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书店等你
  • 我在书店等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在书店等你

正版全新

34.87 6.0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晓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9005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58元

货号977933

上书时间2024-05-10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我在书店等你
【书    号】 9787515519005
【出 版 社】 金城出版社
【作    者】 朱晓剑
【出版日期】 2020-01-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 阅在心里,读在途中。
★ 固然,阅读是一个人的私事,但在书店里却能让我们寻找到志同道合者。从小众的阅读出发,也许我们就会抵达更为宽阔的世界。
★ 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能有一点点空间,找到一种*舒服的姿势去阅读。
★ 推开书店之门,让信仰在这里相遇。
★ 阅读,有微醺的醉意。时间凝固了书香,醉了,午后的梦幻时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浸淫书店多年,与书、书店有不解之缘,通过观察书店的生存环境,走访多家书店,记录书店的过去与现状、探讨书店的未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将淘书以及与书发生的种种缘分和故事、阅读心得,结集为书。不仅讲述书店的风景,还涉及藏书、书房、书店、书作、书人、书事等与书相关的雅事,在其字里行间充满着别样的风趣,透着一股特有的书人味道,在缓慢悠然中尽显读书人的从容。

【目录】 
卷一 逛书店
关中大书房
雨中访尚书吧
守护心灵的使者
一家有格调的书店
在温暖中漫步
小雅,小雅
逛博文书店
在拉萨逛书店
关于书店的爱恨情仇
在书香中沉迷
一场奢华的阅读之旅
爱书人心中的光
那些小书店,令人流连忘返
跟李老师一起逛钟书社
寻访天泽书店
蚂蚁与海洋书店
合肥书店行旅记
五彩书吧
在昆明的麦田里徜徉
在芜湖邂逅书店风景
访长沙德思勤书店
晴朗文艺书店
籍古斋旧书店
温情的襄阳旧书城
留神书店
瓷谷书吧:畅游在书海
阿勇旧书店:湖南旧书业中的翘楚

卷二 书店事
书店理想
愤 青
无招胜有招
品位问题

漂流日志
将错就错
诗传单
代言人
黄金位置惹的祸
偷 书
算你狠
书 痴
小物件
推荐书
读书小报
读书会
当书店爱上出版
去书店寻找爱情
DIY做书
图书分类法
三重奏传奇
书店记事

卷三 书店症候群
书店病人
世道再难,也要开书店
开店不指南
城市的乳沟
爱上书店的理由
看得见的未来
开一家好书店
开间主题书店
你的书架诉说着什么
是人文风景,也是营利事业
那一簇灯光
开家孤独的书店
跟着钟芳玲逛书店
生死书丛
实体书店应打造人文空间
24小时书店不必一味复制
不可不说的脉络书架
中国的实体书店会崩溃吗
在书店,有一种职位叫书店编辑
由书镇想起来的
书店卖的不只是情怀
逆袭生长的独立书店
百草园书城:鲁迅笔下的读书风景

后记

【文摘】 
中国的实体书店会崩溃吗?

