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163.75 6.1折 26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天岳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337356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8元

货号31691555

上书时间2024-12-18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天岳,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西方古典学中心副主任。主攻古代中世纪哲学,著作有《意愿与自由:奥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译作有《中世纪哲学:历史与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羞耻与必然性(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等,在ResPhilosophica,ReviewofMetaphysics,OxfordStudiesinMedievalPhilosophy,Thomist等国际刊物发表十余篇英文论文。

目录
目录
(上)
前 言  /  I

第一讲 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论运动与存在  /  001
一、哲学史方法论反思  /  003
1.哲学史的讲法:“数人头”与论题至上  /  003
2.哲学立场引导的哲学史观  /  004
二、哲学的起源  /  006
1.“哲学家”一词的起源与哲学的发明  /  008
2.伊奥尼亚学派  /  011
3. 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  /  015
三、赫拉克利特论逻格斯与运动  /  017
1.逻格斯悖论  /  019
2.万物皆流?  /  023
3.对立面的统一  /  026
4.宇宙论:火、战争与必然性  /  027
四、巴门尼德论是与思  /  030
1.长诗《论自然》  /  031
2.本体论的发明:关于“是”的哲学反思  /  035
3.是与思  /  040
阅读材料  /  044
进一步阅读指南  /  045
第二讲 智者与苏格拉底  /  049
一、智者运动  /  051
1.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  /  055
2.高尔吉亚的《论非是者》与《海伦颂》  /  062
3.习俗与自然之争  /  066
二、苏格拉底的实践哲学  /  069
1.苏格拉底其人  /  069
2.苏格拉底的诘难法(elenchos)  /  077
3.苏格拉底的道德心理学  /  080
阅读材料  /  089
进一步阅读指南  /  089

第三讲 柏拉图论灵魂及其美德  /  093
一、柏拉图:生平与著作  /  094
1.柏拉图与他的时代  /  094
2.柏拉图的著作  /  102
3.如何以哲学的方式阅读柏拉图对话录  /  104
二、柏拉图的灵魂解剖  /  110
1.古希腊的灵魂概念  /  110
2.柏拉图论灵魂不朽  /  112
3.柏拉图论灵魂三分  /  119
三、柏拉图论美德  /  126
1. 四枢德的流俗理解  /  126
2. 柏拉图论四枢德  /  128
3.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论美德统一性  /  130
阅读材料  /  133
进一步阅读指南  /  133

第四讲 柏拉图的形式理论及其问题  /  137
一、柏拉图的知识论  /  138
1. 《美诺篇》中的知识  /  140
2.《泰阿泰德篇》中的知识  /  145
二、从知识论到形而上学:形式存在论证  /  148
1.知识门类论证  /  149
2.多外之一论证  /  151
3. 知识对象论证  /  154
三、形式理论的三个隐喻  /  161
1.太阳喻  /  161
2.线段喻  /  163
3. 洞穴喻  /  164
四、形式的特征及其问题  /  166
1.形式理论的原则  /  166
2. 形式理论的六个问题  /  170
阅读材料  /  173
进一步阅读指南  /  173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论原因与实体  /  177
一、亚里士多德:生平与著作  /  177
1. 亚里士多德其人  /  177
2.亚里士多德的知识概念  /  184
3.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  190
二、《范畴篇》中的实体理论  /  194
1. 四范畴说  /  194
2.十范畴说  /  197
3.实体范畴  /  198
三、亚里士多德论运动的本原与原因  /  201
1.运动的本原  /  201
2.四因说  /  204
3. 目的因  /  206
四、《形而上学》中的实体理论  /  208
1. 《形而上学》的主题  /  209
2. “是”的同名异义与实体  /  210
3. 实体的四个主要含义与质形论  /  214
阅读材料  /  220
进一步阅读指南  /  220

