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汉语学报第7卷第2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汉语学报第7卷第2辑

正版全新

23.75 4.8折 50 全新

库存6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通涛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1622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0元

货号1940588

上书时间2023-10-16

社科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国际汉语学报第7卷第2辑
【书    号】 9787548611622
【出 版 社】 学林出版社
【作    者】 郑通涛 著
【出版日期】 2017-02-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0.00元

【编辑推荐】 
《国际汉语学报》由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海外汉语文化研究所、厦门大学新侨研究院联合主办,著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专家郑通涛主编,以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以汉语国际教育的全球视野和多学科研究视角,聚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的前沿研究。

【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了国际汉语教学界的新研究成果,涉及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文化对比、语言测试与语言能力评估、汉语要素教学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国际汉语教学界目前基于动态复杂理论与大数据研究方法背景下的前沿研究进展。

【目录】 
卷首语 国际汉语语音教学的定位与重点…………………………………………………………林建平
国际汉语教学各阶段文化传播侧重点探讨……………………………孙培健、滕  琳、吕妍醒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动机行为系统模型构建
——基于L2MSS、焦虑与自我效能理论……………………杨  越   左小雨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李宏宇
构式组配分析法新探
——动词涵义和构式的互动关系研究…… Gaëtanelle Gilquin 著  邱  莹、施春宏  译
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章黎平
指示词的选择和肯定/否定的关系……………………………………………………小野绘理
疑问代词的语义及句法功能的分化与语法化
——以“哪里”,“哪儿”为例……………………………金昌吉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卢俊霖
“几乎”的句法、语义特点………………………………………………………………杨德峰
汉语“里系词”与“边系词”的考察
——以“这里”与“这边”为例……………………………鲁小龙
“重新”与“从新”用法考察与分析……………………………………………………周  泉
“A不了”结构的语法意义及相关问题…………………………………………………桂  靖
“无可无不可”的句法、语义及其历时演变  赵丽华
前置“于”的骈合结构考察………………………………………………………………王  佳
基于网络语境的语义变异研究 
——以“也是X”新兴构式为例…………………祁  峰  杨欣怡
以“看”为例谈动词控制度与宾语语形的共变关系……………………………………侯  博
试析语用构式“有 你(S) Vp 的”…………………………………………………………姚 垚
心理动词“奇怪”的多角度分析…………………………………………………………刘东怿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徐子亮
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胡清国 suree
基于调查问卷的泰国华裔学生两种能性结构习得研究………………………王  琳  王  芳
以形入手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探析………………………………………………………李  华
汉学视野中汉语二语习得的语法特征 
——以Bernhard Karlgren《汉语的本质与历史》为中心
……………………………方环海  沈  玲  陈秀玉  叶祎琳
老舍与早期国外的汉语教学………………………………………………………黄建滨 潘伊莎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念与策略………………………彭林祥  陈  颖
泰北华校小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报告………………………………邓俪莙  林才均
从学情看毛里求斯汉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侯雪静  刘  菁
刘勋宁教授讲语法
第*讲  汉语句法的基本单位…………………………………………………………刘勋宁
第二讲  词为什么要分类………………………………………………………………刘勋宁

