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金沙——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移民纪实(高峡出平湖,白鹭舞金沙;大坝江中起,绿电进万家)
正版全新
¥
25.65
4.8折
¥
54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沈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2586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4元
货号3725649
上书时间2024-06-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磅礴金沙——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移民纪实(高峡出平湖,白鹭舞金沙;大坝江中起,绿电进万家)
【书 号】 9787521222586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作 者】 沈洋
【出版日期】 2023-09-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54.00元
【编辑推荐】
金沙水拍,化雷电万钧 ;乌蒙磅礴,挡高峡平湖。新世纪以降,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四座超级水电站 横亘于金沙江上,成为西南中国的一道奇观。从小远眺金沙江长大的沈洋,以十年山野行走,走村入户,深入施工现场,见证了世界*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建设场面,塑造了一群惊天动地的平民英雄形象,复活了大山包上的文学记忆,堪称一部磅礴浩荡的江河传,一段荡气回肠的移民史, 一曲悲壮激越的时代歌。
______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徐剑
【内容简介】
2023 年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自此,世界*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除此之外,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崛 起了其他三座超级水电站 :向家坝、 溪洛渡和乌东德。世界排名前八名、 中国排名前五名的超级水电站,金沙 江下游云南境内就坐拥四座,它们总装机容量是三峡水电站的两倍。 近十年来,作者走访金沙江两岸,采访当地的移民与移民工作干部。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将大坝矗立在金沙江上,让万家灯火散发出幸福而又温暖的光。
【目录】
乌蒙高原的磅礴 001
溪洛渡的梦想 012
去与留的抉择 027
冰与火的疼痛 051
与故土的撕裂 111
向家坝的光芒 141
在异乡的土地营建故乡 163
白鹤滩上白鹤起 199
水下的老家我们搬到水上去 208
只为群众心安处 220
大风起兮乌东德 253
尾声:移民启示录 264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乌蒙高原的磅礴 001 01. 乌蒙高原的磅礴 在乌蒙群山之巅俯瞰磅礴大地,这里的山川大气雄浑,尽显绵 延巍峨之雄势;这里的江河奔腾浪涌,抖染巨龙逶迤之神韵。 乍一看,这国画一样的水墨山水似乎只适合悬挂于厅,供人赏 玩。看,那勾、皴、擦、染,万般精道。光那“皴”法,或披麻皴、 斧劈皴、折带皴,抑或牛毛皴、卷云皴、荷叶皴,灵动传神,令人 叫绝。如此雄奇险峻之绝世景致似乎只适合仙风道骨之高人游山玩 耍,祭天拜地,吟诗作赋,感悟人生。无论从土地之多寡、平整, 土壤之润泽、肥沃来看,似乎都难以满足草根百姓吃饱穿暖、生息 繁衍的基本生存条件。 要是不亲自走进这大山腹地,穿越金沙江下游数百里奇险峡 谷,亲眼看到那沉甸甸的稻谷和玉米,黄澄澄的柑橘、白橘与脐 橙,甜蜜蜜的蓝莓和葡萄,嫩悠悠的竹笋和菜蔬,香噜噜的花椒和 砂仁,白生生的魔芋和豆腐……外人有谁会想到,在这千万重皱褶 般的大山里,竟然升腾起袅袅炊烟,竟然生活着近千万芸芸众生, 竟然传承了千年之文化,竟然创造过辉煌的历史,竟然还筑起了向 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世界超级巨型大坝。 一个叫永善的小地方,就深藏在这万水千山之间。 002 磅礴金沙 自启动建设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大超级水电站以来,在永善大 地,书写了一部撼人心魄的移民史。为了国家战略,为了强国之 梦,永善人民舍弃家园,阔别亲友,远走他乡,不得不在异乡的土 地上探寻生存发展之路。 