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 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正版全新

36.67 6.3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金晶 孙海彦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27027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96页

定价58元

货号947439

上书时间2024-03-12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书    号】 9787214227027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    者】 许金晶 孙海彦
【出版日期】 2019-01-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页    码】 296
【定    价】 5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我国人文社科领域靠前批博士的深度访谈及学术成就分析,深入展现我国人文社科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这些接受访谈的靠前批文科博士有钱乘旦、葛剑雄、李伯重、俞可平、莫砺锋、胡星亮、陶思炎、马敏、罗钢、庄孔韶等,涵盖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民

【目录】 
推荐序——陈洪捷
        自序:学术情结与学术记录
        开山大师兄 | 新中国(文科)各学科首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名录——孙雯君、陆远
        风雨人生论诗词——莫砺锋老师访谈
        徜徉于民俗文化之中——陶思炎老师访谈
        鹰腾万里 学海翱翔——李伯重老师访谈
        勾陈史料 汇编传承——胡星亮老师访谈
        历史传统与现代化变革——钱乘旦老师访谈
        乐山乐水,穷理究变——俞可平老师访谈
        学术、管理与政治:三重身份下的游刃有余——马敏老师访谈
        社会变迁中的文艺理论研究——罗钢老师访谈
        纵横学海,君子不器——庄孔韶教授访谈
        世事洞明探神州——葛剑雄老师访谈
        后记

【文摘】 
莫砺锋:又是一个不由自主的选择。我在农村读书时,对英国的诗歌比较感兴趣,也看过一些英文和中文的翻译,对英诗中译有一点点兴趣。所以我进了安大外语系后,就想将来要朝这方面发展,因为我对中国的诗歌比较熟悉,现在又学了英语,想将来尝试着走翻译英诗这条路。
 我们1977级大学生实际上是1978年春天入学的,读到1979年的春天,也就是第三个学期,安大外语系有一些不安分的同学要想提前考研。我原来一点都没这个想法,那个时候英语系招的学生比较多,班也比较小,共有7个平行班,我是7班的。平行班中6班是一个快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好,有好几个是北京知青,从小就有口语能力,他们学得比较快,要想提前考研。一开始学校不许,经他们反复申请,学校就开了口子。正巧,我们7班有一个同学因为口语特别好,第二学期就调到6班去了。他还住在我们宿舍里,回来通报说6班有几个同学要提前考研,他劝我也去考。他一向认为我读的杂书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我本来不想提前考研,但是那时候我就靠每月18块助学金生活,除了买饭票就所剩无几,经济窘迫。这个家伙便怂恿我考研,说研究生助学金每月有35块。我一听便有了动力,我说那我也考吧。
 那时候没有电脑,只有省***公布一份全国各个学校的招生目录。我们一起跑到省***去查,我重点查了南大的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南大英语比较强,那时候有范存忠、陈嘉等老先生。据《目录》上说,英语专业都要考二外,看看其他学校也是一样。安徽大学的外语系,第二外语要到二年级下学期才开,我们还没开。南大的二外是德语、法语任选一门,我连字母也不认识,就没法报考。6班有几个同学已经先学过了,他们能报。为了我们7班的集体荣誉,我不能直接打退堂鼓。人家都知道7班也有同学去报考的,结果还没报名就回来了,岂不是太丢面子。我就想既然外语不能报,能不能报其他专业呢?南大的专业都印在一本册子上面,我翻到前面几页就是中文系,一看有一个古代文学,而且那一年的招生方向就是唐宋诗歌研究。唐宋诗歌我在农村大概背了有好几千首了,心想这个专业也许可以考一考,当场就报名了。
 4月份报名,6月份就考试,一考也就考上了,然后就到南大来了。说实话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导师程干帆是什么人,从来没听说过世上有这个人,我对中文系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报过名以后回去到图书馆找资料,好不容易才在南大的学报上看到一篇程先生的文章,进了南大才知道他是从武汉大学调过来的。
 许金晶:那您看到程先生篇文章还记得是什么内容吗?
 莫砺锋:是写唐代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等问题的,这是我平生次读一篇学术论文,以前从未读过任何论文。程先生是1978年才到南大来的,第二年就在南大学报上发了一篇文章,他从1979年开始招生,正好就把我招到他名下去了。
 许金晶:您刚才提到报研究生之前,大概背了有几千首的唐诗宋词,这个主要是“”十年背的呢?还是之前背的?
 莫砺锋:主要是在乡下背的,以前语文课上有的全都背过,其他都是到农村背的,在农村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以不惜工本地背诵作品。
 许金晶:也是作为一个生活的调剂。
 莫砺锋:我背过好多东西,《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背过,《古文观止》大概背了有三分之二,当时没其他书看,就翻来覆去看那些东西。
 许金晶:因为我们这本书正好也是想做我们新中国的批博士,作为我们中国位古代文学的博士,能不能介绍一下您当时博士学习、训练的情况,大概是怎么样的?
 莫砺锋:我们正好属于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锋队。五六十年代也有研究生,那个时候学苏联,叫作副博士研究生,像我的老师周勋初先生当年读的就是副博士研究生,不久就停掉了。我们1979年考到南大的时候,还没有《学位条例》,没有什么硕士生、博士生,就笼统地叫研究生。我们的老校长匡亚明,因为是老干部,地位高,知道国家的一些决策。我记得很清楚,开学典礼上他说你们现在来读研究生了,国家马上要制定《学位条例》了,以后就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了,你们要努力,争取成为批硕士、批博士。我们读了两年就毕业了,1981年底毕业的时候《学位条例》公布了,所以我们毕业的时候就成为硕士生了,就得了硕士学位。批硕士生毕业以后,南大才开始考虑招博士生,那时候有资格带博士生的老师叫作博士生导师,是国*院评审下达的,南大全校文理科加起来共有28个导师。1981年年底学校开始考虑招博士生。学校说不用28个先生全招,先试验性地招一批,于是从全校的导师中遴选了10个人。文理科加起来10个老先生,每人招一个博士生,我的导师程干帆先生被选上了。我们届博士生入学以后,我跟化学系、计算机系的学生住在一起,因为中文系就我一个人。我从1982年初开始读,读到1984年10月份,两年零十个月,读完以后我们中文系才招收第二个博士生。那时没有课程体系,也没有学分制,学校连规章制度还没制定,导师指点你读什么书,你就去读。我觉得程先生带我的那个方式有一点像手艺人带徒弟。他还请了三个老师做助手,四个人管我一个人。我一直对我的学生说你们现在多轻松啊,一个导师带好多学生,那个时候是四个导师带我一个人,我被他们管得死去活来。
 许金晶:那另外三位老师是哪三位?
 莫砺锋:一个已经不在了,是郭维森先生。周勋初先生还在,快90岁了,还有一个吴新雷先生,也还健在。他们三个人是做程先生的助手,组织了一个指导小组,主要是程先生管。
 许金晶:您看我们现在文科,尤其是一些社会科学里面,可能就是以读文献、读论文为主。当时程先生主要是让你们读哪些书呢?
 莫砺锋:读典籍,我们古代文学的特点就是读典籍、读古书。程先生主张从先秦读起,我1979年报考的专业方向叫唐宋诗歌研究,这也是程先生治学的主要方向。但是我跟他读博士以后,他指定读的书籍中一本都没有唐宋的,唐宋文学是研究对象,要自己去读,指定的书通通是唐以前的。从《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开始一路读过来,读到《昭明文选》,都是唐以前的。
 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