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乡甘露(凤凰枝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乡甘露(凤凰枝文丛)

正版全新

53.44 7.9折 6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author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40979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8元

货号3662774

上书时间2024-05-10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他乡甘露(凤凰枝文丛)
【书    号】 9787550640979
【出 版 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68.00元

【编辑推荐】 
了解西藏和藏传佛教的入门之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凤凰枝文丛之一,为学者沈卫荣的学术随笔。分为“序说”“藏传佛教”“语文学”“读书”“纪念”等部分。对于蒙元史、藏学、语文学、学术史诸问题多有发明,展现了学 者本人的治学经历与国内藏学研究的前沿水平。作者在回顾总结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之后深刻指出,藏学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顺应某一种思想、权力和利益而建构出一个人们喜爱或 者期待的、虚拟的西藏和藏传佛教,而是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带着批评的精神,来研读藏文文本,观察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和揭示西藏之复杂和曲折的历史, 描述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面貌。

【目录】 
第*辑 序说

003 谈藏学和“西藏热”

022 从蒙元史到藏学研究

037 把整个世界作为异乡的人是完*的

049 休谟的佛缘:发现抑或构建?

第二辑 藏传佛教

067 吐蕃僧诤背后的历史叙事

078 从“大喜乐”和“演揲儿法”中还原历史

094 酒、色、疯僧和活佛

118 欢喜佛与双修法

135 “你看,我连这么恶心的东西都吃下去了,我成佛了!”

158 玛吉阿米

...——一个被捏造出来的情人

166 作为一种历史叙事形式的“腐败”与“改革”

176 为何“*好不相见”?

181 仁波切、莲花生和“性手枪”

187 天价唐卡或唤醒一段被忽略的历史记忆

193 为什么要开展佛教与科学的对话?

第三辑 语文学

203 文学研究的理论转向与语文学的回归

...——评保罗·德曼的《回归语文学》

222 “非驴非马”的汉学家和“半吊子”的区域研究

...——从薛爱华教授的一封公开信谈起

239 再认识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47 寝食难安之际重读陈寅恪

251 说不尽的“语文学”

262 语文学vs超语文学

275 人类会进入一个没有语文学的时代吗?

285 宗教研究、语文学和现代性

第四辑 读书

295 我与佐藤长先生

300 佐藤长《古代西藏史研究》汉译本序

306 大师的谬误与局限

...——略议《中国古代房内考》的问题

318 再说大师的谬误与局限

...——答读者忽都不花

323 佛教语文学和汉藏佛学研究的新篇章

...——评安海燕博士著《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

329 管窥美国藏学

第五辑 纪念

357 林藜光先生与钢和泰男爵

369 王尧老师走了,二十世纪中国藏学*耀眼的一颗星星陨落了!

376 阿里王子,你真的就走了吗?