还清晰地记得,2013 年 7 月,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个偶然的 机会,我们走进了这块神奇而博大的土地,纵横千里,深入腹地, 亲近自然,探访移民。站在永善的大地上,我们的视觉,被宏大的 山水所震撼,被壮观的金沙江所冲击,不得不暂停,放慢脚步,环 顾四野,看一眼这磅礴大气与众不同的土地、山川与河流,感受它 强劲的脉搏与平静的心跳,抚摸它古老的沧桑与悠远的宁静。 乌蒙山雄奇险峻,异峰矗立,金沙江玉带一般环绕其山脚,奔 腾至溪洛渡,大地抬升,隆起一座雄浑厚重的大山,坡面平缓,地 势开阔,白云笼罩,蓝天当顶,雾岚飘浮,宛如仙境。大自然在制 造大山的同时,也鬼斧神工地造就了一道神秘的峡谷,至于这道峡 谷何以在 21 世纪派上用场,在这峡谷中建设一座超级水电站,这 也许是造物主都难以想到的一个问题。峡谷两岸,两道笔直的悬崖 如两列巨型火车排山倒海般飞驰而来,一声汽笛长鸣之后,稳稳地 停在了溪洛渡,成为了一道天然石门,为巨型电站的建设创造了得 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这让人不免想起“天门中断楚江开”这样气势 磅礴的千古绝唱来。金沙江浪滚潮涌,奔腾不息,气吞万里如虎, 一泻千里,赛跑一样朝着一个叫作太平洋的方向奔流。江左岸,是 四川的大凉山和宜宾地界,雷波、屏山两县和江右岸的永善地界遥 相呼应,两省人家一衣带水,一江之隔,相互通婚,互通有无,搭 伙经商是家常便饭,从两岸人家或青瓦白墙或两层小洋楼里飘出的 炊烟,不出一袋烟的工夫,就已在江心的上空融为一体。站在对 岸喊一声,渡个船儿就可以过江串串亲戚吃顿江鱼。 永善县城所在的溪洛渡坐落在山腰上,四面环山,流泉飞瀑, 山清水秀,树木葱茏,杂花生树,虫鸟齐鸣;远山青黛,头顶蓝 01. 乌蒙高原的磅礴 003 天,薄雾轻绕,飘飘渺渺;房舍点缀,浓淡有致,诗意盎然,俨然 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就是在这样一个宛如母亲臂弯的温馨腹 地,闪现出一个高低错落、风情万种的小山城。在修建溪洛渡水电 站之前,这是一座流动人口很少,很安静、很悠闲的小县城。可现 在不一样了,因了溪洛渡电站的修建,这里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 焦点。今天,站在永善县城后山的制高点上,放眼半山,一幢幢高 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四通八达,这座生机盎然的江边山城释放 出浓郁温润风情和无限魅力。正应了那句古话:山潮水潮不如人潮。 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和随之而来的投资商及流动人员,似乎就在眨 眼之间挤爆了永善县城,使得这个县城的主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座 祖祖辈辈生活的小县城。水不够用了,路不够走了,来了客人住不 下了……这所有的麻烦像约齐了串亲戚一样,挤上了溪洛渡人的眉 梢。不过,溪洛渡人是*能够把问题摆平的,失眠几个夜晚之后, 就有了主意和措施,县城就成了今天这个繁华的样子,成了名副其 实的美丽县城。 施工期间,笔者曾到过溪洛渡,此时的溪洛渡已不再是当年 蛮荒山野间的一座小县城了,溪洛渡成了一个大工地,成了一座不 夜城。尤其是站在金沙江右岸的观景台上,自己仿佛在天空中飞翔 一样,万丈悬崖壁立江岸,金沙江水一泻千里,涛声震天、气势宏 大。眼下的景致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整个金沙江峡谷成了 一条万般漂亮的光带。红的、绿的、黄的、橙的灯光交织在一起, 光芒四射,如梦如幻。如果仅是这光带,那也就不足为奇了,维多 利亚港湾、黄浦江畔、秦淮河边……世界上像这样灯火通明的地方 数不胜数,可溪洛渡不一样。就在这五彩斑斓的峡谷中,昼夜机车 隆隆,一派繁忙。钻孔、打炮眼、清运建筑垃圾,为第二天的施工 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掌握着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工人们,他们在和时 间赛跑。是他们,给溪洛渡注入了催化剂,让金沙江大峡谷夜如白 昼,让“溪洛渡速度”成为山谷中*让人为之骄傲的现代元素。 004 磅礴金沙 因为电—— 溪洛渡的夜晚,是繁忙的,是妩媚的,是大气的。 因为电—— 溪洛渡的夜晚,朝气蓬勃,永远都喷射出万道曙光。 这一切,让人们更加期待—— 一个叫作溪洛渡的电站,尽快崛起。 站在溪洛渡大坝旁的观景台上,远眺金沙江两岸的大山,山还 是那座山,江还是那条江。 山肚子里面的结构,却早已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就因为 清洁能源——水电。 山河的这种不确定命运,似乎与人生有某种暗合。 两座巍峨、雄浑、巨龙一样的大山,顺着金沙江两岸逶迤而 来,绵延而下。如果不是铺开地图,我们不会知道这两座山的走 向,更不可能洞察到这两座山以及两山之间的河流转向的每一个细 节。就如我们站在山脚或者山巅来仰视或是俯视金沙江两岸的大 山,我们只看到一种表面现象,而根本就察觉不到在山肚子里面发 生的巨变一样。