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波涛里的帝国梦寻(李鸿章与北洋水师)/大国海图人物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蓝色波涛里的帝国梦寻(李鸿章与北洋水师)/大国海图人物志

8.13 4.8折 17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畅|主编:桂国强

出版社文汇

ISBN9787549613922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7元

货号3132898

上书时间2024-12-12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8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国家,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正在逐渐加强。
了解“海洋国家”的历史,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争取属于我们的“海洋权益”,重现“海洋丝绸之路”的辉煌。
徐畅编撰的《蓝色波涛里的帝国梦寻(李鸿章与北洋水师)》为《大国海图·人物志》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以清廷内的海陆之争为中轴,前面探讨李鸿章海洋、海防观念的形成,结尾处把李鸿章作为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处理。

目录
序  桂国强
壹  海洋的力量
  1.英国火轮船里的淮军
  2.参观洋人舰队
  3.在大上海立威
  4.戈登的预言
贰  建设海军工厂
  1.江南制造局
  2.海军梦的破灭
  3.出国培养海军人才
  4.轮船招商局
叁  朝廷内的海陆之争
  1.舌战日本来使
  2.在台湾猖獗的日本兵
  3.洋务派VS保守派
  4.买船的风波
  5.归来的海军英才
肆  打造现代化海上军团
  1.陆地战引友的海战
  2.北洋水师成浑
  3.逼走洋教员
  4.恫吓日本长崎
伍  破火的海上帝国梦
  1.日本进犯朝鲜
  2.争抢“吉野”号
  3.北洋水师惨败
  4.善后专家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徐畅编撰的《蓝色波涛里的帝国梦寻(李鸿章与北洋水师)》侧重描写李鸿章海洋观念的逐步形成与发展,他把建立海防、海军的这一理念投射在实业、
军队建设中去。他经营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说服朝廷购买引进洋人舰船、聘请洋教官,组建北洋水师。但是整个北洋水师还是沿用封建制度的官僚体系,种种人事、技术问题频繁出现,不过又一一被李鸿章忽视,他在封建体制下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了。甲午战争战败后,他作为海洋战场上的主要领袖,签署了《马关条约》,落下遭众人唾弃的骂名。全书以清廷内的海陆之争为中轴,前面探讨李鸿章海洋、海防观念的形成,结尾处把李鸿章作为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处理。

精彩内容
 海洋的力量1.英国火轮船里的淮军暮色困顿,白日的喧嚣沉寂下来,静谧的江面上,浸淫着
霜白的月亮,宛若斑驳的碎银在浪头翻滚。水浪默默奔走着,仿佛讲述着几千年冗长的心事。“咿呀”的“欸乃”声在夜色里渐行渐远,渔船停歇在港边,咸涩的鱼腥味从船舱里吹出来,是鲫鱼、是江水、是晚风的味道。南京城内灯火通明,城墙上放哨的太平军严阵以待,江面上波光的一丝颤抖都会引起极
大的怀疑。
一阵轰隆的汽笛声从幽远的黑暗中传来,模糊的西边,七艘英国轮船列成一排行驶过来,深蓝色的船身在江面上劈开迎头的水浪,船上挂着“日不落”帝国的“米”字国旗。
城墙上的太平军骚动了,但是“天王”已经吩咐过,不能拦截英国过往的商船。守军们眼睁睁地看着船队理所当然地穿行在眼皮底下。但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船队运载的是什么。船队驶进入海口的目的是什么。
此刻,英国船队闷热的船舱里,正蛰伏着上万名士兵,他们各个屏气凝神,面容峻肃,仿佛船队不是穿行在水面上,而是搁浅在数以万吨的黑火药里,导火索已经点燃,他们没有生
还的余地。
一名士兵因闷热而昏死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恐惧和不安,将士们躁动起来,为以后的前程担忧,痛恨不应该离开
老家安徽去上海。人群中间有一位中年人,身材伟岸,足有1米83,他坐在藤椅上微闭着双眼,鼻息凝重,他就是李鸿章。他在思索着什
么,一种陌生的力量正强有力地撼动着他,他是在陆地上出生长大的,既没有渔夫那样对江河湖泊的感情,也没有远洋人对大海的深情,但是在江上漂泊的这一夜彻底改变了他。他意识到水路也是作战的重要渠道,而且水路和陆路完全是不同的防御、攻守系统。充分利用水路要道,不仅有助于战略决策,更可以防守兼
备。难怪《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光靠环绕的水泊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宋江一伙把水泊当作重要的战场,不仅取得地理上的优势,更在战略上占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离开水泊梁山后打的几场仗当中,大多死伤惨重。看来,江河湖泊真的能给军事家带来不同的战术、不同的战略思想。广而言之,大海不就是更大的湖泊吗?整片海水环绕大清国大部分疆土,就像鸡蛋壳包裹着鸡蛋,如果壳不够坚硬,一碰就破,纵使里面的蛋白、蛋黄再坚硬,一
口也就被吞下了。
再想想这艘大船吧,在江上就可以这么大了,要
是大海上的大船得多么庞大?海上的舰船得装下多少士兵,不光是这些长矛大刀了,就算一排排大炮、洋枪也是可以装进去的。
这样一想,那就不得了了,整个军队都可以一股脑儿地塞进大船里。这可就是在海上移动的军队了。想到这里,李鸿章为之一振,但是这也
不过是一些意识流想法,实践起来难度就大了,虽然现在大清国也有海军,但是实力还没有提上来。在摇摇晃晃的船舱里,他陷入沉思。一幅壮丽、辽阔的蓝图在他心里慢慢铺展开

为了方便立体地了解李鸿章,我们还是看看这位学习优等生
在攻读学业期间的简历吧。
李鸿章身高1米83,生于安徽合肥县名士家庭,排行老二。
青年时代的李鸿章学习优异、人高马大、面容俊朗、
文笔了得,再加上父亲已中进士入刑部主事,此时的李鸿章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学业畅通的李鸿章并没有摆脱同父亲一样“复读”的命运,恩科会试中,他没有通过,而本科会试同考官正是曾国藩。历史巧合的地方总会让人咂舌,李鸿章虽没有考中,但是诗文却得到曾国藩的大大赏识,再依靠父亲与曾国藩会试同年的关系,顺利拜在曾国藩门下。此时曾国藩已在翰林院上班,职位是侍讲学士。曾国藩对李鸿章颇为赏识,称他“其才可大用”,还把李鸿章与郭嵩焘、陈鼐、帅远铎并称为“丁未四君子”。
丁未四君子虽不如江南四大才子风流潇洒,但日后都成为大富大贵之人。郭嵩焘成为清朝政府派驻国外的第一公使,陈鼐成为李鸿章重要幕’僚,只有帅远铎作为湘军将领,为太平军所杀。
“复读”两年后,李鸿章终于如愿以偿地高中第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殿试成绩:三十六名,进翰林院当了庶吉士。庶吉士是翰林院内短期的职位。上任者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基本上是翰林院的见习生。三年后庶吉士毕业通过甄别考试,授为翰林院编修,相当于现在中国博士后的学历。
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