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启蒙教育文献集成 2C1j cwg
  • 历代启蒙教育文献集成 2C1j cwg
  • 历代启蒙教育文献集成 2C1j cwg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代启蒙教育文献集成 2C1j cwg

52800 8.0折 66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俊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5572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其他

定价66000元

上书时间2022-03-01

东方博古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描述:
出版説明
天生萬物,惟人得其秀而最靈。人有語言、認知、行爲的天賦,却非必然擁有這些能力,有些需要後天的引而伸之,有些則需要教而化之。與身體具有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的自然規律一樣,人的性格、認知、行爲等的養成也必須符合科學規律,尤其必須重視青少年時期的教育。由於社會和文化的差異,世界各國又形成了不同青少年教育理念和方式。
在中國古代,幼兒及青少年的教育通常被成爲蒙學。蒙學教育始於周代,宣王時期的太史以四字韻語爲一句,編寫了最早的識字課本——《史籀篇》。秦漢以來,字書層出不窮,如李斯《倉頡篇》、揚雄《訓纂篇》、周興嗣《千字文》、李翰《蒙求》、宋人所編《百家姓》、王應麟《三字經》、程登吉《幼學瓊林》等等。识字類课本往往由當時的大學者所編,詞義相近或語義連貫的三到四個字爲一句,不僅符合韻律,更包含有豐富的自然名物、歷史人文、行爲道德等基本信息。尤其是《三字經》,作爲一本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啓蒙教材,經過不斷增補和完善,雖然僅一千二百多多字,却包含了教與學的要領、倫理軌范、日常事務、諸子百家、歷史知識、人物故事等各個方面,在簡明易記、系統連貫這一點上恐怕至今也没有一本啓蒙教材能夠超越。唐宋以降,蒙學教育日益發達,在字書之外,蒙學教材的種類也更加豐富,如以道德禮儀爲主的《訓學斎規》《小學集注》《少儀外傳》《小兒語》《治家格言》《弟子規》;以詩文故事爲主的《神童詩》《千家詩》《蒙養詩教》《書言故事》《龍文鞭影》,以歷史爲主的《編年歌括》《歷代蒙求》《鑒略妥注》,以聲律爲主的《聲律啓蒙》《笠翁對韻》,以科學爲主的《謝察微算經》《新編算學啓蒙》《天文學歌略》《植物學歌略》,以綜合性内容爲主的《名物蒙求》《格言聯璧》《三才略》《養蒙金鑑》,等等。中國傳統蒙學教育及著作,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有其自身的系統和完整性,在世界範圍内也難有匹敵,而且就普及的深度和廣度而言,遠超艱深晦澀的四書五經,是傳統知識和文化得以傳承、延續的基本載體。
必須指出的是,教育的内容總是與教育目的相關,并受到社會主流思想的制約,這一點在蒙學上體現得尤爲明顯。宋代以後,尤其是有清一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蒙學教育亦越來越重視倫理道德,因此除字書外,《弟子職》《小兒語》《弟子規》《治家格言》等道德訓誡類的蒙學教材流傳更爲廣泛。這甚至影響到了當代國學教育以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一些國學培訓班或特色學校的教學内容多限於古詩詞和禮儀規範,對《弟子規》《弟子職》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三字經》和《幼學瓊林》等饱含歷史文化知識的經典蒙學教材。而在持反對觀點的看來,這無疑是壓制個性,他們更加讚成基於尊重天性、自然、個體等理念的歐美教育模式,并視其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兩種觀點差别如此之大,根本原因可能還是在於對古代中國以及現代西方啓蒙教育的瞭解不夠深入和全面。一方面,很多人對所謂『先進』教育方式的追捧更多是出於對傳統教育壓制個性的極端不滿,由此便會造成對外來教育理念的過度美化和片面接受;另一方面,相關國學教育者缺少文化積澱和專業指導,所了解的傳統蒙學資源相對有限,過於重視禮儀規範,在教學方式上多講解灌輸、强調記誦,不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幼兒及青少年教育課程的開發與教學方式的改進無關乎古今,更無關乎中外,重要的是能夠融各家之所長。在傳統文化的教育方面,我們不一定要限於某些所謂廣爲流傳的經典課本,而應該最大限度的發掘所有傳統蒙學著作的資源和内涵,開發出凝練、簡明、連貫、系統且具有趣味性的當代啓蒙教材。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即便如禮儀道德的傳授,也可以通啓發和引導,讓其以獨立思考能力去辨别是非、判斷善惡。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既需要專業的研究人員更加重視傳統蒙學及其當代轉換的研究,也需要一綫教育者能夠對傳統蒙學有更深入的瞭解。
爲促進啓蒙教育的研究以及一綫教育者對傳統蒙學的理解,我們編纂了這套《歷代啓蒙教育文獻集成》。在編纂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以往的蒙學研究成果,以綜合性識字類、道德禮儀類、詩文故事類、韻律類、歷史類、自然科學類、綜合類、叢書類、教學方法類等九大部分爲框架,收録了從先秦至近代的衆多蒙學文獻。在編者看來,本套文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分類更加細緻,尤其是增加了自然科學和教學方法兩大類文獻;二是收録了多種故事類蒙學文獻,如《書言故事》《故事白眉》《人鏡陽秋》;三是注重收録的全面性,不僅有今人所熟知的『蒙學十三經』,而且包括了《史籀篇》《倉頡篇》等古逸書的輯佚文獻,更加有助於對傳統蒙學教育的全面、深入研究。由於傳統傳統蒙學文獻種類繁多,在編纂過程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總目録

