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萧西之水:日本史作家,关注日本中世纪以来的发展史,代表作《太平洋战争全史》《明治日本建构史》《菊纹大和绘——近现代日本天皇简史》。
目录
公历与日本历法对照问题
日本战国时代人名问题简述
创作初衷:把日本战国当成漫威宇宙
1 室町体系 时人意识的根本转变
(1)遗留问题
千疮百孔的室町幕府
(2)万人恐怖
六代将军足利义教的统治目标
(3)永享之乱
关东最旱的混战
(4)嘉吉之变
六代将军足利义教遇刺与“管领政治”的建立
2 东西联动 享德、应仁之乱
(1)享德乱起
镰仓公方家的复仇目的
(2)征伐迟缓
将军插手与管领斯波家内乱
(3)同盟裂解
细川、山名同盟的发展与终结
(4)御灵之战
应仁之乱前夜
(5)大乱爆发
应仁之乱的爆发与站队
(6)分崩离析
应仁之乱的政治合作与“下克上”
(7)双双终结
享德、应仁之乱的终结与影响
3 细川内乱
幕府中枢崩溃与后遗症
(1)金钩之阵
九代将军足利义尚的去世与明应之变
(2)细川家变
细川政元的继承人问题与遇刺
(3)出云1486
尼子经久夺取月山富田城
(4)关东1486
关东长享之乱与关东管领上杉显定之死
(5)伊豆1493
伊势盛时的崛起与夺取伊豆国
(6)加贺1488
政教合一势力本愿寺的崛起
(7)北九州1501
大友家、大内家之战
4 战场分断 战国大名此起彼伏
(1)进军京都
大内义兴介入细川家内乱与船冈山之战
(2)大乱之终
大内义兴的离开与细川内乱终结
(3)相模1501
伊势盛时夺取小田原城
(4)甲斐1515
武田信虎的统一战争
(5)武藏1524
此条氏攻克江户城与进军武藏
(6)安艺1525
毛利元就的左右逢源
5 天下大乱 决战背后的更新换代
(1)北九州1534
九州大名更新换代
(2)山城1536
细川睛元挑动宗教战争
(3)下总1538
第一次国府台之战
(4)美浓1541
“蝮蛇”斋藤道三侵攻主君
(5)安艺1541
大内家与尼子家的两场决战
(6)武藏1546
攻灭关东传统势力的河越夜袭战
(7)信浓1548
武田信玄攻略信浓与挫折
(8)越后1548
“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的崛起
(9)河内1549
三好家内乱与三好长庆崛起
(10)三河1549
小豆坂之战与人质故事
(11)安艺155l
大内家内乱与毛利元就一统家族
6 局部决战 战国大名的军事决战与政治连横
(1)信浓1554
甲相骏三国同盟与三次川中岛之战
(2)安艺1555
严岛之战
(3)丰前1559
毛利家、大友家的门司城之战
(4)山城1558
三好长庆与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的交战与和解
(5)关东1560
关越之战
(6)信浓156l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
(7)关东1564
上杉谦信受困唐泽山城与第二次国府台之战
7 风云突变 织田信长的崛起与近畿征服
(1)织田家史
尾张织田家的兴起与统一
(2)桶狭问山
与小说不完全相同的桶狭间之战
(3)北上美浓
织田、斋藤之战
(4)拥戴将军
进京之战与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的诞生
(5)包围网成
织田信长深陷囹圄之元龟元年
(6)出云1566
夺取石见银山与尼子家灭亡
(7)备前1567
战国大名字喜多直家的崛起
(8)伊予1568
毛利元就掌握伊予守护河野家
(9)越后1568
上杉谦信平定本庄城
(10)九州1569
立花山城之战与大内辉弘之乱
(11)近畿157l
火烧比叡山延历寺
8 包围信长 武田信玄的最后一战
(1)武田家变
废除盟约与攻略今川家
(2)东下相模
武田、此条之战与重新结盟
(3)决战三方
拥有恐怖行动力的武田军团
(4)流放将军
织田信长重夺近畿大权
(5)伊势1574
织田信长屠杀长岛本愿寺僧徒
(6)上总1577
安房里见家内乱与没落
9 突破包围
织田信长破解包围网之路
(1)长筱之战
隐藏在军事斗争中的政治斗争
(2)平安乐土
安土城建设与对峙上杉谦信
(3)如此内乱
近畿国人的大规模叛变
(4)木津川口
围攻石山本愿寺与木津川口海战
(5)武田末日
围剿武田家
(6)敌在本能
织田信长遇刺身亡与明智光秀的反叛原因
(7)越后1578
御馆之乱与解决
(8)日向1578
耳川之战与战国大名岛津家的蜂起
10 袭取织田
羽柴秀吉走向“天下人”之路
(1)初入西国
西国军团长羽柴秀吉的初始努力
(2)濑户内海
羽柴秀吉的海上谋略与水淹备中高松城
(3)中国回转
本能寺之变结束后羽柴秀吉的动向及山崎之战
(4)清须会议
围绕织田家后继问题的政治斗争
(5)攻灭柴田
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的决战
(6)小牧战役
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之战
(7)信浓1582
天正壬午之乱与战国大名真田家的崛起
11 统一战争
丰臣政权体系的建立
(1)太阁检地
日本近世物流体系的构建
(2)四国讨伐
羽柴秀吉平定杂贺众及四国岛
(3)就任关白
