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中国*佳杂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19中国*佳杂文

正版全新

36.67 6.3折 5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蒙 主编,王侃 分册主编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97813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58元

货号971722

上书时间2023-10-07

文学书专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2019中国*佳杂文
【书    号】 9787205097813
【出 版 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    者】 王蒙 主编,王侃  分册主编
【出版日期】 2020-01-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太阳鸟文学年选,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开始创建的文学品牌,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丛书主编,本套丛书大体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六大分卷,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的厚望,每年都将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这些选本追求精品,但更多体察了民众的心理,内容贴近大众化的生活,行文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风格。至2019年年底,这套文学年选已经连续出版了22辑,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这么多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更是替未来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阅读和关注的优质版本。这套文学年选,也将在大众读者的支持与陪伴下、逐步深入,越走越远。

【内容简介】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22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

2020年1月出版的六卷年选本,作为年度盘点的*文学系列,仍将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厚望,将发表于2019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杂文的选本,偏爱于真性情的袒露和书写,并寻求文学体验范畴的人文关怀。

22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更是替未来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阅读和关注的优质版本。

【目录】 
001   序  现代杂文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王  侃

001  大妈,你的名字应该叫优雅   吴启钱

004  娱乐生态如何水至清无“毒”鱼?   陈庆贵

006  朱墨相近,何色?   汪  强

008  “一笑”是怎么变成“三笑”的   山  谷

011  过境,“可疑”的访客   陈晓兰

015  让老城镇更加舒适宁静   姜  鸣

018  美食、方便面及其他   唐吟方

023  电影史中的好猪   毛  尖

02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节俗,从来就处于变化之中   薛  冰

029  人文地理的喜与忧   卫建民

032  科幻是一种希望   严  锋

036  9102年你准备活成哪种“人设”?   Camille

038  “被攀比”的人生伤不起   鲁小鱼

040  被打卡绑架的人生   语  末

042  人之初,性本晒   蓝小西

044  当收藏式生活遇上拖延症   蔡敏乐

046  再见了,武侠   捉刀人

049  见面亲和背后热   童孟侯

051  社会发展中的温情   殷  骏

053  陪读考证妈你当不当?   风  泠

055  误读及其他   陈世旭

058  就像干旱的土地渴求雨水   郭文斌

060  从电子货币谈起   过传忠

062  放下手机过大年   闫  岩

064  不做孙辈的配音演员   汤啸天

065  阅读是*好的独处方式   张  炜

067  塑料絮语   黄柏生

069  “尊贵”的会员   孔  曦

071  抄袭越被宽容,原创就越萎缩   潘  真

073  绝非只是搞笑的“评奖”   沈  栖

075  你会使用手机吗?   周炳揆

077  商海更需“贴心人”   姚欣宏

079  “App格子”里的人与事   詹  湛

082  语言贫乏意味着精神贫乏   林少华

084  你只管负责精彩   管继平

086  讲  究   凌启渝

088  我们的爱和欲望会消逝吗   宋诗婷

090  成为父亲   徐菁菁

092  有人不愿去罗马   介子平

094  戴那么多高帽  你累不累   王重旭

097  别让网红的“魅力”成为“魔力”   汪金友

