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序跋 清华园日记.访苏日记.外国文人日记抄.顾准日记.顾准日记.90年代日记.向阳日记.吴祖光日记.红尘冷眼.吴宓日记.听梯楼日记.牛棚日记.记悲欢.历代日记丛谈.中国新文学大系·日记书信卷.日记三抄 古农 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9787511507068正版全新图书籍Book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记序跋 清华园日记.访苏日记.外国文人日记抄.顾准日记.顾准日记.90年代日记.向阳日记.吴祖光日记.红尘冷眼.吴宓日记.听梯楼日记.牛棚日记.记悲欢.历代日记丛谈.中国新文学大系·日记书信卷.日记三抄 古农 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9787511507068正版全新图书籍Book

全年无休~正版全新图书~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品质保证^_^

24.28 6.7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农 编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07068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6元

货号1690648

上书时间2021-06-04

文学书专卖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日记序跋
【书    号】 9787511507068
【出 版 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    者】 古农 编
【出版日期】 2012-01-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36.00元

【内容简介】 
日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农主编的《日记序跋》由已出版日记的序、跋汇编而成,引领你走进日记,感受其中的魅力:叶圣陶、郁达夫、季羡林、雷书雁、张光年、杨沫、铁凝、王安忆……《日记序跋》引领你走进日记,感觉日记的独特魅力。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清华园日记》·引言
帝国的黄昏——《访苏日记》·前言
《外国文人日记抄》·序
智慧与良心的实录——《顾准日记》·序
思想使人受难  受难使人思想——《顾准日记》·编后记
《90年代日记》·后记
生命史上最荒谬的一页——《向阳日记》·引言
且看那电闪雷鸣时——《吴祖光日记》·后记
深深的怀念——《红尘冷眼》·前言
《吴宓日记》·前言
《听梯楼日记》·序
《牛棚日记》·编后记
《记悲欢》·序
《历代日记丛谈》·导言
《中国新文学大系·日记书信卷》·导言
《日记三抄》·前言

……

【文摘】 
1991年10月,苏联以她固有的美丽秋色,迎接了我们几位中国作家。
森林、沃野、长河、古堡、教堂、高楼……俄罗斯油画一般凝重的景色依旧。
但是,在这凝重的色调里,却渗透着一种苍凉和凄冷。使你想随口吟出的歌,不是美丽欢快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而是那首古老的《三驾马车》。一位疲倦无着的马车夫在茫茫的雪原上赶着他的马车,不知要去哪里,那匹老马又面临着被主人卖掉的命运。
“黄昏更兼秋雨”,在弗拉基米尔,我确确实实体验了一回泥泞道路的艰难。
商品的靠前短缺,人们的愤愤不平兼忧心忡忡,政令不通与各自为政……一个强盛的帝国,在它黄昏的日子里,竟会与一个弥留病榻之前的老人,呈现的衰弱与神志混乱如此相似。
我有幸在这一刻闯进了苏联,成了一段历史的见证人。
1991年10月713到20日,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目睹和经历了这一段历史,并真真实实地记下了我的见闻。
这年10月,对苏联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
两个月之前,即8月19日,震动世界的所谓“八月政变”刚刚发生。就在我们经过苏联的议会大厦白宫时,导游还在不断指给我们看当时叶利钦站着的坦,停在什么地方;还看见美国的电影摄制组在及时地拍摄复演八月事件的影片。表面的平静,大约是深度伤痛引起的喘息18月2413,共产党戈尔巴乔夫为了保住总统位置,辞去了的位子,共产党也已被勒令停止了活动。七十年惨淡经营构筑的布尔什维大厦,事实上已经坍塌。
没有轰响,没有灰尘四飞,也没有血水横流。我说那是无声坍塌,如一部默片中的雪崩。
此后,就是在我们结束访问之后的两个月,亦即1991年12月21日.十一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一个主宰半个世界的重磅大国,一个**可以和另一个重磅大国分庭抗礼的社会主义帝国,宣布解体。
从8.19事件到12月解体,只经历了短短四个月。我们的访问,正在这段时间的中间。
一个大国的衰亡与一个人的危亡相似的地方,是都散发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息。我的日记,正是切实地记录下这些气息。这份日记,不能算是病历档案,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观察记录。
我详尽地记下了文化界的人物以及普通人,包括翻译、导游、出租车司机,各色人等对苏联当时社会现状的议论。我相信,其中有痛心的哀悼,也有雀跃的庆幸。
在把这部日记公诸于世之前,我有许多迟疑。三本日记被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整整八个年头过去了,才使我下决心将它发表出来。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变化,使我希望冷却一下自己的观察,让历史再作一些验证。
1936年,当罗曼?罗兰和纪德访苏之后,他们的见闻也做了时间沉淀。前者甚至是在三十多年之后才予以出版。当然,说这些,我无意要将自己的日记与大师的见闻相提并论,我只想说,在态度上我也是认真和慎重的。
我曾经想过,我可以在日记的基础上,将它扩展成一部见闻著作。但我*终还是保持了日记的原貌。因为,改为一部著作,似乎太正规了一些,而且你得更有条理和逻辑地去剖析一个大国衰亡的历史,这既非我的力所能及,也非我的意愿。
日记,当然有急促、记事、甚至记账的弊端,缺乏细致从容的描写和冷静深刻的分析;但是,它保持了原态,鲜活、真实,未事雕琢。
这部日记,都是抄自我的“访苏日记”本子上的,只是个别地方作了些修正和删节。
我还较详细地记录了我参观普希金、托尔斯泰、帕斯捷尔纳、舍甫琴柯这些文学大师们的博物馆。因为他们,使我对俄罗斯这个伟大民族的崇敬更为深切。当然,俄罗斯文化历目前的精英,远不止这些,但是,由于条件的,我仅看到了这些;即使这一点点,也使我对俄罗斯民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在帕斯捷尔纳故居的留言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些伟大的文学大师才是俄罗斯真正的灵魂。这种崇高的灵魂可以超越苦难和挫折,永远地照耀在俄罗斯土地上!”
使我永远忘不了的,是在苏兹达里一座修道院里所见到的那种撼人心魄的钟声。那是一种伟大的声音的呼唤,是一种凝聚力量的号召,也是对人灵魂净化和升华的洗礼!
朴实的敲钟人尤里,是普通的俄罗斯人,但他的身上洋溢着俄罗斯民族真正的活力。
我相信,八年时间过去了,我的许多记录也许在今天看来不尽准确,但这也不要紧。八年时间,世界在急剧变化,我们自己也在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对于事实这棵大树来说,移动的只是影子。
这也许正是我要将这部日记公诸于世的原因。P9-1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