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翻译版)

章印字

145.6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惠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家星 主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5-06

蚂蚁书城2020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家星 主译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6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18637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5页
  • 字数 407千字
【内容简介】
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l,TCD)等的应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非常容易诊断。此外,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9,DWI)的应用,使我们得以进一步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类型和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危险因素、脑卒中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和药物治疗方面研究的文献迅速增长。此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支架和血管成形术的材料和技术也迅猛发展,并且磁共振灌注成像(pef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外科搭桥手术。

  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详细介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已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至今尚存在的未知领域。本书由该领域的30多位各个国家的专家共同编写,是第一本关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书。我们希望本书能引起脑卒中相关领域(包括神经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医学等科室)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兴趣。实习医生和研究生也会发现本书非常有意思,有助于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目录】
第一章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第一节 颅内动脉解剖

    一、胚胎学

    二、动脉壁

    三、颈内动脉

    四、脉络膜前动脉

    五、大脑中动脉

    六、大脑前动脉

    七、椎动脉

    八、小脑后下动脉

    九、基底动脉

    十、小脑前下动脉

    十一、小脑上动脉(SCA)

    十二、大脑后动脉(PCA)

    十三、总结

  第二节 病理特点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特点

    二、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动脉的病理特点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进程

    四、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

    五、人类尸体解剖研究

  第三节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研究

    一、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亚洲地区ICAS研究

    二、欧洲地区有症状ICAS研究

    三、北美及其邻近地区ICAS

    四、研究脑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种族差异的意义

  第四节 危险因素

    一、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性

    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冠状动脉疾病

    三、传统认识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

    四、不同血管供血区的危险因素

    五、代谢综合征是新提出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

    六、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间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学交互作用

    七、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的种族差异性

第二章 脑卒中机制和临床预后

  第一节 脑卒中发病机制

    一、神经影像学研究脑卒中机制

    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卒中机制

    三、不同血管区域的脑卒中机制

  第二节 前循环病变

    一、大脑中动脉梗死

    二、大脑前动脉病变

    三、颈内动脉病变

  第三节 后循环病变

    一、后循环脑梗死的定位

    二、近端后循环颅内供血区域

    三、近端后循环颅内供血区域梗死患者血管损伤和卒中机制

    四、中段后循环颅内供血区域

    五、中段后循环颅内供血区域梗死患者血管损伤和卒中机制

    六、远端后循环颅内供血区域

    七、远端后循环颅内供血区域梗死患者血管损伤和卒中机制

  第四节 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和情感障碍

    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

    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阿尔茨海默病

    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抑郁及其他情感障碍

  第五节 自然病程和预后

    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

    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因素

    三、治疗提示

第三章 影像诊断

  第一节 血管影像

    一、导管血管造影术

    二、CT血管成像

    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四、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

    一、斑块成像

    二、血凝块成像

    三、梗死的发病机制评估

  ……

第四章 治疗

第五章 不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疾病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