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诗学研究(修订本)博雅撷英系列 张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诗学研究(修订本)博雅撷英系列 张健

正版全新

105.64 7.7折 13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健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9756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38元

货号3657107

上书时间2024-08-22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清代诗学研究(修订本)博雅撷英系列 张健
【书    号】 9787301339756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    者】 张健 著
【出版日期】 2024-03-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138.00元

【编辑推荐】 
诗学研究经典著作,修订再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明代诗学内在问题出发,在中国诗学整体理论视野中,展开对清代诗学的全面探讨。作者提出,真伪、正变、雅俗三对基本观念制约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全书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及整体特征,探究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及理论主张,比较各派之间的承嬗关系与诗学异同,阐述重要诗学家的理论体系及独特贡献,对清代诗学的历史与体系作了系统而新颖的论述。

【目录】 
目录

绪论 / 001

一 真伪、正变与雅俗:明清诗学的基本问题 / 001

二 明代诗学:两极对立 / 004

三 从对立到综合:清代诗学的道路 / 006

第*章 明清之际: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 / 010

一 诗歌的现实地位与儒家诗学政教传统的失落 / 010

二 经世精神与“尊经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复兴的政治文化背景 / 017

三 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 / 025

四 关于正变与温厚和平问题讨论的现实政治意义  / 035

五 “ 以诗补史”:对明清之际诗歌思潮的历史价值的认定 / 050

第二章 情志为本与格调优先:云间、西泠派对七子派诗学价值系统的重建与调整 / 054

一 真伪与雅俗之间:明代诗学的内在问题 / 054

二 “ 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云间、西泠派对真、雅统一的追求 / 060

三 汉魏、盛唐、明诗:云间、西泠派确立的风雅正宗 / 085

四 格调拟古、姿色求变与英雄之美:云间、西泠派对汉魏、盛唐传统与六朝及晚唐传统的结合与统一 / 106

第三章 从格调优先到性情优先: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派诗学 / 116

一 从格调优先到性情优先 / 116

二 “ 人其诗” 与“ 诗其人”:美本位与真本位  / 132

三 从崇正抑变到主变而存正:审美价值多元论的确立及对七子派诗学价值体系的抨击  / 139

四 铺陈排比与新的诗歌传统的建立 / 154

第四章 对汉魏、盛唐审美正统的突破:晚唐诗歌热的兴起 / 161

一 情与法并重,性情与学古并举:冯班兄弟对公安、竟陵派诗学与七子派诗学的综合 / 162

二 吴乔的“以意为主”与“诗中有人” / 169

三 比兴:诗歌的创作原则与诠释原则  / 181

四 李商隐诗歌的诠释革命与价值重估  / 199

五 功夫、文采与晚唐诗的再评价  / 203

六 晚唐诗歌热的兴起 / 212

第五章 性情与格调的融合:对云间派诗学的进一步展开与修正 / 219

一 云间派影响下的宗汉魏、盛唐之风 / 219

二 吴伟业站在七子派立场上对公安、竟陵派诗学的折中 / 222

三 陈祚明对七子派与竟陵派诗学的折中 / 227

