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西里斯的黎明
正版全新
¥
22.04
3.8折
¥
5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朱博约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48049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1312976
上书时间2023-10-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奥西里斯的黎明
【书 号】 9787516648049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作 者】 朱博约
【出版日期】 2019-07-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此书在内容上分“散文诗”“散文”“诗词”“辞赋”和“论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涉猎广博,文体多样。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说此书:“以散文诗的方式重写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王奥西里斯,以散文的方式记述踏访北齐皇帝高欢之墓,以诗词方式表达探访贾谊故居、古蜀遗踪的感受,都可以说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博约还在读高中二年级,但此书的文字却丝毫看不出稚嫩,更多的是叙述清晰有条理,思想深刻而积极。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作为法老的奥西里斯,惨遭弟弟沙漠之神塞特谋害,又被阿努比斯做成木乃伊复活,之后成为冥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的故事。奥西里斯为光明的再生与蛇神的斗争成为古埃及人的精神向往。
【目录】
目录
辑一 散文诗
看黑暗正烙着一条灵魂的银河 / 3
——编者导读之一《奥西里斯的黎明》 / 3
奥西里斯的黎明 / 9
阿瓦隆哀歌 / 16
终极之箭 / 19
完*合奏 / 21
远树 / 24
辑二 诗词
少年意气强不羁 / 27
——编者导读之二博约诗词 / 27
赤水 / 34
黄山 / 35
访八道湾鲁迅故居 / 36
天山晚秋 / 37
岁末抚琴 / 38
游贵州 / 39
丁酉五月寻古蜀遗踪 / 40
读夏完淳《大哀赋》即兴 / 41
管仲墓二绝句 / 42
丁酉六月过长沙贾谊故宅 / 43
禹王宫 / 45
悼祖父 / 46
十月十九日梦访鲁迅故居 / 47
丙申夏读《诗经·六月》 / 49
乙未七月谒天水姜维墓 / 50
玉泉观 / 51
书怀 / 52
过飞将军李广墓 / 53
古蜀遗踪 / 54
满江红·乙未九月抚古琴《潇湘水云》 / 55
御街行·听吴文光先生《秋鸿》有感 / 56
辑三 辞赋
龙虎气郁峥嵘 / 59
——编者导读之三博约辞赋 / 59
登邺城赋 / 66
吊司马太史公赋 / 69
古埃及赋 / 71
后大哀赋 / 73
爝火残生铭(并序) / 76
辑四 散文
大雅余音 / 83
历史的孤月 / 86
——探访一代枭雄、北齐开国皇帝高欢陵墓 / 86
海螺声声 / 89
倾听幽兰 / 92
蓑羽鹤的见证 / 96
温暖之旅 / 99
爷爷的兰花 / 102
曲心如月 / 105
——《广陵散》曲风之流变 / 105
过故乡 / 108
“坚持”是盏明灯 / 111
爱在伞中 / 114
西沙的神奇一周 / 116
那一刻,我很愤怒 / 119
为鸟三日 / 121
老人 / 124
暴风雨之央 / 126
影 / 128
——访鲁迅故居 / 128
拒绝清零 / 131
辑五 论文
试论史诗《吉尔伽美什》的生命哲学意蕴 / 137
浅论史诗《吉尔伽美什》的生态政治学 / 147
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本英雄观 / 157
诗,远方以及大地:《南开诗学》引发的思考 / 164
解开唐诗形成的密钥:由《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一书所想的 / 168
