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记者是怎样“炼”成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好记者是怎样“炼”成的?

正版全新

36.67 6.3折 58 全新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波 著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02307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1205149

上书时间2023-10-16

社科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好记者是怎样“炼”成的?
【书    号】 9787519602307
【出 版 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    者】 姜波 著
【出版日期】 2017-12-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8.00元

【内容简介】 
作者从“敏锐的发现能力、开阔的宏观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等12个方面,对一个好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作了详实而有说服力的阐释。这12个方面内容,由一个一个作者亲历的故事构成。讲完故事,再告诉你一个一个道理。故事、道理、知识、技能讲解相结合,对想知道怎样“炼”成好记者的人大有帮助。

【目录】 
目录
PART1好记者应具有敏锐的发现能力\1
附:赛特,你太离谱了\26
“燕莎”“赛特”也许不太离谱\28
再谈赛特“太离谱”\33
“愿打愿挨”就是定价原则?\36
谁家欢乐谁家愁?\38
王府井还是黄金地段吗?\40
王府井,明天能否风采依然\43
王府井,着实让人捏把汗\45
PART2好记者应具有开阔的宏观视野\49
附:中国干得非常出色─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小林实访谈录\67
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74
PART3好记者应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81
附:走向开放\100
难念的经和必走的路——关于金融形势的采访笔记(一)\106
惊人的债务链——关于金融形势的采访笔记(二)\108
紧缩与后劲——关于金融形势的采访笔记(三)\111
PART4好记者应具有辩证的理性思维\113
附:房地产商凭什么“怒气冲冲”?\136
社会稳定与人均GDP是什么关系?\141
质疑“中等收入陷阱”\144
PART5好记者应具有持久的职业激情\151
附:时代呼唤务实的经济学家\173
经济学家,请自爱一点!\175
姜波先生,请让我们共同自爱\179
PART6好记者应具有纵深的挖掘本领\183
附:小企业的活力:中国经济的一个侧面─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209
为什么要“骂娘”?─人大代表、经济学家厉以宁一席谈\211
紧日子先从哪儿过起呢?\212
PART7好记者应具有高度的抽象功力\213
附:青岛:“三国演义”和“两伊战争”\231
PART8好记者应长年“抓活鱼”\245
附:他们走在正路上——读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的实习报告\268
解决“吃饭难”的当务之急—北京市现有饭馆的设备和人员大有潜力可挖\270
PART9好记者应保持“平常心”\273
附:日本人阔起来了——变动中的日本(1)\290
“失言”乎?“本音”乎?——变动中的日本(2)\292
经济大国身上的“气泡”——变动中的日本(3)\294
“阔佬”住在“兔子窝”——变动中的日本(4)\296
钱这东西……——变动中的日本(5)\298
《大国的兴衰》……——变动中的日本(6)\301
PART10好记者应建立“根据地”\305
附:把兼并的号角吹得更响──关于集约经营的采访笔记\321
“殉道者”陈伟荣\324
十年坚守一朝亮剑—记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之路\328
PART11好记者应甘做“嫁衣匠”\337
附:扶桑世风急转——剧变中的日本(1)\359
“泡沫经济”留下遍地伤痕——剧变中的日本(3)\362
各领风骚数百天?——剧变中的日本(6)\365
走向大国与国家主义——剧变中的日本(7)\368
PART12好记者应幸遇“好伯乐”\371
附:“老范,我想你呀!”\384
后记\392

