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韵新阳
  • 风韵新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韵新阳

正版全新

34.2 7.1折 48 全新

库存5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祥洋樵夫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9302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8元

货号1334772

上书时间2024-03-13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风韵新阳
【书    号】 9787516819302
【出 版 社】 台海出版社
【作    者】 祥洋樵夫
【出版日期】 2018-06-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48.00元

【编辑推荐】 
家乡山水美,家乡人更美,作者深深挚爱着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文化。自1981年以来的三十多年间,足迹踏遍新阳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曾为大自然的造化所感染、陶醉,欣然面对家乡的风景名胜,决意将之展现于世人面前,公之于众。毕三十余年之功,写就本部《风韵新阳》。  

书中不仅承载沉甸甸的壮民族文化,更真切地反映了壮汉文化的交集,体现着民族间的交流、团结和友谊。诚可谓有诗、有词、有山歌,更不失为一部有壮、有汉、有国际,有古、有今、有未来的诚意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 37 篇文章,记载了作者家乡新阳镇的风土人情。作者深入山村,调查研究,把了解到的原汁原味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加工创作,写成有感而发的散文。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故事、奇缘、风流、俊杰变成了夜话……

【目录】 
目录

001第*篇莲花山赋

005第二篇碧翠山下伏皇美

009第三篇旌旗山小不平凡

013第四篇新阳礼赞

024第五篇壮家三月九传奇

026第六篇情歌悠悠刁一坳

028第七篇我家有块红薯地

032第八篇江夏源流青史传

045第九篇金葫芦地说葫芦

049第十篇祖孙言史百马坡

053第十一篇大爱无疆将军岩

058第十二篇戏台登场话韦罗

064第十三篇天马行空说韦甫

068第十四篇水鼓声声唱敢夸

070第十五篇状元故里颂坡菊

073第十六篇金伦根脉赞敢花

078第十七篇流水清波桥秀平

081第十八篇雄狮巨吼伏羊震

084第十九篇伏兰的前世今生

087第二十篇金牛摆尾那方奇

091第二十一篇五马同槽湖光好

096第二十二篇雌凰宜室道名扬

099第二十三篇马身子形坡盒山

102第二十四篇蛙声高唱李林美

107第二十五篇雄凤翱翔竞风流

110第二十六篇金鸡笼地话古今

153第二十七篇金睡虎地出奇缘

158第二十八篇凤凰展翅呈吉祥

162第二十九篇甘甜清泉美人欢

169第三十篇波流峻岭渔翁眠

175第三十一篇九龙捷地故事美

180第三十二篇马槽辽泉人俊杰

187第三十三篇虎山龙潭英才俊

193第三十四篇青史留名桥列美

203第三十五篇气势恢宏岜望秀

210第三十六篇史家难忘梅花岭

215第三十七篇珍芳情浓麒麟坡

【文摘】 
第*篇莲花山赋

新阳一带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可是世人唯知金伦洞,不曾晓得有莲花山。这山是本地方园五十里*高峰,而且,富于传奇色彩。登上山顶,则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难怪会有人在登泰山时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而此时此刻,我思绪的骏马,早已脱缰奔驰,久久难以平静……

一天,樵夫采薪,登上莲花山顶,他惊叹于那莲花山之高。他肃立着,看到朵朵白云,如同一团团巨棉,在头上缓缓而过;看到一条江水,宛若一巨大玉带,朝南宁方向缓缓地飘去;看到周围的群山,仿佛就在他脚下……

樵夫无暇顾及周围胜景,一心一意到金伦父墓前拜谒。这墓高葬莲花山顶,端坐莲台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丝丝灵气,涵养、哺育着它,明堂宽广。前人称这以广东大海作明堂,两层狮虎把门关,旗鼓齐备,文房四宝应有尽有,玉印显露,玉带缠腰,吸纳万里,大明山在左前方,蜿蜒前去,右边重峦叠嶂的丘陵,连绵不绝,龙高虎低,妙不可言。

樵夫暗暗叹说:“莲花山,真天下名山!”