附录1博约2019年发表作品目录 / 173
附录2博约阅读写作及学习纪略 / 179
附录3爸妈致泰山之巅博约的信 / 181
【文摘】
(三)生之赞歌
滚滚氤氲,鼎沸的喧嚣破入残颓的石门,涂抹绿脸的人群渗入这亘古无声的黎明——借助这猩红的时间之眼,看到影一般的王座显现出数行不朽的圣书字……于是人类再一次辨认出那金色的象形神迹:
我们的所作所为
终不过是尼罗河的砂砾
我们的信仰
我们的生死
我们的哀乐
是又一个阿赫
我们是埃及两地是尼罗河
我们是赫里奥波里斯是孟菲斯
我们是泰芙努特是普塔
我们是玛阿特是荷鲁斯
我们是圣地之主我们是圣主之地
我们是天河舟者
我们是归来居于*前者
愿彻骨的黑火
带走我们的悲喜
带走我们的福祸
带走我们曾为人类的遗证
重生吧奥西里斯
愿新的世界阳光照映
重生吧不灭的生命之眼
愿新的苍天恩佑
众神离去人类重现
回到冷火环绕的达特
回到时间之始的冥漠
随黄昏沉浮
随黎明沉浮
舍弃一切的我们
俨然再生
舍弃一切的我们
犹然永生
2018年2月-8月
阿瓦隆哀歌
数以万计的将士之躯,散落着、扭曲着、缠绕着与泥污、血污板结在一起。剑与刀相互狂怒着、磕碰着、咆哮着与不再啸傲沙场的主人一道,遮蔽了卡美洛往昔的光耀。夕阳缓缓遁入血色的氤氳,天地相融为一色,渗入无穷的血海之中。
四下的渡鸦哀叫着逃离,只留下如血残阳,默然独吊。
一切的一切,都萦绕着那阴云的低岗——一顶赤银交错的公牛角头盔滚落在坡脚。在绛色的污泥间,隐约看见刻于其上的精美纹饰以及“莫德雷德”几个不起眼的字母,旁边是暗金色的圆桌图案。
注定这个后来被称为卡姆兰的无名之丘,书写着英雄对决的悲剧史诗:一把剑深深地没到剑柄,崩碎了周遭的黑色石块。银色的十字架护手,散发着紫光,骄傲地述说主人曾经的雄心。裹着线绳的柄上,一只近乎碎裂的手,依然紧紧握着血肉与泥土死死粘着,依附于其上,仿佛相信自己依然活着一般。
穿着赤铜之铠的魁伟身影,沉重地跪在剑旁,单膝所触之地将碎石碾为幽黑的深坑。另一只手五指张开,正向前探去,尽力地想要挽回什么……突兀地一柄巨大的长枪——几乎比此人还长——完全的、坚决的,从正面穿过了尸体的心脏,直指他背向的滴血残阳,闪着寒光的枪尖带出的鳞甲,没入天地之中,仿佛一个巨长的时针,凄厉地指向生命的终结。
一双眼睛向外突起,不自然的扩成圆球,布满了网一般的血丝睁开着,惊恐地、惭愧地、愤怒地,盯着左手想要抓住、想要挽回的远方,金黄的胡须混合着早已凝固的黑血极力反射微弱的落日血光,下面的嘴微微张开……仿佛吞噬了无数回忆的深不可测的黑洞。
绝望之丘。
深邃、墨绿的湖——没有人懂得它的恬淡,除了剑——倒映出岸边青葱的树林,以及乱云飞渡的苍穹。湖面上偶尔会弹出不大的气泡,又慢慢隐回湖中,就好像她对天空说下一番番深埋心底的絮语,日复一日地如此。除此之外,四周甚至鸟叫声都不再,宁静、寂寞,宛若细沙所拢,隔于生世,绝于此生,只是,偶尔还有风的竖琴声,回荡在桃树林的每个角落……
距湖不远处的七零八落的灌木丛后,一位金发的青年,双目微闭,斜倚着一颗奇异的古树,躺在那林中的翠绿的草上。在雕花金甲的正中央——心口处,竟然是一条扁长的刺眼的巨大血洞,染红了身侧紫色的、一度呼啸的披风。
他的身前,一位银臂的骑士正恭敬的单膝跪地,忠心守候着年轻的主人苏醒。
银发的骑士,双手——包括那只银臂——正捧着一把通身散发金芒的长剑——王者之剑。剑上不沾一丝尘物——即使骑士手掌被血玷污。剑把上的十字在血影的映照下,散发出了阵阵摄人心魄的威势。战场上它曾骤然作响,犹如狂狮怒吼般震落了四周敌手,如一片片残叶零落。
青年缓缓睁开眼,沾满血的眼睑微微颤抖着,挣扎中方才显出被黑色侵蚀的幽绿色双瞳,倒映出这个倾斜的天地。他适应渐已黯然的光线,看到了身前的骑士——满身鲜血,费力地抬起臂甲破裂的左臂。他轻轻将手搭在骑士身上,紧紧盯着眼前白衣侍臣的锃蓝双眸道:“为了卡美洛之荣,归还此剑。”“亚瑟王……”并未收回手的王,如释重负般再一次闭上了早已疲惫的双眼,“贝伦狄尔抱歉了,这一次,可能要睡得久一些……”
金甲中的手垂到了地上,夕阳收拢在这一片静谧的树林中,裹上了一层金色的氤氲与树林繁叶相互缭绕着错杂着,永恒地守护——那睡梦中的王。
石中之剑归于湖中,亚瑟王归于阿瓦隆之屿。
微风吹响了如金箔瑟瑟作响的无穷树叶,为湖面卷起不休的涟漪,在天地之间合奏出细雨般的不尽哀歌。
【前言】
寄 语
书分五辑,含散文诗5首、诗词28首、辞赋5篇、散文18篇、文论5篇。薄薄一册,皆博约近年课余完成。所写之事,或游览名山大川古迹,或沉湎史籍经集志怪,多是基于亲历真情的感发。虽为练笔,也是注入情思反复推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笔虽待锤炼,却也难得的诚挚感人富有才气和诗韵。不拘法度,无视章法,或突发奇想,或异想天开。但其文脉似能在文学传统中找到千丝万缕的应和。这与博约自幼扎实的古今中外经典阅读及写作训练有关。
