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插图典藏版)(上下)***统编《语文》普通高中整本书阅读,白先勇力荐程乙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楼梦(插图典藏版)(上下)***统编《语文》普通高中整本书阅读,白先勇力荐程乙本

正版全新

27.46 4.7折 59 全新

库存10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雪芹 高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629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59元

货号1130870

上书时间2023-10-18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红楼梦(插图典藏版)(上下)***统编《语文》普通高中整本书阅读,白先勇力荐程乙本
【书    号】 9787506396295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作    者】 曹雪芹  高鹗
【出版日期】 2019-01-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定    价】 59.00元

【编辑推荐】 
白先勇力荐程乙本《红楼梦》,

郑渊洁父子曾以此为底本改编少儿版,

中国社科院专家权威校注,

数百条注释、疑难字注音,无障碍阅读,

清代绘画名家改琦四十张插图精美呈现!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一个石头上记载的故事,金玉良缘的命里注定,乾坤里不能扭转的情感寄托,在千古奇书中流淌着一个凄艳委婉的情缘。《红楼梦》写的是封建贵族的青年贾宝玉、林黛王、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而且以此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作家出版社在1953年建社初期,*早出版的图书中就有《红楼梦》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部古典名著。是新中国以来出版*早、也是*有影响的版本之一。该四部名著,我们从繁多的版本中,选择了*能体现著作精髓的版本,分别为:《红楼梦》(程乙本)、《水浒传》(容与堂本)、《三国演义》(毛评本)、《西游记》(世德堂本),邀请中国社科院专家精心勘校、注释,精选近二百张绣像插图,力求成为读者阅读的*版本。

【目录】 
第*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4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23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37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46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60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71

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82

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92

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101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110

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119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126

第十四回 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135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143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151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163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177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189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202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210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220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231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240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253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263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274

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285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300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313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322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334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343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351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363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375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86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401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411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421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435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音447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458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468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479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491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503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515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526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537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550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孔雀裘561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574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587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600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612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626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642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652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659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671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681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700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716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731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742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751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764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776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786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795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809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820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831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848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862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874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889

第七十九回 薛文起悔娶河东吼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905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912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922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932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944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957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970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982

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993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1005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1016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1025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1035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1044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1055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1065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1078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1088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1098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1114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1123

第*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1133

第*百一回 大观园月夜警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1142

第*百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1154

第*百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1162

第*百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馀痛触前情1172

第*百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1181

第*百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1190

第*百七回 散馀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1199

第*百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1210

第*百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1220

第*百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1234

第*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1244

第*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姑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1256

第*百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1267

第*百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1278

第*百十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1286

第*百十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1297

第*百十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1307

第*百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1319

第*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1331

第*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1345

【文摘】 
校注说明

《红楼梦》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湛完*的艺术,丰富生动的语言,不仅稳占中国小说的榜首,而且成为中国文学的典范和骄傲,并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对于如此伟大的作品,任何宣传、广告和评论都是多余的,它的不胫而走,家传户诵,以及“红学”的形成并长盛不衰,便是明证。因此这里只就校注中难以回避的几个问题,作些必要的说明。

一、作者问题

中国文学史中有两个突出现象:一是在封建时代得意并著名的文人不写小说;二是小说作品多不署名或只署化名。这完全是由封建统治者造成的。封建统治者的文学观是纯粹的政治功利主义,即所谓“文以载道”。他们认为小说不仅不能“载道”,而且往往“诲淫诲盗”,对封建统治构成威胁。因此不仅将小说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甚至常常以“禁毁”的方式加以扫荡。在文网森严及小说地位低贱的环境下,多数文人自然不敢或不屑从事小说的创作;而那些痴迷小说的作者自然也就不敢或不愿在小说作品上亮出自己的姓名。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多了一项工作,即不得不对小说作者加以考证。

《红楼梦》也不例外,它的作者连个化名都未署一个。“红学”家们为了考证它的作者,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然而至今仍然众说纷纭,难以形成共识。仅据我个人所知,至少就有七种说法:

其一为“曹作高续”说。即认为曹雪芹写到八十回而去世,并可能留下了后四十回的某些提纲以及部分书稿;高鹗根据曹雪芹的这些提纲、书稿以及前八十回中的许多暗示,还可能参考了其他人的续作,完成了后四十回的创作,并对前八十回加以修订,从而使《红楼梦》成为完璧。

其二为“曹作程续高订”说。即认为后四十回的作者是程伟元,高鹗只是参与了全书的修订工作。

其三为“曹作高续程订”说。即认为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鹗,程伟元则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加以修订。