四 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与他的宏观诗歌史论 / 242

五 施闰章、宋琬等对七子派主格调诗学与竟陵派主性情诗学的综合 / 247

六 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王士禛的早期诗学 / 257

第六章 主情与崇正:王夫之的诗学理论 / 278

一 王夫之诗学的极端内在性立场 / 279

二 王夫之诗学体现的是汉魏六朝审美精神,不是唐诗精神 / 297

三 诗乐同源:诗歌的时间性展开方式与音乐性精神  / 312

四 情景交融:诗歌的境界美  / 325

五 谢灵运:音乐美与境界美统一的典范  / 336

六 “跻己怀于古志”:王夫之的特殊的学古方式  / 338

第七章 变而不失其正:叶燮对钱谦益一派诗学的继续展开  / 342

一 以作论之体评诗与叶燮诗学理论的所谓体系性特征  / 342

二 从对立到综合:叶燮对明代诗学两极对立的批判与超越  / 345

三 从崇正到主变  / 348

四 主变与理、事、情及才、胆、识、力的主客体理论  / 357

五 变而不失其正:变所不能逾越的界限  / 374

第八章 主真重变与清初的宋诗热  / 377

一 宋诗热的形成过程  / 378

二 宋诗的价值重估与唐宋传统的融合  / 391

三 尊唐主宋的论争与对宋诗热弊病的批判和矫正 / 401

第九章 对七子、虞山派诗学的继承与超越:王士禛的诗学 / 421

一 辨体与学古:对七子派及虞山派的继承与超越 / 422

二 神韵并非只是王、孟一派的审美特征  / 439

三 清远、古澹之为神韵:六朝精神与竟陵唾余  / 453

四 古澹闲远与沉着痛快:神韵并不排斥沉着痛快 / 458

五 神韵与兴象超逸之妙 / 466

六 兴会与根柢:神韵诗的创作状态 / 482

七 化境与悟境,功夫与境界 / 490

第十章 以杜为宗与“ 诗中有人”:与神韵说异趣的非主流诗学 / 497

一 朱彝尊:尊诗教、重学力的诗学 / 497

二 陈廷敬、庞垲:以杜甫为宗 / 507

三 赵执信对王士禛诗学的批评  / 513

第十一章 传统诗学体系的再修正与总结:沈德潜的诗学  / 531

一 吴中诗风的转变与诗坛尊唐风气的再盛  / 531

二 仰风雅以尊诗道:沈德潜儒家诗学的理想主义精神  / 535

三 从《古诗源》到《清诗别裁集》:沈德潜所确立的风雅正统  / 539

四 宗旨、体裁、音节、神韵:对性情、格调、神韵三说的综合  / 544

五 先审宗旨:性情优先  / 547

六 古诗之源:《风》诗正宗 / 561

七 唐诗传统:《雅》《颂》为尊 / 572

八 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与羚羊挂角、镜花水月:格调与神韵的统一 / 584

第十二章 沈德潜的同调者的诗学及纪昀对诗歌史的总结 / 591

一 田同之与赵文哲:对王士禛诗说的继承与发扬 / 591

二 虞山诗人的转向唐音 / 599

三 乔亿的诗说  / 603

四 李重华的音、象、意说 / 605

五 纪昀对古代诗歌传统的总结  / 613

第十三章 从“ 非关学也” 到“ 以学为本”:浙派的学人之诗理论 / 626

一 从“ 非关学也” 到“ 以学为本”:学人之诗理论的提出 / 626

二 以学问为诗材  / 633

三 尚涩与尚清 / 641

第十四章 诗法与文法合一:从金圣叹的以时文法论诗到桐城派的以古文法论诗 / 651

一 金圣叹、徐增为律诗分解:以时文法论诗 / 651

二 桐城派先驱重内容、重道德的倾向 / 660

三 姚鼐:诗文一律 / 665

四 方东树:以古文义法论诗 / 672

第十五章 学人之诗与文人之诗理论的总结:翁方纲以宋诗为基点的诗 学 / 688

一 肌理说:学人之诗理论与文人之诗理论的结穴 / 688

二 从“ 非关理也” 到“ 一衷诸理” / 697

三 从虚到实 / 715

四 从兴会兴趣到理性对创作过程的控制:节制与逆笔 / 725

五 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对明清诗歌道路的反省与新方向的确 立 / 742

第十六章 古典与近代之间:袁枚的性灵说 / 749

一 才性与性情  / 750

二 才性与天分  / 763

三 天籁与人巧  / 770

四 性灵与格调  / 775

五 性灵与学问 / 787

六 韵味与风趣  / 793

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创造性理论 / 799

引用书目 / 804

人名索引 / 819

初版后记 / 830

再版后记 / 83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