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考论稿
  • 苏轼考论稿
  • 苏轼考论稿
  • 苏轼考论稿
  • 苏轼考论稿
  • 苏轼考论稿
  • 苏轼考论稿
  • 苏轼考论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轼考论稿

42 八五品

仅1件

广西南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甫暻 著;王水照 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4-2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金甫暻 著;王水照 编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95135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
【内容简介】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苏轼“和陶诗”考论:兼及韩国“和陶诗”》一书就苏轼“和陶诗”的形式、内容、背景、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获得了不少与前人同题研究不同的具体结论。其中对韩国“和陶诗”相关资料的辑录和论述,更给国内学界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资料,这对于认识东亚汉字圈的文化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
【作者简介】
  金甫暻(KimBoKyung),韩国人。1975年生。毕业于韩国国立首尔(Seoul)大学中文系本科以及硕士班。2003年入学中国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课程,师从王水照教授,200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韩国首尔大学讲师以及高丽大学BK21中日语言文化教育团研究教授,现任明知大学中文系助教授。
【目录】
引言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状况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苏轼“和陶诗”概况
第一节苏轼“和陶诗”的概念、形式及流传
一、“和陶诗”的概念与范围
二、苏轼“和陶诗”与原作形式上的比较
三、苏轼“和陶诗”的流传过程
第二节苏轼“和陶诗”的总数
一、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的一百二十四首说
二、各版本所收的“和陶诗”数目以及诸家之说
第三节宋刊《东坡和陶诗》编次与苏轼“和陶诗”系年
一、宋刊《东坡和陶诗》编次(上)
二、宋刊《东坡和陶诗》编次(下)
三、馀论
附录一苏轼“和陶诗”系年表

第二章苏轼“和陶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苏轼的次韵诗创作
一、苏轼次韵诗概况
二、元祐以降苏轼的次韵诗创作情况
第二节苏轼的陶渊明接受
一、始发期至骤转期
二、回旋期至高潮期
第三节苏轼“和陶诗”创作的文学史、文化史背景
一、中唐至北宋后期的次韵诗创作
二、苏轼以前的陶渊明接受
三、时运的成熟

第三章苏轼“和陶诗”的内容
第一节生活记事
一、居住与饮食
二、过节、交往、出游等
第二节亲友情深
一、骨肉之情
二、友情
第三节论史评人
第四节哲理
第五节士人心态
一、归隐情结
二、淑世精神
第六节《和陶桃花源》与《和陶归去来兮辞》
一、《和陶桃花源》
二、《和陶归去来兮辞》
第七节小结

第四章苏轼“和陶诗”的成就
第一节苏轼“和陶诗”的艺术成就
一、苏诗平淡诗风的完成
二、本色的体现与其意义
三、因难见巧
第二节苏轼“和陶诗”的思想成就
一、出处矛盾的解消
二、超凡脱俗、超越生死
三、和而不同
第三节小结

第五章苏轼“和陶诗”创作的意义与影响
第一节苏轼“和陶诗”创作的意义
一、对苏轼个人的意义
二、文学史、文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苏轼“和陶诗”创作的影响
一、中国历代的“和陶诗”创作
二、韩国古代的“和陶诗”创作
附录二韩国古代“和陶诗”创作情况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三韩国“和陶诗”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