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迁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迁人

正版全新

24.8 4.3折 5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冷梦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29830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947438

上书时间2023-10-08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西迁人
【书    号】 9787224129830
【出 版 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    者】 冷梦
【出版日期】 2019-06-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用“西迁故事”讲述“西迁精神”的长篇纪实文学,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史,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在*章“呼唤:从黄浦江畔到古城西安”中,客观描述了西迁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真实描写了西迁从决策到*终成功的历史过程;生动再现了62年前,数千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胸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崇高理想,告别繁华的大上海,登上“向科学进军”的西行列车,从黄浦江畔西迁到古城西安的感人画卷;表现了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需要面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品通过“激情:共和国初年的学子们”“如歌:我的岁月无怨无悔”“大西北故事:往事并不遥远”“薪火:我的心搁在了这里”四章,从爱情与理想、家庭与事业、个人荣辱与使命担当等层面,生动讲述了以原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彭康,西迁老教授钟兆琳、朱继洲、周惠久、史维祥等为代表的数十位西迁人,62年来,在偏僻的黄土地上,扎根大西北,在学科建设、学校发展、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讴歌了西迁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在*后一章“前行:改革创新奋进新时代”中,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历史证明,62年前交大西迁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在新时代,西安交大年轻一代在西迁精神的沐浴下,正在续写西安交大新的更大辉煌。

【目录】 
第*章 呼唤:从黄浦江畔到古城西安

第二章 激情:共和国初年的学子们

第三章 如歌:我的岁月无怨无悔

第四章 大西北故事:往事并不遥远

第五章 薪火:我的心搁在了这里

前行:改革创新奋进新时代

【文摘】 
交大西迁很早见于高教部上报中央的报告。
 1955年3月30日,国*院收到高教部上报中央的《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一九五五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提出加强内地高校的任务,其中涉及交大由上海迁往西安、交大的电讯工程系迁往成都的内容。
 这是很早见诸文字的关于交大西迁的文件。
 文件上报给了国*院第二办公室主任林枫。
 次日,即3月31日,林枫就将文件呈报给了主管教育的副。
 4月2日,副批示:“送副核示。”
 五天后,副批示:“我认为可以同意林枫和高等党组的意见。”同时批注,“经刘、朱、、小平阅后退国*院办公室。”
 所说的“刘、朱”,指的是、。
 紧锣密鼓。
 从高教部的报告报送上去到4月7日,前后不过一周,、、、、、、等七位中央领导人就审阅并同意了这个报告。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交大西迁的决定。
 从交大西迁在国家很高领导层的审批过程,我们能够看到,在交通大学西迁这个问题上,国家极为慎重,从而使这件事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历史资料表明,不仅仅是这紧锣密鼓的七天,后来国*院召开的全国文教会议,正式提出了交大西迁的任务。全国文教会议文件经批示下发全党。于是,交大西迁又成为全党的一项任务。因此,肇始于1955年而历时近五年才得以完成的交大西迁,不仅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一项重大决策,更是新中国知识分子开创未来的一次伟大行军。
 从历史环境看,决定交大西迁有两大因素。
 ,国家要加快工业化,但上海形势紧张,高校的作用难以发挥,而上海又是全国高校很集中的一个城市。
 第二,“一五”建设已经启动,西安成为机械电力工业基地,进入有史以来规模少见的大建设时期。但是,西安高教力量薄弱,工科尤甚,整个西北地区仅有一所设在咸阳的西北工学院。而当时的情况是:新中国高教重点发展工业和师范教育。从1952年起,一批综合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改为专办工科,老牌工科大学只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院系调整后,实力不错的三所工科大学是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交大教授很多。
 迁校当然优选交大。
 其实,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清楚交大西迁的背景和必要性的话,那就是所概括的当时的靠前形势和建设大西北的战略的需要。
 先说靠前形势。
 靠前形势就是当时的“台海危机”以及上海所处的战争前沿位置。
 给总书记写信的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之一的女教授胡奈赛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说清楚那个时候上海的“不太平”。胡奈赛出身于中国历目前一个很有名的家族――无锡堰桥胡氏。清末民初,胡氏家族出过不少有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到了她父亲的那一辈,家族更是英才辈出。胡奈赛的堂伯父胡敦复、胡明复和胡刚复是中国数理学界有名的“胡氏三杰”。老大胡敦复,1907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1912年在上海创办私立大同大学。老二胡明复,1910年庚款留美,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是中国个现代数学博士。老三胡刚复,1909年首届庚款留美,就读于哈佛大学,是哈佛大学个获得物理学博士的中国学生、我国很早从事x射线研究的学者和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这兄弟三人,早年均就读于交通大学的前身一一南洋公学,归国后又均投身教育,先后执教于交通大学。从老二胡明复于1921年受聘于交通大学,到老大胡敦复于1945年很后离开交通大学,兄弟三人前后在交通大学执教时间长达二十四五年。胡氏家族的许多子弟也都在此期间上过交通大学。胡奈赛显然出生得晚了一些。到她读大学时,她的这三位伯父,已经没有一个在交大执教鞭了。
 胡奈赛的小学是在靠近苏州河上海曹家渡的一个弄堂里的小学读的。这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占领了上海。到她小学六年级毕业时,已经到了1946年,日本人已经投降了。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