前几年,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帖子《中国实体书店崩溃的真相》。
我看了那个帖子,猛一看,分析也有合理之处。但要说中国书店的死亡,怕还是为时尚早。
书店是近现代随着出版物的蓬勃发展才有的事物。中国书店的类型和发展史,与西方书店有着差异,但无一例外的是,书店的服务功能,都是在不同程度的加强,使书店更具有活力。
不必言说网络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其实也跟文化政策有关。我们知道,在西方的出版业经营中,书店是*重要的一环,新书的价格在实体书店、网络书店之间差别不大,其旨在保护实体书店正常运转下去。但比较我们的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新书网购价格相对折扣较低,如此才有了实体书店运营的艰难。
有趣的是,日本大型连锁书店纪伊国屋书店(Kinokuniya)收购了村上春树*新散文集《职业小说家》(Novelist as aVocation)首印10 万册中的九成。此次纪伊国屋书店的大量收购意味着线上书商手中只有5000 册书,其余9 万册都将在纪伊国屋书店和全国多家书店发售。这一行动旨在“其全部配销均优先日本实体书店,以期将该国读者从网络书店唤回实体书店”。这一拯救计划虽只是个案,却还是有着代表意义。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我去西安的关中大书房,看到海豚出版社的不少新书在上架销售,其中多数为五折。应该也是海豚出版社支持实体书店的一种策略。据了解,海豚出版社的此举只针对有特色的书店做的一项活动,其侧重点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无疑,这是出版机构谋求更大利益的同时,也使实体书店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毋庸置疑,中国的不少书店,无论规模还是经营策略,与欧美及日本等国书店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在国内的一些城市旅行,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一些地标性的书店,如天津的天泽书店、西安的关中大书房、拉萨的时光旅行书店、合肥的保罗的口袋书店、南昌的青苑书店,等等,它们的存在构成的书店风景,尤其值得关注。
此外,国内的实体书店与欧美及日本等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实体书店中销售新书的书店之外,不少城市还存在着大量的旧书店,至于旧书摊就更多了。在爱书人、藏书家阿滢主编的《中国旧书店》中有详细的记录。
爱书人时常逛书摊,也在感叹旧书店一日不如一日,这只是大的文化环境下的缩影。旧的书店离去,新的书店诞生。这是书店业的发展模式,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在书店,有一种职位叫书店编辑

*近,读吴兴文先生的《书缘琐记》(海豚出版社2015 年5月版)。其中的《推动书店的新形态》说:
*值得一提的是,刚开始提到的幅允孝从事的第*个工作案例:东京六本木之丘“TSUTAYA TOKYO POPPONGI”书店,以旅行、美食、设计、艺术四大主题,对生活形态提出新的建言,构成前所未有的书店形态。于是他将马尔库斯的文学作品,放在“旅行”书柜的“南美”区,布列松《In India》过去一向摆在摄影书柜,现在放进“印度”的架上……通过这种打破既定分类的概念,进行所谓的“书柜的编辑”,比前面提到打破既有的学术分类更进一步,让读者有“是否有什么好东西”吸引他们前去,或者将暧昧抽象的想法转换成具体商品的陈列。幅允孝说:“书店不只是卖书而已,应该是将聚集在那里的信息加以重新包装,进而产生创意,创造出新的商品。肯定还有许多销售点尚未被注意到。”
这里说的是“书柜的编辑”,实际上所担任的角色是书店编辑,所做的工作正如幅允孝说:“书店不只是卖书而已,应该是将聚集在那里的信息加以重新包装,进而产生创意,创造出新的商品。肯定还有许多销售点尚未被注意到。”
我曾在《书店病人》一书里提到过书店的图书分类、陈列,是一门大学问,列举过成都的今日阅读书店的独特分类法,打破传统书店的分类、陈列模式,才能获得新生(在逛书店时总给人意外之惊喜)。这个图书的分类、陈列所涉及的内容既包括消费心理学,也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关。当我们还在纠结于书店为何卖咖啡卖文创产品时,书店的形态已发生了许多变化。
就像已经消失了的书报亭。一间书报亭,仅仅是卖书报就可以了吗?似乎不可能。它更像是一间杂货铺,将饮料、水、烤肠等饮食予以支撑。这当然是因书报亭的服务在延伸,仅仅是卖书刊,可能就无法存活下去。当然,现在很多地区的书报亭已经真的停了。
今天,大众的文化消费习惯,一直都在悄悄改变着。做书店,如果按照传统思路墨守成规做下去,固然可一时存活下去,却难以持久。
书店所做的事,首先是存活下去,才能谈书店理想。对多数人而言,一家书店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关注的并不多,一旦书店歇业,就会引发不同的感慨。这种复杂的书店情感,是难以一言说尽的。
书店编辑所承担的功能,是让书店显得更为多元、灵动,吸引读者走进书店,与自己喜欢的书相遇。这种惊喜,在如今逛书店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当然,这也许与书店的分类、陈列方式相关吧。
不管怎样,书店把书交给读者的手上,才能实现书的价值。书店编辑正是对这种理念的执行,让读者开启一段阅读之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