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金随想录(全5册)
  • 巴金随想录(全5册)
  • 巴金随想录(全5册)
  • 巴金随想录(全5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巴金随想录(全5册)

280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货号B13

上书时间2021-08-14

好老实铺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本文系原创文章,欢迎读者和朋友们引用,请注明出处,孔网粘粘贴贴的书吧,南京李明,13951006600,QQ:2438165784)
       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使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在华夏大地上从“稗官野史”升级到与诗文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变为作家和读者表现人生、看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与形式上也经历了由文言章回体到现代形态的蜕变。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长篇小说也孕育萌芽,三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巴金、老舍、茅盾、张恨水、李劫人等重要作家和以《家》、《骆驼祥子》、《子夜》、《金粉世家》、《死水微澜》为代表的重要作品,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为了系统展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我们新编了这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收1919至1949年间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为读者相对完整地阅读并珍藏这一时段的长篇小说提供一套优质的读本。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21种24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藏书扉页是该书初版本封面,页下方附初版出版社及初版时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小说的编选方面无人能敌,每套都很精良,装帖好,印刷美,大气,真正藏书,功力深厚。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书目如下:
1.巴金《家》,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31-1932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
2.巴金《春》,1938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36年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
3.巴金《秋》,1940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
4.巴金《寒夜》,1947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1944年开始创作。
7.老舍《四世同堂》上下二册,1946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出第一第二部。第一部《惶惑》1944-1945年在《扫荡报》连载 ,第二部《偷生》1945年在《世界日报》连载。1949年,老舍在美期间完成了第三部《饥荒》,于1951年在《小说月刊》上登了20章后掐断连载。“文化大革命”期间,《饥荒》的部分手稿被毁,1982年出版《四世同堂》时只能采用美国人浦爱德翻译的《四世同堂》英译本《黄色风暴》中经过缩略处理的最后13章。学者赵武平将国内《四世同堂》中缺失的16章,通过浦爱德译本回译。陈子善认为,“此次被发现的翻译版本不能称之为‘全本’,只能说是最接近于中文原稿的英文回译稿,我们通过对英文手稿的靠近能进一步推敲出,英文手稿可能离真正的原稿有多远的距离。《四世同堂》仍有遗憾,希望出版者能同时呈现中英两个版本。”
5.老舍《骆驼祥子》,1939年上海中国科学公司印刷、人间书屋发行,1941年在重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再版,即老舍本人所说的“四川印的土纸本”。1936-1937年在《宇宙风》连载,老舍本人曾说:“此书在广州印成单行本,或者还在桂林印过,我都没有看到,因为广州桂林也相继陷落敌手,大概此书也被敌人毁灭了。我看到的‘初版’是在四川印的土纸本。”
6.老舍《猫城记》,1933年上海现代书局初版,1932年完成,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有消息说,在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改将奖颁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8.茅盾《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31-1932年创作,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
9.茅盾《蚀》,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1930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27-1928年完成。
10.茅盾《腐蚀》,1941年上海知识出版社初版,1941年创作。
11.李劼人《死水微澜》
12.李劼人《暴风雨前》
13.叶圣陶《倪焕之》
14.张恨水《金粉世家》上下二册,
15.张恨水《纸醉金迷》
16.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上下二册,
17.围城(钱钟书)    
18.风萧萧(徐訏)
19.秋海棠(秦瘦鸥)
20.淘金记(沙汀)
21.张资平《冲击期化石》,1922年上海泰东书局初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1922年4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曾在伪日政权任职,新加坡的《星洲日报·晨星》,于1940年4月19日刊登了郁达夫的文章《文人》,文中指出:“从这一张同人合写成的信中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张资平在上海被敌人收买的事情,确是事实了。本来,我们是最不愿意听到认识的旧日友人,有这一种丧尽天良的行为的:譬如周作人的附逆,我们在初期,也每以为是不确,是敌人故意放造的谣言。但日久见人心,实在是中国人千古洗不掉的羞耻事,以春秋的笔法来下评语,他们该比被收买的土匪和政客,都应罪加一等。”1947年5月,张资平因汉奸问题被国民党政府司法机关逮捕,1948年4月,上海法院判处张资平有期徒刑1年零3个月。1958年9月,在审查他的“汉奸文人”罪行后,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张资平有期徒刑20年。1959年12月病死在安徽劳改农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