视其为足下之行而志在千里的一次试跑,倒也初具气象。毕竟作为17岁少年的试剑之作展示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尤其他对流传数千年但今人多已不作的文学体裁如诗词赋的大胆尝试,值得包容和鼓励。观其作品所呈现的种种生命美好和青春不羁,如同一块未经修饰的、凝固岁月精华的琥珀,通过古老而年轻的汉语展示剔透中的律动、华美中的韵响,必然激励他未来顽强的成长和远天扶摇的振翮。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先生慨然为书作序以资鼓励;著名诗人、《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先生,著名诗歌评论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振亚先生,百忙中写下包含热情的荐语作为对后进新秀提携;袁征老先生不辞辛苦为诗词辞赋及散文诗做了深度评论和释读。在此特别地诚致谢意。
朱 宁
2019年6月28日
抱剑养浩书庐
序
后生可畏博约可期
白 烨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一开始,我对这部诗文集并没有太在意。这既在于我对诗文合集一向不大感冒,又在于没有把一个“00后”的写作太当一回事。但当我抽空阅读了这本《奥西里斯的黎明》之后,却被惊着了。这部看上去略显单薄的小集子,分“散文诗”“散文”“诗词”“辞赋”“论文”,收入了博约的阅读与写作的成果,涉猎之广博,文体之多样,真令人瞠目结舌。
梳理阅读的种种感受,有三点特别突出的印象,这里略做叙说。
一、广博的知识摄取
博约的文学阅读,涉猎的知识领域十分广博。这里有西方四大史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等方方面面。按现在的学科分类,它们分别属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进而细分,又分别属于外国古典文学,外国戏剧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而中国古代文学还可再分为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典诗词等。以现在的大学文科的课程设置来看,这需要就读中文系和外文系两个系科,才能有较为系统的接触和较为深入的学习。而还在上高中二年级的博约,能有如此广泛的阅读范围和丰博的知识摄取,这的确令人十分惊异。
我相信,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平均的和公平的,还在上高二的博约,时间一定不会比别的学生更多。他在并不充裕的课外时间里,阅读了这么多的中外文学经典作品,而且感觉良好,感受颇多,这不说绝无仅有,也一定是凤毛麟角。
我联想到2016年广西师大出版社所作的“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的阅读调查一事。这个调查的结果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的排行榜的前十名,都是清一色的中外文学名著。排名第*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排名第二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下还有《三国演义》《追忆逝水年华》《瓦尔登湖》等都名列前茅。我把这看成是阅读“俗化”的一个例证,曾在一些文章中指出:由于阅读方式的电子化,阅读群体的年轻化,经典不再受到敬重,阅读明显下滑。
“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的网上调查,博约的个人阅读,都并存于当下的文学生活,确实让人有一种亦忧亦喜的感觉。“00后”博约的阅读行为,至少表明当下青少年的文学阅读,在趋于“俗化”的走向中,也还有“雅化”的需要与追求。因而,让人在不无失望中看到了些许希望。
二、真挚的古典情趣
博约的阅读在广博的涉猎中,都不断显示出一个重心来,即无论是西方四大史诗,中国四大名著,乃至于诗词歌赋,都指向着中外古典文学,显示出他对于中外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格外关注。