第六讲 亚里士多德论美德与行动  /  223
一、亚里士多德论伦理学的本性  /  226
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概念  /  229
1.作为终极目的的最高善  /  229
2.人之善与功能论证  /  231
3. 幸福与沉思活动  /  235
三、亚里士多德论美德  /  239
1. 伦理美德的定义  /  240
2. 伦理美德的基本特征  /  242
3. 理智美德  /  244
四、亚里士多德论行动主体性  /  247
1. 不自愿性的外力条件  /  249
2. 不自愿性的无知条件  /  251
3. 伦理品质与责任  /  253
五、亚里士多德论不自制  /  256
1. 戴维森论不自制  /  257
2. 亚里士多德论不自制的可理解性  /  258
阅读材料  /  263
进一步阅读指南  /  263

第七讲 希腊化哲学中的自然与伦理  /  267
一、希腊化时期哲学概要:历史背景与学派兴起  /  268
1.历史背景  /  268
2.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学派  /  271
二、伊壁鸠鲁派论自然、灵魂与快乐  /  274
1.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  276
2. 伊壁鸠鲁的灵魂论  /  279
3. 伊壁鸠鲁派心理学的伦理意涵  /  281
三、斯多亚派论自然、普纽玛与美德  /  287
1. 斯多亚派理论要旨  /  289
2. 斯多亚派的逻辑学和本体论  /  291
3. 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与普纽玛学说  /  294
4. 斯多亚派的灵魂论与美德学说  /  296
四、作为生活方式的怀疑论  /  305
1. 学园派与皮浪主义  /  306
2. 皮浪主义的基本原则  /  308
阅读材料  /  311
进一步阅读指南  /  311

第八讲 普罗提诺论万物本原与人类自由  /  315
一、新柏拉图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  316
1. 新柏拉图主义之前的柏拉图派  /  316
2. 异教新柏拉图主义传统  /  319
3. 普罗提诺:生平及著作  /  323
二、普罗提诺哲学的两条进路  /  327
1.万物之等级  /  327
2. 自下而上的进路  /  329
3. 自上而下的进路:流溢说  /  331
三、普罗提诺的三本体与自然世界  /  335
1. 太一  /  335
2. 理智  /  339
3. 灵魂  /  342
4. 自然世界  /  348
四、普罗提诺论神意与恶的起源  /  351
1. 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神正论问题  /  351
2. 普罗提诺论神意与自由  /  353
阅读材料  /  358
进一步阅读指南  /  359
(下)
第九讲 奥古斯丁与波埃修论个体自由  /  361
一、什么是中世纪哲学?  /  363
1. 中世纪哲学的历史和地理边界  /  363
2. 中世纪哲学的历史演进  /  366
3. 中世纪哲学的实践与写作方式  /  368
二、奥古斯丁:神学语境中的哲学  /  373
1. “非洲哲学家”奥古斯丁  /  373
2. 奥古斯丁的神学概念  /  376
3. 奥古斯丁的哲学概念:自我作为哲学问题  /  377
4. 奥古斯丁的内省概念与怀疑论  /  383
三、奥古斯丁论恶的起源  /  384
1. 摩尼教的二元论解释  /  385
2. 奥古斯丁论恶与虚无  /  387
3. 奥古斯丁论道德恶的起源  /  391
4. 奥古斯丁论意愿与自我  /  393
四、波埃修论神圣预知与人之自由  /  396
1. 波埃修生平与著作  /  396
2. 《哲学的安慰》中的神圣预知难题  /  399
3. 神学决定论的挑战  /  401
4. 波埃修对神学决定论的回应  /  403
阅读材料  /  406
进一步阅读指南  /  406

