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曲折·崛起
  • 探索·曲折·崛起
  • 探索·曲折·崛起
  • 探索·曲折·崛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探索·曲折·崛起

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重点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课题组 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北022

上书时间2024-05-02

文桦书苑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重点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课题组 编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22381
  • 定价 2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727千字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录了大量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国家建设历程进行全面审视。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理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及影响进行了全面集中的探讨与展示。同时也对以此为背景的国史研究自身的学术史和学术方法进行了回顾与讨论。有争论,有反思,有总结,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目录】
上卷

 第一辑 总  论

  30年来经济建设的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年

  中国的成功之路

  新中国50年的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对旗帜和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探索到形成

  延伸与准备: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进程与原因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毛泽东对建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与文化的社会主义转变

  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

  朱德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永久的怀念

  独特的超越: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超越

  回顾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深远意义

  ——纪念毛泽东逝世20周年暨《决议》作出15周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建国53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

  ——在2003年中国现代经济史年会上的讲话

  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探索和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制度情况的回顾

  新中国党的经济理论和思想发展的回顾与评析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总结与评价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

  论建国60年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调整和创新

  对1984年以前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与经验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沿革和确立

  我国宪法内容历次变动的思路、重点、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陈云处理执政党内部矛盾的思想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对策与经验

  ——兼论“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对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演进的思考

  “告别冷战”:中国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含义

  解放后我国处理边界冲突危机的回顾和总结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中卷

 第二辑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49~1956)

  中国在50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

  新中国的第一年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之际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

  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再评价

  完整、准确地理解过渡时期的理论和路线

  党对国家资本主义过渡途径的探索

  ——制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认识环节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城市发展(1949~1957)

  邓子恢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与贡献

  论50年代党对国家领导方式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变

  ——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背景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

  ——对中国和俄国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

  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谈判、签订问题研究

  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论李洪河

 第三辑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略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思考

  刘少奇为贯彻八大路线所作的积极探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及其启示

  社会主义探索史上有价值的一页

  ——中共领导人60年代前期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推进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矛盾及其逆转之原因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国民经济调整

  陈云《青浦农村调查》对调研方法的独创性贡献

  从灾害经济学角度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考察

  关于人民公社建立的几个问题

  “文革”前十年我国政治体制演变的主要特点

  60年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双百”方针、“二为”方向述论

  周恩来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论1958~1960年中国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第四辑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0年代“左”倾错误的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文革”中整党建党运动述析

  “文革”初期经济战线的严重斗争

  ——1966年冬季工交座谈会评述

  “文化大革命”期间三线建设的物资保障

  周恩来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粮食问题

  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75年的军队整顿

下卷

 第五辑 历史的伟大转折(1976~1982)

  论“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

  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

  70年代后期的国际形势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陈云的经济指导思想

  第六辑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2002)

  江泽民领导下的中国——十年回顾和新世纪的展望

  1980~2050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回顾与前瞻

  ——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华侨投资政策及华侨投资研究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历史考察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

  ——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

  邓小平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战略思考及其现实启示

  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几个宏观问题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的原因探析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统一中国的战略思考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新中国55年光辉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一国两制”影响中国的外部世界

  从“正常化”走向“睦邻友好”

  ——1989~1992年中苏(俄)关系简介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军事变革

  中国军队大裁军与新时期经济建设

 第七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 )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

  ——兼与赵凌云、张连辉先生商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从社会和谐到和谐社会——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

  论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沟通机制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视野中的党际和谐

  香港回归十年的经济建设述论

  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八辑 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历史与现状

  关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若干意见

  国史写作不应忽略的若干基本内容

  国史研究要代表人民的利益

  国史研究要以科学、敬谨的态度对待

  当代史研究的理论思考、政治思考和现实思考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对国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对中国当代史研究的一些想法

  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文献史料问题

  略论国史与地方史的辩证关系

  关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另一角度的思考——西方研究当代中国史的一些问题

  国外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概况与评析

  近年来共和国史研究视点回顾(1999~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