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谶:《诗经》中那些不可方物的爱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人谶:《诗经》中那些不可方物的爱情

正版全新

22.8 7.7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邱颜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325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9.8元

货号1950634

上书时间2024-05-10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美人谶:《诗经》中那些不可方物的爱情
【书    号】 9787509383254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    者】 邱颜
【出版日期】 2017-05-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29.80元

【编辑推荐】 
看《思美人》,

  思屈原之不悔。

  读《美人谶》,

  品《诗经》之爱情。

【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诗经》中的诗句脍炙人口,尤其是爱情诗句更是传承广泛。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诗句,让暗自成殇的情愫得以慰藉,萦绕于心的相思有了寄托。《诗经》留给世人的不仅于此,它展现了当时上自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的鲜明生活,我们可以从中知晓那个时代的权力更迭、告庙祭祖、社会疾苦、婚嫁礼俗,乃至当时的建筑构造、品味情趣。

  本书以《诗经》为主线,将《诗经》所在年代的婚姻伦理常识,结合那个年代那些经久不衰的爱情,用《诗经》中不可方物的诗句娓娓道来。

  婚姻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原始社会以群婚为主,原始群婚时代的婚姻形态,依次主要有:血缘婚、亚血缘婚、对偶婚。血缘婚即族内同胞同辈兄弟姐妹相互结合,男女之间无固定夫妻关系。亚血缘婚是指一族兄弟与外族姐妹相互结合的婚姻形态,它跨越了氏族界限,但仍然男女混杂同居。对偶婚是指一男一女有较为固定的结合。通常,一个男子从众多女子中择一与其形成固定关系,或者一女子从众多男子中择一与其形成固定关系,这种关系不受任何制度约束,仅凭个人喜好,随时可能破裂。

  原始群婚时代,虽有婚姻的雏形,但并未形成婚嫁之礼仪。西周时期是婚嫁礼俗发展形成之时,周礼继承殷礼,对婚嫁礼俗规定较为详细。周礼重宗族礼法,摒弃原始血缘婚,严厉禁止同姓而婚。婚嫁礼俗制定的初衷是为整治社会风气,规范世人行为。《礼记·经解》记载:“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婚嫁礼俗,约束男女关系,是礼之始端,男女之礼废,则内乱。

  中国古代婚嫁礼俗,以“六礼”为重。《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西周时期,已有“六礼”之详细记载,《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纳吉用雁,如纳采礼。纳征:玄束帛,俪皮。如纳吉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后代婚嫁礼仪形式虽与西周时期略有不同,但大体相差不大。不论是伦理观念还是婚嫁礼俗,周礼对后世的影响甚为深远。

  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制礼作乐,确立严苛的宗法伦理制度,宗法礼制重血缘、等级,建立了一套森严的礼仪制度。周礼作为主流道德标准在许多诸侯国得到推崇,一些较为正统的王孙贵族对周礼更是敬畏不疑。存续数百年的周礼,对世人生活起居有潜移默化之用,诸如贞节观、男女有别、从一而终、夫权为大等约束婚姻伦理的观念在当时已深入人心。

  春秋,战事繁多,政治冲突频繁。在文化领域,诸子著说,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受到挑战,男女关系也逐渐挣脱周礼的束缚,日渐随意。在那个时代,守身如玉的清纯女子、放荡不羁的声色尤物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正是因为春秋时期的旖旎妖娆,才会产生那么多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字字珠玑,生动刻画出那个年代的爱与哀愁。

  春秋既传承了西周的婚姻伦理制度,又有因烽火连天而雕琢出的乱世佳人,正因如此,让春秋的爱情充满了遥远的迷人气息,给人以好奇,诱人去探索。研究春秋时期的婚姻爱情,可谓一管窥豹,对了解中国古代婚姻举足轻重。因此,本书采用以点概面的方式,将春秋时期的婚姻伦理作为写作焦点,以期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婚姻起到一叶知秋的效果,也期以笔者芜浅之笔为读者勾勒一幅春秋水墨山水,共画不老情思。