樵夫又暗自思忖道:“廖金精跑遍北京名山,于北京昌平区郊外黄土山,后改称天寿山,为明成祖永乐文皇帝朱棣选定陵地长陵,明十三陵的首陵。后来,明十二代帝皇陵寝都附葬在这里,因此,有了现在的北京明十三陵。如果当年廖公来到这里,也许明十三陵中的某座陵寝,就要落坐莲花山上。”

樵夫梦呓一般,喃喃说:“果真如此,那该多好!”

千百年来,每时隔二三十年,山上莲花,就在一个漆色的夜晚,盛开着,怒放着,宛若初升的红日,也似高高灯塔。那婀娜多姿的莲花呀,伴随着天边仙乐,在半空中闪烁着霓虹灯般的光芒,大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般的美景……

有人说,莲花山是一块风水宝地。相传五百年前,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尚书后,奉旨南至广西,设思恩府治蛮,统辖今武鸣、马山、平果、隆安一带,府治初址为今马山金伦洞旁旌旗山下新阳村部前稻田及武鸣府城。他就寻址的事,绞尽脑汁,*终按当时盛行风水之说确定优劣。相约一方莲花山顶,另一方在今马山林圩附近状元山顶,以雄鸡报晓为号,先鸣的胜出,府衙就定在那里。

当时莲花山上先闻雄鸡高唱,唯因本地豪绅生怕朝廷征用他土地,百般阻拦,不许先鸣放号炮。大约半时辰后,才听到状元山传来炮声,之后,本地人才在莲花山点燃引线鸣放号炮。虽府衙是*终定在武鸣府城,但莲花山作为风水宝地之说,从那时起就广为流传,至今五百年来,登山觅宝的人趋之若鹜。

本来新阳一带山岭叠嶂,土地贫瘠,古骆越民族(壮族)先民虽艰辛劳作,作物却收成甚微,甚至歉收,到头来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年还小的金伦,虽出身豪门,却常为百姓着想,苦思改天换地良策,以拯民于水火。自此,古骆越民族山间的贫瘠土地变得肥沃起来,特别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瓜果,果大肉厚、鲜甜肥美,新阳一带变成有“鱼米之乡”美称的“粮仓”,是历代官府税赋的重要来源地。

莲花山是那样巍峨,那样雄伟,那样隽永。千百年来,她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那丰涵的乳汁,哺育着壮民族儿女,使之一代代生息繁衍下来。因而,莲花山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散发着泥土馥郁清香气息的乡土文化;是她印证了古骆越民族世代生息繁衍、文明、进步、发展的信息;是她让人感受到壮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优美动人;是她让人体会到壮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战胜天地、征服大自然、创造辉煌的壮伟精神。

后人对莲花山的赞美,真的太多了,例如,《莲花山赞》:

广东大海万里天,群雄谁人敢比肩?

白云朵朵头上过,莲花丛丛接长天。

端坐莲台金伦仙,追日巨臂洒酥盐。

甘滋壮家薯与果,从此山人有良田。

莲花山下的山民,世代纯朴无比,热情好客,秉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道。各民族的兄弟姐妹、贵宾朋友,当你来到莲花山下,山民们会用*美好的佳肴美酒、*鲜甜的果薯、*优美动听的山歌,热情而隆重地款待你。亲爱的朋友,难道你不想到莲花山,一边品尝山民的佳肴美酿,一边倾听山民的优美情歌,一边饱览古骆越民族风光胜景吗?