【文摘】 
文摘
  Part1好记者应具有敏锐的发现能力
  几年前,中午在报社食堂吃饭时,我随意地问一个我曾带过的年轻记者,“这些日子忙什么啦?怎么*近你的稿子不多呀!”他有些怅然若失地说:“没忙什么。就是我跑的‘口’没什么东西好写的。没什么会议,也没出台什么文件。”是这样吗?报社采访部门的记者都分兵跑口,在我们央媒,一个人负责一个或几个国家的部委局办,那就是一个行业甚至是几个行业。比如,你跑商务部,那党中央国*院关于商务工作的指示和部署归你报道,商务部部领导和一二十个司局的活动归你报道,与商务部相关的内贸外贸大公司的经营归你报道,各省区市商务厅商务局的情况归你报道,全国的百货商场、大型超市、连锁集团、便利店、餐馆等归你报道,全国上百万家三资企业都归你报道……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这么广阔的天地、这么纵深的领域,难道没有新闻?
  我在日本工作期间,时常有中国同行记者打电话邀请,“明晚到我家吃饭,然后一起打打牌”,或是“咱们一起去渡边老鬼子那儿喝酒吧”,我说手头正赶稿子呢;人家一听挺诧异,“赶什么稿子,*近两国领导人没有访问日程,日本眼下又没发生什么大事,有什么好写的?”是这样吗?除了新华社,一般一家媒体驻日本只有一两个记者,而你面对的却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现在为第三),是一个与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爱恨情仇的民族,难道没有新闻?
  不!不是这样!其实,新闻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借用文学家常说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理: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
  在一个高速成长的国度,在一个剧烈转型的社会,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大量的新闻每天都扑面而来,但我们往往与之擦肩而过。打个稍微极端的比喻,新闻就像小鸟一样落到了你的肩头,只是你却浑然不知;甚至新闻就飞到了你的手心,只要你一握拳就轻而易举地抓住,但你就是没感觉,让它飞走了。
  也许有人会质疑,哪有那么多的新闻?哪有那么笨的人?哪有那么神乎其神?但是,事实往往就是这样!
  1981年我在经济日报的前身中国财贸报北京记者站实习,记者站当时就设在市委大楼里。一天,北京市商委的一位领导在聊天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北京市为了解决群众“吃饭难”问题,建了几家国有餐厅;其中的劲松餐厅在开业那天,被断了4次煤气,宾客们连饭都没吃成。记者站站长李老师手头正忙,就让我们两个实习的学生去了解一下情况。第二天,我们在餐厅找到了经理,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理说原因很简单,就是开业那天没请他们呗。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太“小儿科”了,饭馆开业怎能不请煤气、自来水、供电、检疫、公安等相关部门的人呢?要知道,那时候要是能在饭店被请吃一次,是多么风光的一件事呀!经理苦笑道:这个道理如果不明白,还干什么餐饮?只是没想到,那来的领导太多了!我们想改日再请这些相关部门,但煤气公司等不及了。说完,就从抽屉拿出那天的签到簿,好家伙,密密麻麻地签了有十几页,足有200人左右!我好奇地看着签到簿,看到官大的就顺手抄了几个。
  我们兴冲冲地赶回记者站,李老师听完汇报问:签到簿在你们手上吗?没有。是不是全部抄了一遍?没有。那你们明天再去一趟,要拿到那签到簿。第二天,我们又找到那经理,说起昨天采访的事情,人家大眼一瞪:“没有呀,我昨天没接受谁的采访呀,再说我也没见过你们呀!什么签到簿?我怎么不知道?”“口子”完全被封死了。听了我们垂头丧气的汇报,李老师感叹地说:你们错过了一个获得“全国好新闻”的机遇(现在叫“中国新闻奖”)!你们想呀,在首都北京,一家餐馆开业,因没请煤气公司就被断煤气4次,说明行业不正之风是多么严重!而行业不正之风的背后,是干部们的大吃大喝!这条消息再配上签到簿的照片,是不是一条轰动全国的新闻?
  就这样,我们与这条“大鱼”失之交臂!
  如果说我那时还是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子而尚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记者干了一二十年,我有时依然会对新闻“视而不见”。
  那是20世纪末的一天,我出差从外地赶早航班回北京,直接叫了辆出租车回报社;由于连日舟车劳顿,我在车里一直迷迷瞪瞪的,车行至西二环突然停住了。司机叫我:“快看!快看!”前面有一辆面包车横停在通向辅路的出口,下来两个拿警棍的人,走向被他们逼停的小汽车就是一顿乱砸,前后挡风玻璃都砸碎了,后视镜也砸掉了,那小车司机吓得不敢出来;三五分钟后,狂砸的两个人扬长而去,我看见面包车上的几个字“河北电力”。
  中午在食堂饭桌上,我无意中讲起这事,一位副总编问我,你记下那车号了吗?我霎时大脑一震:我错过了一个新闻!就在那一刻,连新闻的标题也随之浮现在眼前:《光天化日之下,谁在首都撒野!》为什么如此暴力?当时即使河北电力的司机不接受采访,我可以采访那小车司机呀!而且,那天我的包里还带着照相机。但是,那天我的脑子就是进水了!就是短路了!就是对发生在眼前的新闻事件视而不见!虽说作为财经报纸,我们一般不报道社会新闻,但这不是一般的社会新闻呀。而且,那时由于河北保定的一个局长带全家到北京旅游,出高速公路时不仅不交钱,反而把收费员给打伤了,北京警方去河北把那局长带到北京拘留了;事件被媒体披露后,两地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而群情激愤。在这节骨眼上,又发生了砸车一事,但我却浑然不觉地看着新闻溜走了!
  谁说没有新闻?只是我“无动于衷”而已。
  生活中缺少新闻吗?不,从来都不缺少新闻!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多蹊跷的事儿都让你赶上了,而且你们中央媒体的记者走南闯北,见识突发性事情的几率大;我们这小地方生活节奏慢,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实在没有什么新闻发生。
