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民主(第1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策民主(第1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保正版 出版社正版新书发货放心订购支持团购】

135.25 8.6折 15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卫民 编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0674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601页

定价158元

货号1201596268

上书时间2023-11-07

书山有路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政策民主(靠前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内容:“政策民主”是一个新的民主概念,因为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还是在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中,还没有人使用这样的概念。将“政策民主”的概念发展成为一种自成系统的民主理论,强调的是将“政策”与“民主”联系在一起,可以构成一种不可或缺的民主形态。全面认识“政策民主”,不仅有助于中国的民主发展,也对改善中国的政策过程有重要的帮助。

《政策民主(靠前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政策民主”的第壹部,其内容是“政策民主”的马克思主义“溯源”。通过系统整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政策与民主关系的看法,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认可政策与民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还就这样的关系提出了五种重要的理论解释范式,即巴黎公社范式、苏维埃范式、计划经济范式、民主集中制范式和改革开放范式。“政策民主”理论不仅能够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找到“源”,还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史卫民,男,1952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府理论、公共政策、历史学等领域研究,近年的主要著作有《“政策知名品牌型”的渐进式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因素分析》《中国政治发展范式的选择》《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研究――基于2011年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中国特色社区建设:铜棱市铜管山区经验》《中国选举进展报告》《中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历史发展与比较研究》《中国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研究》《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报告》《乡镇改革:乡镇选举、体制创新与乡镇治理研究》《解读台湾选举》等,2001―2015年参与主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度报告,并任《政治参与蓝皮书》2011―2015年卷的执行主编、《政治文化蓝皮书》2017年卷的副主编及执行主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夺取政权的政策诉求

一与“权力”有关的政策理念

(一)国家依靠公共权力的存在

(二)政治权力是经济权力的产物

(三)集权是国家的本质

(四)无产阶级负有夺取国家权力的重大使命

(五)无产阶级政党要有自己的政策

二政策与民主的基本关系

(一)民主就是共产主义

(二)“民主制”的政策含义

(三)无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政策

三作为斗争武器的政策

(一)反对统治阶级政策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

(二)正确认识市民社会的政策功能

(三)选举的政策作用

(四)无产阶级的选举策略

(五)在议会政治中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诉求

四 民众的权利和政策参与

(一)无产阶级的权利诉求

(二)无产阶级不能放弃政治和政策

(三)国家成员整体性的政策参与

(四)谨慎看待全民投票的政策方式

(五)舆论与政策参与的关系

五政策的价值诉求

(一)无产阶级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对平等的理解

(三)无产阶级的自由观念

六政策的法制要求

(一)法律与法制

(二)无产阶级的宪章运动

(三)“人民立法”与“由人民来管理”

七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规则和政策态度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政策规则

(二)对一些基本政策问题的态度

第二章“公社”政策范式

一“公社”的政权特征

(一)建立公社是为了夺取权力

(二)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形式

(三)公社是废除国家的过渡形式

二“公社”的组织形式和政策运行方式

(一)建立在普选基础上的公社组织

(二)公社的政策运行规则

三“公社”的政策取向和政策作用

(一)巴黎公社的政策措施

(二)公社政策的阶级性质

(三)公社的政策作用

四“公社”的政策失误教训

(一)军事策略的失误

(二)政务管理策略的失误

(三)由巴黎公社引申出的政策话题

第三章列宁:从“公社国家”到苏维埃政权的政策诉求

一“巴黎公社”向“公社国家”的演进

(一)对巴黎公社的基本看法

(二)取代旧国家机器的十大取向

(三)对“公社”政策范式的发展

(四)“公社国家”要求的政权转换

二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

(一)民主的基本含义

(二)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特征

(三)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重大区别

(四)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要求

三围绕选举展开的斗争

(一)对普选权和选举原则的全面理解

(二)对挑战人民代表制选举的积极抵制

(三)无产阶级政党在杜马选举中的策略

(四)选举体现的,革命和政策目标

四无产阶级议会政治的发展

(一)对无产阶级议会斗争的正确认识

(二)议会党团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议会的政策宣示

(四)为“立宪会议”创造条件

五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一)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诉求

(二)苏维埃的性质界定

(三)苏维埃的政策取向

(四)农民委员会和农村苏维埃

(五)夺取政权等同于建立“公社国家”苏维埃

六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观念

(一)对“政策”的基本要求

(二)与政策有关的权力和权利

(三)政策价值取向:平等与自由

(四)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

(五)舆论与政策的关系

(六)影响政策的制度和法制因素

(七)对政府政策的批判立场

七党的策略与民主政策过程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问题

(二)党内的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三)具有双重含义的“民主集中制”

第四章“苏维埃”政策范式

一苏维埃式的国家

(一)公社武国家和苏维埃武国家

(二)苏维埃国家的基本特征

(三)苏维埃国家的组织建构

(四)苏维埃国家的历史任务

二苏维埃的民主

(一)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

(二)无产阶级民主即苏维埃的民主

(三)苏维埃共和国是更高类型和优选类型的民主制

(四)反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际举动:废除立宪会议

(五)选举与民主的关系

(六)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七)反对“生产民主”

三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化

(一)“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要点

(二)“新经济政策”的提出

(三)“新经济政策”的组织和宣传措施

(四)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

(五)有秩序“退却”和停止“退却”

(六)“新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

四 “苏维埃”政策范式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政策理念

(二)党的政策核心作用

(三)民主集中制:从“集体管理制”到“一长制”

的变化

(四)政策执行的规范性要求

(五)反对官僚主义

(六)法制保障和政策监督

(七)广泛的政策参与

(八)“计划经济”的萌芽

……

第五章斯大林:“计划经济”政策范式

第六章:民主主义革命的政策诉求

第七章“民主集中制”政策范式

第八章:“民主集中制”政策范式的阐释

第九章“改革开放”政策范式

第十章与“政策与民主”有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

参考书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