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纸页间穿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纸页间穿行

正版全新

29.83 4.3折 69.8 全新

库存3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林宋瑜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90507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396页

定价69.8元

货号973350

上书时间2023-10-07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在纸页间穿行
【书    号】 9787536090507
【出 版 社】 花城出版社
【作    者】 [中国]林宋瑜
【出版日期】 2020-01-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页    码】 396
【定    价】 69.80元

【编辑推荐】 
成为多位著名作家的成名作编辑,需要怎样的慧眼?

    与文学大咖往来,需要怎样的知识积淀?

    通过此书,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编辑家林宋瑜的文学评论和编辑札记结集,分为“文本观察”“他乡母语与文化记忆”,以及“作家访谈、编辑手记及其他”三辑。林白、陈染、海男、虹影、艾伟等作家已在当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本书作者近距离观察及回忆作家与作品,为当代文学留下*手资料。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与林白、陈染、海男、虹影等著名作家有着多年情谊,因而文章理论知识丰富扎实之余,亦不同于一般学院评论家的角度和见解。

    借助此书,编辑后辈以及一般读者可比对磨砺自身眼力,获取自由穿行纸页间的力量。

【目录】 
第*辑 文本观察

流浪的情感——赏析陈染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    2

春天,众生狂欢——《万物花开》点评本后记    11

带着词语飞翔——关于海男近期小说叙事风格的转型  15

危机四伏的世界——陈家桥作品解读23

作家能够在现实中看到什么——长篇小说《长势喜人》阅读印象    31

一个充满巫傩异象的小说王国——读田瑛小说集《大太阳》    37

婉约之美——饶芃子散文论    43

文本的语言构成与语境    62

个人舞步的动人与疲软——探析“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写作者   69

不仅仅聆听——关于冼星海、关于音乐   76

挂羊头卖狗肉的写作   82

假作真时真亦假   87

混搭?抑或混乱?——中产阶级格调在中国  90

击碎幻象之后的守望——阅读文化先锋书系“刀锋文丛”  105

纪德的灵魂——读《纪德文集》散文卷  110

女人像头发一样纷乱——关于《声声断断》《不可言说》的片言只语    114

风雅·附会风雅·山寨风雅——《假装的艺术》及其他    118

第二辑 他乡母语与文化记忆

特别的声音——对海外大陆女作家的文本透析    122

今天的爱丽丝寻找什么?——澳大利亚华人女作家小说评析    138

偏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K》   151

你将向谁靠拢?——处于双重边缘的华文女作家  154

有意味的个案:不同视角的赛金花  170

放逐与回归——聂华苓小说作品呈现的文化悖论  179

永恒的定义——《远见》《二胡》《纸婚》中的情爱主题  193

文学教人以同情——重提白先勇的意义  206

火与泪:生命在漂泊中——读流星子的诗   210

莲愿——郑奋强绘画作品欣赏  216

第三辑 编辑笔记及其他

林白的翅膀——林白创作印象  222

尖锐中的柔软,黑暗里的微光——关于《大势》及其他   230

让世界为中国女性所感动——当代华人女作家在西方  234

写在《一个人的战争》发表20周年之际——《一个人的战争》编辑手记   240

命运是件很神奇的事——《越野赛跑》编辑手记  243

关于虹影和她的《康乃馨俱乐部》——《康乃馨俱乐部》编辑手记   247

活着为了讲述——《耳光响亮》编辑手记    254

历史的花腔,花腔的历史——《花腔》编辑手记  259

化蛹为蝶的女性——海男《坦言》编辑手记  265

下海·听风——《合同婚姻》编辑手记  270

非母语写作与原乡记忆——百道网关于《大巴扎》的书面访谈  275

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   279

永恒的青鸟——写在2009年全民阅读日  282

守望那一缕微光(节选)——对话林贤治    285

蝶变——重访“新三巫”  296

一、陈染访谈:破开?抑或和解?  298