细想下来,这也许就是人们视觉上的某个盲点了。 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在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并没有想象中 的人海一样的施工队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更多的是那些大型机 械——挖掘机、推土机、钻孔机……还有很多我根本说不上名字的 重型机械。据说能在坚硬的玄武岩上打孔的那种家伙一台就值 800 多万元呢!听了直让人吃惊。 因为这些血液里注入了高科技因子的大型家伙,更因为那些 智慧能干的施工人员,我们见识了山肚子里面那 180 余条、50 余 公里长的分作三层的纵横交错的施工隧道。我们看到了那可以容纳 9 台发电机组的长 440 米、宽 33 米、高 39 米的地下厂房。更让我 们惊叹的是,在大山的肚子里挖这么大一个“洞”,我们仍然很少 看到工人,只有几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地工作,那钻头在石壁上钻 01. 乌蒙高原的磅礴 005 孔时,发出了轰隆隆的巨响。再加上机械本身发出的声音,整个地 下工厂就有了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顺着施工人员的手势,我们去 观赏那地下工厂两边的石壁,那石壁自上而下全部呈现出规范的条 纹,看上去俨然在搞房屋装修。施工人员介绍说,那些条纹,是当 初打洞时放炮炸出来的,并非人工打凿而成,这是体现施工水平的 一种标志——要求这个地下工厂的每一处细节,都具有观赏性。据 说,这在全世界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施工技术。笔者的一位同行就 开始惊叹:兄弟,不说别的,单就是在山肚子里打那么多洞,都吓 死人,工人兄弟们真是了不起。仅就这些还不算,施工人员还告诉 我们,我们所处的这个地下工厂,只是以后工程建成后安装发电机 组的一个工作平台,就在这个地下厂房的上面和下面,还分别有两 个地下厂房。*下面的那个地下厂房,已经在江下面了。
【前言】
尾声:移民启示录 摸着石头过河,本身就意味着前面的道路可能会有险滩和暗 礁,甚至会跌倒。是的,险滩和暗礁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去面对 和开创。是的,跌倒也并不可怕,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站起来。 永善县的两大水电站建设移民,如果没有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没 有一种自我否定和突围的勇气,没有一种亲民爱民的姿态,是决不 会有今天这个局面的。不论苦与难,不论对与错,他们都在用心去 实践,用心去感悟,用力去克服。今天,千难万险皆成历史,再大 的委屈和牺牲,都将在矗立的大坝和碧绿的湖水面前成为记忆,在 万家灯火的每一个夜晚,相互温暖。 回顾永善县 10 年来的移民工作,县政协原副主席、县移民局 原局长刘锋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从政策层面上看,还有一些需要 总结和改进的地方。 其一,体制不顺,机制不畅。所谓体制不顺,从国家层面,没 有国家移民局,多头管理。出了问题,没有裁判。所谓机制不畅, 县级政府作为移民主体,但在很多问题上做不了主,市、县级人民 政府不能出台移民政策,地方的一些想法得不到充分支持,一些规 程太死板,实际操作很难。加之水库移民与水电站移民标准不一 尾声:移民启示录 265 样,地方为了上项目,建水库,每次都说压移民投资,但实际上根 本不能压缩移民投资。 其二,规划与需求不统一。规划设计方往往只考虑本项目地块 内的指标体系,而不会更多更全面地兼顾和考虑对周边村镇及生产 生活设施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项目实施后,对周边居民的生产造 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位于桧溪上部的移民安置点的污水处理厂, 其污水直接排到老集镇,如此设计极不科学合理,严重影响到了下 游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有大部分设计单位认为农村集镇街道*多建 3—5 米宽,但实际上不符合移民群众的需求。有些地方规划与实 施悬殊太大,如佛滩集镇规划入住 1821 人,实际只安置 400 余人。 其三,在一些项目建设上,业主单位没按照原标准、原规划、 原功能等三原原则实施。对公家的地块,越超了三原原则,但对于 移民群众这一块,却没有按照三原原则实施。没有实际测算出当地 的造价,给予合理补偿。 其四,新老政策的过渡很艰难。先移民后建设、规划没考虑实 际需求、移民安置规划和安置方式未提前审查通过就开始移民等问 题,这些政策性的因素往往成为影响移民工作的重要阻碍。 其五,移民政策标准不统一。