【目录】 
第*章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宣姜的爱恨情仇    /1

  新台一见便成谶 /3

  新台大婚,不见美少年,唯有少年父。虽万千宠爱,心中落差亦难平。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6

  旧人尸骨未寒,新人却已受封册立。君王凉薄之举寒了旧人心,膨胀了新人欲。夺权阴谋在无限膨胀的欲望面前悄然拉开了序幕。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12

  把酒话别,酒深话长,只因彼此知晓:今夕一别,再无他年。谁知二人竟然都相继命丧黄泉,其中恩怨又可诉于何人?

  中之言,不可道也 /18

  子烝庶母为妻?竟然要嫁与自己的继子为妻,荒谬至极。但命运接二连三的玩笑,让她已无力抗争。然而,继子拼死不同意这门婚事,她究竟该何去何从?

  第二章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齐襄公与文姜错爱一生   /25

  有匪君子,如琢如磨 /27

  她是容貌倾城、才思敏捷的齐国国君之女,他是风流倜傥、文武精通郑国国君嫡长子。素未谋面的二人命运却早已有了理不清的纠葛,然而为何这份纠葛终究未修成正果?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30

  一句“齐大非偶”让文姜少女梦轰然坍塌,忧伤成疾。他疼惜她的境遇,欣赏她的才华,惊叹她的美貌,感叹上天为何要让这个完*的人儿忍受如此煎熬。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34

  他是齐国太子,她是齐国公主。她在他眼里是独一无二的美好;她感动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沉醉于他炽热痴情的眼眸。他们相爱了。然而他是她哥哥,她是他妹妹。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41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再见亦不知是何时?然,那人早已深藏心中,有生之年,断不敢相忘。

  式微,式微,胡不归 /48

  鲁桓公怎么也没想到宠爱多年的夫人竟成为自己生命终结的助力,而自己竟然一直是他人爱情的羁绊之石。

  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53

  他刚刚大婚,听闻她停留在边野之地,义无反顾在她行宫旁修筑宫殿。虽隔水相望,但阻碍不了二人朝夕相处,双宿双栖。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59

  沉醉于她的温柔,世间再无它。却不想他人早已觊觎国君之位。他死于夺权之争,她痛不欲生,睹物思人不见君。到底是不被天地接纳的爱,得不来善终。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61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他正直壮年之时,她乃襁褓待哺。他为她空留正位二十年。他为她举办盛世婚礼,然而,这一切,终不过是奉母之命,无关风月。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64

  虽贵为夫人,却未得半分宠爱。他乃夫君之兄,但她认定他是此生的相守,他给了她渴望的爱情。然而,所谓爱情,终究不过风花雪月,过眼云烟。

  第三章 维以不永伤

  ——骊姬之乱

  祸兮,福之所倚 /71

  妩媚妖娆的骊姬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鸳衾凤帐浅笑靥,福兮祸端渐迷离,今朝有酒今朝醉,平生全由后人评。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76

  骊姬不再满足夫人之位,为能改立自己之子为太子,在献公面前千娇百媚,而背后却四处散播不利太子的谣言。四起的谣言,究竟会止于智者,还是沦为助纣为虐的利器?

  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80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漫天的谣言让晋献公早已猜忌于太子。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浪迹天涯还是坐而待亡,亦子亦臣的太子究竟该如何抉择?

