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教与适性——明教契嵩禅师文学研究 巴蜀书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护教与适性——明教契嵩禅师文学研究 巴蜀书社

【保正版 出版社正版新书发货放心订购 支持团购】

76.34 8.3折 92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天鹏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ISBN978755311372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736页

定价92元

货号1202196942

上书时间2024-05-11

书山有路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契嵩研究综述

 第一章契嵩的生活、性格与学术

 第一节契嵩的生活与学术

 一、生在藤州

 二、下江湘,陟衡庐

 三、税驾钱唐

 第二节契嵩的性格与学术

 一、佛徒性格:护法创作

 二、常人性格:世间文学

 三、超越时代:魏晋佛徒精神

 第二章契嵩的文学观

 第一节文以辅道——文学价值观

 一、两面受敌:“文以辅道”的提出

 二、移花接木:“文以辅道”的重构

 三、安比文句:“文以辅道”的利用

 第二节由势而巧——文学修辞观

 一、奇章:修辞的价值体认

 二、势:修辞的深入领会

 三、巧:修辞的细化操作

 第三章寓志辅教——契嵩的议论文创作

 第一节世间教——以《论原》为中心

 一、依情制则,引则入政:世间教的基本立场

 二、崇儒尊道:世间教的逻辑系统

 三、圣贤之道:世间教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世间、出世间教沟通——以《辅教编》为中心

 一、《辅教编》的结构及佛教基础教义

 二、儒释理论冲突

 三、从儒释冲突到世间、出世间教沟通

 第三节强辨而善辩——“宗论”的修辞之功

 一、“宗论”释义

 二、宗圣贤

 三、宗盛世

 四、宗常理

 第四章史以信俗——契嵩的传记文创作

 第一节契嵩的史学观

 一、世书吏学发微

 二、佛书史学发微

 三、契嵩的著史目的与方法之矛盾

 第二节契嵩的传记文

 一、《传法正宗记》体例析论

 二、《传法正宗记》表、传析论

 三、其他人物传记析论

 第五章禅关不固——契嵩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诗学李白

 一、《书李翰林集后》析论

 二、《感遇》《古意》与李白诗比较

 三、学李诗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契嵩的闲淡诗风

 一、写志舒怀与闲趣:契嵩的诗风判分

 二、人间未见:契嵩的独得之趣

 三、林下之风:契嵩的唱和逸兴

 第六章契嵩与北宋中期以前的文学语境

 第一节契嵩与古文运动

 一、亦敌亦友:契嵩与古文家关系

 二、知己知彼:契嵩对古文运动的理解

 三、入室操戈:契嵩对古文运动的用与反

 第二节契嵩与诗歌变革

 一、合之道:契嵩的诗人群体意识

 二、相合而相类:契嵩闲淡诗风与白体、晚唐体之比较

 三、应时诗人:契嵩的学李与类杜

 附论

 《坛津文集》国内外版本考论

 一、国内外《镡津文集》版本之年限争议

 二、日本南北朝时代刊本《焊津文集>>之原刻本辨年

 三、国家图书馆藏残本《焊津文集》版本辨年

 《镡津文集》“又序”考论

 一、《焊津文集》“又序”的争议

 二、“又序”与今传《嘉祐序》文献析论

 三、“又序”考辨的推进

 契嵩《嘉祐集》《治平集》以及《论原》考论

 一、研究点概述

 二、《嘉祐集》《治平集》的性质与形态

 三、《论原》考辨

 《镡津文集》的形成、演变与集内注释归属之考辨

 一、《镡津文集》正文、注释之研究情况概说

 二、至元本《镡津文集》中注释之分类与归属考辨

 三、至元本《镡津文集》中的编纂信息与《焊津文集》之演变过程析论

 四、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内容简介

 北宋云门宗高僧契嵩向来以“儒释一贯”思想闻名于学术史,本文则立足其思想形态探讨其文学样貌。析言之,则涉其生平、性格、哲学观、文学观之综合考察,及其议论文、传记文、诗歌的创作动机、形貌之分别讨论,最后回归宋代文学语境中力图作以中肯评价。此外,书中对研究契嵩之最重要文献《镡津文集》的版本样貌、形成经过与流传演变等问题也作有细致考察。总体来说,虽有不足,亦存新见,当可供相关研究之参考。契嵩在世时,其所获赞誉往往来自与其有交往者,而他们的评价则主要针对其《辅教编》与诗歌。《辅教编》阐儒释一贯之道,其相对于崇佛贬儒的著述而言,显然更易获主于儒学的士大夫好感。契嵩又善诗文,与士大夫多有唱和与书信往来。因此,他们对契嵩的赞誉便集中在儒释一贯的思想以及文法、诗法上。从当时情况看,契嵩的盛名,主要应归功于士大夫们的交相赞誉。彼时的契嵩,作为佛徒,在思想和社会地位方面,与尊儒的士大夫们之间的矛盾被弱化了。不过,契嵩死后,僧人对他的书写与评价超越士大夫们而开始成为主流。他们的讨论开始出现刻意拔高契嵩或贬低儒者的倾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