099  “求求你表扬我”   张静雯

102  小卖部“退学”,相见不如怀念   陈  方

104  《地久天长》比《渴望》进步了吗?   马  衣

107  山沟里的弟弟   普布扎西

110  中级趣味   何永康

112  我不爱猫  但我不敢说   杨  杰

115  “无声广场舞”让人看到文明的柔韧性   王钟的

117  被“996”围困的年轻人  像是定好闹钟的机器   任  然

119  《都挺好》真挺好?观众需要怎样的现实剧   孔冰欣

125  除了“哈哈哈”,我们还能说点什么   江  丹

127  “给孩子过生日”是一道严肃的教育课题   毛建国

129  文人宜散不宜聚   张宏宇

131  巴黎圣母院会消失吗   朱国顺

133  才艺做减法   刘诚龙

136  因为大地养育了我们——我之节约观   谢  冕

139  没用与有用   化定兴

141  诗歌“贱卖”废纸价   梁  岩

143  我的“文学梦”   唐小兵

146  科学家的“红地毯”该在哪里   凌  河

148  让面子飞一会儿   胡展奋

150  鲁迅不是“话痨”   陈鲁民

152  生活在“时间边角料”里   詹克明

155  嗯一声还是嗯两声   刘洪波

157  这届小学生不好带?是我们欠他们一个真相   董怀国

159  “原谅宝”,技术噱头下的作恶   毕  舸

161  不必动辄放言“砸饭碗”   廖德凯

163  “热搜”榜带来了什么?   远  方

165  争相扮“姨太太”是拿无知当有趣   鲍  南

167  尬写和避免的方法   枫  雨

170  博物馆热与教育竞争   张明扬

172  车到山前能有路吗   邓  刚

174  “大妈”的丝巾   李继勇

177  “人生不能无群”   马建红

180  有关“情感劳动”   江曾培

182  猫和老鼠的争论   肖复兴

185  幼儿园里的怪兽   苗  炜

187  这个哪吒不一样   萑  苇

190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陈  沐

193  谨防坠入“时间黑洞”   李  俭

195  《小欢喜》是给中年人的一次精神按摩   韩浩月

197  “流浪汉读书”还是“读书人流浪”?   吴敏文

199  可控的人工智能才有未来   张田勘

201  给特殊人群以特别的爱   沈  栖

203  诗·远方·菜市场   梁  凌

205  《乐队的夏天》之后,我们重新认识“乐队”   赵  朴

207  归来兮,“文青”   齐世明

210  花25万克隆宠物,从死神手里挽回所爱?   廖  媛

213  现代人的孤独困境:我们到底是塑料友情还是真正的朋友?   许潆珊

216  让座与让位   何  申

218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这样马不停蹄?   卜玉英

【文摘】 
大妈,你的名字应该叫优雅

◎吴启钱

中国妇女,一直有着忍辱负重、温柔贤淑、大方优雅、低调节俭、质朴明媚的正面形象。

可同样一群中老年妇女,在被贴上“中国大妈”这个标签后,形象则似乎不太好,且越来越趋于负面化。因为在景区景点,在酒店,在购物中心,在大街上,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中国大妈给人的印象好像就是:“体型偏胖,精神饱满,声音很大;不守规则,走路成堆,排队加塞;喜欢旅游,特爱购物;装束臃肿,热衷拍照;扮酷装嫩,喜欢佩戴鲜艳丝巾……”前不久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公布后,已经“名声在外”的“中国大妈”似乎更成为一些网友冷嘲热讽甚至指责辱骂的对象。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妇女”与“中国大妈”形象截然不同这样的“背离”?

我认为,“中国大妈”群体的出现首先是一种进步,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进步,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多元。本文前面引述的所谓中国大妈的几大“特征”,如果用另外的词汇表述,不正可以说明已经富裕起来的中国妇女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热爱自然,热爱集体活动,有主见,有个性,会表现,能充分展示自我吗?这正是中国妇女家庭地位高,社会地位好的体现呢。

试想想,四十年前或二三十年前,与我母亲同辈的大部分中国妇女,有机会到处旅游,想走就走吗?有条件逛街不累,想买就能买吗?有可能想穿就穿,不仅追逐时尚而且制造时尚吗?当年农村中多数妇女白天与男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日复一日“修理地球”,晚上也还要养娃喂猪,缝补浆洗,忙个没完,甚至连看个完整的电视剧都觉得奢侈。城市里的多数妇女,也是上班时间围着机器转,下班以后围着锅灶转,围着老公孩子转,夫妻都能上班的“双职工”家庭虽然令人羡慕,妇女在背后却又作出了怎样的牺牲?所以,今天的中国妇女,以不那么“主流”的个性与形象旅游逛街聚会,一方面是对上一辈牺牲的某种弥补,另一方面更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体现。这方面,中国大妈比“油腻的中国大叔”更具有代表性,也更有说服力。“有钱有闲”曾经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如今中国大妈们用行动说明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这是我们这个国家了不起的成就。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要为中国大妈点赞!