  维以不永伤  /88

  深知灾难无法避免的他早已置生死于身外,临死仍担忧晋国的江山社稷。生死不足惜,维以不永伤,想必是他的夙愿吧。

  第四章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晋文公的流亡爱情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99

  流亡他乡的晋国公子重耳,在狄国邂逅被俘部落首领之女季隗,美人如画,写意人生,重耳醉了,这一醉就是十二年。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107

  献公薨,晋国内乱,短短数十日,晋国几易国君。统治者为权力私欲交相拼杀,频繁更迭的政权让局势动荡不堪,百姓疾苦难言,离乱几时休,浮生厄远游。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112

  重耳归隐狄国,不问政事。树欲静而风不止,晋国新君将其视为眼中钉,派人追杀。仓皇而逃加固了重耳复国决心,待到秋来九月八,满城尽带黄金甲。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117

  重耳一行人踏上了流亡征途,风餐露宿,乞讨前行。一路虽辛苦异常,但患难与共加深了众人情谊。载饥载渴,但因有梦,苦亦是乐。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120

  与伊相遇,流光疏浅,你若一缕柔光,刹那照进凋零内心,你浅然一笑,周遭倾刻绽放。初次相遇,便许下一世欢颜,然伊莞尔,既不言,也不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123

  欲成鸿鹄志,必舍鸾凤情,丈夫志四方,怎为别离伤?今素手执杯,与君醉千场,不话离与殇。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唯愿公子能乘长风翅,他日捷报喜传来。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130

  君为绮襦纨袴子,妾乃琼枝玉叶女,门当户对两世家,奈何公子因妾身过往心生芥蒂,不肯交好。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137

  三朝元老因猜忌被杀,悲愤之余,重耳等人不能再等,复国征程即日启动……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43

  重耳回晋,人心所向,动乱了数十载的晋国终于得以安宁。季隗、齐姜、怀嬴与重耳晋国团圆。初见君落魄,恩爱两不疑,与君相离久,复见如初别。

  第五章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夏姬的红颜之惑 /147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149

  白驹踏觅,一嫣浅笑醉红尘。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几多悲歌,化作轻薄风流韵。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53

  大殿初遇,众人喧哗,伊妖娆寂静,冷眼清索。一眸深泉,剪碎了时光,情定了谁的三生?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三顾锁今生。怎奈伊人相隔一方,入骨相思,浑不知,一日不见,又岂止三秋兮?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157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倾尽三世繁华,换一世笑靥如花,显亲扬名虽为大,又怎敌伊眉间一点朱砂?如来可负,不忍卿微蹙。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与伊结连理,坐看岁月长。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165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切莫欺小,切勿妄大,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可有怨恨,切莫执念;可有报复,穷寇莫追,于人,也亦于己。

  第六章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季芈畀我的乱世之恋 /169

  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171

  无罪无辜,乱如此 /175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182

  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185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191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93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198

  第七章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雍姬的进退维谷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207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210

  第八章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三贞九烈的春秋女子 /215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217

  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 /221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224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228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232

【文摘】 
第五章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夏姬的红颜之惑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夏姬,郑穆公庶女。自幼生得蛾眉凤眼,桃腮胭红,活脱脱的美人。长成少女之后的夏姬更是体态娇媚,摇曳多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郑穆公将夏姬嫁给了陈国一名叫作夏御叔的大夫。婚后二人生活幸福, 次年得一子,取名夏徵舒, 字子南。夏徵舒十二岁时, 
夏御叔病亡,夏姬带着夏徵舒隐居株林。株是当时陈国的一个城邑, 林是郊野的意思, 也就是说夏姬当时住在陈国的一个小城的郊外, 
过着半隐居生活。这个世外桃源般的隐居之地, 谁也未曾料到在后来却成了纷争之所。夏姬生得貌美如花, 如此年轻就守了寡, 
门前自然少不了居心叵测的过客。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是夏御叔生前的同僚, 与夏御叔私交甚好。夏御叔病亡后, 
孔宁、仪行父经常帮助、接济夏姬母子。孔宁、仪行父垂涎夏姬美色很久,这些夏姬都看在眼里。她并非重贞节,守礼教之人,加之,在那个战乱时代,一个女子带着孩子生存本就不易。于是, 
就委身于二人,行了鱼水之欢。

