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版的风格(全彩)
  • 排版的风格(全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排版的风格(全彩)

正版全新

46.82 5.3折 89 全新

库存6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左佐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61197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168页

定价89元

货号932961

上书时间2024-05-10

就是爱看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排版的风格(全彩)
【书    号】 9787121361197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    者】 左佐
【出版日期】 2019-05-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页    码】 168
【定    价】 89.00元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者总结常见的排版风格,研究其网格系统,并延展出适合汉字的网格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的角度总结出排版的三大基本风格,古典风格、构成风格与国际风格,建立了一个风格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网格系统。

【目录】 
Preface 序言 

1.Classical style 古典风格 

2.Constructional style 构成风格    

3.International style 国际风格 

4.Popular style 流行风格 

5.Western grid system 西文网格 

6.Chinese grid system
中文网格

【文摘】 
序言/前言

排版的技术与风格

什么是Typography 排版? Typeface、Lettering、Layout、Compsition ? Modern Typography 这本书中,认、为当出现第*本字体排印手册(Type
Specimen)的时候,现代排版就开始了。之前排版只是印刷技术中的一个环节,由印刷工人根据功能和经验完成。但有了排印手册后,美学开始介入,比如我们都知道标题要比正文大,这是功能的需要,但是到底大多少则不只需要技术,还需要审美。

所以排版有两个部分:基于功能的技术;基于审美的风格。

功能技术部分有对错之分,比如“,”位于行首,并不首先有损美观,而是有悖功能,是错的。这部分的应用有三种情况:正确使用排版的功能技术:专业;明知正确用法而故意非正确使用:实验;不知正确用法而错误使用:无知。

对于以阅读体验为导向的长文书籍,一般会很在意功能技术上的对错;这些功能技术大部分是烦琐的成文规定。所以本书意不在此,而是更偏重排版的视觉风格。所谓风格可以说是一人创制、多人仿制形成的一股趋势,这“一人”必须著名且艺高。

排版的逻辑线

我们一般如何开始排版? 上设计网站搜关键词,找参考资料,看*近流行的借鉴套用?
翻年鉴作品集,看到喜欢的借鉴套用? 分析图文,制作适合的网格,把图文放进去? 这些看似都是可行的方法,但都缺乏逻辑。

为什么很多设计师看了大量的排版书籍或网文,还是觉得书架上缺一本排版书籍?
因为大部分书籍文章是在传授零碎的排版经验,这种情况行距大一些,那种情况标题小一些,这个标点应该缩进,那个符号后要加空格等。当碰到命题排版时,大脑调取的都是随机出现的碎片,很不稳定很混乱,没有确切的原由标准,不知从何着手,于是迫使自己再去看相关的知识来填充。其实真正缺的是逻辑,逻辑会产生标准,有了判断标准,混乱会被可预见的选择性所消除。

回到开始的问题,如何开始排版? 首先要根据命题信息判断排版的风格,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流行来臆断。那就要了解排版有哪些风格,这些风格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代表人物、理论著作、如何形成、何时形成,等等。再根据风格进行更细致的选择,比如字体、网格等。*后再考虑到标点、字距等排版功能技术规定部分。在这个逻辑中,建立一个风格系统是*重要的环节,这也是目前排版书籍欠缺的。

排版的风格系统

本书即是从这个角度,把排版分为三大基本风格:古典风格、构成风格、国际风格,并分析其特点、演变、网格等。在风格代表人物的选择上,既要有此风格出色的作品,也要有此风格的理论著作。一个排版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理论专著的支撑,这也是成为基本风格的前提。同时理论专著除了内容之外,其本身的排版也是了解这个风格的绝好途径。三大基本风格之外的其他风格,都并未有系统的理论专著,而且几乎都衍生于三大基本风格。

本书更像是排版奥义的目录,会对风格的发生、继承、演变做一个脉络分析,并对其经典专著的基本理论进行概括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再去有选择地按图索骥,拓展阅读专著的详细内容,进入更细分风格的子宇宙。有了排版的逻辑线与风格系统,之前获得的零散的知识点就会各自归位,变得有条理、系统起来。难点在于大部分理论是英文著作,仅少数有中文译本,通读需要大量的连续时间。但这是分水岭,要么安定地研读,到达更高层级,要么永远汲汲于缺少的那一本排版书。

