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善后救济总署晋绥察分署第七工作队仓库封条3条(日寇侵华山西损失尤为严重,战后晋绥察分署在晋绥察进行了两年的救济和善后重建)
¥
230
八五品
仅1件
制作者善后救济总署晋绥察分署
年代40年代 (1940-1948)
材质纸
尺寸54 × 9.3 × 0.1 cm
上书时间2024-04-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善后救济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战争结束之前筹划的一项重要事业,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遗留下来的黑暗中的一次短暂的闪光”。战争期间,山西、绥远、察哈尔三省大面积沦陷,受战争破坏尤甚,加上区内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众生活极度困难,亟待政府救济。抗战结束后,中国境内的善后救济工作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帮助下正式启动,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亦设立晋绥察分署作为三省善后救济的执行机构。然晋绥察分署辖区内不但有广大的收复区,亦有中共建立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因而晋绥察分署救济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南方一些分署。本文以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晋绥察分署为研究对象,对分署组织机构及其辖区内善后救济活动进行考察,力图还原分署在收复区及中共解放区的救济活动,以此探究国民政府对不同政治势力控制区域的救济成效,判断其救济取向。文章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回顾抗战期间以山西为主的晋绥察三省损失情况,探明区内开展善后救济工作的迫切程度;第二章梳理联总、行总和晋绥察分署之间变化的历史脉络,着重论述晋绥察分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状况;第三章在论证晋绥察分署救济原则的前提下,对分署在国民政府收复区的善后救济工作进行叙述,探讨分署在救济及善后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资金、物资投入情况,判断分署对自身救济原则的贯彻程度;第四章主要介绍分署在中共解放区的善后救济活动,并以分署第八工作队在晋冀鲁豫解放区救济活动为例,还原分署在中共解放区救济工作原貌,探究分署及中共在进行善后救济工作时的不同考量和博弈,以此判断分署对中共解放区的救济取向及工作态度;第五章主要对晋绥察分署在三省救济活动进行评价,考察其成效和不足并对分署工作的制约因素进行探究。通过研究,认为战争结束后晋绥察三省在日伪野蛮统治下损失奇重,难民遍野,开展善后救济已刻不容缓。尽管分署强调善后尤为重要,但仍将绝大部分物资用于急赈、工赈等救济项目,善后项目则以农田、水利的建设、恢复为主。分署的工作挽救了大量生命并使三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然随着国共内战不断升级,善后救济在表层上似乎仍是一种简单的国际施救行为,实已深深地渗入国共双方的政治角力,乃至演变成一场激烈的民心争夺战,晋绥察分署并不能贯彻其所宣称的“一视同仁”原则,对中共解放区的救济工作仍带有政治歧视。最终晋绥察分署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遭到战争破坏、物资不足、利益集团掣肘、自身弊端重重及预设政治倾向等不利因素影响,使得善后救济效果大打折扣。
南书架左侧6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