在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和向家坝 两座水电站横跨四川和云南两省,相继开工,所处地域相似,物产 相似。尤其特殊的是,永善县一肩挑两站,一县境内,既有溪洛渡 移民,又有向家坝移民,但溪洛渡水电站由成勘院设计,而向家坝 水电站由中南院设计,由于设计单位不一样等多种因素,所涉及到 的四川、云南两省,金沙江下游相近区域内相继开工建设的溪洛渡 和向家坝两座电站的补偿标准难以统一,造成做移民群众的思想工 作难度加大。如:四川土地和房屋两费实行统一管理,云南则兑现 到各移民户。在补偿标准上,以花椒园为例,溪洛渡库区花椒园约 6000 元 / 亩,向家坝约 4000 元 / 亩。尽管在后期的具体工作中做 了调整,但给前期的工作造成了被动。 266 磅礴金沙 其六,移民后期发展困难。由于山区土地容量有限,农民失 去土地,移民有的选择逐年补偿,有的选择一次性安置补偿。选 择生产性安置的失地移民采取逐年补偿方式,160 元 / 人,一年 1920 元 / 人,收入十分有限,生计难以维持。而选择集镇安置方式 的移民,他们适应了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生活方式,搬到集镇后, 难以适应,无事可做,今后的社会稳定工作难度较大,令人担忧。 同时,除了刘锋局长概括的以上问题,在采访中,我们也深切 地感受到,我们的干部队伍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有的干部 政治觉悟低,没有把金沙江下游四座超级水电站建设上升到国家发 展的战略高度来看问题,认识不高,思想松懈,导致工作不主动、 不积极;有的干部不善学习,政策水平不高,业务水平不精,没有 把政策向群众讲清讲透,群众听得糊里糊涂,不知所云,导致工作 难开展;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方 法简单粗暴,没有亲和力,难以赢得移民群众的信任;有的干部与 移民群众有隔膜,工作当甩包袱,没有真情实感,没有把移民当亲 人,做事马虎了事,让群众看不惯;有的干部缺乏担当精神,胆小 怕事,不敢直面困难和现实,一点点问题就把自己吓得退到后台, 缺少面对移民群众的勇气,造成干部和群众沟通困难,产生误会。 谈到做移民工作的心得,一位县领导也发了这样一番感慨。他 说:移民工作是天下第*难事,功在国家,利在业主,苦在移民, 难在政府。所谓功在国家:“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致富 一方群众,保护一方环境。”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是以“西 电东送”为开发目标,满足华东、华中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并配 合三峡工程提高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 益,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重点工程 项目。所谓利在业主:电站经营模式是自负盈亏,投产运营后,收 益是业主。所谓苦在移民:移民搬迁是背井离乡,舍离亲情,从头 尾声:移民启示录 267 发展的一个较长过程,移民*苦。所谓难在政府:移民工作做的是 挖人祖坟、掀人房屋、撵人搬家的工作。工作开展十分艰难。一是 难处理繁简关系。移民项目规划审批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程序 多、工作繁琐,项目主管部门、实施部门、项目业主之间职责不明 确,导致一些控制性工程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进。同时,移民诉 求迫切,特别是移民安置中的许多问题紧迫,协调环节多、涉面 宽,回应反馈及解决的周期长,市、县层面无法解决,致使移民失 去耐心,产生质疑,催生出新的移民不稳定因素。二是难处理点 面关系。全国、全省的移民安置政策不统一、不平衡,形成“同江 同库不同策”的矛盾难以协调处理。三是难处理大小关系。企业要 争取投资*小化而收益*大化,对移民的安置补偿等“能省则省”, 而移民尽可能要求业主根据当前市场发育程度高线补偿,所以导致 企业和移民之间的利益不可调和。四是难处理高低关系。项目审定 层面高,规划出台脱离实际,而实施层次低,现场操作困难。五是 难处理远近关系。政策出台离群众远,不了解地方意见,脱离实 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执行困难。 当然,在采访中,也有干部认为,移民群众也还存在一些不 良倾向。有的移民群众对移民搬迁期望过高,恨不得一口吃成个大 胖子,没有清醒地看到电站建设给自己生活带来的长远变化,只看 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有的移民存在畸形的优越感,认为自己 是移民,有特殊性,甚至有种别人不敢惹移民的错误思想,连上超 市买个东西,开口就说我是移民,吓得店主赶紧好言相对,赶紧打 发,生怕惹事;有的移民一夜暴富,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没有做一个 长远规划,大手大脚乱花钱财,有几个移民青年甚至在大街上,前 一个人拿着百元钞票往后扔到地上,后面几个年轻人跟着捡钱,自 毁形象;有的移民不务正业,痴迷于赌博,热衷于吃喝玩乐,不思 进取。