【綜合性識字類】
第一册
史籀篇 一卷 周 太史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倉頡篇 三卷 秦 李斯 撰 清 孫星衍 輯 清光緒十六年江蘇書局校刊本 

倉頡篇續本 一卷 秦 李斯 撰 清 任大椿 續輯 
清光緒十六年江蘇書局校刊本 
倉頡篇補本 二卷 秦 李斯 撰 清 陶方琦 補輯 
清光緒十六年江蘇書局校刊本 
凡將篇 一卷 漢 司馬相如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急就篇 一卷 漢 史遊 撰 唐 顏師古 注 四部叢刊本 

第二册
急就篇 四卷 漢 史遊 撰 唐 顏師古 注 宋 王應麟 補注 
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本
訓纂篇 一卷 漢 揚雄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三蒼 一卷 秦 李斯 等 撰 魏 張揖 訓詁 晋 郭璞 解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雜字指 一卷 漢 郭顯卿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勸學篇 一卷 漢 蔡邕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雜字 一卷 魏 張揖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發蒙記 一卷 晋 束皙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啓蒙記 一卷 晋 顧愷之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十年楚南書局刻玉函山房輯佚書本 
校正千字文 一卷 南梁 周興嗣 撰 日本嘉永六年刊本 
纂圖附音増廣古注千字文 一卷 南梁 周興嗣 撰 五代 李暹 注 
日本江户初刊本 
第三册
同文千字文 二卷 明 汪以成 輯 明萬曆十年刻本
千字文注 一卷 清 汪嘯尹 孫呂吉 注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千字文釋義 一卷 清 汪嘯尹 孫呂吉 注 清道光三十年刻本 
第四册
重續千字文 二卷 宋 葛剛正 撰 清影宋抄本 
廣易千文 一卷 明 周履靖 撰 景明刻夷門廣讀本 
蒙求 三卷 唐 李瀚 撰 清光緒八年滬上黄氏刻佚存叢書本
第五册—第六册
李氏蒙求集注 八卷 清 楊迦懌 集注 清道光十四年刻本
第七册—第九册
廣蒙求 三十七卷 明 姚光祚 撰 明刻本
第十册
百家姓考略 一卷 宋 佚名 撰 王相 注 清道光三十年刻本 
繪圖釋音百家姓 佚名 撰 一九一四年廣益書局印本
姓氏急就篇 二卷 宋 王應麟 撰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御制百家姓箋注 一卷 清 張瑜 撰 清道光十二年京都萬順齋刻本 
百家姓三編 一卷 清 丁儉卿 撰 清道光頤志斎刻本 
第十一册
千家姓 一卷并補一卷 明 吴伯宗 撰 清咸豐九年管庭芬抄本
性理字訓 一卷 宋 程若庸 撰 日本寛政元年刊本 
性理字訓補注 一卷 程復原 補注 日本江户刊本 
三字經 一卷 宋 王應麟 撰 清乾隆四十三年姑蘇刊本 
三字經訓詁 一卷 宋 王應麟 撰 清 王相 訓詁 日本天保二年刊本 
三字經注解備要 宋 王應麟 撰 清 賀興思 注解 一九三六年印本 
增注三字經 民國 章太炎 增訂 一九四〇年國學整理社本 
第十二册
碎金 不分卷 佚名 撰 明刻本
魁本對相四言雜字 一卷 元 佚名 撰 日本大正九年影洪武四年本 
新編對相四言 一卷 元 佚名 撰 明刻本 
新刻四言對相 一卷 元 佚名 撰 日本文政四年翻刻虎林書房徐龍峰本 
新刊廣輯居家緊要日用雜字 一卷 佚名 撰 刊年不詳 
重訂幼學須知句解 四卷 明 程登吉 撰 錢元龍 校釋 清光緒李光明莊刻本