当然,一些中国大妈身上确实存在着许多让人讨厌的不太文明的地方。比如不守规则,不尊重别人,自私霸道,爱贪小便宜,甚至有“不听大妈话,就要你好看”导致重庆公交车坠江的刘姓大妈这样害人害己的犯罪案例。为此网上甚至出现了“中国大妈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灾害’”这样的极端言论。

有钱有闲后的中国大妈,本应是一个自信从容,优雅端庄,温良谦和,宽厚内敛的群体啊!很遗憾,满中国满世界走的中国大妈们有些还没有达到这一步。

这背后,是教养的不足,是审美的缺陷,是角色的迷茫。

这一代中国大妈多数是刚刚从物质贫乏年代里走出来的。那个什么都短缺的时代在我们每个经历过的人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许多已经成为一种个人的“下意识”或一个群体的“集体无意识”,比如说为人“小气”,遇物“争抢”,不肯“让人”,不肯“吃亏”,没有耐心,等等。这些缺点不会因为吃穿不愁生活富裕而自动获得改正。正如“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一样,一个人对规则的敬畏和对别人的尊重是需要教育的,一个人的自信优雅是需要培养的,一个人对美与丑的欣赏与鉴别能力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然而,在这一代许多中国大妈大半生的经历中,*缺的可能就是有关文明与规则的教育与培养了。她们从小接受了很多宏大的主题教育,却缺少专门的规则与规矩的训练,没有机会经受文明礼仪的熏陶,没有条件接受审美教育。她们知道爱党爱国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文明相处;她们具有越来越强烈的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意识,但不知道权利与自由的边界正是别人的权利与自由,不知道维护自己权利自由的底线是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她们强烈地追求美、拥抱美,却常常把丑当作了美。借用当下的一句话来说,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一代一些中国大妈已经在文明与规则的常识方面输在“起跑线”上了,让那些本应随风而逝的物质短缺时代留下来的缺陷,成为了自己行为的主宰,时不时表现出令人讨厌的一面。

中国妇女的解放,在家庭里比在社会上程度更高。被“家是讲情不讲理的地方”误导,一些中国大妈在家里获得了完全的主导权后,往往不讲道理,而老公孩子却是绝对服从,常用“第*,老婆说的都是对的,第二,不对的时候参照第*点执行”等“家庭法条”来约束与说服自己。但可能是因为部分女性“方位感”比较差的缘故,一些在家里不讲理的大妈,到了社会上就“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因为社会由陌生人构成,其特点是不讲情而讲理,讲理更要讲规则。比如,在家里自己做错了事却可以对老公撒娇或发脾气,老公一般都是以哄为主,以忍为上;而到了社会上,一不顺我心意,则如同在家里一样,立马发作,肯定会与讲理讲规则的社会发生冲突。于是才会出现大妈们霸占景点的行为;才会有大妈强行让乘客给自己让座,不让就又打又骂的新闻;才会有错过停靠站点就要求公交车变成为自己服务的私家车这样的荒唐举动;也才会有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我行我素的许多“壮举”。当然,全民自媒体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舆论场叠加效应,也放大了一些大妈的不文明行为。

让已经有了“免于匮乏自由”的中国大妈优雅起来,应该是新时代的一个使命。我们的时代有条件,这个社会也有榜样。

社会大众只需要做的是对大妈们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各级政府对大妈们多一点关心与关爱,各类媒体对大妈们多一些引领与倡导,各个女性社团为大妈们多搞一些教育与培训。

当然,关键还是大妈们要学会打理自己,不但打理自己的外表、健康,还要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时俱进,做一个自然而美丽、自信而优雅、自觉而文明的大妈。

(《杂文月刊》,2019年第1期)

