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中国节
¥
26.87
5.4折
¥
49.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苏槿|责编:梁媛|绘画:萧三闲
出版社五洲传播
ISBN9787508543222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0847103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与西方情人节更重情爱的表达不同,七夕更偏向于述说爱情的忠贞与坚守中国人从骨子里始终相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七夕这样一个岁月静好的日子,静静围坐在葡萄架下听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
目录
序
相逢七夕 便胜却人间无数_ 005
第一章
七夕 神话融入生活的佳节_ 013
第二章 七夕 传承久远的盛大派对_ 025
乞巧 :如果没有巧手,如何热爱生活 _ 028
种生求子 :七夕与求子也很搭啊 _ 034
晒书晒衣 :读书人的七夕更有品 _ 038
供奉磨喝乐 :七夕专供玩具 _ 046
拜织女、拜魁星 :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_ 052
染指甲 :指甲油跟凤仙花一比,输了输了 _ 059
洗发、接露水 :神奇的七夕“全能水”_ 064
游七姐水 :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奇功效 _ 068
葡萄架下听悄悄话 :中国孩子的童年回忆 _ 072
日本韩国的七夕 :风同源,习同俗 _ 075
第三章 七夕 吃出来的心灵手巧_ 079
巧果 :样子讨巧,寓意又好,你还真不一定比古人做得好 _ 082
巧巧饭 :三个特别抢手的饺子 _ 085
吃鸡 :帮不上忙也别帮倒忙,只能说声对不住了 _ 087
瓜果 :当一回“吃瓜群众”,求一份桃花运 _ 089
巧芽面 :豆芽做主角,七夕头一回 _ 091
七夕面 :有巧意,有生活 _ 093
菱角 :七夕餐桌上的文化担当 _ 096
第四章 中式经典爱情故事 _ 099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_ 102
陆游与唐婉 :在世情薄人世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_ 106
徐德言与乐昌公主 :白头相守,破镜重圆后 _ 110
梁鸿与孟光 :举案齐眉共白头 _ 113
张生与崔莺莺 :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 _ 116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_ 119
唐明皇与杨贵妃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_ 122
沈复与芸娘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_ 126
柳梦梅与杜丽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_ 130
裴少俊与李千金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_ 133
董永与七仙女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_ 137
贾宝玉与林黛玉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_ 140
第五章
“物”关爱情_ 145
中国式爱情,离不开中国式信物 _ 148
月老的红线 :一辈子的幸福都指望它了 _ 151
龙凤呈祥图 :吉祥高贵的象征,祥和安宁的庇佑 _ 155
双喜图 :双倍的喜乐,成双的好事 _ 158
内容摘要
七夕节日从何而来,最初的七夕节和现在的七夕节有什么区别?乞巧是什么?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和西方的情人节相对,我们的七夕节有哪些不同?古往今来,中国人心中能代表爱情的信物有哪些?又有哪些经典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精彩内容
我们对自然充满敬畏,因此有了神话;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激,因此有了节日;我们对人生充满希望,因此有了传说。七夕也不例外。它就像传统中国女子形影不离的针线篓、精美别致,塞满了日常必备的针头线脑,装满了历史的遗存和传统,以及自己对生活与人生的种种愿望和期
许,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又个性十足。
如果说,节日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七夕的独特魅力,就像那些看似大同小异的针线篓一样,因为使用者的不同而各自精彩。而且会随着人事变迁,世代传承,不断更新,内涵不断丰满,形式与时俱进,才使其成为探寻中国人生活脉络的重要证据,更会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传之久远。
那么,那些远古的神话传说,是如何融入生活,丰满七夕,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而不断焕然新生,成为至今魅力不减的传统佳节的?中国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动人的故事:农历七月初七的夜半时分,去葡萄架下,静静的,会听到一男一
女说着甜蜜的情话。大人们指着天上最亮的两颗星告诉他们,那是牛郎织女又相会了!
这两颗星,就是在晴朗的夏夜,闪烁在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百科上的解释:织女星(Vega)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a(a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恒星,仅次于大角星。织女星
是太阳之外第一颗被人类拍摄下来的恒星,也是第一颗有光谱记录的恒星。牛郎星,即河鼓二星。“天鹰座a”(Altair),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白色。在星空观测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
三四千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用肉眼发现了它们的存在,并有这两颗星的相关记载。在上古中国的信仰体系里,星纪崇拜分量很重。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并人格化,于是有了七夕的传说。
织锦手艺哪家强,天帝孙织女也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乞巧,顾名思义,就是祈祷心灵手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描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代,女性最被看重的技
能便是女红,也就是纺织、刺绣、缝纫等针线活儿。俗话说“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大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天赋异禀。于是,她们将目光锁定在织女星身上。
既然要塑造一个神,那她的出身一定非同寻常。织女,天帝孙女,汉代《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后世也不乏织女是天帝之女的记载)长得秀美动人,“面若明月,辉似朝日,色若莲葩,肌如凝蜜”。
这样一位高门贵女就是现代人眼中标准的“白富美”吧!
织女不仅出生高贵,美丽动人,更重要的是,她是掌控纺织业的神。南朝《述异记》:“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嫌之衣。”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织女不简单的技能。首先便是织云。宋代秦观一曲《鹊桥仙》开篇“纤云弄巧”,说的是变幻多姿的云彩,全都是拜织女手艺。其次,“绢嫌之衣”,听上去就是又美又豪的华服也是织女制成的。难怪她成为下界众多少女心中的“完美女神”。于是,少女们纷纷相约在七月初七夜,设香案祭拜织女,请求其传授女红技艺。而后,还会进行一些女红游戏和比赛,欢闹一夜。这便是七夕乞巧的由来了。
P15-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