387 道德光华温润玉  文章和气吉祥花

...——送别冯其庸先生

395 风雨纵横 五千年事

...——读《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谈藏学和“西藏热”
中国藏学的前世今生
澎湃记者(张明扬,下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藏学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成了一门显学。但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藏学这个概念似乎起源于西方,西方一开始是如何对藏学产生兴趣的?
沈卫荣:前几天刚读到一则微博,大意是说今天如果你说话、写文章想要有点别样的格调的话,你不妨谈谈藏学。看来藏学在当下人们心目中确实有点特别。与突厥学、西夏学、蒙古学、满学等等传统东方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藏学显然很热,这种现象应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现在,每三四年开一次的国际藏学会动辄有四五百人参加,但这竟然还满足不了大家的热情。
近年又冒出一个国际性的青年藏学家大会,也是三四年开一次,同样有好几百人参加,非常热闹。即便如此,要说藏学已是一门显学了,这恐怕还是有点言过其实。因为它在任何国家的大学或者研究机构中都还是一门相对边缘的学科。眼下的藏学热明显与世界性的“西藏热”有关,它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西藏研究的繁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藏学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概念,这当然指的是现代学术意义上的藏学,其实汉学又何尝不是呢?西方尊称匈牙利学者乔玛(Alexander Csoma de K.r.s,1784~1842)为国际藏学研究之父。乔玛来东方的本意是要寻找马扎尔人的故乡,是要寻找今天匈牙利人的根,*终他却获得了英国方面的资助,开始在拉达克学习藏语文,编写出第*部英文藏文文法书和第*部藏英字典,催生了现代藏学。
被尊称为中国藏学之父的是于道泉先生(1901~1992),他早年在北京追随爱沙尼亚男爵、印度学家钢和泰先生(Baron Alexander von Staёl-Holstein,1877~1937)学习梵文和藏文,其后远赴法、德、英等国留学、工作,曾追随法国第*位藏学教授巴考(Jacques Bacot,1877~1965)等人深造,新中国成立前夕归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开设藏语文教学课程,培养出了王尧先生(1928~2015)等一批弟子,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藏学研究。如果这两位藏学之父的说法还算靠谱的话,那么,中国的藏学研究在时间上比西方的藏学研究起步要晚,而且在学术传统上也应当与西方藏学一脉相承。
有意思的是,乔玛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学者,他写的有关藏学研究的文章被当时人嘲讽为“马尾巴的功能”,但他留下的文法书和字典为后世西方藏学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于道泉先生则是现代中国学者中一位十分少见的性情中人,早年曾热衷于编写藏汉字典,后来又醉心于创制藏文打字机,皆半途而废。他的固执曾让他当年在中研院史语所的老板傅斯年先生(1896~1950)大为光火,但也奈何他不得。终其一生,他对正儿八经地做学问似乎并不很在意,却对由俄罗斯半仙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夫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1831~1891)创立的专事怪力乱神的灵智学(Theosophy)十分着迷,留下的*为人称道的学术作品竟是他在出国留学之前、还不到三十岁时翻译出版的汉英文《第六代**仓央嘉措情歌》。
澎湃记者:与西方藏学相比,中国藏学相对来说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中国藏学在国际藏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是藏学研究的领导者吗?
沈卫荣:西藏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藏语文是六百万藏胞的母语,不但藏文文献是藏学研究的基本材料,而且汉文古文献也是研究藏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帮助,应该说中国藏学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潜在优势,本该在国际藏学界占主导地位。可是,迄今为止中国藏学并没有将这些潜在的优势化作现实,更不用说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了。

【前言】 
收于这本小书中的是我于2010至2020年十年间所写的学术随笔中的大部分。说是学术随笔,其内核当然还是学术,只不过是尝试用一种看似随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对一些很学术的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借此而能获得更多的读者。可以说,这本小书中的文章没有任何一篇真的是很随意地写的,或者说是写得很随意的。不单是因为对学术我从来不敢不严肃认真,而且由于对写文章我还缺乏能随心所欲的自信和能力。我深信学问和文章都是永无止境,需要不断锤炼的。但愿再过十年,我也真的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这部文集中文章的内容,与我十余年前出版的第*本学术随笔集《寻找香格里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一样,依然不超出藏学、历史学和语文学的学术领域,这表明我几十年来初心未变,一直坚守和耕耘着原来的学术园地,既不敢有所懈怠,也不曾有所逾越。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我的这些文章能清楚地了解我的学术历程,如果有人还能从中体察出我的些许学术进步,则不胜荣幸和感佩!
这本小书之所以题名为《他乡甘露》,一是因为这本小书中的所有文章都是我身在他乡时所写,写的也都是有关他乡之文化和学术的甘露;二是因为我的家乡,一个江南小镇,恰好拥有这样一个美妙的名称——甘露,而我却少小离家,老大不归,做着“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学问,平生追求的是要做一个“把整个世界都当作他乡的
完人”。
虽自惭谫陋,恐不成敬意,但私愿将此小书献给我的故乡——甘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