第十讲 伊斯兰世界的中世纪哲学:以灵魂和理智为核心  /  411
一、伊斯兰世界的哲学与翻译运动  /  412
1. 伊斯兰世界的三个知识门类  /  412
2. 翻译运动  /  415
二、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中的灵魂与理智  /  418
1. 作为实体性形式的灵魂  /  418
2. 亚里士多德的认知理论  /  420
3. 理智的暧昧地位  /  422
三、法拉比的理智论  /  426
1. 法拉比:生平与著作  /  426
2. 法拉比宇宙论中的理智  /  428
3. 法拉比论灵魂及其能力  /  430
4. 法拉比论理智认识活动  /  431
四、阿维森纳的灵魂学说与形而上学  /  434
1. 阿维森纳:生平与著作  /  434
2. “悬浮者”思想实验与灵魂的非物质性  /  436
3. 阿维森纳论内感知和理智认知  /  442
4. 阿维森纳论事物性(thingness)与存在  /  447
五、阿维洛伊论质料理智  /  453
1. 阿维洛伊:生平与著作  /  453
2. 阿维洛伊《〈论灵魂〉中篇评注》中的理智论  /  454
3. 阿维洛伊《〈论灵魂〉长篇评注》中的单一理智论  /  457
阅读材料  /  460
进一步阅读指南  /  461

第十一讲 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论证与阿伯拉尔的共相理论  /  465
一、1200年前的中世纪拉丁哲学  /  465
二、安瑟尔谟与本体论论证  /  470
1. “信仰寻求理解”的两种误读  /  472
2. 《宣讲》第二章中的上帝存在证明  /  475
3. 阿奎那对本体论论证的批评  /  481
4. 莱布尼茨对本体论论证的修正  /  483
5. 康德对本体论论证的批评  /  485
6. 普兰丁格的本体论论证  /  488
三、阿伯拉尔与中世纪共相问题  /  492
1. 中世纪共相问题的出现  /  492
2. 波埃修的共相实在论  /  497
3. 阿伯拉尔反驳共相实在论  /  501
4. 阿伯拉尔的共相语义学进路  /  506
阅读材料  /  511
进一步阅读指南  /  511

第十二讲 阿奎那的五路与抽象理论  /  515
一、经院哲学盛期的思想史语境  /  516
1. 宗教背景  /  516
2. 拉丁世界的翻译运动  /  518
3.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  520
二、阿奎那:生平与著作  /  525
1. 阿奎那与他的时代  /  525
2. 如何阅读《神学大全》  /  528
三、阿奎那论神学的性质与上帝存在证明  /  532
1. 神学如何可能  /  532
2. “五路”的共同结构  /  535
3. 第二路与动力因  /  538
四、中世纪知识论:神圣光照说与抽象理论  /  545
1. 奥古斯丁论神圣理念与神圣光照  /  546
2. 经院哲学的样式理论  /  550
3. 阿奎那论理智认知  /  552
4. 阿奎那反驳光照说  /  558
阅读材料  /  561
进一步阅读指南  /  561

第十三讲 阿奎那论良知与自然法  /  565
一、阿奎那论良心与良知  /  569
1. 阿奎那论灵魂的不同官能  /  569
2. 中世纪伦理传统中的良心与良知  /  572
3. 阿奎那论良心、良知与实践三段论  /  576
4. 阿奎那论错误良知的束缚力  /  581
二、阿奎那论法与自然法  /  588
1.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自然法的古今之分?  /  588
2. 经院哲学盛期自然法思想的来源  /  590
3. 阿奎那论法的本质和分类  /  592
4. 阿奎那论自然法的实质  /  599
5. 阿奎那论法与自然本性  /  605
阅读材料  /  610
进一步阅读指南  /  610

第十四讲 司各托论个体性与偶然性  /  611
一、“70禁令”与“77禁令”  /  615
1. 唐皮耶的“70禁令”  /  615
2. “77禁令”与根特的亨利  /  618
3. 1277:中世纪哲学的转折点?  /  622
二、司各托论共相与个体化  /  626
1. 司各托论区分  /  627
2. 司各托的共相实在论  /  631
3. 司各托论此性(Haecceitas)  /  635
三、司各托论伦理、偶然性与意愿  /  639
1. 司各托论自然法  /  639
2. 司各托论偶然性与神圣意愿  /  642
3. 司各托论人的意愿的偶然性  /  645
4. 司各托论可能性与偶然性  /  650
5. 司各托论人的意愿的两种倾向  /  653
阅读材料  /  656
进一步阅读指南  /  656