第十三册
新增幼學故事瓊林 四卷并首一卷 明 程登吉 撰 鄒聖脈 增補 
清光緒李光明莊刻本 
新增幼學故事群芳 四卷并首一卷 明 程登吉 撰 亦陶書室 新增 
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第十四册
繪圖重增幼學故事瓊林 四卷并首一卷 明 程登吉 撰 清 蔡郕 重增
一九二四年上海文會堂印本 
增補幼學須知雜字大全 三卷并首一卷 明 佚名 輯 清康熙十七年刻本 
文字蒙求 四卷 清 王筠 撰 清道光十八年刻本
益幼雜字 不分卷 清 文奎閣書莊 撰 清金陵狀元境文奎閣書莊刻本
新增幼學雜字 不分卷 佚名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成文堂刻本
第十五册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附檢字類字圖説) 四卷 清 劉樹屏 撰 
清光緒三十年石印本

【道德禮儀類】
第十六册
弟子職集解 一卷 清 莊述祖 撰 清光緒十四年刻本 
弟子職正音 一卷 清 王筠 撰 清光緒七年刻本 
弟子職注 一卷 清 孫同元 撰 清光緒六年趙之謙刻本 
訓學斎規(童蒙須知) 一卷 宋 朱熹 撰 清道光刻青照堂叢書本 
小學集注 六卷 宋 朱熹 撰 明 陳選 集注 明崇禎八年内府刻本 
小學古訓 一卷 宋 黄佐 撰 清刻嶺南遺書本

第十七册
小學韻語 一卷 清 羅南澤 撰 清光緒五年浙江書局刊本 
少儀外傳 二卷 宋 呂祖謙 撰 清光緒刻補守山閣叢書本 
童蒙訓 三卷 宋 呂本中 撰 宋紹定二年刻本 
啓蒙初誦訓蒙雅言 二篇 宋 陳淳 撰 清乾隆四十八年刻北溪大全集本 
純正蒙求 三卷 元 胡炳文 撰 日本文化元年刊本 
第十八册
幼儀雜箴 二十首 明 方孝孺 撰 明萬曆四年重修遜志斎集本 
小兒語續小兒語 二卷 明 呂得勝 呂坤 撰 清道光刻藝海珠塵本
小兒語述義 清 林紓 述義 一九二五年印本 
了凡四訓 不分卷 明 袁黄 撰 上海佛學書局印本 
大字增廣昔賢文 一卷 明 佚名 撰 清連元閣刻本 
增廣賢文注解 瑞成書局 編輯 一九三三年印本 
朱柏廬治家格言 清 朱用純 撰 一九二五年中華印務公司印本 
第十九册
治家格言繹義 二卷 清 戴翊清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有福讀書堂叢刻本 
老學究語 清 李惺 撰 清同治七年西漚全集刻本
中和堂增刻弟子規 清 李毓秀 撰 清 賈存仁 修訂 清宣統二年印本 
蒙訓 一卷 清 劉沅 撰 清同治元年重刊本 
繪圖婦孺三字書 廣州蒙學書塾 編輯 清光緒二十六年印本 
人範 六卷 清 蔣元 輯 清光緒二十七年廣雅書局印本 
第二十册
蒙學修身教科書 清 李嘉谷 撰 一九〇三年上海文明書局印本

【詩文故事類】
第二十一册
唐詩三百首注疏 六卷 清 孫洙 編 章燮 注 孫孝根 校正 
道光十四年立言堂刻本 
第二十二册
繪圖注釋唐詩三百首 清 孫洙 編 民國十七年印本 
朱子訓蒙詩百首 宋 朱熹 撰 清雍正八年刻朱子文集大全類編本 
韻對五言七言千家詩輯抄 四卷 宋 謝枋得 清 王相 輯 
清光緒善成堂刻本 
神童詩 一卷 宋 汪洙 撰 清乾隆四年傳家寶初集本
幼學日誦五倫詩選 五卷 明 沈易 編 明洪武刻本 
第二十三册—第二十四册
白話注釋千家詩 四卷 民國 謝松濤 注釋謝松濤 注釋 
一九三六年大達圖書供應社印本 
童蒙養正詩選 三集 清 王錫元 選 王揖唐 補 一九三一年合肥王氏刊本 
蒙養詩教 一卷 清 胡 撰 清康熙刻昭代叢書本
小學弦歌 八卷 清 李元度 撰 清光緒五年刻本 