如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影响、制约着移民群众的 发展,也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 268 磅礴金沙 人类,总是在反省与批判中成长。*要命的是,人类很难看到 自身存在问题,在飘飘然中丧失一次次华丽转身的良机,永远停留 在以往的经验和成就之上。好在,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 德水电枢纽工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建设者、管理者以及 广大的移民群众,在这些超级水电站建设的艰难过程中,一次次蜕 变,一次次提升。他们能够清醒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病痛,并不断 上下求索,探寻根治病痛的良方。 因为,他们永远明白一个道理,人类,不在反思中进步,必在 骄傲中堕落。 纵观历史,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怀有积极的、健康的、伟大 的梦想,并以极大的热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积极 的行动改变来日之世界,用智慧的头脑创造旷世之未来,在平凡中 创造伟大,在伟大中创造奇迹。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 四座超级水电站的成功崛起,便是奇迹中的奇迹,四道巨型大坝, 将桀骜不驯的滚滚洪流驯服,让黄汤一样的江水变得清如明镜,将 自然水能资源变成点亮中国大地的清洁电能资源,在不烧一块煤 炭、一根木柴的情况下,实现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堪称史上经 典案例。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这一世界超级工程,必将载入史册, 为后世称赞。 千百年来,金沙江这条奔腾东流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跌宕 起伏、纵横千里,浓缩成一个个千古神话,承载着两岸人民的百年 梦想,在乌蒙群山的滋养下,正在孕育着一个个浴火重生、凤凰涅 槃的传奇。 近 10 年来,笔者不停地穿梭在金沙江两岸的大山大水间,在 肥沃的土壤里踏下深深的印迹,在厚重的大地上留下不可重复的合 影,在纵深的峡谷里留下呼号呐喊的声音,在奔腾的大江之上投下 长长的背影,向蓝天挥一挥手,向江河挥一挥手,在英雄的大地呼 尾声:移民启示录 269 吸,在红色的沃土上行走,在移民的村寨和街巷驻留,倾听移民干 部的心声,聆听老人的移民故事。真诚一直伴随着,感动一直伴随 着,泪水一直伴随着,欢笑也一直伴随着。 不指望金沙江两岸的山川能记住记录者的容颜,不指望江河能 记住行走的脚步,但定要铭记金沙江的青春、历史,记住辉煌和辉 煌背后那些悲壮的别离。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金沙江呼吸的同时,也 在感受着翻江倒海的涛声。当纵横交错的大山,为我们铸起巨大的 生命屏障之时,也在悄无声息地铸造着磅礴与伟大,更铸就了移民 群众用大爱和气节共同抒写的、震撼天地的辛酸移民史。 移民,他们的心中怀揣一个小小的家,那是他们赖以栖身的小 家,他们的心中还怀揣一个天大的家,那是每一个人心中固有的神 圣的大家,这个家正是国家。为了国家,他们放弃小家,为了小家 而建设国家,家国天下,就装在他们的心中。 哪怕将他们的祖坟掘起,将骨灰撒入江中,一样割舍不了家和 国在心中的地位,他们在祖坟前哭泣,在心中祭祀和缅怀,但决不 会丢弃神圣的信仰和梦想,在生活面前,在前进的路上,他们永远 是铁骨铮铮的大山的子民。 大山,可以阻挡江河流向,却阻挡不了亲情的自然流淌;眼前 的迷茫和困惑可以阻碍亲朋好友间的交往,却割不断深入移民群众 和移民干部骨髓深处的血脉相连。 大地是广阔的,山川是无边的,江河是久远的,亲情是博大 的。爱永远大于人世间的一切,维系着人类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 千百年来,在金沙江两岸的土地上,他们本是同根生,本是一家 人,共同在这方土地上耕种,奋斗,努力,打拼,共同抗争,共同 享受大山带来的恩赐,大地带来的丰收,大江带来的润泽,共同经 历风雨,在同一片蓝天下期盼,共圆一个伟大的百年梦想,就这样 一步一步拉近关系,打通血脉,疏通亲情,创造家园,造就历史, 这一步步一走就是几千年,这个时间,足以把心焐热,将爱融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