【前言】 
本辑收录的30篇文章作者分布在世界各地,通过了本刊特邀专家的匿名审查,同时也通过多轮往返修改,完善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反映了国际汉语教学界研究的前沿进展。本辑集中于国际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也特邀了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的学术团队在本刊发表“构式组配分析法”的译文成果,介绍构式语法的新进展。
*近十年,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学者提出“汉语课程设置国际化”,“汉语教师知识结构国际化”,汉语教师逐步“走向本土化”等论点,但是,汉语语言要素“不能国际化,也不应本土化”(赵金铭,2014)。香港中文大学的林建平教授的论文探讨了国际汉语语音教学的定位与重点,他提出,普通话音系中声调、变调、轻声、词的轻重音格式、语气词以及一个句子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句调)等,都是普通话节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汉语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些内容属于超音质成分,属于普通话音系中*难习得的成分。海外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在高级学习阶段或工作上的需要,必须掌握这些超音质成分,朗读和说话时,字词中的声调与变调,做到正确无误,调域高低分明,轻声音节的轻重(*轻音)得宜,掌握词的轻重音格式(次轻音),语调自然,不含方言语调色彩,不带“洋腔洋调”。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普通话的超音质成分,是衡量一个人普通话语音水平高低的一条标准,也应该是国际汉语语音教学的努力目标。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相当好的语感,语调自然,语音标准,把握准确,在语音教学中,教好汉语的声调、轻声和轻重音等节律内容。
不过,伴随着汉语教学的国际化进程,国际汉语教学的全球化及其类型的多样化趋势更加凸显,实现不同教学目标、服从教学对象需求的差别化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孙培健、滕琳、吕妍醒的《国际汉语教学各阶段文化传播侧重点探讨》、杨越和左小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动机行为系统模型构建——基于L2MSS、焦虑与自我效能理论》、胡清国等的《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邓俪莙和林才均的《泰北华校小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报告》、王琳和王芳的《基于调查问卷的泰国华裔学生两种能性结构习得研究》等文章结合各自的调查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始终存在着语言和文化语境的制约,如何根据语言、文化语境的约定,或者怎样突破语境的制约实施教学,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国际汉语教学的许多问题需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新的开拓性研究。语言学理论的更新也为国际汉语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使得教学实践的创新具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构式语法的研究观念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大的是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这派理论*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阿黛尔•葛德伯格(Adele E. 
Goldberg)。邱莹和施春宏共同翻译的《构式组配分析法新探——动词涵义和构式的互动关系研究》介绍了构式语法的新进展 
,该文原作者加埃塔奈尔•吉尔甘(Gaëtanelle 
Gilquin)通过对构式中词项涵义的考察,来探寻改进构式组配分析法的手段,更准确地说,是探寻改进多项区别性共现词位分析法的手段。文章采用基于涵义的多项区别性共现词位分析法,考察了英语迂说型致使构式的非定式动词槽位并呈现出主要结果,还将考察的结果与对相同数据但采用基于词目分析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该研究表明,一个动词的不同涵义倾向于被不同的构式所吸引,因此将涵义融入到构式分析当中,不仅使得数据解释更为直观、可靠,而且还提供了一些利用其他方法所不能获得的信息。二十多年来,对语言学而言,构式语法应该说是发展*快的语言学理论和跨学科理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将构式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值得学界注意。徐子亮教授的《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提出,图式是综合事物诸种特征的一种方法,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都有图式的参与。她认为,在第二语言的词义传达中,运用图式来解释和理解,可以让学习者体会到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概念。词义传达包括词义的解释和理解,其中前者可将语义编码表象化,帮助学生正确领会词义,后者关系到图式的匹配。图式的重合、错位、冲突或缺省等,会对词义的理解产生影响。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将词义所传递的信息与自己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加以联系,从而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词语。
基于不同语言背景的汉语本体是汉语教学研究的基础,本辑也发表了一些专门的汉语语音、语词、语法、文化点的本体研究成果,大多基于各自的理论视角进行了探索,具有应用参考价值。其中,北京大学杨德峰教授的《“几乎”的句法、语义特点》在大量语料考察的基础上,发现“几乎”既可以用于肯定句,也可以用于否定句。肯定句中多用在动补结构前,也可以用在状中结构、动宾结构和主语前;否定句中多用于“不/没(有) 动词”前,也常用在“动词 不 补语”和主语前。同时,文章提出,“几乎”的参照点具有极端性,多为结果,也可以是某种情况、数量、性质、事物等,而且要放在“几乎”的右侧。
“也是醉了”和“也是蛮拼的”是近年来两个网络流行语,不断出现在网络的各种语境中,祁峰和杨欣怡的《基于网络语境的语义变异研究——以“也是X”新兴构式为例》基于网络上的各类标题、状态、微博等语料,分析并归纳出“也是X”的构式类型和构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构式的表达功能与形成原因及发展,从而关注语言变异成分逐渐转化为构式的动态过程。文章认为,随着使用普及度的增加,形成了“也是X”构式,如“也是蛮心塞的”、“也是蛮厉害的”等。“也是X”构式在特定的语境下已经偏离了其*初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这种新含义的出现正是一种语义变异的结果。
日本大阪大学金昌吉教授的《疑问代词的语义及句法功能的分化与语法化》则具体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两个常用疑问代词“哪里”和“哪儿”的句法及语义功能,然后从二者语义及句法表现的异同谈及疑问代词功能的分化,指出语言系统中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相同的词项(按照构式语法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构式),两个或两个以上语形不同的词项如果同时存在,一定会有相关的差异存在,“哪里”和“哪儿”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二者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进一步分化,虽还没有完全分道扬镳,但差异已经不能忽视。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义上,也体现在句法功能上,二者的虚化链不同。疑问代词的语法化,在语义基底以及疑问、指示和替代功能上有着不同的虚化进程。有倾向表明肯定句更适宜用“这”系列,否定句更适宜用“那”系列,小野绘理教授的《指示词的选择和肯定/否定的关系》则在调查中发现,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本身使用“这”系列还是“那”系列不起决定性作用。虽然有些特定的结构排斥指示词的某一方,但是这仅仅是表面上的结果。肯定和否定这一组概念对指示词的选择没有强制性,指示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另外,从本辑开始,本刊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语言学家刘勋宁教授开设语法专题,值得期待。