  一日早朝之后,二人为夏姬赠送给二人贴身衣物谁的更加贵重争风吃醋,相执不下。正巧被陈灵公遇见, 问二人何故如此交恶。二人碍于君臣之礼, 
不敢隐瞒,将其中种种以及夏姬如何美好之类的话如实复述于灵公。灵公本就昏庸好色, 
听闻国内竟有如此尤物,便急不可待地让二人引路前去。灵公见了夏姬,惊为天人,捶胸顿足,相见恨晚, 当晚便留宿夏姬之榻。

  这之后,灵公便经常与孔宁、仪行父同行来夏姬府上寻欢作乐,好不自在。一日早朝, 
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三人拿着昨夜夏姬赠送给三人的贴身衣物在朝廷之上调侃嬉笑,丝毫不顾君臣之礼。大夫泄治看不下去,叹息道:“国君与朝臣如此荒淫,让百姓如何看待?”被三人听到,哑言。私下,孔宁、仪行父跟灵公说:“ 
泄治实在太无礼, 目无君王, 实在该杀。” 陈灵公不置可否, 二人见国君并未反对, 便设计将泄治刺杀。朝中大臣见泄治被杀, 
心中都知其中一二,于是无人再多言其他,各自做各自打算去了。

  灵公等人的荒淫行为,不但文武百官知晓,陈国百姓对国君的昏庸荒淫的行为也几乎无人不知。于是, 有人作诗讽刺灵公等人。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国风·陈风·株林》

  诗中的夏南,即夏徵舒。诗前半部分是路人之间的对话, 
后半部分描写了灵公、孔宁等人抵达株林后的急不可待形状,将陈灵公等人的荒淫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但百姓的讥讽归讥讽,昏庸无道的君主照旧我行我素。

  一日,三人相约到夏姬府中饮酒作乐。酒席间,见夏徵舒从门口经过,灵公调笑孔宁、仪行父说:“寡人觉得徵舒长的像你们二人。”二人大笑说:“ 
也很像国君您啊。” 这话被从门旁经过的夏徵舒听见,愤怒异常。此时的他已是成年, 
年幼之时对母亲的行为无法左右,成年后,接替父位,在陈国担任大夫一职,受君臣之礼,对灵公三人的行为也一再隐忍, 虽心中有万分不满, 
也不敢随意造次。这时正巧宴席结束, 三人醉得不省人事。灵公先出门, 前往马厩, 
准备回宫。而孔宁、仪行父二人因醉酒更甚,还在席间昏睡。徵舒顿起杀机,便尾随灵公至马厩, 拿着弓箭埋伏在马厩门口, 
待灵公马车行至门口,一箭将灵公射死。孔宁、仪行父听得门外惨叫,急忙奔出,见灵公倒在血泊中,二人顿时清醒,全无酒意。双双拔腿就跑,逃往楚国。

  夏徵舒带着自己的人马攻进了陈国宫殿,太子午落荒逃往晋国,徵舒占领陈国。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孔宁、仪行父二人逃往楚国后,在楚庄王面前添油加醋诉说夏徵舒的大逆不道。楚国是大国, 
楚庄王向来好打抱不平,见其邻国遭受如此大的动乱,自然不会坐视不理,随即发兵攻打陈国。入陈国境内,告诫陈国上下说:“ 
大家切莫惊慌,楚军入阵专程来讨伐夏徵舒,只要不作抵抗,定平安无事。”陈国上下对于楚军的到来,基本毫无抵抗。夏徵舒轻易便被诛杀, 
楚庄王借势吞并了陈国,将其作为楚国的一城邑占有,并掳获了徵舒之母夏姬。

