
  费方域:利用平台经济驱动上海产业转型与创新
  史贵全:新博物馆人
  董正英:创业的魅力在于创新
  王莲芸:健康是实现梦想的保障
  李湛:创新时代孕育科技创业经济发展理论
  潘卫:图书馆能让大学更美好
  潘文灏:第三次工业革命:追随与引领
  陈鹏:用心用情,**
  

【文摘】 
享受创造的过程
如果有一天,每位研究生都有三到四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点,那么中国成为创新大国就为时不远了。
团队精神的精髓就是学会付出,懂得分享。学会合作、学会付出、学会分享是做出卓越学术成果,也是做一个成功的人的必需条件。
创新是一个孤独而艰难的过程。你不知道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也不知道前面有多少困难,你会时而感觉身心疲惫,时而迷失方向。但是,如果你不敢去想,那么创新故事就永远不会发生。
好的研究是一种有理念、有灵魂的研究。理念决定了你的研究思路,而灵魂给你指出了研究目标。 创新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近日,我受司法鉴定机构之托,做一个专利侵权案的技术分析,在对原告已获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作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内容实际上更接近实用新型,而如果属于实用新型,被告的产品在设计上稍有改动即不形成侵权。在感叹专利审批不严谨的同时,深感我们对创新发明的理解其实有很大误区。
现在“创新”已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词语。在交大,曾经有过对教师的专利申请进行物质激励的阶段,所有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中,都必须阐述研究思路的创新点,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必须填写创新点与贡献这一项……但发明和创新的内涵对许多人来说其实是似懂非瞳。
曾经听说一名教师一年中申请30项发明专利的事情,我们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中也都会按照要求写上三四条创新点,可惜其中多数很难看出是创新。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应该认真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发明创新,而不要为了完成任务指标,或受利益所惑去提一些有些勉强的“创新点”。如果有一天,每位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中都有三到四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点,中国成为创新大国就为时不远了。
其实,创新不是应该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手段,所以创新本身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对社会,甚至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所贡献的过程。记得多年前我在日本留学时,同学中有一位来自亚洲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他颇知礼仪,平时和我相处得也很好。有一次在咖啡馆聊天时,他突然问我中国除了人口多以外有什么可以自豪,对人类有何贡献?我回答说我们有四大发明。他又问,那现代技术中有多少是中国人发明的呢?
我顿感语塞,只能回答:没有前人的发明,何来现代的发展。这件事令我感触颇深,它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地去做创新的尝试。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聪明的族群,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很多科技奇迹,近代也出现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我们的学生应该是未来的创造者,在交大这样一个务实向上的学术环境中完全有可能去创建一些新的理论方法、新的技术手段,去做出一番对得起前人、能造福后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