近来学界比较关注汉学视域下的汉语教学问题,早期的西方汉学家们基于各自的目的,将汉语知识按照欧洲语言的认知规律进行编辑整理,如着手编写有关汉语的著作,学习、教授汉语并尝试编写学习汉语书籍等,以便于欧洲人接受,其目的固然是为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传教士乡布道之用,但这些教材、论著、字典本身就体现了欧洲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既有利于西方人学习汉语,又增进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对今天的汉语国际教育仍然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
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作为西方的一位知名汉学家,对汉语的类型特征颇多关注,其著作《汉语的本质与历史》(The Chinese 
Language: An Essay on Its Nature and 
History,1946)内容分别涉及了汉语的文字、音韵、语法与语义等四个方面,其中,语法部分所占内容*多。厦门大学方环海教授的学术团队刊发了《汉学视野中汉语二语习得的语法特征——以Bernhard

Karlgren汉语的本质与历史为中心》一文,认为高本汉能够站在欧洲人如何有效习得汉语的视角,说明汉语与欧洲的诸多有屈折形态的语言相比具有哪些类型学意义上的特征,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直觉出发,带有类型学的视野,他对汉语的清晰认识,建立在“研究者”、“学习者”、“传授者”的三重身份,或许观察到的汉语特质也是我们母语研究者看不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汉语而言,也许来自他域的观察恰恰可以看清汉语的“庐山真面目”。同时,文章也提出,基于国际汉语教学的背景,汉语的类型特征研究尤其是来自西方汉学领域的研究应该引起汉语学界的高度重视。
早期后很多知名学者都在国外不同地方做过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比如著名的文学家老舍曾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和新加坡一所华文学校从事汉语教学长达将近6年,为我国早期国外的汉语教学做出过重大贡献。黄建滨和潘伊莎的《老舍与早期国外的汉语教学》探讨了早期老舍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从老舍在国外的汉语教学经历,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比如,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要有深厚的汉语功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汉语知识和汉语技能;必须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能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容易使他们理解;要掌握所在国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学习者的母语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知识;要多了解所在国的文化习俗,并在教学中通过和中国文化的对比让学习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为有不同目的的学习者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和所在国的本土汉语教师合作探讨教学经验,合作编写适合当地的汉语教材,等等,了解早期诸多学者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今天的国际汉语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借鉴。
在全球化视域下,不仅在本体研究领域需要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就是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也需要根据汉语在外教学的环境和对象的复杂情况,贯彻多样性的指导原则。这种多样性必须要针对不同语言环境,针对学生习得的第*语言,针对学生已有的汉语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了解和使用汉语方言和汉字的能力),做到承接原有语言基础,扬长避短,由易及难,既有与外族语言的对比,也有与本族语言的联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