二、林白访谈: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妇女闲聊录》  309

三、海男访谈: 为女性而写,而非女性主义   317

创作与思考——著作人访谈  324

一、陈思和访谈:我们的声音   324

二、赵毅衡访谈:远游者回眸   327

三、蔡翔访谈:理想主义者的现实关怀  329

四、潘军访谈:从先锋作家到新科导演  332

他,乘愿而来——《寻找世界心灵地图》的出版缘起  335

一个恋物者的时光碎片——读澄子的《瓷壶里的夏日》   338

隐秘的花园——关于《世界的渊源——女人性器官的真相与神话》一书    341

暗中自有清香在——《化蛹为蝶——中国现代戏剧先驱陈大悲传》编辑札记   345

遐想欧姬芙——《花·骨头·泥砖屋——走近欧姬芙》编辑札记    349

唤起你“色彩觉醒”——推介《女性个人色彩诊断》  352

荷德归来话版贸   356

另一种视角看版权贸易——世界著名文学经纪人托笔·伊迪访问花城出版社  363

当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我们何为?——来自英国图书出版界的启示    370

后记

【文摘】 
        流浪的情感——解析陈染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    在当代中国文坛,文体探索与叙述语言的大胆犯规使一批年轻气盛的“先锋派”作家获得纯文学范围内的青睐。女性作家作为群体力量似乎失去了若干年前的气势,她们分解为不同路数的个体,孤独而不甘寂寞地努力着,挖掘着自己的创作园地。有的标新立异,有的囿于个人情感,有的遵循传统规则。这其中有一个顽强而清晰的身影闪动,她走她自己的路子,真挚而富有探险精神。这条路通向一个神秘而复杂的世界——人类的情爱世界。她以一个知识女性的敏悟、善思及艺术天赋,通过小说艺术地展示了爱的各种痛苦、热情、需要、暧昧不清等存在,以及存在现象背后错综矛盾的、常态或病态的心理及情感内涵。这位作家叫陈染。    一本《嘴唇里的阳光》摊在案头,窗外有雨潇潇,与孤冷而沉郁的叙述话语相呼相应,这是很落寞的语境。我读那既不逃避也不顾忌的内心独白,读到的是一双凝注内在心灵的悲郁而不肯绝望的眼睛。    爱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获得永恒的意义,因为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之一。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伴随着爱的拥有与丧失的不断交替,人类在不断的挫折中成长,心灵在不断的逃避孤寂中成熟起来。爱,有多方面的情结,与生命本身的意义息息相关。在《嘴唇里的阳光》中,令人强烈感受到的,是作家在这条路途中孤独而执着的精神之旅,她在探索并展现这个驳杂世界的同时,镶嵌了许许多多内心理想的碎片。    一、俄狄浦斯情结与美少年那喀索斯    母亲给我们很早的爱——和它的伙伴,恨——的启迪。    ——朱迪丝·维尔斯特《必要的丧失》P63    母亲,一位在中年与老年年龄边缘的女人,一位离异的单身知识女性。这是陈染小说中反复塑造的重要形象之一。这个形象是富有意味的。我想说,不必用弗洛伊德学说来阐释她,作者其实很懂俄狄浦斯情结,她将这种学说艺术化,她通过写作与自我的内心冲突搏斗。    《与往事干杯》无疑是很具自叙性的作品。强烈的主观介入,连贯的情节,流动其中的情感以及作者惯用的内心独自无一不显示作者的心路历程。并且,“母亲”与“我”作为小说不可摆脱的形象,以后仍然扭曲、变形、分分合合,若隐若现于她的小说世界中。    “她孤独寂寞,优雅淑静,她拥有良好的教育和修养,她会弹琴作画还会写书,她把知识传递给我,也把性别传递给我。”这是已届中年的母亲,与“父亲”离异与“我”相依为命,同时还经历着她的同时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命运。几度沉浮,但半生岁月的沧桑并没有接近夺走她的风姿。她勇敢地拒绝往事,拒绝衰老,以真情和激情拥抱生活。“我”不仅仅延续着她的生命历程,也沉甸甸地分担她复杂的精神与情感。这个形象交织着作者的爱与恨,作者擅长心理分析的笔法并不能把她放置在精神分析医生的位置上,她的思路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处告别》中专章叙写“黛二小姐与母亲”,作者对于女性特殊心理的精细透视,给人以一种尖锐的触感,以至心理上的震撼。“每当她和母亲闹翻了互相怨恨的时候,黛二小姐总觉得母亲会隔着门窗从窗帘的边边沿沿的缝隙处察看她。这时,她便感到一双女人的由爱转变为恨的眼睛在她的房间里扫来扫去。黛二不敢去看房门,她怕和那双疑虑的全心全意爱她的目光相遇。”类似的语言在作品中流动。无奈、迷惘,充满矛盾。我想,陈染塑造的母亲,不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母亲,她可能有更多情感上、精神上甚至文化上的负重。甚至是这位母亲,给予她创作上许多灵感的启发。在《空心人诞生》,在《站在无人的风口》,我们看到两位单身女性相伴相随,不可割舍,甚至渗进同性恋倾向的因素……我们看到一位铅华褪尽的老女人为往事为曾经热情焚烧的爱人的悼忆。这种对他者的内心体察和把握的适度不仅仅是作者的想象,不是一种臆造。形象本身蕴涵的感情深度泄露了作者源于生活经验的内心郁结。    ……    P2-4