第十五讲 奥康的唯名论与布里丹的灵魂学说  /  657
一、奥康的剃刀与他的唯名论  /  661
1. 奥康:生平与著作  /  661
2. 奥康的剃刀  /  663
3. 奥康反共相实在论  /  665
4. 奥康的唯名论语义学  /  671
5. 奥康的范畴化约  /  685
二、布里丹的驴子与他的哲学心理学  /  687
1. 布里丹:生平与著作  /  687
2. 布里丹的驴子与理智主义行动哲学  /  689
3. 布里丹论人的实体性形式的统一性  /  692
4. 布里丹论作为知识基体的灵魂  /  697
阅读材料  /  700
进一步阅读指南  /  700

重要概念对译表  /  704
后 记  /  709

内容摘要
本书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
本书在呈现西方近代以前哲学发展内在理路的同时,每讲精选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核心论题,通过细致的概念分析、论证重构和批判性评论为读者提供了从入门到精通的学术路径。每讲在正文之后还提供了反映最新研究进展的阅读参考书,引领读者步入哲学经典殿堂。本书附有300余幅精美插图,不少出自难得一见的中世纪抄本,左图右史,帮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的历史氛围,进入哲学思想开展的历史语境。
不同于常见的概览性哲学史著作,本书真正做到了史论并重,既突出历史线索,又充分展示哲学论证的理论魅力。在这趟哲学史旅程中,读者定能发现哲学反思进入当下生活的可能性。

