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在纸上(精)
  • 故乡在纸上(精)
  • 故乡在纸上(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故乡在纸上(精)

26.17 5.0折 52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潦寒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3016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30440203

上书时间2024-11-19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潦寒著的《故乡在纸上(精)》收录与故乡有关的散文,写一个叫栗门张的村庄。写了村庄的历史和当下,日常生活和婚丧嫁娶,柴米油盐和风花雪月;才子佳人和村夫村妇,英雄豪杰和地痞流氓,还有逸闻、疑案,光怪陆离,洋洋大观。散文集中体现了民间写作的朴素真诚和原汁原味。

目录
序:悲悯的行者/夏坚勇
自序:好作家是一只见过天的井底之蛙
上篇:村庄供词
  高高的栗木门楼
  豪强列传
  消失在口头的民间大事件
  传说中的寨墙
  沧桑的缅怀
  二爷与大姑
  父亲这一辈子
  寂寞的人都是天生的
  纸上的痛苦
  生命的歌哭
  忧伤的惋惜
  邪子
  斯人已随风雨去
  归来去兮人已非
  丢人
  一个人的消息
  那些远去的人和事
  无知岁月,我们的那些快乐
  时间,让往事成了传奇
中篇:乡村演义
  人
  家丑
  二犟
  恶毒, 恶毒
  孝
  说到底
  羊的门
  英雄四爷
  谭毛爷与他的情人
下篇:独立秋风
  在记忆中奔跑
  饥馑的碎片
  疼痛的抚摸
  被偷窃的少年
  叫魂
  遥远得难以触摸
  幽暗的记忆
  最隐蔽的沟通
  灵魂难以走远
  抵达生命的彼岸
  无法打捞的忧伤
  失落的精神家园
  十年忆父亲
  母亲七十岁
附录:
  在远方了解故乡(第一版序)
  时间为众生守夜(第二版序)

内容摘要
 潦寒著的《故乡在纸上(精)》五十多篇文章就写一个叫栗门张的村子。写了村庄的历史和变迁,村民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和婚丧嫁娶;写了村中称的上传奇的事,才子佳人和村夫村妇,逸闻、疑案,可谓光怪陆离。集中体现了民间写作的原汁原味,以朴素真诚又犀利的笔调,最真实的还原出心灵上的故乡。

精彩内容
 “元末兵灾连年,赤地千里,人死殆尽。境内大多居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户1621,人12345,与宋金时万户相比,减少约百分之九十
。”《郾城县志》仅用寥寥数语,便把迁民的原因、背景以及当时悲壮、荒凉的情景通过有形的文字与无形的遐想鬼魅一般勾画出来。我细心研读一下才发现人口的杜撰性,12345,这种随意性的约数更深一步地说明了当时的荒凉,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洪武迁民与永乐迁民的悲剧所在。
据史书记载,从元世祖四年(1263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十六年有灾,其中一次连续七年洪水不下。从元世祖十九年(1278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共出现蝗灾十~次、地震十次,这是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郾城有明确记载的天灾。而人祸更是比洪水肆意,比地震暴虐,比瘟疫凶猛。元末的战争使中原大地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无人烟。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为了巩固政权,医治元末以来的战争创伤,迅速发展生产,采纳了郑州知州苏琦、户部侍郎刘九皋等人的建议,做出了向中原大规模移民的战略决策。《明实录》记载的洪武四年(1371年)河南人口1891000人,而山西人口却达到1030454人。山西人口最稠的地方是地处交通要道的洪洞县。洪洞县的大槐树植于汉代,明时大槐树身粗数围,荫遮数亩,树上筑满了老鸹窝,乃是方圆数百里独一无二的槐树。迁民只有从洪洞县开始向外迁了。
俗话说故土难离,为了当时迁民的顺利,明政府设置了骗局。在移民的汾州府、辽州府、沁州府、洚州府、路安府、平阳府等地广贴告示,晓谕乡民,凡不愿迁移者三日内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领取免迁证,愿移民的可在家等着
。于是四面八方的人汇集大槐树下,几天内竟达十几万人,老实的庄稼人还未喘过气来,便被官兵团团围住,这时才知道上当了,愿移也得移,不愿移也得移。官兵们把他们绑起来,连成长队,分别向全国100多个府县押解。那抛妻别子、依依惜别的泪水洒满了这片土地。人们纷纷折槐为记,并以图腾的方式牢牢地记着故乡的槐树,升华成一
种心灵的安慰与民谣,世世代代地传唱,经久不衰。传说在当时移民的途中,人们仍幻想重返故土,为了便于以后确认,便把小脚指甲剪为两瓣。时至今日,小脚指甲为两瓣的,多是大槐树迁民的后裔。“解手”一说,也是源于此。移民时,人们的手都被绑着,大小便就得向押解禀报:“老解,我要撒尿,请解手。”次数多了,大小便就简
化成了“解手”……我的祖先也是这次移民中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
遥想当年,曹操在“许昌屯田”,下令开挖运粮河,从许昌经郾城,过上蔡,最后进入淮河。由北向南蜿蜒数百里,一是为攻打东吴做准备,二是灌溉农田。时光荏苒,山河变迁。曹操的运粮河已经干涸,与运粮河有关的地名,比如离栗门张村不远的卸载村,上蔡县华陂镇的报载村(报名载货的意思,现更名为史彭村)证明了这条河流
曾经的繁华。过去陆路交通不便,水路便捷,栗门张恰在曹操的运粮河岸边。我的祖先是顺水而下,从许昌坐船而来的。据我爷爷的上几辈说,我的祖先是在天未亮时弃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