排版的网格系统

网格是很多设计师的关注点,关于网格的书籍也非常多,但仍有很多设计师困惑,难点在于:网格制作的着手点;制作过程中的数学关系;基本网格后的无限变化。本书会从这几点详细介绍网格系统。

每种风格都有专属的网格语言,本书根据不同风格、中西文分别介绍网格的使用方法。随着网格制作的深入,数学关系看上去会变得复杂,一定不能中途放弃,一步步理清逻辑与原因,*后才能豁然。

【前言】 
排版的技术与风格
什么是Typography 排版? Typeface、Lettering、Layout、Compsition ? Modern Typography 这本书中,认、为当出现第*本字体排印手册(Type Specimen)的时候,现代排版就开始了。之前排版只是印刷技术中的一个环节,由印刷工人根据功能和经验完成。但有了排印手册后,美学开始介入,比如我们都知道标题要比正文大,这是功能的需要,但是到底大多少则不只需要技术,还需要审美。
所以排版有两个部分:基于功能的技术;基于审美的风格。

功能技术部分有对错之分,比如“,”位于行首,并不首先有损美观,而是有悖功能,是错的。这部分的应用有三种情况:正确使用排版的功能技术:专业;明知正确用法而故意非正确使用:实验;不知正确用法而错误使用:无知。

对于以阅读体验为导向的长文书籍,一般会很在意功能技术上的对错;这些功能技术大部分是烦琐的成文规定。所以本书意不在此,而是更偏重排版的视觉风格。所谓风格可以说是一人创制、多人仿制形成的一股趋势,这“一人”必须著名且艺高。

排版的逻辑线
我们一般如何开始排版? 上设计网站搜关键词,找参考资料,看*近流行的借鉴套用? 翻年鉴作品集,看到喜欢的借鉴套用? 分析图文,制作适合的网格,把图文放进去? 这些看似都是可行的方法,但都缺乏逻辑。

为什么很多设计师看了大量的排版书籍或网文,还是觉得书架上缺一本排版书籍? 因为大部分书籍文章是在传授零碎的排版经验,这种情况行距大一些,那种情况标题小一些,这个标点应该缩进,那个符号后要加空格等。当碰到命题排版时,大脑调取的都是随机出现的碎片,很不稳定很混乱,没有确切的原由标准,不知从何着手,于是迫使自己再去看相关的知识来填充。其实真正缺的是逻辑,逻辑会产生标准,有了判断标准,混乱会被可预见的选择性所消除。

回到开始的问题,如何开始排版? 首先要根据命题信息判断排版的风格,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流行来臆断。那就要了解排版有哪些风格,这些风格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代表人物、理论著作、如何形成、何时形成,等等。再根据风格进行更细致的选择,比如字体、网格等。*后再考虑到标点、字距等排版功能技术规定部分。在这个逻辑中,建立一个风格系统是*重要的环节,这也是目前排版书籍欠缺的。

排版的风格系统
本书即是从这个角度,把排版分为三大基本风格:古典风格、构成风格、国际风格,并分析其特点、演变、网格等。在风格代表人物的选择上,既要有此风格出色的作品,也要有此风格的理论著作。一个排版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理论专著的支撑,这也是成为基本风格的前提。同时理论专著除了内容之外,其本身的排版也是了解这个风格的绝好途径。三大基本风格之外的其他风格,都并未有系统的理论专著,而且几乎都衍生于三大基本风格。

本书更像是排版奥义的目录,会对风格的发生、继承、演变做一个脉络分析,并对其经典专著的基本理论进行概括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再去有选择地按图索骥,拓展阅读专著的详细内容,进入更细分风格的子宇宙。有了排版的逻辑线与风格系统,之前获得的零散的知识点就会各自归位,变得有条理、系统起来。难点在于大部分理论是英文著作,仅少数有中文译本,通读需要大量的连续时间。但这是分水岭,要么安定地研读,到达更高层级,要么永远汲汲于缺少的那一本排版书。

排版的网格系统
网格是很多设计师的关注点,关于网格的书籍也非常多,但仍有很多设计师困惑,难点在于:网格制作的着手点;制作过程中的数学关系;基本网格后的无限变化。本书会从这几点详细介绍网格系统。

每种风格都有专属的网格语言,本书根据不同风格、中西文分别介绍网格的使用方法。随着网格制作的深入,数学关系看上去会变得复杂,一定不能中途放弃,一步步理清逻辑与原因,*后才能豁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