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灵的觉醒(精装)(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作品)
正版全新
¥
25.17
4.3折
¥
59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梁晓声 著,新华先锋 出品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506181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9元
货号1044580
上书时间2023-10-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我心灵的觉醒(精装)(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作品)
【书 号】 9787569506181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 者】 梁晓声 著,新华先锋 出品
【出版日期】 2019-09-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9.00元
【编辑推荐】
★知名作家、青年导师梁晓声执笔半世纪诚意之作,收录了梁晓声关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思索的经典散文篇目。感性与理性交融,温情与犀利并存,是梁晓声散文的集大成之作。
★梁晓声是穿越过时代艰难险阻的记录者,转型历史场域穿行中的求索者。他的文字真挚、忧郁、深刻、豪迈,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在这部散文集中得到充分体现。
★新华经典散文文库系列丛书。一本书读懂一位作家,一系列阅尽当代散文精华。
★梁晓声智慧语录
1.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不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2.爱在斯,仁义在斯;仁义在斯,其爱如诗。
3.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地方,相对是少年的我便是一个温馨的所在。
4.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近乎天然的诗性成分。
5.在花季里,百花争妍,那也是花儿们向大自然证明着的一种自觉愿望啊!
6.如果确有所谓上帝的话,我愿上帝眷顾于他。上帝岂可抛弃好人?
7.人性似水,我们实难决定水性的千变万化。
8.人可以做许多事,但人不可以做一切事;
人可以有野心,但人不可以没有禁忌,哪怕是对一堵墙……
9.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
10.文学和文化的主流品质,要由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创作来默默支撑,而非靠一阵阵的热闹及其他……
11.美是大地脸庞上的笑靥。因此需要有眼睛,以便看到它;需要有情绪,以便感觉到它。
12.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情。它应该首先成为使自己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13.文化人和艺术家的苦难,从来不是文化和艺术必须要求他们的,也和一切世人的苦难一样,首先是人类不幸的一部分。
14.娱乐使我们同而不和,思考使我们和而不同。
新华经典散文文库
余华散文: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蔡澜散文:活着,就该尽点儿兴;陈忠实散文:生命因孤独而圆满;
周作人散文:相见时,愿好生看待;肖复兴散文:年轻时去远方漂泊;冯骥才散文:灵魂归处是吾乡;
刘心武散文:一切都还来得及;梁晓声散文:我心灵的觉醒;王蒙:不争论的智慧;
林清玄散文;汪曾祺散文:今天应该快活;沈从文散文: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
季羡林散文:志虑心物/阅世心语/忆往述怀/贤行润身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梁晓声关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思索的经典散文篇目。梁晓声的文字真挚、忧郁、深刻、豪迈,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这里既有理想主义者犀利的一面——用文字叩问社会良知,探寻时代脉搏;也有温情、感性和质朴的一面——用细腻的笔触,写母亲的慈爱、父亲的老、兄弟姐妹间的手足情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其中收录了入选人教版教材,并被作者在央视“朗读者”栏目中朗读的名篇《慈母情深》,其他部分作品(节选)被收入香港小学语文课本、多所大学对外汉语言教材以及美国某大学人文文学教材,日本国家汉语言义务教学教材。
【目录】
第*辑 / 此爱如钰
慈母和我的书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父亲的遗物
(心里总想着应向母亲认错,可直至母亲也去世了,认错的话竟没机会对母亲说过……)
兄 长
(这一次,在我意识中,上帝不是任何神明,而是——我们的国……)
过小百姓的生活
(在想干的和能干的之间,一定要确定客观实际的选择。)
此爱如钰
(*感动当代人的爱情故事,必是发生在当代的爱情故事。)
论温馨
(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当爸的感觉
(我一时间很窘,无话可说……)
体恤儿子
(由我的儿子,我也很是体恤中国当代的所有上了中学的孩子们。)
关于“孝”
(为了我们中国人以后的父母,努力呀!)
第二辑 / 花儿与少年
回首忆年
(常想——盼年,也许历来是孩子们的心情或老人们的心情吧?)
我的少年时代
(于是茫然地,不免频频回首追寻消失在岁月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我与橘皮的往事
(我应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真诚热爱!)
飘扬起你青春的旗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近乎天然的诗性成分。)
花儿与少年
(即使一个国家解体了,教育的诗性那也会常存,因为人类永远需要那一种诗性……)
赏悦你的花季
(中学时代,是人生花季的第*个节气。)
第*支钢笔
(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老水车旁的风景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丢失的香柚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小垃圾女
(每一想到,便不由得在内心默默祈祷:小姑娘,马年吉祥,恭喜发财!)
第三辑 / 人性似水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思想界,包括某些精英们在内的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歌者在桥头
(上帝岂可抛弃好人?)
孩子和雁
(人们都传说——他将会一辈子驻守那地方的……)
人性似水
(人性似水。人性确乎如水呵!)
男人的嫉妒
(尽管我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仍应该这样去做。)
沉默的墙
(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为特殊。)
第四辑 / 文化的表情
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
(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
百年文化的表情
(我们的努力喷射恰处人类的千年之交。)
美是不可颠覆的
(在我死掉以后,这世界上美的事物将依然美着。)
文明的尺度
(这需要中国有许多父亲,像那位法国父亲一样自然而然地体现某些言行……)
论“苦行文化”之流弊
(理念好比粘在树叶上的蝶的蛹——要么生出美丽,要么变出毛虫。)
“郁闷”的当代文化
(娱乐使我们同而不和,思考使我们和而不同。)
第五辑 / 时代的低语
社会黑洞
(老百姓内心里的真实想法——似乎是要伴随着腐败一齐往前混……)
国民心性之我见
(这里所言的国民心性,便是我们许多人都很忧虑的国民素质。)
国人辩论的表情
(我不喜欢辩论的场面,很少被辩论的场面所激动。)
当今中国阶层青年分析
(当代中国青年,他们是些足以令中国寄托希望的青年。)
近虑远忧
(在这一切目的实现之后我们便会不再忧郁了吗?)
一个忐忑的中国人
(中国的改革家们,改革也要抓住机遇啊!改革也会错过机遇啊!)
在西线的列车上
(从西部返回时,我登上了一次特别的列车。)
贫富论
(什么时候百分之十的当代青年已实现了的生活,变成百分之九十的当代青年可以实现的生活,中国就算真的富强了。)
【文摘】
慈母和我的书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真是的,我想我该喜悦,却没怎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想我的母亲……
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一九六三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
“妈,剩的钱给你。”
“多少?”
“五毛二。”
“你留着吧。”
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每个月都要买粮买煤买劈柴,加上母亲平日给我的一些钢镚儿,渐渐积攒起来就很可观。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当年小人书便宜,厚的三毛几一本,薄的才一毛几一本。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我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想死。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
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两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里 ”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话说了许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
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
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来。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里”也出来了一次。
“还坐这儿?”
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
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阶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
终于“葛列高里”又走出来了。
“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列高里”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传》。”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里”,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传》。”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站住!”
“葛列高里”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接着抹他的一撇小胡子。
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
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
“葛列高里”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气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
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
“葛列高里”转身就走。
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
我买的第*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我的同代人,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做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
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
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三十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中世纪奴隶作坊式的街道小厂。
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跌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
那是我第*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丰厚或者干瘪的胸脯,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这使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她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
那毛茸茸的褐色的老头像一只老雄猿。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头朝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热量烤着我的脸。
“妈……”
“……”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皲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为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从此,我有了第*本长篇小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