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史研究 第19辑
  • 艺术史研究 第19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史研究 第19辑

正版全新

118.75 8.0折 148 全新

库存4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6062574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148元

货号2131696

上书时间2024-05-10

就是爱看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艺术史研究 第19辑
【书    号】 9787306062574
【出 版 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    者】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 2017-12-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14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是艺术史研究论文的集结,汇集了本年度国内外相关学者在各分支领域的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论文十篇,内容涉及艺术史各领域的学术前沿课题。如青铜器艺术方面,苏荣誉等学者的《阜南鱼儿河龙虎尊研究》细致考察了商代具有代表性的龙虎尊器型的制作工艺及纹饰意义。墓葬艺术方面,李丹捷的《初唐铁勒酋长政治身份的多重表达 ——细读蒙古巴彦诺尔壁画墓》,以蒙古所出盛唐时期的吐厥贵族墓葬为考察对象,从墓室结构、壁画形式等多方面因素探讨这一历史时期吐厥上层阶级在政治与文化等方面“中原化”的倾向;李昀的《万国衣冠拜冕旒——敦煌壁画中的朝贡者形象》对敦煌壁画中的朝贡者形象做了细致的分类和比较,有助于壁画史的深入研究;梁韵彦的《兩宋建築圖像探微》则对宋代墓葬壁画中的建筑图像的形式和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佛教美术方面,郑燕燕的《枯朽之骨与清净真宝:印度佛舍利珠宝化研究》,系统考察了佛舍利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由宗教圣物逐渐衍生出艺术品属性的历史进程;邓新航、龙红的《试论南梁“建康样式”的特征、渊源及影响——以南梁单体立佛造像为中心》通过对大量实物材料的梳理和辨析,论证了南朝所形成的梁“建康样式”的艺术源流及其影响传播的空间范围;常青的《杭州烟霞洞佛教造像调查与资料辑录》则分析和探讨了宋代杭州烟霞洞有关“西天取经”题材的造像组合及其表现形式,并论及这一题材的创作对于后世同类题材的文学和美术创作的影响,尤其是对该造像资料做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有助于以后深入的研究;于博的《辽代八大菩萨曼荼罗图像再探》,则对11-13世纪中国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做了一个个案梳理。道教艺术方面,石松日奈子的《中国初期道教图像和老相老君像的诞生》,关注到老子的“老年相貌”的图像源流、演变历程及相关背景等诸种问题。戏剧艺术与绘画的关系方面,戚世隽的《中国古代戏剧文本、绘画与演出的故事表现》则以《西厢记》的“月下佳期”为例,通过该剧本不同时期的大量刻本插图,分析和探究了戏剧文本在表演时和绘画再现中的差异,颇有新意。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7年艺术史研究论文的集结,汇集2017年度靠前外艺术史学者在各分支领域的一批很好的很新研究成果。论文约十余篇,内容涉及艺术史各领域的学术前沿课题。

【目录】 
阜南月儿河龙虎尊研究――兼论南方风格商代青铜器的渊源
 枯朽之骨与清净真宝:印度佛舍利珠宝化研究
 中国初期道教图像和老年相老君像的诞生
 试论南梁“建康样式”的特徵、渊源及影响――以南梁单体立佛造像为中心
 初唐铁勒酋长政治身份的多重表达――细读蒙古巴彦诺尔壁画墓
 万国衣冠拜冕旒――敦煌壁画中的朝贡者形象
 杭州烟霞洞佛教造像调查与资料辑录
 辽代八大菩萨曼茶罗图像再探――11―13世纪中国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
 两宋木构建筑图像探微
 中国古代戏剧文本、绘画与演出的故事表现――以《西厢记》“月下佳期”为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