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风云
正版全新
¥
21.38
4.3折
¥
50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廷舫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ISBN9787555512240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29页
定价50元
货号1036132
上书时间2023-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河套风云
【书 号】 9787555512240
【出 版 社】 远方出版社
【作 者】 李廷舫
【出版日期】 2019-01-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页 码】 329
【定 价】 5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反映河套地区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斗争史的纪实文学作品。全书共十章,前六章记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河套地下革命斗争,第七章讲述五原誓师,第八章讲述绥西抗战,第九章讲述恩克巴雅尔和奇俊峰的革命经历,第十章讲述绥远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的剿匪肃特斗争。
【目录】
章 荒原火种
民国初期的河套
*早投身革命的河套青年刘进仁
临河支部的建立
争夺教育权的斗争
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
李春秀同志壮烈牺牲
声震绥西的学生运动
结语
第二章 星火燎原
临河特支的成立
如此峰回路转
从“合作社”到“穷人会
临河县委的诞生
祥泰裕起义
斗争正未有穷期
大顺城惨案
结语
第三章 光耀绥西
建立在扒子补隆的垦区特支
战斗在“东北垦区”的共产党人
一支抗日武装的诞生
建立在陕坝的绥西工委
结语
第四章 风云激荡
河套特委
五原县委建立前后
安北县委建立前后
抗战时期的临河民教馆和临河一校
河套,1939年的风云变幻
河套1940――笼罩白色恐怖的一年
惊心动魄的转移
革命烈士郭北宸
结语
第五章 中滩风雨
于占彪三下中滩
建立和活动在中滩的“窦支队
窦文林重返中滩及其后
中滩地区地下组织活动始末
结语
第六章 特别记述
河套抗战时的“特别党员
一个女共产党员的曲折经历
再说共产党员刘进仁
结语
附: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第七章 五原誓师
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五原誓师
五原誓师通电宣言
国民联军在五原
结语
第八章 绥西抗战
傅作义将军驻兵河套
奔袭包头
会战绥西
收复五原
奋勇抗日的河套民众
乌镇之殇
结语
第九章 民族英杰
“红党”创始人恩克巴雅尔
抗日女司令奇俊峰
结语
第十章 捍卫和平
绥远和平解放
工作团进驻绥西
临河险情
安北事件
米仓血案
后套土匪何以多
从特务麇集到匪特合流
绥西剿匪
肃特镇反
结语
后记
【文摘】
民国初年,整个绥远地域归山西省管辖,河套属山西边地。其时,民国政府对这里的统治力量还很薄弱,河套大多数地方呈无政府状态,是大地主和蒙古王公贵族作威作福的领地,也是外国传教士的“自由王国”。还有一些土匪部队乘虚而人,各霸一方,横行乡里。
在这片政治混乱的土地上,阶级矛盾一触即发,民族矛盾日显尖锐。
追溯历史,清朝对塞北部分区域实行蒙汉分治,河套地区为蒙古王公管辖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后旗(今达拉特旗)和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今杭锦旗)领地;1648年,阴山南北部分草原划定为乌拉特三公旗封地。居住河套地区的汉族则归萨拉齐厅管辖。1903年,清政府在大佘太设五原厅,后移治于隆兴长,管理居住在乌拉特三公旗、达拉特旗和杭锦旗境内的汉族人。
中华民国建立后,于1912年撤销了清朝的五原抚民厅,改置五原县,辖后套全境。1914年,绥远由山西省划出,设置绥远特别行政区。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始设为绥远省。后套属绥西地区。
以上是从清朝到民国年间河套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从经济发展和民生状况看,从1886年到1918年,河套早年开发者王同春等利用三十多年时间,在后套挖通了八大干渠,同时采取各种手段拉拢蒙旗王公和召庙喇嘛,租赁或换取到蒙古人的大片牧场,依靠黄河水利垦荒种地,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其间,1891年到1901年,晋、陕、冀等省两次遭受严重旱灾,多地赤野千里,颗粒无收,迫使许多农民背井离乡,外出逃荒求生。一时间,晋、陕、冀等地荒野、道路上,随处可见饥寒交迫中悲惨呼号的灾民。此时正是王同春家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多处牛犋(庄园)囤积着大量粮食。工于心计的王同春这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粮施赈。于是由一个姓洪的门客负责,在县城南的四大股庙架起百余口大铁锅,办起数十个粥厂,一日两顿,供灾民就食。消息传开,四处来后套求生者如水之赴壑。有史料记载,1892年聚集在隆兴长一带的灾民达四五万人。王同春赈灾用粮三万余石(一石约一百五十千克)。1901年,王同春再次开仓赈灾。但王同春赈灾自有他的算计。待来年春暖解冻时,王同春便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去给他挖大渠或做别的营生。还有的灾民受雇去给王同春种地或租种王同春的土地。王同春由此得到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作为他发家致富的重要资本。而灾民们却没有摆脱受苦受难的命运。一首民谣这样表述穷人们的苦难情景:“提起光绪十八年,怎不叫人泪涟涟。遍地遭灾成年馑,饿死黎民上万千。都说后套收穷人,隆兴长那里能吃饱饭。扶老携幼进后套,想要逃生出了关。风雪天气肚子饿,四大股庙把身安。王同春又叫瞎进财,支起大锅放了饭。放饭是放饭,男女老少挖大干(干渠)。老汉病死渠背上,老婆围着帐篷转。后生有病不停工,闺女去给当丫鬟。后悔不该来后套,没有天灾有人患。”这个“人患”就是地主老财对穷苦人的剥削和压迫。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贫富差距的突显,河套这片原本被地主老财们视为他们乐园宝地的土地上,阶级矛盾日益加剧。而外国反动势力的侵入,又让这片土地卷人了民族矛盾的旋涡之中。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4年签订的《中法黄埔条约》明确规定列强有在中国进行宗教活动的特权。此后,大批外国传教士进人中国。河套地区原被划为法国的传教区域。后来法国将这一地区转让给了荷兰和比利时。自1875年起,比利时天主教开始在河套西部的三盛公(今磴口县城)传教,后在三盛公建主教府,传教范围不断扩大。到十九世纪末,后套各地建起教堂十九座。一些外国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文化侵略和间谍活动;同时借助帝国主义的特权,在中国土地上霸占田产。
史料记载,从1875年到1900年,二十五年问,天主教会在后套地区租用土地达三千三百多公顷,实际数目远不止这些。传教士们俨然以殖民者自居,恐吓地方官员,干涉行政,包揽词讼,收罗并利用“教民”压迫群众。1901年,中国大地上爆发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与美、英、法、德、荷、比等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传教士们的气焰越加嚣张,盘踞在三盛公的传教势力成立了教会保安队,更加肆无忌惮地强占土地、掠夺民财、催逼赔款,甚至残害人命,为所欲为。他们妄图在河套建立一个由他们控制的“小独立王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领土上的侵略罪恶行径,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也引起了中华民族中的优选分子的深深的思索和激烈的反对。中国共产党在后套地方的个共产党员刘进仁就是从反天主教教会斗争开始走向革命道路的;很早在后套发动和领导的革命斗争,也是针对天主教反动教会的斗争。
这里,从中国共产党很早发动的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开始,揭开河套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斗争的崭新的一页,以此延续、扩展,书写出了多姿多彩的壮丽篇章。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