第二篇碧翠山下伏皇美

五岭以南曰广,其东称广东,简号粤,其西为广西,简称桂。广西首府南宁,正北约百千米处,有一村落,覃姓人家世代居住。远古骆越民族后裔,几经岁月风华,繁衍生息,至今为遐迩闻名的望族。此处于1936年前属武缘望山村,之后划归隆山县连山村,1951年6月至今归马山县管理。其村名曰伏皇,缘何得名?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壮族故事。故事涉及今新阳敢花屯韦氏先人,后人称之金伦仙,有洞府称金伦洞。

韦金伦自幼聪颖,精通四书五经,勤习四术,博览四史。三岁髫童能作赋,可谓神童,十五岁上乡试中举,堪称品学评名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金伦从小关心百姓疾苦,好学进取,学业精益求精,后参加己未科殿试,力挫群雄,折桂揽取魁元。殿试考题是,皇上指着自己身上龙袍,问说:“我有九五之尊,贵为一国之君,着黄袍,为何袍上绣八龙?”时年方十九的金伦不假思索,答说:“龙生九子,皇上本一龙,再加龙袍八龙,可谓九龙齐备,实是应九龙聚会,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之象,也为国泰民安,天下万民福祉之所系!”

龙颜大喜,于是,皇上在金銮殿上钦点金伦为状元,并且,御赐金伦玉马二双,车轿一副,轿夫八人,黄金万两,报晓金鸡一双,旌旗一面,官拜翰林大学士。

金伦为官清正廉明,严于律己,充当表率,垂范后人。他处理朝政,勤政爱民,得到皇帝垂青和同僚欢爱。

金伦从小孝友,奉旨回家省亲,体恤下属,不用轿夫,改用玉马驭驾车轿,沿途从不劳众扰民,深得百姓拥戴。

金伦后在今莲花山去世。不知过了多少年,此处有了今日伏皇后面的大山——碧翠山,而前面亦有两座前山。让人惊叹的是,三山有玉马驾车轿之势。民谣有云:碧翠碧翠,群英荟萃。金鸡一飞东南,一往西北,到今伏兰、伏杨和那方地方。旌旗则飘飞上天,然后,不知何由,一变为二,一西落今六欠、六拉左近,一东坠今坡菊、敢花右边。后人为纪念当年爱民如子的明君,故将酷似由皇上御赐金伦车轿形状的碧翠山下面的村落称为伏皇。

伏皇位于新阳正中,其右侧有一山坳,名曰刁皇坳,人称龙之脊梁骨。相传,当年江西地师到此坳时,不敢站立而过,而是不得不匍匐躬身,爬行缓过,全身颤抖,宛若筛糠。地师过后,留下如此预言。后来,演绎成童叟传诵的民谣:“刁皇东,刁皇西,两只公鸡对面啼。人若有缘居此处,儿孙世代不耕泥。”传说,难以令人置信,而民谣或许不假,仅就坳下村落那方来说,历代文人武官众多,人人不畏宦海沉浮,仕途艰辛,个个精忠报国,垂范后人。

时至今日,新阳一带天宝物华,地灵人杰,物产丰富,人才出众。古往今来,新阳人都崇尚斯文。在科举时代,新阳曾设有很多私塾,巧过科举考试关出仕的人,走出新阳大山,奔上仕途。功成名就后,有的回来光宗耀祖,有的回乡出资办学馆,广收门徒。而循环往复的名利示范观,催发的新阳人好学不辍,延绵至今。千百年来,新阳人尊师重教,大力办学兴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教育使下一代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材,诚可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可苦孩子。人们都说,今天的新阳,林校、粮校、财校,年年新人到,西大、师大、哈工大,岁岁有人读……所以,有人作《乡恋》诗:

天马驾伏皇,雄鸡唱兰杨。

争艳有菊花,松竹连江往。

新阳多俊杰,光明数那方。

男儿出乡关,前程路更长。

凭谁问,作诗的缘何舍梅而代之以松?是的,山民酷爱青松的高大挺拔,迎风傲雪,高洁苍翠,大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直面困难不低头,万众一心齐奋进,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这也许是山之魂了吧!