【前言】 
现代杂文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王  侃

以五四新文学为起点的中国新文学已然百年。某种程度上讲,现代杂文是新文学殊具异趣的品类,也是极为重要的五四遗产。值此百年之际,着手进行这样一项整理、编选工作,感慨别具。然而,每年面对浩浩汤汤又经纬万端的杂文海洋,一种“文体之难”的深切感受总会呈现于案前:从体裁或语言上看,诸多杂文作品可以归入散文这一范畴;而从题材或内容来看,诸多社论、文摘甚或游记,亦颇具杂文光彩。此种困惑不唯发生于今日,在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亦有迹可循,无论是围绕鲁迅的杂文自觉意识之争,还是充斥于20世纪30年代的杂文/小品文之辩,似乎皆在昭示着:现代杂文仍缺乏一种明确的文体边界。如何定义作为现代文体的杂文,如何理解现代杂文在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意义,是我们每一年在遴选过程中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对于现代杂文概念的梳理与重审,需要我们追溯历史,重返现场,将现代杂文放入中国现代文学的谱系之中去勘探与理解。

鲁迅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且介亭杂文·序言》)可见,杂文的源头,虽然比百年中国现代文学更为久远,但在确立现代意义的杂文文体概念之前,杂文并无独立自觉的文体意识,更多只作为一种归类方法,填充了大量无所分类的文章篇什。现代杂文的概念,基本诞生于五四时期,若是将历史落实到具体细微处,大抵还是鲁迅。就其作为一种文体的使命而言,按照鲁迅的话说,“况且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和新文学的其他文体一样,现代杂文也是被自己的历史使命所确立的一种文体。相比于其他文体,杂文似乎更具现实性,有着更为强烈而直接的现实观照与现世关怀。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杂文需迅速敏捷地给以直接精准的刻画。现代杂文所涵盖的内容上至国计,下至民生,无所不包,无所不论,显示着一种现代的写实精神与普世的文学旨归。与此同时,杂文显然比其他文体更具战斗性。杂文需不惮与坚固的社会结构及稳定的文明机制展开直接交锋,以匕首以投枪,兀自杀出一条言路。如果说自晚清文学革新开始的新文学传统具备某种“先锋性”,则其中尤以现代杂文,彰显出了当仁不让的领先时代的先锋品格。

可以说,杂文作为一种现代文体,其文体意识正是其现代意识。现代杂文文体意识的确定,展示出了现代杂文创作中脱离古典文学传统的反叛因子,与包含现代意味的新质成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初期,现代杂文的诞生,其现代性特质体现出了与西方现代性谱系所不同的源头与演变。一方面,新文学承接自晚清文学革新所开始的关于理想中国的想象,并借助现代杂文这一文类,完成了一种新的言说。另一方面,尽管现代杂文显示出开天辟地的新兴气象,却仍于骨骼血脉中保有一种延续的诗教传统,一份“文以载道”的文化理想。此种文体特质与时代思潮的矛盾错位,虽然直接影响了后来现代杂文文体意识的明晰确立,却意外释放出了该文类所特有的文学阐释力,赋予了其别样的审美品格与文化精神:一方面,杂文“反抗绝望”,它无惧直视“淋漓鲜血”或“惨淡人生”,无畏向往“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义无反顾喊出时代之声;另一方面,杂文又“拒绝忘却”,在不断地“走异路,逃异地”中频频回首,穿越家国民族的历史隧洞,追问时代个人的所来之处。

总之,现代杂文,以其传统性与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的多重交织,探索出了一种更为适应时代新变的文体可能。而此种为不同时代所兼容的暧昧流动的文体意识,在连续复杂多元的时代运动中,逐渐获得了其现代文学史的合法地位,归并于一个现代中国的故事,并纳入到属于中国的现代性谱系之中。

百年现代文学行至今日,我们所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宏大与碎片共存,集中与多元并进的时空状态。在此重要的时间节点,杂文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我们每一年编选年度*佳杂文的意义,也恰在此处。每年此时,当我们面对浩浩万端的杂文海洋之时,也似在百年现代文学的版图上持续地探索行进。杂文与我们,共同汇入了这一整段的历史洪流之中。



杂文的现代品格,首先体现于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强烈关注,一种贴近地面的观察与正面强攻的书写。此种或匕首或投枪的抨击怒吼之声,较为直截切近我们理想的杂文样态:它不惮直接撕开蠹虫侵蚀的社会病体,完成手术刀般的精准治疗。因是之故,在每年遴选*佳杂文之际,我们都坚持以文章的现实取向作为首要的选择标准。直面现实,笑骂歌哭,一任自由。而一种真之境界,亦由此诞生。

