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
  • 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

【如图发货】自然老旧(泛黄)

3.84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晓锋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819258050881622018

上书时间2024-08-08

极地图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A-510118001-023-4-8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晓锋 著
  •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347947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269千字
  • 丛书 广播影视艺术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当今社会,电视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与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形态。本书立足于我国电视传播的现状,以人类传播的协同进化史为依托,以电视传播的前沿发展为指向,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在对电视传播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系统分析中,探讨我国电视传播的发展路径与运行策略,以及提升电视传播效果的基本规律与操作机制,力图建构起电视化播学的新体系。
  本书可作为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广播电视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晓锋,1973年3月生,江苏江阴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广播电视系主任。1995年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教育学(教育电视方向)硕士学位,现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从童兵教授攻读新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电视编辑》、《传播学导论》等课程教学和电视传播实务与理论研究。著述有《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影视艺术传播与审美》(参著)和《现代教育技术》(参编)。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以及校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青蓝工程”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校青年教师“教学十佳”等称号以及江苏省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目录】
绪论:解构与建构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
一、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发展观念
一、以开放为先导的市场适应观念
二、以创新为指导的整合传播观念
三、以竞争为支撑的协作发展观念
四、以服务为任务的受众本位观念

第二章:电视传播媒介论
第一节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
一、作为技术产物的电视
二、作为传播媒介的电视
三、作为艺术形态的电视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媒介博弈
一、电视与其他媒介的博弈
二、媒介博弈中的电视生存策略

第三章:电视传播系统论
第一节电视传播的系统化思维
一、电视传播的系统思维
二、电视传播的信息思维
三、电视传播的互动思维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系统构成
一、作为大众传播的电视
二、具有组织属性的电视
三、运用人际传播的电视

第四章:电视传播体制论
第一节传播与社会发展
一、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二、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经典范式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体制
一、传媒体制的基本理论
二、世界电视体制类型
三、我国电视传媒体制的变迁

第五章:电视传播内容论
第一节电视传播形态
一、电视新闻类节目
二、电视社教类节目
三、电视文娱类节目
四、电视信息服务节目
第二节电视传播语言
一、电视传播语言的构成
二、电视传播的视觉语言
三、电视传播的听觉语言
四、电视传播语言的语法

第六章:电视传播接受论
第一节电视接受主体的构成
一、来源的广泛性与结构的多元化
二、身份的隐匿性与群体的特征化
三、接受的主动性与信息的选择性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接受机制
一、基于外在刺激的生理机制
二、基于需要驱动的心理机制
三、基于主体权利的社会机制

第七章:电视传播效果论
第一节电视传播效果概览
一、效果研究的范式演变
二、传播效果的基本类型
三、电视传播效果的信息机制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社会效果
一、电视传播与议程设置
二、电视传播与涵化分析

附录:电视节目传播史略
一、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二、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三、我国科教电视的发展
四、我国音乐电视的发展
五、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