兴趣是人做一切事情的原动力。博约显然是对中外古代文化与文学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因而他阅读不懈,乐此不疲。这种对古典文化与文学情有独钟的阅读兴味,仅仅从好奇心的驱使去理解,恐怕远远不够,还需进而探究这种兴趣更为深层的原因。
博约以散文诗的方式重写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王奥西里斯,以散文的方式记述踏访北齐皇帝高欢之墓,以诗词方式表达探访贾谊故居、古蜀遗踪的感受,都可以说是“发思古之幽情”。怀念往昔,思念远古,虽然人皆有之,但更多地体现于那些人生阅历丰富、文化修养深厚的人们。这种情怀,会使人在回顾先祖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中,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历史回望,乃至徜徉于“穿越”年代的历史想象,获取一种精神的特别愉悦,审美的异样感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典文化与文学给博约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对象,一种特殊的管道,而他的接近它们,走进它们,正与内心潜藏的“思古”情愫发生碰撞,产生对话的欲望,释发想象的能量。
博约的“思古”文化兴趣与文学情趣,显然超越了他的这个年龄,显现出一种明显的“早熟”。同时也表明了他的特质所在,那就是在追求知识拓展的过程中,他更在意的,是思想领域与精神层面的追求。
三、独到的阅读体悟
博约的诗文写作,在涉猎广泛,执着“思古”的同时,还总能就所阅读的经典作品,所阅见的古代遗存,从自己的角度去体察其中的妙韵,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因为更有难度,所以更为可贵。
比如,他的《奥西里斯的黎明》,所吟咏的对象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神话中已有稳定内涵和确定形象的冥界之神,但他在“透过时间之眼”“与蛇的对决”和“生的赞歌”的三个部分的叙述中,运用原型故事和典型情节表现了奥西里斯为光明再生的斗争过程和献身精神,同时也借景生情,借物抒怀,在诗性的文字里寄寓了自己对于光明的向往,对于自由的畅想,尤其是“生的赞歌”部分。
“辑三:诗词”和“辑四:辞赋”两个部分,均为作者感悟名胜古迹,抒怀“思古”幽情的作品。这里的一些韵体作品,充分表现了作者古代文化的储备与古典文学的造诣,这种储备与造诣既体现于对诗体语言的很好把握与运用,更表现于以恰当的用典来营构特殊的意境,表达独有的意趣,虽然个别作品读来略有堆砌的感觉,但说实话,这确实也需要丰盈的知识与一定的功力。
几辑作品中,我个人更加喜欢“辑二:散文”这一部分。散文的文体自然而随意,所表达的感受也真切而感人。《倾听幽兰》由学弹古琴的经历,讲述了一位师姐“用心弹奏”所给予的启迪;由此懂得了弹奏的妙韵,更享受到了弹奏的乐趣。《爱在伞中》由妈妈因雨中送自己送伞而罹患风寒一事,讲述了母爱的寓伟大与平凡,从而深悟了“爱是具体的”,“爱就在伞中”。《“坚持”是盏明灯》由11岁时畏忌游泳到学会游泳,虽未在比赛中取得名次,但却坚持到终点,战胜了自己,诠释了“坚持”在人生中的意义所在。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多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或包含了某种情愫,或寓含了某种哲理,显示出作者感觉的敏锐、情趣的丰沛、思想的阳光、精神的向上。这样“有我”的作品,应该是这部诗文集的亮点所在。
博约还处于以学习生活为主的过程中,他今后会从事什么工作,完全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文学阅读、文学写作,一定会给他在学习上提供助力,在成长上添加动力,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和健康向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这部诗文集,或可视为他在学生阶段勤勉阅读的一个忠实记录,以及开始文学涉猎并取得不菲成果的一个闪亮路标。
2019年4月于北京朝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