薛冰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节俗,从来就处于变化之中》以传统节日的时代新变为切入点,所讨论的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常备之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章梳理了传统节日的形成与流变,肯定了其中所蕴含的先民智慧与美好愿望。然而文章并未片面地立足过去,或执着鼓吹传统一维,而是从更为中和圆融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节俗当从时代,是历史的规律,也是现实的要求”。另有任然的《被“996”围困的年轻人 像是定好闹钟的机器》。文章选取的话题是时下热议的“996”工作制。任然从法理与人情的不同角度,对这一制度展开质询,梳理了这一制度遭遇反弹的诸多原因,点明这一制度背后的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此种直面现实的檄文还有很多,比如卜玉英的《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这样马不停蹄?》、陈庆贵的《娱乐生态如何水至清无“毒”鱼?》、卫建民的《人文地理的喜与忧》、潘真的《抄袭越被宽容,原创就越萎缩》,等等。

当然,每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些较为集中的热点话题。在此次遴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杂文佳作都会围绕一些共同话题展开。这其中,科技显然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议题,本次辑录的诸多杂文中,便不乏针对此一议题的相关讨论。詹湛的《“App格子”里的人与事》从物质的“方格化”引申到了现代人逐渐被“方格化”的时间与生命。这种为科技所规训的生活,尽管体现着种种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却也无时无刻不在压抑着主体的情感与自由。值得肯定的是,詹湛并非简单地否认科技进步的价值,而是透过现象反思本质,考察科技背后的人的作用,显示出一种更为深刻的思考。类似的还有毕舸的《“原谅宝”,技术噱头下的作恶》。文章从一则关于手机应用的恶性案件说起,所探讨的是借助技术所放大的人性之恶。而这种恶的收束,或许不在于限制技术发展,而是需要借助技术以外的法律政策与道德伦理的力量去应对。当然,关于科技,也并非全然负面新闻,仍存在较为积极乐观的看法。比如严锋的《科幻是一种希望》。文章从年初火爆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谈起,简略爬梳了“科幻”在中国的历史,并明确点出科幻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即“科幻是一种希望”。另有宋诗婷的《我们的爱和欲望会消逝吗》从一种较为新颖的角度,大胆预言科技进步为当代婚恋观所赋予的更多可能性。此外,还有张田勘的《可控的人工智能才有未来》、凌河的《科学家的“红地毯”该在哪里》、殷骏的《社会发展中的温情》等文章,皆由科技这一原点出发,讨论时代圆周所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

另一共同话题看似轻松一些,那就是“大妈”现象。吴启钱的《大妈,你的名字应该叫优雅》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说起,联系到近来甚嚣尘上的“大妈”话题,将“中国妇女”与“中国大妈”两种不同形象进行对比,*后期望一种更为优雅更为健康的中国妇女形象。无独有偶,另有不少杂文作者对“大妈”话题发表了看法。王钟的的《“无声广场舞”让人看到文明的柔韧性》从另一个侧面对“大妈”展开了评述。文章同样是从一则社会新闻开始,一条“无声广场舞”的视频,显示出大妈们的某种“优雅”品质,反拨了吴氏文章的批判之意。更为独到的是,王钟的指出了所谓“大妈”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社会因素,而其解决办法似乎不能只围绕一个社会群体而展开,需要全社会更为广泛更为深化的通力合作。李继勇的《“大妈”的丝巾》从大妈们的一方丝巾说起,将大妈们还原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可谓更好地读解了大妈们的所思所想。文中一句“读懂‘大妈’,才能更好地读懂行进中的中国”,以小见大,堪为真知灼见,一时境界大开。不同的说者探讨同一个问题,难免带有各种不同的立场乃至偏至,往往容易造成各执一词、众声喧哗的困局。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汇聚各种声音,却可以为我们接近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提供更多可能。



直面现实,并非仅仅停留于现实表层,或曰偏执于现实一端。在每年的杂文佳作中,总是不乏文章在书写现实时,以历史作为方法,对现实展开旁敲侧击的突围。在今年编选的*佳杂文中,同样有不少文章选择向历史纵深处挺进,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