第二十五册—第二十六册
古文觀止 六卷 清 吴乘榷 等 輯 清光緒二十八年善成堂刻本 
校補龍文鞭影 四卷 明 蕭良有 纂輯 楊臣諍 增訂 李恩綬 校補 
清光緒二十三年益元堂重刊本
第二十七册
養正圖解 不分卷 明 焦竑 撰 清光緒二十一年武英殿刻本 
駢語類鑒 四卷 清 周池 撰 清嘉慶二十三年光雯霽堂刻本 
孔孟志略 三卷 清 張承燮 撰 清光緒二十七年聽雨堂刻本

第二十八册—第二十九册
書言故事大全 十二卷 宋 胡繼宗 輯 陳玩直 注 明刻本
第三十册
新刊訓解直音書言故事大全 六卷 宋 胡繼宗 輯 陳玩直 注 
明萬曆三十四年世德堂刻本
第三十一册
新鐫名公釋義全備墨莊書言故事 六卷 明 呰窳子 輯 
明末建邑書林黄燦宇刻本 
新刊二十四孝故事 一卷 宋 佚名 輯 明萬曆鄭氏聚垣書舍刻本
第三十二册
 新鍥重訂補遺音釋大字日記故事大成 七卷 宋 佚名 輯 
明萬曆鄭氏聚垣書舍刻本
新鍥類官樣日記故事大全 七卷 宋 佚名 輯 明 張瑞圖 校 
日本寛文九年刊本
第三十三册
增補評注日記故事大全 七卷 
宋 佚名 輯 明 張瑞圖 校 日本 上總繁 增補評注 日本明治十六年刊本 
鍥便蒙二十四孝日記故事 四卷 宋 佚名 輯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第三十四册
便覧聯輝日記故事 三卷 宋 佚名 輯 明末刻本 
鼎梓校增評釋五倫金璧故事大全 十卷 元 佚名 輯 
明萬曆二十一年鄭雲竹刻本
第三十五册—第三十六册
重刻増補故事白眉 十卷 明 許以忠 輯 鄧志謨 增補 明刻本
第三十七册
精選故事黄眉 十卷 明 鄧志謨 輯 明萬曆餘氏萃慶堂刻本 

第三十八册
新刻聯對便蒙圖像七寶故事大全 二十卷 
明 吴道明 編集 周子材 校正 周载道 補遺 
明萬曆三十二年黄氏集義堂重刊本
第三十九册—第四十二册
人鏡陽秋 二十二卷 明 汪廷訥 撰 萬曆二十八年金陵環翠堂刊本
第四十三册—第四十四册
新鐫翰林考正歷朝故事統宗 十卷(卷九卷十缺) 
明 廷機考正 丘宗孔 增釋 明萬曆二十三年刻本
養蒙圖説 不分卷 明 塗時相 撰 清乾隆十三年夢杏書屋刻本

【韻律類】
第四十五册
 聲律發蒙 五卷 元 祝明 潘瑛 撰 明 劉節 輯 明萬曆二十一年刻本
第四十六册—第四十八册
對類考注 二十卷 佚名 撰 明 吴勉學 注解 明萬曆二十三年刻本
第四十九册—第五十一册
訓蒙駢句 一卷 明 司守謙 撰 蓉城仙館叢書本 
聲律發蒙 一卷 明 蘭茂 撰 一九一四年雲南叢書本 
笠翁對韻 二卷 清 李漁 撰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聲律啓蒙 三卷 清 車萬育 撰 夏大觀 删補 王之幹 箋釋 
一九一五年鴻文書局印本 
詞林分類次韻便讀三字錦 九卷末一卷 清 趙暄 輯 
清道光二十六年北里懷德堂俞氏刻本

【歷史類】
第五十二册
新雕注胡曾詠史詩 三卷 唐 胡曾 撰 陳蓋 米崇吉 注 清影宋抄本 
十七史蒙求 十六卷 宋 王令 著 清刻本
第五十三册—第五十四册
史學提要箋釋 五卷 宋 黄繼善 撰 清 楊錫佑 釋 清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敘古千文 一卷 胡寅 撰 黄灝 注 粵雅堂叢書本 
歷代詩 宋 楊簡 撰 明刻慈湖先生遺書本 
歷代蒙求 一卷 宋王芮 撰 元 鄭鎮孫 纂注 明毛氏汲古閣影元抄本 
編年歌括(附稽古千文) 一卷 元 許衡 撰 明嘉靖四年刻魯齋遺書本
第五十五册
增定妥注鑑略離句讀本 二卷 明 李廷機 撰 清 鄒聖脈 訂 
上海錦章圖書局印本 
增補鑑略句解 二卷 瞿世鎮 編 春江書局印本 
白話解釋鑒略離句讀本 王心湛 增釋 一九三六年廣益書局印本 
鑑略四字書 一卷 清 王仕雲 撰 清康熙二年刻本
第五十六册
增定二十一史韻 四卷并首一卷 清 趙南星 撰 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第五十七册
韻史 韻史補 三卷 清 許遯翁 撰 朱玉岑 補 碱豐十一年刻本 
史鑒節要便覽 六卷 清 鮑東裏 撰 一九三七年印本
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 清 丁寶書 撰 清光緒二十九年印本 