【前言】 
序言

高朋聚首,各鸣其志。自言欲植灵芝,友人劝言种木薯。昔年未名山间,垦荒种植木薯,深知其中涩味,乃言宁打柴卖薪,亦不种木薯。故园雅称新阳。话说新阳,乃初升太阳,然而,绝非仅此而已!新者,吉也,祥瑞无比;阳者,音洋也,浩瀚无边。新阳寓意祥洋者,当为不俗,因是自号祥洋樵夫。

故园山,家乡水。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山舞龙蛇,水飞凤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悉皆钟灵于斯。昔年商海凌云志,终于随梦去。如今甘作祥洋一樵夫,兴高采烈采薪去。

采薪去,去采薪。蜂喧蝶舞,鸟语花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处,樵夫睡犹酣,神思化着一黛叶,随水漂流去,时而山环婉转,涓流欢歌,时而险滩潺流,瀑布飞花,惊涛拍岸,浩然冲天,不知千万里,终讫于祥洋。

赞祥洋,叹祥洋。祥洋浩渺接长天,碧波万里龙宫现。看,碧波荡漾,龙宫若隐似现,虚无缥缈,人说蜃楼海市。龙宫仙虾接引,蟹相拜迎。游龙宫,觅珠宝。龙宫黛龙蹈起舞,展现墨宝一片天……

樵夫大喜,心走龙笔,留下拙文以志之。

祥洋樵夫

前言

我毕三十余年之功,写就本部《风韵新阳》。这部书有缘问世,与读者见面,也是一波三折,即将付梓之时,说说心路以及成书过程,以便大家加深对壮文化的理解和喜爱,了解壮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懂得壮文化与汉文化的通性,认识到壮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集,从而,认识到壮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而那历史悠久、丰富的壮文化,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我家学渊源,幼承家祖严训,教授圣贤书籍,从小就对各种文化知识有浓厚兴趣,尤其爱好文学习作。小学时得名师启发教导,而知诗歌词赋、对联,平时就背诵些诗词,后来,自己也就能诗能词,能文能对,能歌能赋。1985年,学校放寒假回家,两学友光临寒舍,尚未入屋,即出上句对子,我即刻对上,前后不及一秒钟,学友兴奋不已。1986年季夏,毕业分配工作分手在即,某同学索诗存念,其言方毕,我出口成诗,前后不及三秒,在场的同学欢声雷动。

我读完小时,先后得益于两位老师的耐心辅导,而有长足进步。初中语文老师更是机智点拨,因而受用无穷。高中语文老师是文章高手,他的厚爱与精心栽培,使笔者如鱼得水,为进一步升学深造奠定了基础。

1982年秋以来,我一直酷爱文学创作,尽管命运之舟于1984年把我载到商校(由商专代培)就读,但我依然是笔耕不辍。商校毕业时,同学们都企望我成为一名作家,但我内心总是觉得自己眼高手低,极可能不孚众望,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和衷心祝福。在商校就学期间,我得到哲学老师于副校长之启发,经济地理先老师之肯定,特别是语文老师金屏教授之厚爱,早期习作《南屏山的回忆》《商专印象记》《煎羊肝》等。在课堂上宣读点评时,获得很高的评价,这更鼓舞了我的斗志。三十多年如一日,我始终坚持习作,自得其乐。

1986年盛夏,我毕业后被分配回到马山故土工作,先到商业部门历任县五金公司、百货公司业务、商业局干部。1994年春天,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历任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所长、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兼就业培训中心主任)、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兼人力资源市场中心主任)。2013年11月27日至今在县农业和林业部门工作。面对那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家乡壮民族民间文化,作为壮族人民的一分子,我觉得我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将家乡丰富的民间文化发掘出来,认真保护,使之得以传承下去。故而我持笔疾书,几易其稿,终于在2007年末写下一部较为完整的“新阳风物传说系列”壮民族民间传说故事。2008年3月,我从澳洲与新西兰旅行回国后拟出版,当月即到桂林漓江边象鼻山合照全家相,想要附印书内,聊表对家人之歉意与谢意,但后因变故而不能再将书与读者见面。