  回到楚国, 群臣祝贺楚庄王旗开得胜, 
楚庄王自是十分欢喜。这时从他国出使归来的巫臣却不对楚庄王表示祝贺。巫臣,字子灵,楚国重臣,因其才能显赫,功绩卓著,在楚国威望很高,深得楚庄王信任。群臣都祝贺时, 
巫臣的举动让楚庄王很是意外, 于是就问其为何不贺。巫臣叩首楚庄王, 回答说:“ 若有人牵着牛, 将他人地里庄稼踩坏了, 
这时有一庄稼人上前来将牛赶出庄稼地,并抢走牛归自己所有, 是否合理呢? 虽然牵牛人破坏他人庄稼固然不对, 但若因此就霸占他人之牛, 未免有些过分。同样道理, 
大王出于正义, 联盟诸侯各国讨伐夏徵舒的不义,这本是功德之举。如今大王却将陈国占为己有, 
如此背信之举,将来还如何号令诸侯列国呢?”楚庄王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就恢复陈国主权, 并将陈国逃往晋国的太子午接回,让其治理陈国。

  侍卫将俘获的夏姬带入楚国大殿,听候楚庄王处置。夏姬被带入宫殿之时,容貌惊艳了整个大殿,殿上大臣每个都感觉春风拂面,身心惬意舒畅。楚庄王也为夏姬美色倾倒,当即想纳夏姬为己有。巫臣上前劝阻,说:“万万不可。您召集诸侯列国,是为了讨伐有罪之人,现在却因贪婪美色,要收纳此女子,这叫作淫。奸淫之人无法成大事。”巫臣义正词严地说完,随即退下,退下途中低头看了眼跪在殿中央的夏姬。恰巧,夏姬也正好奇地看着巫臣。四目相对,时间戛然而止。

  “这男子的眼眸如此刚毅纯粹,绝非那些千方百计想亲近她的的酒肉声色之徒所有。”

  “这女子的眼眸犹如一汪不见底的深泉,烟波荡漾,那无底的黑渊仿佛要把人的灵魂都给吸附过去一般。”

  只是一眼,便已万年。

  楚庄王思绪了一会,回应了巫臣,这声回应将巫臣拉回了现实。“ 卿所言极是。本王险些因此而迷失了方向。那如何处置此女子呢?” 周围文武百官个个蠢蠢欲动, 
但碍于职位高低、尊卑礼节, 都未作表示。这时, 楚国大将

  子反站了出来, 想让楚庄王将夏姬赐给他。对于子反的请求, 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子反是楚国的一名大将,战功累累,向楚庄王索要一名君王不要的女子,合情合理。正当楚庄王决定将夏姬赐给子反时,巫臣又站了出来,说:

  “此女子乃不祥之物,她让御叔早死,灵公被杀,徵舒被诛,陈国灭国,又使孔宁、仪行父逃亡在外。如此不吉利的人,跟着谁谁就要遭受不幸, 
不得善终。人生苦短,天下貌美女子如此之多,将军为何执意要她呢?”夏姬抬头看巫臣,

  四目再次相遇, 巫臣慌忙将眼神安放别处。如果说, 巫臣第*次劝说楚庄王是为了楚国的江山社稷着想, 这是身为臣子的职责之举, 
乃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么这第二次劝说子反放弃夏姬,若是出于同僚之情为之打算, 无论怎么说都有些牵强。但当时巫臣的想法, 谁也不得而知, 
就连巫臣自己在当时也不清楚为何要极力阻止子反得到夏姬。子反考虑了巫臣的劝告,也放弃了夏姬。

  楚国大殿之上,众男子围绕如何处置夏姬这名女子争执不下,夏姬冷眼看着众人的争执, 不怒不喜, 静待他们对她的安排, 仿佛一切与她无关。*后, 
楚庄王喝止了大家的争论, 说:“ 寡人决定就将夏姬赐给尹襄老。” 众人皆安静,也明白楚庄王的安排,巫臣也不好再作反驳。

  夏姬被带下大殿,经过巫臣身边时,夏姬的眸光轻轻扫了下巫臣, 就这轻眸一扫, 定格了巫臣的所有思绪。此时的巫臣并不知道, 
这眸子里留下的那一剪黑潭犹如毒药逐渐渗透他躯体的每个角落,*后渗入其骨髓, 让他不思茶饭, 无心睡眠, 满脑子都是夏姬的影子, 挥之不去, 
却也触不可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