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图书馆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修复与保护
  • 国家图书馆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修复与保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图书馆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修复与保护

正版全新

37.05 4.8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编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6644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0页

定价78元

货号1022921

上书时间2024-01-17

社科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国家图书馆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修复与保护
【书    号】 9787501366644
【出 版 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    者】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编
【出版日期】 2019-07-01
【开    本】 16开
【页    码】 160
【定    价】 7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案例丛书》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100克牙黄纯质、彩色印刷。修复流程等细节清晰可见。

【内容简介】 
2015年4月国家图书馆入藏三件国宝级早期雕版印刷品,其中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简称《弥勒上生经》)仅比咸通九年《金刚经》晚59年,为国内已知有纪年的*早雕版印刷品。另两件分别为晚唐五代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五代北宋初刻本《弥勒下生经一卷》。这三件刻本弥补了中国作为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故乡却无早期实物的遗憾,同时也提升了国家图书馆馆藏品质。入藏伊始,国家图书馆即组织古籍版本专家与修复专家共同“把脉”,商讨修复方案,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已高质量完成两件珍品的修复工作,使般若妙谛,风采重光。本书收录其修复档案,附有大量图片,既可以借鉴其修复方法,也可以一睹三件国宝级佛经的风采。

【目录】 
穿越千年,大国工匠妙手仁心延续文脉
 ——写在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修复案例出版时韩永进1
第*章 国家图书馆藏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研究1
 一、雕版印刷术的起源3
 二、唐咸通九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23
 三、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35
第二章 国家图书馆佛经类文献修复回顾53
 一、国家图书馆佛经类古籍修复历史概况53
 二、《赵城金藏》的修复与“整旧如旧”修复原则的形成54
 三、敦煌遗书的修复与修复原则的完善58
 四、西夏文献的修复与修复档案的建立61
 五、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65
第三章 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修复工作大事记67
第四章 佛经修复前状况记录71
 一、装帧特点71
 二、用纸特点及分析78
第五章 佛经病害调查及分析91
 一、《佛说弥勒上生经》病害调查结果91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病害调查结果98
第六章 修复工具与材料103
 一、粘合剂103
 二、修复工具及设备108
第七章 修复补纸的选配、染色111
 一、修补用纸的选配111
 二、修补用纸的染色加工113
第八章 经卷的修复操作121
 一、《佛说弥勒上生经》的修复121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修复131
第九章 佛经的收存方式和保存环境139
 一、收存方式139
 二、保存环境144
总 结145
后 记147

【前言】 
穿越千年,大国工匠妙手仁心延续文脉——写在三件早期雕版印刷佛经修复案例出版时

2015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本馆各部处通力配合下,三件国宝级文献入藏国家总书库,分别是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说弥勒上生经》、晚唐五代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代北宋刻本《弥勒下生经》。

天成二年刻本《佛说弥勒上生经》是继唐咸通九年(86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后,世界上现存有明确纪年的第二早雕版印刷典籍,为我国境内现知*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李仁锐雕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无具体雕版印刷年款,但据经典中加入的出现于晚唐的“众生段”,判断此经雕刻印刷时代应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弥勒下生经》,通卷背保留了五代写本文书,据其上乾祐、广顺年号,推测雕版印刷的时间应该在五代后期至北宋初期。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其善本特藏上起殷商甲骨,下至近现代名家手稿,有近300万册件的海量收藏。其中存5—11世纪敦煌写本16579件,宋元刻本1700余部。但作为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的故乡,目前存世*早的印刷品——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咸通九年(86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于历史原因现藏遥远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而中国的国家收藏中有确切纪年的早期印刷品有所缺失。此三件文物的入藏,在早期印刷技术和纸张使用的认识等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三件刻本中的天成二年刻本《佛说弥勒上生经》与咸通九年(86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相去59年,是中国境内有确切纪年的存世*早的印刷品,恰可上承唐写本,下接宋元刻本,于中国古代书籍史,可承上启下,其入藏极大地提升了国家总书库的馆藏质量。

令人痛心的是,三件早期印刷品入馆之初,破损极为严重,处于急需抢救的状态。对其进行修复时,以何种理念采取何种修复方案和技术手段,达到*为理想的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图书馆早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就配备了文献修复人员。1949—1965年,《赵城金藏》全面修复,让残破的国宝级珍贵文献获得新生,其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西夏文献、天禄琳琅旧藏陆续得到修复。2007年1月,国*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在全国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同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挂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得以拓展,承担组织全国古籍保护的使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更是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入选第二批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古籍修复中心”,2012年,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杜伟生先生入选第四批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6月,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成立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2014年,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被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授予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文献修复组朱振彬、刘建明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授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5年,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获得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

2015年,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挂牌“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科学的检测、标准的制定,从经验到科学,文化与科技融合,国家图书馆的文献修复保护厚积薄发,让古籍修复这一古老的技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件早期印刷品入馆之前,“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已开展相关检测,获得相关数据。入藏国家图书馆后,古籍馆根据馆统一部署,组织古籍版本专家与修复专家共同商讨修复方案,解决技术难题,在本馆佛经类文献修复经验和技术基础上,针对三件早期刻本的特殊性开展修复保护工作,目前已高质量完成两件珍品的修复。《弥勒下生经》背面通卷裱补,内夹通篇文书,修复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新的科技手段介入,本着科学的态度,其修复暂缓进行。

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第二十二条特别明确国家设立国家图书馆,主要承担国家文献信息战略保存、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编制、为国家立法和决策服务、组织全国古籍保护、开展图书馆发展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其他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等职能。国家图书馆承担的古籍保护责任因此更加明确,恰好古籍馆三件早期印刷品基本修复完成,将研究文稿和纸张分析、修复路线确定、修复工作的实施等全部修复保护过程作为古籍修复案例,诉诸文字,公诸于世,旨在与业界分享,互相促进,提升古籍修复的学术含量和科技水平,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履行国家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职责。

谨此修复案例出版之际,我真诚地感谢对三件早期印刷品的征集给予关怀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感谢提供支持的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领导机构,感谢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的配合,感谢参与此事并为研究、保护、修复、拍摄等工作付出心血的所有专家和同仁。此次修复工作再次显示修复与研究的跨界联合,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的创新活力。大国工匠,在新的时代让古老的技艺以新技术、新模式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以其妙手仁心延续中华文脉,让世界记忆在不断延续中得到永恒。

韩永进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主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