2009年元月,一对美籍华人朋友夫妇,前来看望我,曾提出重金买下这部书的手稿,我未予同意。后来,我妻子竟将这部手稿连同其他文稿,当废纸卖给过街收废旧的,一时之间,我受到巨大打击。尔后,中断一段时日未作文章,2010年初,方开始恢复习作诗文。2011年11月中旬,我到马山人社局驻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从零开始自学电脑打字,本认为无缘与读者见面的那些壮族民间文学故事,于是有了转机。

我克服伤病困扰,夜以继日地敲键盘,终于在2013年5月20日写就37篇书稿,暂拟书名为《天河星花落新阳》,并拟以祥洋樵夫的笔名付梓。

书稿初时以半文言文之笔法来写,为避免部分人看不懂,自第13篇以后,改用现代文书写,还有后来的诗作都以极其通俗易懂的文字来写。虽谈不上什么文学价值水平,但群众喜闻乐见,自己认为不用再作改变,这一点曾得到辽宁省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古耜老师的肯定,还有著名散文家王剑冰老师也给予好评。该书稿2013年秋至2016年由马山《金伦》杂志连载,一定程度上得到读者的肯定、共鸣和赞誉。

我的业余创作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时读高二(现已大学毕业工作)的大女儿常对我说:“爸,你虽很累,但看起来你是快乐的,你能得到快乐,我们也能感同身受,你一定会成功!”小女儿时读小学三年级,每当我伏案写作熬夜时,其都悄悄然泡好两杯浓茶置于案前,然后,才去休息。有如此一对儿宝贝女儿的关心和支持,要是不认真写东西,内心也觉得对不起她们,往往有一种枉为人父之感。因而,三十余年如一日,我笔耕不辍,其乐融融。

家乡山水美,家乡人更美。我深深挚爱着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文化。1981年以来的三十多年间,我的足迹踏遍新阳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我曾为大自然的造化所感染、所陶醉,欣然面对家乡的风景名胜,决意将之展现于世人面前,公之于众。

我崇敬和热爱家乡人,那是一种浓浓的亲情。正因如此亲情,我奋进不已,笔耕不辍。我已故的启蒙老师启明伯,在书法、绘画与表演艺术等方面,有相当高的造诣,而且,任过初中毕业班语文老师。我们系同村邻居,老师曾经对我说:“文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十多年前,我去拜访初中物理、化学老师棗世英,老师知我一直坚持业余写作,鼓励我说:“从前县中有一位叫蓝鸿恩的工友,成天在锅炉旁写些民间故事,后来,成名成家到省城做事去了,写过不少文章。只要有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知道蓝鸿恩老师其名,却并不知其人。我中学时曾拜读过其力作《达架和达伦》,内心对其有崇高敬意。不久,县里请回蓝鸿恩老师、苏方学老师和梁庭望老师给干部职工讲学。从而,我有幸听到他们的精彩演讲,受益匪浅。蓝老师讲的悬古修文,说到我的心坎上,倍受鼓舞。每当碰到困难时,我就想起蓝老师的话和当年他锅炉前坚持笔耕的情境,心中就有无穷的力量,就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找到战胜困难的钥匙。

九年前我要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当真好事多磨,今天在有关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决定将这部书出版,这沉甸甸、热腾腾的壮民族文化,终于能与读者见面,它不仅是单纯的壮民族文化,而且,反映着壮汉文化的交集,并体现了其与世界文化的接轨,既反映了壮汉民族团结,又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交流、团结和友谊,诚可谓有诗、有词、有山歌,不失为一部有壮、有汉、有国际,有古、有今、有未来之作。我藉作品出版的机会,向曾经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位师长、朋友、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祝你们平生幸福美满,一生平安快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