  是这样吗?请看一篇新闻报道——
  莫把开头当过头—关于农村形势的述评
  本报讯*近一段时间,经常听见这样的埋怨声:“生产队自主权强调过头了,现在下面都不听指挥……”
  说这类话的,不仅有县社干部,也有城里的机关干部,有的还列举了许多当前农村中出现的问题,似乎这一切都应该归罪于生产队有了自主权。
  事情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一些社队。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向许多农村干部和社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农村*大的变化是什么?”普遍的回答是:“活起来了!”这个“活”字,很形象地概括了生产队有了自主权以后,在政治、经济、生产、生活上出现的生动局面。人们对“活”字感受如此深刻,绝非偶然……
  尊重和保护生产队自主权是党的三中全会确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政策,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去继续贯彻落实。大量工作在等待我们去做。这里*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对客观形势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估计,分清主流与支流,千万莫把“开头”当作“过头”。这是正确贯彻党的政策的前提。否则就会左右摇摆,贻误工作,甚至像毛主席讽刺过的那位好龙的叶公那样,天天念叨生产队自主权,等到自主权真正来临的时候,又惊慌失措,迷失方向了。
  这是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头版刊登的一篇报道,作者是范敬宜。这报道有吸引眼球的重大事件吗?根本没有!有完整的新闻故事吗?也没有!甚至连像样的新闻线索、新闻由头都没有!但是,这却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天后,也就是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全文转载,而且加上长长的编者按,并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像辽宁日报记者范敬宜同志那样,多搞一些扎扎实实的调查,用事实来回答那些对三中全会精神有怀疑、有抵触的同志”。
  这就是老范!这就是高手!就是善于从平淡中发现新闻!
  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康平县的新闻干事陪同老范到两家子公社采访。跑了一整天,也没什么闪光的新闻线索,晚上住公社值班室,安安静静,一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早,新闻干事说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我们去别处吧。老范一乐,谁说没有新闻?我的稿子都差不多写好了。这就是后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的《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
  本报讯三月三、四日,记者夜宿辽宁省康平县两家子公社秘书办公室,发现从就寝到次日早晨,没有来过一次电话,也没有一个社员来报案、告状或要钱要粮,公社干部睡得安安稳稳。
  据当过六年秘书的公社干部赵富权说,前几年情况大不一样,经常刚刚睡下,电话铃又响了,不是下达播种指示,就是追生产进度。冬天只好把电话机搬到枕头旁边。随着领导作风的转变,上面这种靠电话指挥工作和搞形式主义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一年前,两家子还是全县*穷的公社之一,一年到头,生产队干部和社员来公社要农贷和救济粮、救济款的推不开门,往往天不亮就有人来堵公社党委书记的被窝。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情景了。去年他们实行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全社人均收入由历年六七十元增加到一百六十五元。社员生活好转了,不但不再向国家伸手,由于“穷泡、穷靠、穷打、穷闹”造成的民事纠纷和家庭纠纷也越来越少。
  四日深夜,记者步出敞开的公社大门,遥望沐浴在银白色月光下的远方村庄,显得分外安谧,不禁遐想联翩,成诗一首:
  劫后灾痕何处寻?月光如水照新村,
  只因仓廪渐丰实,夜半不闻犬吠声。
  (辽宁日报1982年3月15日)
  1988年底,经济日报社召开全国记者会,大家在一起“碰”了半天题目,也没“捋”出几个叫得响的选题来。就连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记者站站长也认为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值得做大文章的,他说:“*近关于广东的负面评价又多了起来,不过我们也习惯了。反正我们广东是‘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说者无心,听着有意。老范让他详细说说是怎么回事,*后定题。“我们就抓住这社会心态的变化,结合广东的实际心平气和讲道理,既不溢美成绩,也不掩饰问题,就叫《香香臭臭话广东》如何?”大家一听,顿时情绪高涨,这个也要写,那个也要写。1989年初的那组系列报道轰动了全社会,一时间经济日报洛阳纸贵——《香香臭臭话广东》《穷穷富富话江西》《高高低低话北京》《进进退退话上海》《大大小小话浙江》《虚虚实实话安徽》《真真假假话福建》《上上下下话山东》《多多少少话天津》《快快慢慢话江苏》等等;*后,老范亲自撰写《风风雨雨话龙年》收篇。
  新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发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