丰臣秀吉为什么不想做征夷大将军
(4)收服德川
丰臣秀吉就任关白与德川家康臣从
(5)征讨九州
丰臣秀吉大败萨摩岛津家
(6)沼田谈判
围绕上野沼田领的恩恩怨怨
(7)小田原城
1590午灭亡此条家之战与政治博弈
内容摘要
日本战国到底是不是“村长战争”?是,却也不是。日本战国规模确实小,但日本战国却并不完全以军事冲突见长,更重要
的反而在于政治层面的纵横捭阖。本书以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名言作为切入点,不仅详细剖析日本战国的各大主要
战事,更深入探寻一场场战役背后暗藏的政治旋涡,结合时人的心理动态与社会形态变化,为读者绘制出一幅日本15~16世纪的“大转型”画卷。
主编推荐
上下两千年,日本目前奇人奇事,尽收眼底知日派小生年度巨献,脉络清晰,文字活泼,内容晓畅
精彩内容
日本历史上一共三个幕府,第一个是镰仓幕府(1192—1333),第三个是江户幕府(1603—1867),中间的那个,就是室町幕府(1336—1573),而室町幕府后半期到江户幕府建立前期
,就是所谓日本战国时代。
关于战国时代的上限与下限有很多争论,传统
上认为起点在1467年爆发的“应仁之乱”,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以更早的嘉吉之变(1441)或更晚的明应之变(1493)作为起点;终点的争论则更多,比如织田信长第一次攻克京都(1568)、流放将军(1573)、丰臣秀
吉统一日本(1590)、
关原之战(1600)、大阪城夏之阵(1615)都有很多人支持,大家也是各有各的想法。
那么究竟哪个有道理呢?想理解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知道一个基础理念:室町幕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形态?如何统治整个日本?日本时人又是怎么理解这个幕府呢?
(1)遗留问题:千疮百孔的室町幕府首先要理解,室町幕府的建立时期与日本的南北朝时期挂在一起(1336—1392),而且室町幕府是北朝的幕府,不是南朝的幕府。
事实上,第一任南朝天皇后醍醐天皇正是希望能够由自己亲政,才鼓动全国“尊皇”人士推翻日本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但推翻幕府后,“尊皇”人士里实力最强的足利尊氏却又想开启第二个幕府政权,最终天皇带着象征皇位传递的“三种神器”(剑、
镜、玉)跑出京都“另立朝廷”。
虽然是“一国两帝”,但由于足利尊氏开创的室町幕府掌握着全日本绝大部分领地,后醍醐天皇只占据奈良县吉野山与九州岛北部一些弹丸之地,日本南北朝的实力对比非常悬殊,没过十几年,整个南朝连个能打的武将都没了。
那为什么南北朝时代还能延续56年呢?因为北朝的内斗实在太多。
室町幕府建立以后,先是足利尊氏与弟弟足利直义、儿子足利直冬出现对立,然后是幕府官僚位格最高的“三管领”细川清氏、斯波高经先后挨整。
纵观室町幕府前50年历史,对付南朝的时间不是很多,北朝主要精力都用在内耗。为获取大义名分或寻求庇护,几乎每一个挨过整的武将都会投奔南朝,这就让北朝贵族愿意保存这么一个“法外之地”,以免未来自己失势挨整的时候无处可去。直到南朝财政实在无法自给自足,才最终与北朝和解并送还“三种神器”。
日本武士不是以“服从主君”为天职吗?为什么会如此反反复复呢?
事实上,现代人理解的“武士道”是1899年哲学家新渡户稻造在日本古书基础上,提炼与西方骑士精神相近的部分总结而成,本质上是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人为了争取西方人认同的一种理论工具,与历史上的武士价值观并没有直接关系。从实际历史来看,由于日本没有长期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危险,武士在诞生时期兼具“警察”、“军队”双重属性,甚至“警察”属性还要更强一些,所以同辈武士之间基本都是相对平等的关系。需
要站队时,武士选择阵营并不是基于一种“忠诚”的义务,更多是基于“志同道合”的向往,所以在室町时代乃至后来的战国时代,武士改换门庭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一家分为多个分支也十分常见。
正如战国武将藤堂高虎所
言“武士一生不换七次主君便非好武士”,改换门庭、服从强者不但不是“叛逆”的象征,反而是“胸怀大志”、“良禽择木而栖”的表现。
应该说,日本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几乎是完全建立在武士“平等”的价值
观体系上,幕府将军本质上是所有武士的“共主”,而在将军麾下所有“御家人”(服从于幕府的武士)都是平等的。但由于镰仓幕府后期遭遇到元朝军队进攻(“蒙古袭来”,1274-1281),日本被迫在九州岛北部把平日充当“警察”的武士阶层重组为具有森严上下级体系的军队,以抵抗规模庞大的元军进攻。足利尊氏在1555年一度被后醍醐天皇的支持者击败,后迅速
前往北九州,率领着这批以“主从制”构建起的虎狼
之师杀回京都,正式成立室町幕府。
P12-1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