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谊明道范后世:“清官”张伯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谊明道范后世:“清官”张伯行

11.82 4.2折 28 全新

库存1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留文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1108458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1625208

上书时间2024-11-22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乡贤”,这一古老的称呼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很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乡贤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里提到乡贤和乡贤文化,这应该是首次,它表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乡贤文化,既是传承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乡贤和乡贤文化淡出人们视线已久,在这一概念重新被提出来的时候,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是乡贤,什么是乡贤文化,更不知道如何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鉴于此,有必要对乡贤称谓、乡贤之说的起源、乡贤对中国乡村的作用与意义、乡贤文化包含哪些内容等,作简要回答。

 


何谓乡贤?按照通常的解释,乡贤是指那些道德品行高尚同时又对乡村建设有过贡献的人。这里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道德品行高尚,二是对家乡建设作出过贡献。但如果仅仅是道德品行高尚,满足于个人修身齐家、独善己身、洁身自好,很少关心乡里乡亲,很少对乡梓作出过贡献,那么,这样的人只能称为乡隐,而不能称为乡贤。乡贤既应是道德为人敬仰、行为堪称模范的人,更应是为家乡作出过一定贡献的人。不论是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制定乡约、调解邻里矛盾,还是乐善好施、修桥铺路、接济乡人,举凡一切有益于乡里乡亲的事情,他们总是满腔热情,乐做善为。对乡村建设的贡献,是乡贤的必备条件。如果对家乡父老没有什么贡献可言,何以成为乡贤?看一看汉魏六朝出现的一些记述各地乡贤的著作,如《汝南先贤传》《陈留耆旧传》《襄阳耆旧记》《鲁国先贤传》《楚国先贤传》等,其中记载的各地乡贤,不仅在道德、学问、修养、名望等方面为人称颂,成为时人敬仰的楷模,而且都是对家乡作出过贡献的人。他们能入各种乡贤传,绝非浪得虚名。
…………



 
 
 
 

商品简介

张伯行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他勤政爱民,一文不取,不畏权贵,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如此重要的乡贤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本书以传世史料为依据,从家庭出身、清官风范、宦海斗争、理学思想、教化百姓等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他的清官风骨,追寻他始终不渝地践履理学思想的串串脚踪,并在同情中理解他的诸多无奈。张伯行不仅是”天下第一清官“,其所践行的当官应为民做主的思想对于士人精神的培育也影响深远,对于当下党员干部也具有学习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李留文,北京师范大学明清史博士,现为郑州航空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对于明清史、理学史及中原区域史有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 


主编:卫绍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教授、《河南文化发展报告》主编。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和文化学研究。



目录
引子
一、清官出自书香第
  父祖代代皆青衿
  苦攻读鱼跃龙门
  初入仕途多偃蹇
  守望乡里蕴转机
二、清廉爱民称典范
  天下清官数第一
  力保百姓无饥馑
  治河道裕国保民
三、宦海险恶见风骨
  遇噶礼风雨欲来
  督抚交恶成水火
  督抚互参成大案
四、鞠躬尽瘁报朝廷
  张元隆案尚未了
  为求真相参钦元
  张鹏翮再审大案
  殚精竭虑古稀年
五、学宗程朱重践履
  重道统力辟陆王
  躬行实践见真知
六、重教化移风易俗
  刻群书滋养世人
  建设书院转风气
  重家教童蒙为先
  禁奢华敦厚风俗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张伯行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他勤政爱民,一文不取,不畏权贵,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如此重要的乡贤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有着
怎样的人格魅力?本书以传世史料为依据,从家庭出身、清官风范、宦海斗争、理学思想、教化百姓等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他的清官风骨,追寻他始终不渝地践履理学思想的串串脚踪,并在同情中理解他的诸多无奈。张伯行不仅是”天下第一清官“,其所践行的当官应为民做主的思想对于士人精神的培育也影响深远,对于当下党员干部也具有学习意义。

主编推荐

“乡贤文化”就是这个地域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先进文化,是这个地域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乡愁,是凝聚乡村社会的文化基因之一。

千百年来,多少从乡村走出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最后都会被乡愁牵引,或衣锦还乡,或叶落归根。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乡民树立了榜样,成为道德教化的楷模,成为社会稳定的力量。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一、清官出自书香第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清代著名的理学家,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为学笃信程、朱,勤学不倦;一生为官恪尽职守,廉洁自处,在险恶的官场中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同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噶礼相互参奏,剑拔弩张,无所畏惧,最后战胜了阴险狡诈、
党羽众多的噶礼。他是清代官场的传奇式人物,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成为后世官员学习的典范。
父祖代代皆青衿顺治八年(1651)十二月初五日,张伯行出生在河南仪封,一个黄河岸边的小县城里。
仪封县今已不存,县治在今天兰考县的仪封镇,东距开封市六十公里。仪封之得名,源自《论语》,与孔子有关。据《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
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当时,仪地属于卫国,在其南部边境地区,这个仪封人是仪地管理边界的下级官员。木铎是一种铃铛,周天子派出的官员摇动木铎,召集民众,宣讲王道。
仪封人的意思是说,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上天以孔子为先知,宣讲王道,重整礼乐秩序。这是对孔子很高的评价。因为儒学的独尊地位和孔子至圣先师的光环,所以当地人把《论语》中的这段记载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而不断讲述。金代设仪封
县,和临封的兰阳县一起取代了以前的浚仪、东明、东昏等县。至清代道光初年,仪封和兰阳合并为兰仪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