【自然科學類】
第五十八册
謝察微算經 一卷 宋 謝察微 撰 清順治四年刻說郛本

新編算學啓蒙 三卷并総括一卷 元 朱世傑 撰 清 羅士琳 附釋 
清道光十九年刻本
天文歌略 一卷 清 葉瀾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 
地學歌略 一卷 清 葉瀾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 
植物學歌略 一卷 清 葉瀾 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刻本 
第五十九册
增注地球韻言 二卷 清 張士岳 撰 清光緒三十一年刻本 
蒙學筆算教科書 清 丁福保 撰 清光緒二十九年上海文明書局印本 
蒙學格致教科書 清 錢承駒 撰 清光緒三十一年上海文明書局印本 
【綜合類】
第六十册—第六十一册
名物蒙求 一卷 宋 方逢辰 撰 明萬曆刻本
小學紺珠 十卷 宋 王應麟 撰 清光緒八年江寧藩署刻玉海本 
六藝綱目 二卷 元 舒天民 撰 清道光十六年刻指海本
第六十二册
小學稽業 五卷 清 李塨 撰 清光緒刻畿輔叢書本 
家塾蒙求 五卷 清 康基淵 撰 清光緒汗青簃刻本

第六十三册
格言聯璧 一卷 清 金纓 撰 清光緒有福讀書堂刻本 
三才略 三卷 清 蔣得均 撰 清光緒湘鄉蔣氏求實齋刻本 
養蒙金鑑 二卷 清 林之望 撰 清光緒元年鄂垣藩署刻本
第六十四册
幼學歌 五卷并續一卷 清 王用臣 編 清光緒十一年深澤王氏刻本 
普通學歌訣 一卷 清 張一鵬 撰 清光緒二十六年刻本
蒙學課本 二卷 南洋公學 編 清光緒二十五年排印本 

【叢書類】
第六十五册
小學五書 不分卷 宋 張時舉 編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 
養蒙大訓 不分卷 元 熊大年 輯 一九三五年刊芋園叢書本
小四書 五卷 明 朱升 輯 清雍正十一年無錫鄒氏恒德堂重刊本
第六十六册
養正類編 十三卷 清 張伯行 輯 清乾隆刻正誼堂全書本 
養正遺規 一卷 清 陳弘謀 輯 清同治七年刻五種遺規本 
教女遺規 二卷 清 陳弘謀 輯 清光緒二十一年浙江書局刻本
第六十七册
小兒書輯 八卷 清 張承燮 輯 清光緒二十七年聽雨堂刻本
女兒書輯 八卷 清 張承燮 輯 清光緒二十七年聽雨堂刻本 
第六十八册
儒先要訓 十四卷并續四卷 清 張承燮 輯 清光緒二十七年聽雨堂刻本
重訂徐氏三種 三卷 徐士業 輯 清道光三年善成堂刻本 

【教學類】
第六十九册
白鹿洞書院教規 一卷 宋 朱熹 撰 一九二〇年上海涵芬樓影學海類編本 
程董二先生學則 一卷 宋 程端蒙 董銖 撰 宋 饒魯 輯 
一九二〇年上海涵芬樓影學海類編本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三卷并首一卷 元 程端禮 撰 明刻本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及教約 明 王守仁 撰 
四部叢刊王文成公全書本 
社學要略 (見養正遺規) 
初學備忘 二卷 清 張履祥 撰 一九二〇年上海涵芬樓印學海類編本 
陸桴亭論小學論讀書 (見養正遺規) 
諸儒論小學 (見養正遺規) 
父師善誘法 二卷 清 唐彪 撰 清光緒二十一年柏經正堂刊本 
幼訓 一卷 清 崔學古 撰 清康熙刻檀幾叢書二集本 
少學 一卷 清 崔學古 撰 清康熙刻檀幾叢書二集本 
訓蒙條例 一卷 清 陳芳生 撰 清康熙刻檀幾叢書二集本 
教童子法 一卷 清 王筠 撰 清末江氏靈鶼閣刻本 
問青園課程 一卷 清 王晋之 撰 清光緒二十二年刻問青園集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