其四为“曹作某续高订”说。即认为在程伟元和高鹗之前,已有人为曹雪芹的未完稿续写完全,程伟元将搜集到的抄本交由高鹗修订,然后刊行。

其五为“曹作程高修订”说。即认为曹雪芹已经完成了《红楼梦》全书,只是未遑修饰而去世,后由程伟元和高鹗共同修订并刊行。

其六为“某作曹订”说。即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个与曹家毫不相干的无名氏,曹雪芹只是个修订者。

其七为“叔作侄订”说。即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也就是给《红楼梦》加批的“脂砚斋”;曹雪芹只是对它“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红学”家对《红楼梦》作者的意见分歧,使出版者无所适从,因而造成了新版《红楼梦》署名的混乱:或只署曹雪芹,或并署曹雪芹、高鹗,或干脆不署名。本人因应约校注《红楼梦》,这个署名问题也就难以回避。由于我对这个问题缺少研究,只能在以上七种说法中加以选择。我认为这七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均非空穴来风。但相比之下,第*种说法的证据更为充分,也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因此仍将曹雪芹和高鹗作为《红楼梦》的共同作者。至于证明这种说法的具体证据,以及两作者的生平,则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二、版本问题

由于《红楼梦》创作过程和流传过程的特殊性,造成了《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性。而《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性,又迫使我们不得不有所选择。因此这里不得不略作说明。

《红楼梦》的创作和流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是曹雪芹创作阶段。虽然曹雪芹自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实由于他溘然而逝,他只留下了一部《红楼梦》的未完稿和未定稿。他只完成了八十回,约相当于全书的三分之二。他不仅未对这八十回的书稿进行修订润色,而且还有不少待补的缺文。以“红学”家认为*好的版本“庚辰本”为例:第十七、十八两回合用一套回目,第十九回没有回目;第二十二回写贾府作灯谜游戏,“此回未成而芹逝矣”(脂砚斋批语),以至不仅缺了全书男女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灯谜,而且本回还有不少其他缺文;如此等等。

其二是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本的传抄阶段,期间大约近三十年。由于它是一部未完稿和未定稿,传抄者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增删修改;加之抄书很难避免抄错:结果便导致了大量异文的产生。

其三是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的阶段。期间又可分为四段:首先由程伟元对各种《红楼梦》抄本加以搜集(其中可能包括无名氏续写的书稿);其次由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前八十回进行大量修订(程伟元也可能参与了修订工作);又次由程伟元用活字排印全书,这就是所谓“程甲本”;然后由高鹗和程伟元对“程甲本”加以修订再版,这就是所谓“程乙本”。据说还有“程丙本”,但只有个别人看到过,且据说较之“程乙本”改动甚少,因而可以不去管它。

《红楼梦》如此特殊的创作和流传过程,导致了《红楼梦》的“两多”现象,即不仅版本特别多,而且异文也特别多。幸运的是,近几十年来,这些版本不仅不断被发现,而且陆续被影印出版,从而使我们得以大饱眼福。仅就我个人视野所及,即有十二种版本,而且五花八门:或名《石头记》(5种),或名《红楼梦》(7种);或为抄本(10种),或为刊本(2种);或为八十回系统(8种,其中6种为残本),或为一百二十回系统(4种)。

面对《红楼梦》如此众多的版本,我们应该向普通读者提供哪一种呢?换言之,哪一种版本的《红楼梦》更适合普通读者呢?我认为“程乙本”《红楼梦》应该是*佳选择。我在这里只简述三条理由。

首先,“程乙本”不仅是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而且高鹗的续书也是相当成功的。从总体来说,续书虽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设想,但基本上实现了全书的大悲剧结局。无论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还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以及鸳鸯、司棋等次要人物,无不以悲剧告终。仅凭这一点,它就与数十种《红楼梦》续书有天壤之别,尤其“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胡适《〈红楼梦〉考证》),为中国小说开辟了一条新路。再从具体章节来说,如黛玉之绝粒、焚稿乃至死亡,鸳鸯和司棋之自尽,妙玉之遭劫,袭人之嫁人,等等,也都堪称精彩片段,较之前八十回并不逊色。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高鹗的续书,我们大概就看不到完整的《红楼梦》,或者只能看到狗尾续貂的《红楼梦》。因此我们对高鹗只应该感谢,不应该责备。

其次,“程乙本”的前八十回由于经过了高鹗(也许还有程伟元)的大量修订,较之诸抄本也大有改观,使之更加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删节和增补。这里限于篇幅,仅以删节为例。高鹗对前八十回的删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删除粗话、脏话,使其语言更为干净;二是删除毫无意义或毫无道理的文字,使其简练紧凑。试举数例如下:

原作第六十一回开头有一段写柳家的与小厮斗嘴的文字,既毫无意义,又有“几根屄毛”“屄声浪嗓”的粗话,故“程乙本”删掉了百余字。

原作第二十五回在写王熙凤被魇魔法弄得精神错乱时,插入一段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的文字(约百余字)。而且被脂砚斋称赞道:“忙中写闲,真大手眼、大手笔。”其实既毫无道理,又毫无意义,因此“程乙本”一概予以删除。

原作第六十三回中用了一千多字的篇幅,大写贾宝玉、史湘云等人只是为了好玩,如何将芳官、葵官打扮成“小土番儿”,如何改称“犬戎名姓”;而且竟然让贾宝玉说出这样的话来:“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这种描写既十分无聊,又与贾宝玉的性格背道而驰,尤其侮辱了包括满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真可谓拙劣的文字,因此“程乙本”完全予以删除。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足可以证明,高鹗对前八十回的修订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程乙本”前八十回优于原作的事实是任何人也难以抹煞的。

又次,再就两种“程本”而言,由于“程乙本”是“程甲本”的修订本,自然也就更加完善。关于这一点,*有力的证据是一组现成的统计数字。汪原放先生曾于1927年将“程乙本”与“程甲本”加以对勘,并将两者的异文作了统计,其结果是:“程乙本”较之“程甲本”改动(包括增与改)了总共21506字,其中前八十回改动15537字,后四十回改动5969字。(见汪原放《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校读后记》)这些改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对“程甲本”中的“纰缪”文字加以改正。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程甲本”对原作的如下一段文字未作改动: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这位“小姐”就是贾元春(元妃),这位“公子”就是贾宝玉。而这段文字显然与第十八回中的一段文字不相符:那宝玉未入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元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虽为姊弟,有如母子。“有如母子”的贾元春和贾宝玉,不可能只差一岁,可见第二回那段文字有明显的“纰缪”。“程乙本”将“次年”改为“隔了十几年”,便合情合理了。

其二,是将文言词语尽量改为白话或俗语,从而使《红楼梦》的语言更为通俗易懂。譬如:“若”改为“要”,“与”改为“给”,“亦”改为“也”,“此”改为“这”,“口”改为“嘴”,“何”改为“为什么”,“如何”改为“怎么”,“如此”改为“这么着”,“葳蕤”改为“委琐”,等等。

其三,是增加了许多“儿”字,将词语加以“儿”化,从而使《红楼梦》语言的京味特点更加突出。关于这一点,几乎随处可见,因而不再举例。

《红楼梦》是一部上百万字的巨著,要想完全揭示“程乙本”的版本优点,只能将它与其他版本一一对勘,并将异文一一列出。单凭以上的简单说明,只能是挂一漏万。不过我可以向读者负责地保证:如果你是出于欣赏的目的阅读《红楼梦》,那么选择“程乙本”将是*明智的。

三、校勘问题

我们说“程乙本”为《红楼梦》的*佳版本,并不是说它完*无缺,也不是说其他版本一概不如“程乙本”,只是说它在总体上更胜一筹而已。事实上,或因高鹗和程伟元的疏忽,或因排字工人的失误,致使“程乙本”仍存在不少“纰缪”。譬如:第八十六回说贾元春生于“甲申年正月丙寅”;至第九十五回则说:“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程甲本”和“程乙本”都是如此。而实际上前后存在明显矛盾:甲申年至甲寅年是三十年,按照当时以虚岁计算年龄的习惯,元妃享年应是三十一岁;即使因元妃薨于立春次日,算作乙卯年,也只有三十二岁。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四十三岁。可见“程甲本”已错,而“程乙本”也没有订正。其他个别文字的失误更有不少,不再举例。

“程乙本”既然并非十全十美,而我们要供献于读者的是一部普及本的《红楼梦》,因此有必要汲取其他版本的长处,使其尽量完*。为此,本书以“程乙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以“程甲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为主校本,并以下列版本为参校本:汪原放校勘“程乙本”(上海亚东图书馆刊本)、王希廉(雪香)评“程甲本”(清道光十二年刊本)、“梦稿本”“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后四种均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在以上八种版本中,前五种均为一百二十回全本,后三种均为前八十回的残存本。

我的校勘总原则是:既要尽量保持底本的原貌,又要保证全书的质量。具体来说则遵循以下几条:

一、底本与校本之间虽有异文,但底本基本可通者,即使校本文字更好,也不作改动。

二、底本中的各种错误(包括内容与文字的错误)、文字倒置、文理不通等,尽量用校本改正,若校本同样错误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