【前言】 
写在《一个人的战争》发表20周年之际

——《一个人的战争》编辑手记

    20年,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这个时间长度都足以改变许多事物。人生20年,弥足珍贵,何况是人生黄金时代的20年?!

    1993年春天,初识林白。那是在作家陈染家聚会,还有北大教授张颐武、当时还在作家出版社任职的杨葵等。我们喝酒、聊天、唱歌,很是快乐。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除了林白初为人母,我们都还在婚姻的门外。聚会一直到半夜才散,我和林白就留下来过夜。我们还继续聊,转入女性话题,情感话题, 个人话题。记得当时林白和陈染都预言我在感情路上是要撞南墙的。今天看来,事实果然如此。显然她们在性别经历的本体经验已比我丰富得多,她们的思考和觉悟也更贴近个人的切肤之痛和成长之路,更是个人幽秘内心的真实声音。那时,她们已经经历了更为复杂深刻的一个人的战争、两个人的战争……

    所以,当1993年冬天我向林白约稿时,她把刚刚完成的第*个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给了我。那时只有一小部分作家开始用电脑写作,林白是这小部分之一,她显然是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的。这部书稿就是她用电脑打出来的,而且打印是当时比较流行的针打。厚厚的折叠相连的针打稿纸,仿佛缓缓打开的神秘画卷,在我面前展开了一个令我惊心动魄的世界。我初读这部书稿时的感受,20年过去了,依然记忆犹新。一个叫多米的女孩,从5岁到30 多岁的身心成长过程,女性隐秘的生理变化、心理体验、欲望以及性经历……林白通过对多米生活情境及命运的叙述,不仅展现了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更是有意识地开掘了女性的内在空间,包括身体的呼喊和潜意识深处。这些故事与经验通过文学手段表现出来, 对于同为女性又是文学青年的我,是既熟悉又陌生,更准确地说, 是一种震撼与唤醒。因为叙事以第*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进行,素材很多来自林白自身的经历,所以在阅读时,不仅是后来的读者, 作为职业阅读者,我也不时会认为带有自传色彩。那种自我挖刮血肉,那种撕心裂肺的身体之痛,那种孤独、迷惘、忧伤与梦幻的叙述语调,那种返顾痛苦与过错的坦诚勇气,更重要的,是那种对女性内心情感、性爱经验、精神深度的探索及表达,那种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在当时的中国原创小说中是罕有的。

    我带着激动,洋洋洒洒写下比平时长许多的初审意见。我相信这是一部会让人为之一震的作品,不仅是内容、主题,它那种独语叙述、自我观照、娓娓诉说的文学手段,那种让人想脱离地面飞翔云上的诗意想象,那种疏离与深入,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真是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