精彩内容
二、哲学的起源按照传统的说法,哲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因为这一天米利都人泰勒斯预言的日食发生了(图1.5)。米利都在爱琴海东岸,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当时是希腊人的一块殖民地,一个独立的城邦。这一天被看作哲学的生日,更多是因为泰勒斯本人。他被称作第一个哲学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因为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谈论自然的“原因和本原”的方式。这种谈论方式被广泛接受,传播到希腊文明的其他地区:不仅包括米利都附近的厄弗所、希腊本土的雅典,还有其他希腊城邦的殖民地,例如今天意大利境内的埃利亚和西西里岛。哲学就此在希腊语世界扎根。
一个几乎和哲学本身同样古老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希腊?希腊人有他们自己的说法:例如哲学起源于闲暇,摆脱了体力劳动和日常所需的希腊闲人才有精力专注于哲学的研究;又如哲学起源于惊异或好奇,古希腊先贤对自然界规律现象的强烈好奇心,推动着他们去探询它们的本原。今天的历史学家更多会考虑古希腊文明的外在特征,来解释哲学为什么会在此地发生:他们往往会提到希腊发达的航海业,强调希腊作为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也有人也会突出政治方面的因素,例如特殊的城邦制度,尤其是民主制度;当然,还有人会提到希腊人特殊的多神教信仰等。毫无疑问,哲学作为人们在历史中的实践,当然会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如果哲学的本性是由这些历史中的或然性因素决定的,那么,它就很难成长为一个被有理性的思考者普遍接受的知识学科。 在谈到哲学起源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哲学的内部特征,根据历史文献来考察究竟是哪些人在当时被称为哲学家?古希腊人是如何理解一个哲学家的工作的?古希腊哲学家的工作有什么特点能把它和其他思想和实践的方式区别开来?
1.“哲学家”一词的起源与哲学的发明据说最早自称为哲学家的是毕达哥拉斯(约前570—前490年)(图1.6):在被弗琉斯(Phlious)的僭主莱昂(Leon)问到他是谁时,〔毕达哥拉斯〕说:“一个哲学家(philosophos)。”他将人生比作集会,来参加集会的,有的是为了竞赛,有的是为了生意,但最好的是为了观看,人生也是如此,有的人天生奴性,追逐名和利,而哲学家则追寻真理。
在毕达哥拉斯看来,哲学家选择了最好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追求的既不是世俗的荣誉,也不是物质的利益,而是真理或真相。希腊的哲人从一开始,就把他们的哲学活动和对真理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哲学家们首先是真理的观看者和追寻者。
我们都知道哲学或“philosophia”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指“爱智慧”。 这里所说的“智慧”或“Sophia”含义非常广泛,它可以泛指一切和人、神有关的知识,也可以指一种卓越的生活态度,一种实践的智慧。重要的是,“爱智慧”和“智慧”有着本质的区别:智慧是一种现成的、已经实现的、不变的洞察,不管是理论上的顿悟,还是实践中的洞见都是如此;爱智慧则是对于这样一种心智状态的追求,它始终是有待实现的,总要通过研究和论证,来确保爱智者不断接近真理和智慧本身。在下一讲中,我们会进一步介绍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于爱智者和智者的区别。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过爱智慧这样一种独特的求知方式,哲学作品同希腊早期乃至其他文明传统中的智慧文学(Wisdomliterature)区别开来。智慧文学是源自古代近东的一种文体,由智者和圣人关于自然、人生和神祇的训导构成。希伯来语《圣经》中收录了不少智慧文学的杰作,如《箴言篇》《训道篇》《智慧篇》等,而希腊人也借助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等著作传承他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洞察。但是哲学与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哲学的精神不在于训导知识、传承智慧,而在于探索和反思。 亚里士多德在回顾之前的希腊哲学时,给了早期哲学家们一个特别的称号“physikoi”,“研究自然的人”。这个词源自希腊语“physis”,在早期哲学家那里,它既可以指自然界整体,也可以指自然界中事物的生成变化,同时还可以指可见的自然现象背后的自然本性。对于自然界以及它所包含的自然物的变化进行深层解释,探究其本原,这就是哲学先驱们的首要工作。早期的哲学家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探究自然(periphyseoshistoria),尤其是其中的变化和原因。但是,不应忽视的是,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也尝试对世界的产生和变化做出系统的解释,例如我们熟悉的各种创世传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怎么将哲学有关自然的谈论和其他话语体系区别开来?它的答案也同样经典:哲学话语提供的是logos,而宗教和神话产出的则是mythos。
我们要注意,这两个希腊词并不像它们衍生出的现代词汇那样截然对立:一个是逻辑缜密的理性论述,另一个则是荒诞不羁的神话。在古希腊语中,它们都可以指一种话语、一个说法或者一段故事。不仅我们今天会读到巴门尼德要讲一个mythos,柏拉图的《理想国》也会混用“mythos”和“logos”。由此可见,单纯的词源学考察,并不足以揭示用“logos”所概括的哲学的特性。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考察早期自然哲学家们的工作,深入考察哲学作为一种独特话语体系的基本特质,以及它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要提到的是英国学者劳埃德谈到希腊科学起源时一个著名的说法:“自然的发现。”他强调希腊人区分自然和超自然:尽管他们不否认神的存在,但并不认为神会以违背自然法则的方式干预自然。希腊人更愿意强调自然界受其内在本原支配,包含着可以查明的因果法则。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早期哲学家称为“自然主义者”。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并非偶然的结果,也不是混沌一片,而是包含内在的秩序。希腊人创造了“kosmos”一词既指宇宙整体,也指它内部的秩序,并且坚信这一秩序对我们来说是可以认知的。 其次,早期哲学家在对自然的探究中,发明或创造性地诠释了一些传统词汇,使它们得以成为严格的哲学术语,尝试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给出内在的、系统的解释。例如我们已经提到的“physis”和“kosmos”,再如“aitia”,我们今天通常把它翻译成“原因”,但它可以更宽泛地指“合乎理性的解释”“理由”等。我们后面在有关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解释中会进一步探讨这个术语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